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全才-第2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科目的综合的学院,让各种人才都能够在里面进行系统的学习,以便于将来在各行各业里都有这样的人才进行管理。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于王珂所说的一时间还没有反应过来,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概念,在他们看来,只有诗书才是需要学习的,至于别的技能都只是一个谋生的手段,是不需要具体的进行学习的,现在王珂却这样郑重其事的提出来,让他们真的是一下子接受不了。

王珂也知道,这样的问题,要让他们马上就接受是做不到的,只能是靠自己慢慢的引导才能达到目的,于是王珂慢慢的喝他们讲清了其中的道理,还不时用自己做的事情来作为例子,这才好不容易让他们转过弯来,认同了王珂的想法。。

见到他们终于对自己的说法产生了认同感,王珂也不由得长舒了一口气,只要他们同意了,在向李二同志汇报的时候,就不用自己一个人去说服李二同志了,起码这些人也会在一旁帮着自己向李二同志进行介绍,让李二同志觉得,这事就不是自己一个人在这样想,而是朝里的这几个重臣都是有着这样的想法的。

这人多了,说出来的意见也就更容易让李二同志觉得是对的,产生认同感的机会也就更大,能够得到李二同志首肯的几率也就比以前大了许多,这当然是王珂最希望看到的了。

不过这两个老不死的的确是相当的稳重,对于这件事里,自己不清楚的地方,都是要想王珂进行询问的,希望王珂能给他们一个清楚明晰的答案,这也有他们的私心在里面,他们是怕一旦和李二同志说到此事,要是李二同志问到什么他们回答不出来的地方,那可就有好戏看了,所以现在只要他们举得自己不明白的地方,都向着要王珂给他们解释清楚了。。

王珂既然已经说了这么多,当然也不会说道一半就不说了,只要他们问起,都会想尽一切办法,用自己认为浅显易懂的话把他们的问题给介绍清楚。

就这样,也耗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让王珂说得口干舌燥了,才让两个老不死的感到没有什么需要再问的了。

不过这个时候,杜如晦却有了新的想法,只见他抬起头来,向着王珂问道:“贤侄呀,你所说的,我们倒是都明白了,也知道这样做对于我大唐是有利的,可是要成立这么多的学科,又要上哪里去找这么多懂得这些学问的人来讲授课程呢?以老夫知道的,朝里可是没有这样的人会这些东西呀!”

王珂一听这话就差点想要坐到地上去了,这些人怎么就这么迂腐呢,现在能在朝廷里做官的,除了那些打打杀杀的武将,就是这些象他们一样给李二同志出谋划策,帮着李二同志管理的文人了,要是这些人都懂得了这些技艺,那才是奇怪了呢,懂得这些技艺的人只能是在民间才有啊!怎么可能老师想在朝廷的这些官僚里来找呢!

王珂只好说道:“伯父,朝廷里的大臣当然是不会懂得这些的,这些人只能是到民间去找才成。现在我们要建立的学院,是一个新型的、包括了无数的技能的综合性的学院,就要有不拘一格的风貌,只要是符合我们需要的,哪怕就是普通的老百姓,也可以请来教授的呀!”

“不行!绝对不行!”

王珂的话刚一说完,房玄龄和杜如晦就异口同声的说道。

接着房玄龄一脸严肃的对着王珂说:“自古以来,这仕途都是天下读书人最企望的,士农工商,这可是千古不变的,怎么可以让这些艺人来教授读书人呢,这是绝对不行的!”

 第三二二章 矛盾上缴

房玄龄这话一出口,王珂虽然也知道现在的人都这种想法,但心里还是有些不乐意了。

这什么人都是从底层起来的,特别是现在这个时代,要说谁一生下来就是大富人家,还真的没有几个,现在朝里好多大臣都是起于草莽,要不是跟着李二同志打江山,算起来,连这些有技能的工匠都比他们强多了,现在一当官了,就马上瞧不起了这些普通的老百姓,这转变也太快了点吧!

王珂不服气的反驳道:“伯父这话差矣,纵观古今,又有多少家族是屹立百年不倒的,又有多少人不是起于社会的底层?只要用心钻研一技,不论是做什么,只要能做到出类拔萃,小侄就觉得这样的人是值得尊重的。”

王珂的话语气有些重,说话也没有顾忌什么,倒是说得房玄龄一时之间有些开不了口了,不过房玄龄也不得不承认王珂说的有道理,这“学而优则仕”可不是说着玩的,只要愿意读书,家里有这个条件供自家的孩子读书,学好以后,都是可以入仕做官的,不会因为你出身寒微就不让你走上仕途,现在大唐各级官员里,这种情况多了去了,只不过没有如同王珂所想的那样,在所有的行业里来挑选罢了,现在只是专注于读书一途,把所有的别的行业都归于了下贱的行业里。

房玄龄还依稀记得,以前李二同志和自己曾经说起过王珂的一番言论:“没有农民种地,商人贩卖商品,工匠制作一切日常所需要的东西,我们现在的生活就不会有这么的丰富,这只不过是分工不同,并不能因为所从事的工作不同,就人为的把人分为三六九等。”

房玄龄对于这番话也是回味了好久,慢慢的也觉得王珂这话有些道理,虽然和现在的观念有些冲突,但细想起来,也还是没有什么地方说错了的,现在王珂说的话虽说和以前的话不一样,但那意思还是一样的,这也让房玄龄一下就不知道该如何反驳了。

屋里一下寂静了,王珂也感到自己的话有些过激了,不过这个时候再解释什么也是无用的,还不如不说话,让这两个老不死好好地回味一下呢,反正王珂对于这两个老不死的也了解,都不是小肚鸡肠的人,自己也不怕就此得罪了他们,说起来,在王珂接触的这些高官里,也就这两位老不死的胸怀是最宽阔的,容人之量也是最大,最有涵养的了。

~

看着这个样子,杜如晦连忙开口说道:“好了,现在我们在这里争也没有什么用的,不如这样办,待老夫写个条陈,我们一起去见皇上,把对于此事的建议都向皇上禀报一下,让皇上定夺吧。”

老狐狸就是老狐狸,现在一见双方争执不下,就把矛盾直接上缴到李二同志那里去,让李二同志来决断,这样一来,就算是现在这几个人有什么意见不统一的地方,也只是各自说出来就行了,也不会为了这事起争执了,毕竟到了李二同志那里,决定权就不在这些人的手里,而是要由李二同志最终拍板的。

这一下,尴尬的气氛一下就缓和过来,无力的三个人又开始有说有笑起来,刚才那剑拔弩张的情绪马上就消散得无影无踪了。

几个人商商量量的说着怎么去和李二同志说这个事,杜如晦提笔书写,把几个人的意见都分别罗列在了上面。

现在这种方法,也是从王珂这里开始的,只要有不同的意见,又无法统一的时候,就把各种意见都分列出来,交给李二同志来决定,美其名曰以供参考,其实就是矛盾上缴,现在这些老不死的把这招也玩得纯熟了,就只有李二同志还以为这是参与商议的大臣们积极想办法的结果,还不断的表扬这些大臣对待事情很认真呢。

待杜如晦写完,房玄龄和王珂都看了看,觉得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就直接指出来,杜如晦马上就进行修改,直到三个人都觉得没有什么意见了,才让房玄龄摹写在正式的文稿上去。

然后三个人还是把能统一起来的意见又都复述了一遍,他们要做到尽可能的详细了才能去和李二同志说这事,免得一时的疏忽,导致有什么地方没有想得周全,出现了差错,那可就麻烦了,毕竟这次要建立的学院,可是有史以来都没有出现过的,包含了各种门类的技艺在里面的综合性的学院,是一个新型的教育模式。

看到所有的事情都做完备了,王珂才向着房玄龄和杜如晦拱手道:“两位伯父,如果没有什么别的事情,现在我们就想去向皇上禀明此事吧,最后的事情还是由皇上来定夺才好。”

两个老不死的同时点点头,站起身来,向着问外走去,王珂连忙拿起奏折,跟在两人的后面来到李二同志的御书房里。

 第三二三章 差得远

见到房玄龄和杜如晦带着王珂进来,李二同志就知道这三人是为什么而来的,也不说话,指指下面的椅子让三人坐下来,示意自己先把手里的奏折给处理完再说事情。 //

三人对于李二同志的指示当然只能是听从,都默默的坐了下来,王珂还是习惯性的做到了军方自己的座位上,惹得两个老不死的向他投来不解的神情。

在这两人看来,现在王珂可不是军队里的人了,这座位也应该搬到自己这边来的,现在王珂很自然的就坐到他们的对面去,俨然还是把自己当做军队里的一员,这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有些心里想不过来的。

王珂倒是没有注意到两个老不死的眼神,他现在已经在考虑一会怎么向着李二同志阐述自己的观点,才能让李二同志站到自己的这一边来,认同自己的想法,最后决定的时候,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展学院的组建工作。

等到李二同志放下手里的奏折,房玄龄赶紧的把写好的条陈递了上去,待李二同志接过去以后,自己赶紧的坐了下来,眼睛也不敢看李二同志一眼,自己只是埋着头,双眼一直看着地面上。

王珂一看这样子,就知道房玄龄他们虽然已经学会了自己这招矛盾上缴,但这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不安的,他们总是怕李二同志明白了他们的想法,要责怪他们,让他们的脸面过去的。

李二同志仔细的把条陈给看了一遍,随手丢在御案上,向后一靠说道:“怎么回事?怎么还有这样大的分歧,到底是什么原因,房卿且说来让朕听听。”

其实条陈上杜如晦已经写得很清楚了,李二同志这话还真的让三个人不知道李二同志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李二同志看不懂吗?

这应该是不可能的呀,要说由王珂来写,满篇的大白话也许李二同志看起来不习惯,还有可能有的地方不太明白,可是现在是杜如晦起草的,他对于李二同志的阅读习惯可是知之甚详,李二同志不可能看不懂的,现在这剩下的可能性就只有一个,李二同志是不愿意光看条陈,想要听他们再说说他们自己的意见呢。

房玄龄被李二同志点到名,倒也没有什么想法,这事本来李二同志就是叫他负责的,现在要让他先说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房玄龄站起身来,也不用想,就把自己和杜如晦的想法给说了出来,中间也间杂着把王珂的主张给说了一遍,说完以后转头看了王珂一眼才又说道:“至于小王大人的想法,还是让小王大人来说说吧,臣虽然知道,但总没有小王大人自己说得清楚。”

王珂也不等李二同志开口,就直接站了起来,向着李二同志就“噼噼啪啪”的说了一气,不过这个时候王珂可是注意了一下自己的语气和言辞了,毕竟和李二同志说话可不比和两个老不死说话的时候,要是有什么地方让李二同志听着不舒服了,那闹不好自己可就有得受的了,这个时候王珂还是要注意一点才是的。

听完王珂的话,李二同志和房玄龄他们一样,也都沉默了,在李二同志的心目中,他还是有着和房玄龄他们同样的想法,毕竟它们都是同一个时代的人,思维方式也有这共通的地方,只不过李二同志考虑的要比房玄龄他们多得多,房玄龄他们只想到读书人的感受,而李二同志要考虑的是如何让自家的江山更加的稳固,如何能够更加的强大。

对于人才,李二同志是不会嫌多的,哪怕就是一个在他们眼里最低贱的商贾之人,只要能对他李家的天下有好处,也是一样可以接受的。

只是在李二同志的内心深处,传统的“士者至上”的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存在,不管怎么说,李二同志还是想要注意一下这些读书人的感受的。

李二同志思绪良久,才抬起头来望向王珂问道:“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李二同志的话一出口,王珂就知道李二同志心里有些许的犹豫,李二同志现在是既想保持读书人的颜面,又不想让王珂这样的“先进意识”流于形式,他希望能找到一条中庸的路线,既不得罪天下的士子,又能让李家的江山能够更快的强大起来,当然也能让自己开疆拓土的意愿能够早一天实现。

王珂知道这个时候自己必须得打消李二同志这样的念头,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读书人看不起这些经商和做工的手艺人,当然也就不屑去做这样的事,不会做这些事还谈何讲起要从这些人里选派出来教授这些技艺呢,这完全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