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做塞王-第1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目前尚且弱小的瓦剌,朱楧没有必要派出高规格的使团,那样反倒是显得自己掉价,不利于威服四海。

    从上面这些简单的史料中就可以看出朱元璋对于蒙古势力的恐惧,他虽然打败了元朝,灭亡了北元,但由于铁木真打下的基业实在是太大了,就算没了元朝,那也是很强的存在,他们各自为政时尚且能对明朝构成一定的威胁,更何况是出现了也先和俺答汗这样的英雄人物统一大漠的时候?

    因此,朱元璋明明知道地方上的藩王有坐大的迹象,但也不得不依靠这些塞王们领兵镇守北疆,因为为了防备蒙古人的南下,朱元璋在九边放了大量的军队,总数在八十万到一百万之间,并且都是精锐的野战军,这些力量他才不放心让外姓人掌握,以免造成安史之乱的局面,只有交给自己的儿子他才放心,因此才设置了九个塞王来领兵,以保证他大明朝的长治久安。

    从他内心深处,他宁愿将来哪个儿子篡位夺了江山也不愿意外姓人将江山夺了去。

    朱元璋一向以爱民如子著称,在以往的书籍以及影视资料里他最敬畏的是民心,那些资料给出的理由是朱元璋是元末大乱起家的,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因此对老百姓十分重视,对民心所向很是敬畏。

    这完全就是胡扯或者是想当然。朱元璋是从农名起义中起家的不假,但正如前文所述,元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不是统治黑暗、压制汉人,统治黑暗也不是黑暗了一天两天了,对汉人的压制也是一开始就有的,为什么到了元顺帝的时候灭亡了呢?

    其灭亡的主要原因就是朱元璋说的——主弱臣强,地方将领逐渐坐大,不服从皇帝的指挥,一些人甚至还和皇帝搞摩擦,形不成合力来对付起义军,他们甚至自己还搞内斗消耗力量,白白浪费了许多机会,以至于起义军一次又一次绝处逢生,逐渐坐大。

    这也就是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为什么一直致力于加强中央皇权的原因,他深深地知道,如果元顺帝对朝廷的控制力很强,对各路军队都能做到如臂使指,指哪打哪,那他们起义的成功几率是不大的。

    至于民心,我想他是很轻视的,他打败了张士诚后,为了报复苏杭一带的来百姓对张士诚的支持,给他们增加了很重的赋税,丝毫不考虑民心的影响;他的儿子们秦王、晋王、齐王等动不动就杀人,甚至以杀人为乐,也是严重违背民心的行为,但他也只是训斥一顿了事。这些都足以看出他对民心的轻视,在他眼里,这些人都只不过是给他朱家做工的奴隶而已,有什么可重视的?

    他心里清楚的很,老百姓向来都是一盘散沙,就算你眼睁睁地看着邻村因为谋反被皇帝杀了个干净,你也不会上去造反,反而会很猥琐的忍辱偷生,过自己的小日子,只要君王的控制力强,将国家的资源都控制住自己的手里,那不管谁造反都可以分分钟灭了他。

    出使太平部的使者赵顺和出使把秃孛罗部的使者张尧臣接到上级命令之后不敢耽搁,匆匆回家,草草收拾了一番,便带着各自的队伍上路了。

    二人结伴走到哈密,再向北就是大漠了,由于他们两人去的部落不同,所走的方向也不同,因此只能在这里分手。

    “张大人,咱们就此别过了,多多保重啊。”赵顺和张尧臣同朝为官,平日里私交也很不错,二人私底下多有走动,这次又一同被选中出使瓦剌,更使得他们的关系不由地亲近了几分。

    前方就是茫茫大漠,有着一望无际的沙尘和数不清的风险,虽然瓦剌太平部和把秃孛罗部有心归顺,但人心隔肚皮,未来的事情谁也无法预料,万一要是在桌子上谈崩了,被对方扣留下来放羊或者是直接杀了还是有可能的。

    皇帝派去出使帖木儿帝国的使臣郭骥不就被帖木儿扣下了吗?当初郭骥出使帖木儿帝国路过敦煌时,还是他们几个搞的接待工作,在酒桌上也是其乐融融,结下了深厚的酒肉情谊,现在听说他已经被到访国扣留,而他们又开始步郭骥的后尘,二人就不住地唏嘘感叹。

    命运无常啊,希望这次能够顺利回家吧。

    张尧臣端起送行的酒杯一饮而尽,拉着难兄难弟赵顺的手,真切的感叹道:“赵兄,千言万语都在酒里,赵兄一定要珍重啊,等我们凯旋归来,在一起喝酒谈诗。”

    “一言为定,贤弟保重,愚兄先走了。”赵顺也十分豪迈的将自己手里的酒杯端起来一饮而尽,然后“啪”地一声摔在了地上,冲着张尧臣一抱拳,然后翻身上马,口中喊了一声“驾”双腿一夹马肚,头也不回的带着自己的手下向茫茫大漠中飞奔而去。

    望着这位仁兄潇洒豪迈的背影,张尧臣心中无限感慨,希望这一趟旅途都能平安吧,他的一名小老婆马上就要生产了,他怕是赶不上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了,希望自己能够平安回来,去抱抱自己刚出生的孩子。

    “走了,兄弟们,打起精神来。”张尧臣收回远望的目光,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改之前的那副惆怅的表情,换成了满面春风,意气风发,他要给自己的手下打气,让他们觉得这趟出使前途是光明的,抱着乐观积极的态度,全力的完成使命。

    “走啦,走啦。紧跟着大人。”“把东西都带好啊。”“驾,驾。”

    随从们开始吆五喝六的带着自己的行礼,跟着骑在马上的张尧臣,缓缓地向大漠深处前进。

    张尧臣要出使的对象是把秃孛罗,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这个人,张尧臣还是作了一定的了解的,知道他是个性格粗狂,并且性情暴戾的人,对手下也敌人都很残忍,动不动就杀人泄愤。

    知道这个情报之后,张尧臣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谁不爱惜自己的生命?更何况,他还没见过他那个没有出生的孩子,只是王命难违,怪就怪他是新来的,跟礼曹判书的关系不是特别好,礼曹判书就将这个比较危险的工作派给了他。

    事到如今,还能怎么办?只能硬着头皮愣上了,好在他还知道这个把秃孛罗是个十分贪婪的人,不仅贪财,还很好色,他父亲活着的时候,就跟他父亲的小妾私通,他父亲死后,更是十分不客气的将他父亲的小妾全都据为己有。为了搜刮钱财,经常去欺负周围弱小的部落,在当地的怨恨值很高,基本上可以达到小儿止哭的境界。

    看来对付这样的人只能诱之以厚利了,好在王上给了他很高的权限,让他可以就通商之事便宜行事,相信以大明的物产之丰,再加上封贡互市所带来的巨额利益,把秃孛罗是不会拒绝的,这样他就不会故意为难自己。

    把秃孛罗的领地在东边,张尧臣等人经过十几天的跋涉,终于来到了他的领地附近。把秃孛罗的领地在塔布儿河一带,属于瓦剌的东部边境,再往东就是和林,就处于鞑靼的势力范围之内。

    这十几天的长途跋涉,张尧臣一行人基本上都是行进在荒漠地带,很少看到人烟,等他们到达塔布儿河一带时,这里的牧民才渐渐地多了起来,在他们眼前的不远处,就有几十个帐篷围成的小部落,成群的牛羊都在草原上吃着草,牧民们骑在高高的马上,喊着各种口号,悠闲地放着牧。

    大漠的风光虽然比不上江南温柔乡的富丽,但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嗨,远来的客人,你们要到哪里去?”一名牧民打扮的人冲着张尧臣等人高声大喊了一嗓子。

    来到了人家的地盘上自然不能再摆官老爷的架子,张尧臣坐在大马上,十分和气的抱了抱拳,微微地笑道:“我们是大明肃王的使者,奉命前来出使贵部。请问你们的可汗在哪里?”

    大明使臣?这位牧民打扮的人狐疑的看了张尧臣等人一眼,心里不免嘀咕了起来,看他们的样子是明朝人不假,但到底是不是大明的使臣还不好说,万一要是奸细来套话,自己一不小心泄露了可汗的驻地,那岂不是千古罪人?不管了,有疑问找领导,自己搞不明白的是就往上推,英明的领导总是有办法的。看来不管是汉人还是蒙古人,都深谙这个道理。

    那位牧民打扮的人脸上堆起了与他粗狂的脸极不相称的谄媚的笑容,将右手放在胸前,冲着张尧臣等人弯了一下腰,笑道:“原来是大明朝的使臣,在下唐突了。请诸位随我来吧,我将你们引荐给我们的百夫长。”

    张尧臣等人久经官场熏陶,已对人情世故极为练达,岂能不知道他的意思,彼此对望了一眼,道:“那就有劳了。”无论在什么年代都是理解万岁,自己又何必去为难一个干活的牧民呢?

    “请吧,尊贵的客人们。”那名牧民闪出一条路来,将手向帐篷的方向一指,示意张尧臣等人前往那里等候。

    “请。”张尧臣伸手回礼,随后带着随从跟随着那名牧民走进了这个蒙古部落。

    张尧臣等人的汉家衣冠以及手里的旌旗立时吸引了附近蒙古人的纷纷围观,人都有好奇心理,这些蒙古普通牧民也不例外,他们这一辈子还没有见过汉人,这时候都纷纷探出头来,想要看看大明官员的模样,场面一时嘈杂了起来。

    “叔叔,叔叔。他们是不是大明朝的使节?他们拿的那根棍子是不是就是人们常说的旌旗?”一名十来岁的小孩子趁机跑到刚才那么牧民跟前,扯着他的衣服,十分好奇的问道。

    那名牧民正想着去通知百夫长,没想到这个小子突然跑出来捣乱,没好气地不耐烦道:“去去去,一边玩去,不要耽误老子办正事。”

    随后又扯着嗓子大喊道:“百夫长,有一队汉人自称是大明使臣,想要求见我们的可汗。”

    话音刚落,一名三十多岁的彪形大汉从最大的一个帐篷里钻出来,一脸好奇的大叫道:“阿巴泰,你吵吵什么?哪里有大明使臣?”

    张尧臣见是对方管事的来了,立即抱拳不卑不亢地说道:“本官为大明肃国正五品命官,奉我王之命前来出使贵部,还望引荐。”

    这名百夫长上下晃了晃眼睛,打量了一番张尧臣,看他的样子,应该是大明使臣不假,看来传言是真的,可汗是想跟明朝封贡互市了,当下不敢怠慢,十分客气的回礼道:“原来是明国的使者,使者远来辛苦了,快请进来吧。”随即又对那名叫阿巴泰的牧民说道:“快去通知千夫长。”

    见此情景,张尧臣知道自己的没过多久就可以见到瓦剌的把秃孛罗了,内心的感觉说不出来,既有一点期待,想着早点完成使命回去交差,又有一点担心,担心这个狂暴的把秃孛罗万一哪根筋打错了将自己扣下,甚至是直接杀了,冲着那名瓦剌的百夫长强挤出一丝笑容,道:“多谢了。”随即,带着自己的手下进了百夫长的大帐。

    张尧臣在百夫长的大帐里待了一天一夜,第二天的时候,把秃孛罗派出的正式迎接使者到了,与张尧臣寒暄了一番之后,便带着他向把秃孛罗的驻地走去。

    傍晚时分,张尧臣一行人终于赶到了把秃孛罗的驻地。把秃孛罗正在狩猎,听到明朝的使臣到来之后,立即收兵回营,设宴接待。

    席间,宾主双方都频频举杯,共同庆祝肃瓦双方双边贸易关系的达成,并预祝双方在将来的合作中能够同心同德,共同奔向美好未来。

    会议决定,肃瓦双方建立封贡互市关系,每年都由把秃孛罗部不定期的将大量的牛羊马匹等草原产物,赶到哈密,在哈密与肃国的商人交换,然后再返回草原,不得前往肃国其他地方做生意,否则肃国的军队会以敌袭对待。

    应该说,这次的会议进行的还是十分顺利的,把秃孛罗因为看到了与明朝做生意能带来巨大的利益,与生俱来的贪婪之心促使他对张尧臣等人十分喜欢,将他们看成自己的财神爷,招待十分周到,说话也十分客气。

    这些举动,让张尧臣等人将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到了肚子里,看这和谐美满的场景,自己的人身安全估计是没有问题了。

    宴会结束之后,张尧臣等人便回自己的帐篷内休息了,既然协议已经达成,他们也就不想在这个地方多待了,万一中间要是有什么变数,把秃孛罗将自己扣下来当人质可就麻烦了。

    他们决定明天天一亮就像把秃孛罗辞行,然后原路返回大明。可就在他们睡觉的这天晚上,还是有事来了,不过幸运的是,这次是好事来了。

    这天晚上,张尧臣刚刚脱衣睡觉,迷迷糊糊之间,似乎是听到有人偷偷进来的消息。身处异乡大漠,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因此张尧臣在睡觉的时候,都习惯在自己的枕头下面藏一把短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