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材,孝明帝对他十分赏识,提升他担任直阁将军。当时胡太后专权,她的那些男宠在宫中胡作非为,引起宗室的普遍不满。孝明帝不甘于受胡太后的奴役和摆布,同元宝炬密谋杀掉胡太后。不料事机败露,元宝炬被革职,不久又做邵县侯,封为南阳王。孝武帝继位后,他晋升太尉、太保、尚书令等要职。这时,丞相高欢举兵反叛,永熙三年(公元534年),高欢攻下洛阳,孝武帝逃往关中,投靠宇文泰。高欢立元善见为帝,建立了东魏。
这年年底,孝武帝在长安被毒死,宇文泰立元宝炬为帝,改年号为大统,建立西魏。立宝炬妃乙弗氏为皇后,长子元钦为太子,又封宇文泰为丞相,安定公。
西魏建立初期,国土只有今陕西、甘肃的一隅之地,势单力薄,经济脆弱,对外还要时刻提防东魏的进攻和少数民族的侵扰,充满着忧虑和危机。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元宝炬和宇文泰君臣首先抓紧内部调整,革新财政,千方百计地发展生产,壮大国家的经济实力。在宇文泰的主持下,西魏政府制定了24条新制,在实施过程中又增补了12条,共36条,形成明文在全国范围内颁布执行。他们任用苏绰这样有胆识的政治家改革财政制度,在全国普查人口,一一登记入册,并实行租赋预算的方法,来平均赋役。同时,大量裁减不称职的官员,集中力量发展农业生产。为了充分挖掘土地的潜力,又在全国大力推行均田制。这些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活跃了经济,加强了国力,使西魏初步具备了与东魏抗衡的条件。
宇文泰是位足智多谋的政治家,他深知要想在残酷的兼并战争中占据稳固的席位,就必须拥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统十六年(公元550年),宇文泰在军事上推行了一项重大改革,在全国设立了八个柱国大将军,自任最高统帅。广陵王元欣挂了虚名,每个大将国又领两开府,每个开府共24军,这种新的军事制度称为府兵制。这一改革使西魏军队的战斗力越来越强了。
就在这一年,东魏高洋废掉孝静帝自立为帝,建立了北齐,宇文泰立即率兵讨伐,大军进到建州,宇文泰见北齐军容严盛,不敢轻举妄动,只好等待时机。不巧又逢雨雪连绵,瘟疫流行,被迫无功而返,老百姓看北齐能够自立,也就安定下来。于是洛阳以南、平阳以东地区都归了北齐。
大统十七年(公元551年)三月,西魏皇帝元宝炬病死,终年45岁,葬于永陵,谥号“文皇帝”。
第一百七十八章 废帝元钦
西魏废帝,元钦生于孝昌元年(公元525年),父元宝炬,母乙弗氏。7岁那年,父亲就把他托付给北魏大将宇文泰,让元钦跟着宇文泰过军营生活。大统元年(公元535年),元宝炬登基,建立西魏。11岁的元钦以嫡长子身份被立为皇太子。不久,丞相宇文泰主动把女儿许配给他。
大统十七年三月,西魏文帝元宝炬驾崩,皇太子元钦继承皇位。尽管他雄心勃勃,大权却依然牢牢地掌握在岳父宇文泰丞相之手中。元钦只能一切遵循旧序,而丞相宇文泰则专心于军事,趁着梁朝侯景之乱,积极扩展疆土。
宇文泰见西魏逐渐兴盛、内部安定,决定让小皇帝多管一些政事。元钦二年(公元553年)二月,宇文泰辞去丞相、大行台之职,只担任都督中外诸军事。
就在此时,一个谋杀宇文泰的阴谋被发现,主谋尚书元烈被宇文泰处死。元烈被处死之后,元钦感到很不满,便打算诛杀宇文泰。
元钦急于谋杀宇文泰,又苦于身边无人,竟欲联合岳父大人的3位女婿李基、李晖、于翼。结果被3人告密。宇文泰见元钦不识好歹,大发雷霆。元钦三年(公元554年)二月。元钦被废,发落到雍州。两个月后,又被毒死。终年30岁,谥号“废帝”。
第一百七十九章 恭帝拓跋廓
西魏文帝元宝炬当皇帝时,他的四子元廓才七八岁。元廓生性怯懦,长大后整天沉湎于酒色。元宝炬死后,长子元钦继承皇位,只做了3年皇帝,便被宇文泰废杀。同年二月,元廓被拥立为帝。他是个名符其实的傀儡,国事全由太师宇文泰料理。
按照宇文泰的意思,皇族元氏又恢复了鲜卑姓,称拓跋氏,元廓也改为拓跋廓。其余改为汉姓的鲜卑族也一律恢复旧姓。还给一部分汉族文武官吏改易鲜卑姓。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正月,宇文泰仿照周礼的记载建立六官,自任太师、太冢宰。他要用有生之年为宇文氏登基夺位做好准备,为此,他把宗室诸王统统降爵为公。又在同年三月,召集群臣开会讨论应该立谁为自己的世子,那种声势并不亚于议立皇太子。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宇文泰采纳了尚书左仆射李远的建议,立宇文觉为世子。
同年九月,宇文泰到北方视察,在归途中得了重病。他自知难以康复,急忙召侄儿中山公宇文护到身边。叔侄俩在泾州会面,宇文泰躺在床上握着宇文护的双手叮咛道:“我不行了,几个儿子年纪还小,国事就全托付给你啦。你要努力完成我的未竟之业。”宇文护含泪点头。不久,宇文泰病死于云阳。宇文护扶持15岁的宇文觉承袭父位,继任太师、柱国、大冢宰。
同年十二月,宇文护迫使拓跋廓把皇位给了宇文觉。次年正月,字文觉即位称帝,建立北周;拓跋廓被封为宋公,一个月后又被杀,谥号“恭帝”。
第三十五卷 北朝(北齐)
第一百八十章 文宣帝高洋
一、少年英武代魏建齐
文宣帝高洋是北魏大将高欢次子。他小时候有一天,高欢想考察一下孩子们的胆识,便把他们叫到一块,然后拿出一团乱丝,叫他们想法把它清理好。很多孩子呆立一旁,不知所措。惟独高洋沉思了一会,然后突然拔出宝剑,将乱丝一斩为二,朗声向父亲说:“治理乱世就像治理这团乱丝一样,必须勇敢果断。”
高欢欣慰地笑了,转身对大臣说:“这些孩子中,惟独这孩子将来会超过我的。”果然在其父其兄死后,高洋代魏建齐,在北中国建立了一个新帝国。
武定七年(公元549年),年仅29岁的大丞相高澄被他的厨奴刺死,事出仓猝,朝中一片混乱。这时,19岁的高洋挺身而出,安慰大家说:“几个不法之徒叛乱,大将军受害,算不了什么大事,大家不必惊慌。”高洋一方面亲自指挥卫队搜捕刺客;另一方面亲理朝政,大小军国之事,井然有序。混乱的政局又得到控制。
高洋继承父兄职位后,一心想终结东魏,取而代之。当时,他的心腹高德政、徐之才、宋景业等人都敦促高洋尽早登基,但反对高洋“禅代”的人也很多。高洋曾为此事去征求母亲娄氏的意见。娄氏坚决反对:“你父亲像龙,哥哥像虎,他们这样有能耐的人都不敢妄自篡位,你是什么人物,敢仿效舜禹禅代?”
长史杜弼也反对高洋篡位,他说:“西魏是我们棘手的敌人,您一旦‘禅代’称帝,西魏很可能挟天子率军东向,那时您如何处置?”徐之才却反驳说:“他宇文泰东征西讨,目的还不是自己想当皇帝?对他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为了尽量争取当朝大臣的支持,高洋特派高德政去都城探探大臣们的意向,结果是大臣们一个个“顾左右而言他”。高洋心急如焚,也等不及高德政回话,径自率领大军向首都挺进。既然文取不行,只好以武力相逼了。
武定八年五月,高洋一到邺城,就派司空潘乐、侍中张亮、黄门侍郎赵彦深等人去见孝静帝,要他遵循天意,仿效尧舜,禅位给齐王。然后由杨愔把早已拟好的禅位制书递了上去。孝静帝含泪在制书上签了名,又与嫔妃告别之后,即被赶出皇宫。高洋遂登基称帝,年号天保,国号齐。
二、骁勇善战威震四方
北齐占据的面积很辽阔,今天的河北、山东、山西、河南、苏北和皖北都在它的版图之内,西临西魏,南傍梁朝,北靠契丹、柔然、山胡、库莫奚等少数民族。
天保元年(公元550年)十一月,高洋即皇位的消息一传到西魏宇文泰耳朵里,宇文泰便亲率大军东进,他想试探试探这位年仅20岁的新皇帝是否像他老对手高欢一样骁勇善战。西魏大军一直推进到建州(今山西绛县东南)。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和才能,高洋趁机纠合六州鲜卑,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漫山遍野,刀枪林立,鼓声喧天。宇文泰不由感叹万分:“高欢并没有死啊!”说罢急忙班师。字文泰觉得自己力量不如北齐,后来也一直偃兵息武,不敢轻易东向。高洋时期,东西之间基本趋于平安无事,南北之间却时常烽火遍野。
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南梁大将王僧辩在内讧中被陈霸先谋杀,王僧辩外甥徐嗣先闻讯后忿忿不平,秘密串通谯州(今安徽蒙城)、秦州(今江苏六合)刺史徐嗣徽和南豫州(今安徽当涂)刺史任约,将所辖各州献给北齐。他们乘陈霸先离开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去义兴(今浙江宜兴)的机会,率领五千精兵偷袭建康,血战一天,攻下了建康城郊的石头城。高洋知道后大为高兴,立即派出五千精兵渡过长江,声援徐嗣徽等人,南梁局势一时十分危急。
陈霸先匆忙赶回建康,和群臣商议如何应战。大臣韦载说:“建康虽然岌岌可危,但北齐还没有占领建康以东和淮南地区,所以还有取胜的希望。现在应该兵分二路,一路赶紧把守淮南,保卫运河粮道;另一路从北齐部队背后包抄过去,切断他们的粮食运输线。这样,北齐兵就可能不攻自乱。”陈霸先立即按韦载建议布置兵力。
南梁兵力布置完毕后,陈霸先便对北齐发起了反攻。结果大败北齐。
在高洋的戎马生涯中,还没有遇到过这样悲惨的战绩。他一时怒起,将南梁人质陈昙朗杀死,以解心头之怒。平静后又认识到自己实力确实难以制服南梁,因而在位期间再也没有发动过类似的战争。
天保六年,北齐为了加强北疆防御能力,动用数万民工,在西起恒州(今山西大同市)东到幽州(今河北居庸关)绵延九百多里的地方建筑了长城。
三、暴虐无道死于淫逸
高洋即位六七年后,随着四邻安定、大权统摄,意志开始松弛,由勤勉走向荒淫、暴虐。高洋常常涂脂抹粉,穿着妇女的衣服在大街上招摇过市。或者招纳一大批妇女进宫,供自己和亲信日夜放纵。宠妃薛嫔容貌倾国,姿色万千。高洋和她如胶似漆,整日厮守在一起。一天,高洋喝得酩酊大醉,忽然想起薛嫔曾和昭武王高岳有过暧昧关系,一时妒心大发,抽出匕首把薛嫔杀了,然后把尸体揣在怀里,又醉醺醺地去找人喝酒,酒过三巡,高洋忽然从怀里把尸体掏出,然后若无其事地将尸体肢解,把薛嫔的髀骨做成一个瑟琶,自弹自唱起来。在座者个个毛骨悚然,全身战栗。
天保十年(公元559年),高洋忽然问身边的大臣:“当年汉武帝为什么经吕后之乱后还能中兴?”大臣问答说:“那是因为当年吕后上台,没有将刘氏斩尽杀绝,所以后来刘氏又中兴了。”高洋深以为然,想起自己虽然代魏立齐,但北魏的皇族元氏还大量存在,是个隐患,便下诏将姓元的全部杀死。前后杀害721人,甚至连婴儿也不放过,尸体全都扔进漳河。
此后不久,高洋由于过于荒淫暴虐,身体虚亏,在当年十月得病死去。终年31岁,葬于武宁陵,庙号“显祖”,谥号“文宣帝”。
第一百八十一章 孝昭帝高演
天保十年十月,高洋驾崩,15岁的高殷按遗诏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市)登基为帝。
高殷祖父高欢、父亲高洋都是完全鲜卑化的汉人,但是常常轻视汉人,侮谩儒经。高殷却与之大相径庭,儒化很深,还是孩童时,便由国子博士李宝鼎和邢峙辅导学习儒经。高殷天资聪慧,不几年便对各种经义十分熟稔。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冬,高洋在宫廷举行了一次儒经辩论会。12岁的高殷在众多宿儒中间,一会儿口若悬河阐发微言大义,一会儿四出诘难,辩驳群儒,令人惊叹。天保九年(公元558年),高洋外出晋阳巡察,太子高殷监国。高殷不失时机,亲自主持一次《孝经》讨论会。
高殷十分敦厚、善良。有一次,高洋命令他用剑去把一个囚犯的头砍取下来作乐,但高殷迟迟不忍心下手,催逼再三,高殷手中的剑就是抬不起来。高洋气得扬起马鞭,狠狠抽打高殷,高殷被打得遍体鳞伤,从此常常精神错乱,气悸口吃。
为了防止篡位之事发生,高洋临死前诏令尚书令、尚书左仆射等人辅佐幼主高殷。在高殷支持下,杨愔准备通过进行全面的改革来整顿政治秩序,加强皇权。为了以身效法、榜样天下,杨愔首先奏请高殷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