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绝版恭亲王-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落叶,便开始反悔,将伊犁赖着不还了。左宗棠也早有准备,在平叛过程中,有将领就曾建议他趁着俄国与土耳其再次大战的机会,直接攻取伊犁,但左宗棠认为师出无名,反遭其谤,故意留下伊犁孤城不打,而将伊犁周边地区一举收复,在外交上赢得了主动,在军事上也摆出了威慑的阵势。

俄国方面已无法拖延,遂开始与中国谈判归还伊犁的问题。由崇厚率领的大清国代表团于1878年底到达圣彼得堡。俄国要求,如归还伊犁,中国必须补偿俄国军费,在通商方面给予特别优惠,同时还需向俄国割让部分领土。崇厚不待国内批准,就以全权钦差大臣的身份,在俄国提出的《里瓦吉亚条约》(又名《中俄条约十八条》)等文件上签字。如果根据这些条约,中国将只能收回一座孤城,而伊犁周边的所有战略要地,都将永久地割让给俄国。

消息传回国内,引起巨大反响。张之洞就曾指出:“若尽如新约,所得者伊犁二字之空名,所失者新疆二万里之实际……是有新疆尚不如无新疆也。”左宗棠说:“伊犁乃我国之领土,俄军乘虚入侵,蹂躏我边民,掠取我财物。我今索还土地地,俄方竟然要我赔偿军费,如此强盗行径,乃国际公理所不容也,此其一。俄方以划定两国边界为名,行掠夺土地之实,双方并未陈战,一弹未发,我朝公然割地与人,此乃外交所不许也,此其二。俄方之所谓通商,其商人志在谋利,其政府意在广设领事,深入我腹地,坐探虚实,此种通商,为我所不取也,此其三。”他提出,“如今之计,当先礼而后兵”,一方面重新谈判,另一方面积极备战,“诉诸于武力”,并且主动请缨。

全国上下抗俄热情高涨,倒霉的崇厚一回国,就被逮捕,从重判处死缓(斩监候)。中俄关系急降到冰点。感到颜而扫地的俄国,一方面在伊犁地区大举增兵,尤其是增强炮兵,另一方面派出大量军舰,巡弋渤海和黄海,摆出可能攻击华北腹地的架势,战争风云笼罩中国。

大清政府则一方而派遣经验丰富的驻英公使、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出使俄国,一方面积极备战,左宗棠亲自率军屯驻哈密,随带棺材,以示必死的决心,做好了和战的两手准备。



第二十六章 日本趁火打劫

【 何如璋认为,与“如无赖之横”的日本是不能谈友谊的,日本人“阻贡不已,必灭琉球;琉球既灭,行及朝鲜”,然后就是台湾。“为台湾计,今日争之患今日弃之患更深也”,不必担心与日本动武,该出手时就出手。】



中俄局势一触即发之际,东海再度告急:1879年3月,日本明治天皇下令,将琉球撤蕃置县,琉球王必须移居东京。琉球问题到了图穷匕首见的地步了。

中日《北京条约》签订(1877年)后,日本就屡屡要求琉球废止“对中国朝贡而派遣使节及庆贺清帝即位等惯例”,废止藩王接受中国册封的惯例,撤销在福建的琉球馆,贸易业务概归厦门的日本领事馆管辖,琉球今后与中国的所有交涉,一律交由日本外务省处分。琉球国王一边与日本软磨硬泡,一边向中国求援。负责对琉球联络的闽浙总督何王景、福建巡抚丁日昌,在转呈琉球国王咨文的奏折中,认为琉球“地瘠民贫,孤悬一岛,本非边塞扼要之地,无捍御边睡之益,有邻邦酿衅之忧”,对中国并没有大的利益,只是考虑到琉球已经“恭顺”了数百年,“何忍弃诸化外”,如果对琉球的求援“拒之过甚”,那么列强可能会认为中国不能庇护属邦,这将引起属邦的离心离德。根据他们的建议,大清中央命令即将上任的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到达东京后立即就琉球问题与日本交涉。

何如璋敏感地意识到日本终将成为中国的大敌,其之所以多年来一直不敢吞并琉球,就是因为忌惮中国的反弹,“欲俟我不与争而后下手”,如果中国不能旗帜鲜明地表态,“日人或惴我为弃琉球,疑我为怯”。而目前日本“国小而贫,自防不暇”,应该趁此机会据理力争,甚至教训一下日本。何如璋认为,与“如无赖之横”的日本是不能谈友谊的,日本人“阻贡不已,必灭琉球;琉球既灭,行及朝鲜”,而且,琉球靠近台湾,日本如果将琉球改设郡县,就可以成为侵略台湾的前进基地;而琉球人因得不到中国的支援,也可能“甘心从敌”,琉球人本就“习劳苦耐风波”,“他时日本一强,资以船炮,扰我边陲,台澎之间,将求一夕之安不可得”。因此,他认为,争夺琉球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卫台湾,“为台湾计,今日争之患犹纾,今日弃之患更深也”,不必担心与日本动武,该出手时就出手。

何如璋提出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派遣军舰,盛陈兵威,表面上是前往琉球质问,实质上要“示日本以必争”;中策是据理言明,约琉球令其夹攻,“示日本以必救”;下策是与日本反复辩论,或援外国公法(国际法)以相究责,或约各国使臣与之评理。李鸿章及中枢机构经过反复权衡,决定采用何如璋提出的下策。在朝廷而言,此时百废待举,在琉球问题上采用敷衍拖延,实在也是有难言之隐。

得到国内的指示后,何如璋即开始对日交涉,但他的态度还是十分强悍,在照会中写道:“今忽闻贵国禁止琉球进贡我国,我政府闻之,以为日本堂堂大国,谅不肯背邻交,欺弱国,为此不信不义无情无理之事。”日本政府认为,这样的照会是一种“假定的暴言”,深深地伤害了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的感情,要求何如璋当面道歉,否则不再继续商谈。

事情至此闹僵,谈判转到北京,由日本驻华公使与总理衙门直接商谈。中央的主流意见也认为何如璋在态度上强硬毫无意义,“揣度中国现在局势,跨海远征,实觉力有不逮,若徒张声势而鲜实际,设或为彼觑破,转难了局”。李鸿章在发给总理衙门的《密议何子峨》(何如璋字)密函中,认为何如璋办理外交“历练未深,锋芒稍重”,并且与其副手也难以和睦相处,“出好兴戎”,过于“冒失”。处于外交第一线的何如璋与外交决策机构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1880年,中俄在伊犁开始武装对峙后,日本趁机吞并琉球,改为“冲绳县”。李鸿章请出了美国前总统格兰特,在中日之间居间调停。但日本人搬出了中日《北京条约》,证明中国早已承认琉球是日本所属,格兰特也无奈,其华裔随员在发给李鸿章的信中,直陈“中国之大害,在弱之一字”,中国只有“设法自强,诸事可得自主”。

在格兰特调停后,日本再度显露了外交方面的灵活手段,提出将琉球由中日两国分割占领,琉球南部靠近台湾的宫古、八重III两岛划给中国。而中国则提出了反建议,要求三分琉球,北部归日本,南部归中国,中部各岛则归琉球王国,由中日两国确保其独立自主。日本对中国的建议坚决反对。

多次拉锯之后,新疆问题再度进入关键阶段,种种迹象也表明口俄两国可能联手对付中国。为了避免两线作战,中国不得不调整策略,同意以日本的提议为基础,进行琉球问题的谈判。



第二十七章 为保新疆失琉球

【 平心而论,在当时的国际国内复杂的局势下,暂时搁置琉球问题亦可算

是无奈之举。但随着国势一日不如一日,搁置拖延便转变成了放任,既成事

实一旦形成,挽回的余地更是狭小。】



1880年7月,曾纪泽到达圣彼得堡,开始了艰难的中俄谈判。大清政府对这次亡羊补牢的谈判准备相当充分:为曾纪泽配备了马格里、日意格等熟悉中国国情的外籍专家;为保持电讯畅通,中央还特别拨款兴建京沪电报线,原先只通到上海的国际电报终于延伸到天子脚下;左宗棠大军将伊犁地区团团包围,一边大练武,一边搞屯田,逐渐转化为生产建设兵团,左宗棠的亲信胡雪岩则大举采购先进军火。

国际形势也对中国相当有利。第十次俄土战争(1877~1878年)结束,俄国虽然取胜,但元气大伤。除了英国积极反对俄国在新疆的行动外,俄国的盟友法国也表示反对,它希望俄国将对付德国作为重点。在整个欧洲,除了德国想混水摸鱼,鼓动俄国东进外,几乎无人愿意看到俄国在新疆有任何收获。

在这样的背景下,曾纪泽的外交斡旋进展顺利。1881年2月24日,曾纪泽代表中国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和《陆路通商章程》:领土方面,俄国向中国归还伊犁,但割去了霍尔果斯河以西领土;军费方面,由中国赔偿俄国900万卢布(折合白银500余万两);贸易方面,俄商在新疆可以暂不纳税;边民国籍方面,伊犁犁居民可以自由选择保持中国籍或迁居俄国加入俄国籍。

尽管并不完美,但如此成果也已经难能可贵,左宗棠高兴地表示:“中俄和议,伊犁全还,界务无损。领事只设嘉峪关、吐鲁番两处,此外均作罢论,则商务亦尚相安。古林俄船撤还,松花江不许俄船来往”,他赞赏曾纪泽此行“于时局大有裨益,中外倾心”。大清海关的洋干部、著名的历史学家马士认为:“外交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帝国已经做好了动武的准备。”英国驻俄国大使德费伦感慨说:“中国迫使俄国做了它从未做过的事,那就是吐出了它已经吞进的土地。”

与此同时,左宗棠再次向中央提议在新疆建省,实行更为有效的管理,新疆终于废止了实行数百年的军府制度,开始了与内地相同的行政体制。湘军名将刘锦棠出任首任新疆巡抚,自此,中国在新疆的主权维护更为扎实稳固。

在确保新疆问题顺利解决的同时,大清政府在琉球问题上采取了拖延和搁置的策略。

当时,对日俄联手的顾忌是中国的主流意见。陈宝琛等人认为,日本“畏俄如虎,性又贪狡,中国即结以甘言厚赂,一旦中俄有衅,彼必背盟而趋利”。李鸿章则进一步认为,利用中俄冲突谋取自己利益,不仅日本人如此,英、德、西、葡等国莫不如此,因此,“俄事之能了与否,实关全局”,对俄交涉成功,则各国都会暂时死心,对俄交涉若不成功,则各国都会“萌其诡计”。因此,李鸿章认为,“与其多让于倭而倭不能助我以拒俄,则我既失之于倭,而又激昂失之于俄;何如稍让于俄,而我因得借俄以慑倭”。他主张对日既不必像何如璋那样强硬,也不必答应日本的瓜分琉球要求,而是采取拖延办法:“今则俄事方殷,中国之力暂难兼顾。且日人多所要求,允之则大受其损,拒之则多树敌人,唯有用延宕之一法,最为相宜。”张之洞也认为,对日应该拖延,“姑悬球案,以观事变”,并且应当与日本订立不得助俄之约,等到与俄国交涉完毕,再来从容料理对日交涉。左宗棠对此是赞同的,他认为高喊抗日,甚至要求渡海征日的建议,不仅“先蹈危机”,而且“虚声震撼”,毫无意义。

李鸿章深刻地指出:“中国自强之医},无论俄事能否速了,均不容一日稍懈。数年之后,船械齐集,声威既壮,纵不必跨海远征,而未使无其具,日本嚣张之气当为稍平,即各国轻侮之端,或亦可渐弭。”

平心而论,在当时的国际国内复杂的局势下,暂时搁置琉球问题亦可算是无奈之举。但随着国势一日不如一日,搁置拖延便转变成了放任,既成事实一旦形成,挽回的余地更是狭小。

新疆问题解决后,大清国还来不及考虑琉球问题,法国人又染指越南。几经延宕,日本的实力迅速增强,终成尾大不掉之势。越南问题解决之后,朝鲜问题也成为焦点,最终连台湾也沦陷于口本之手。琉球问题被不断地搁置再搁置,中国的宗藩体系迅速瓦解,战略缓冲地带丧失殆尽。而这一切,都可以追溯到新疆大漠上的狂风。俄国与日本,从此双双成为中国最为凶险的敌人,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们也会竭力在表面上轮流扮演出中国好邻居的角色……

{注:琉球与浩罕

琉球国,最初是指历史上在琉球群岛建立的山南、中山、山北三个国家的对外统称,后来指统一的琉球国(1429~1879年)。琉球国的地理位置在中国台湾和日本之间,曾经向中国的明、清两代和日本的萨摩藩、江户幕府朝贡。琉球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

1879年3月30日,日本兼并琉球王朝,琉球国灭亡。大部分国土改设为冲绳县,北部诸岛则划入鹿儿岛县。

浩罕汗国,中亚地区的封建国家(1710~1876年)。核心地区在包括浩罕、安集延、马尔古兰、纳曼干等城的费尔干纳盆地。19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