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那时汉朝-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广利是这样想的,跟着他出来混的人,也是这样想的。没办法,大家同在一条船上,对于李广利这等船主,其技术烂到什么程度,他们可能不知道。但是其技术“好”到什么程度,他们基本上是心知肚明的。



既然大家都想到一块去了,那是不是该撤了呢?当李广利还在观望时,突然地从长安传来一个坏消息,将李广利抽身而退的计划,全都打乱了。



对李广利来说,长安传来的坏消息,不亚于旱地惊雷,将他彻底雷倒了。事实上,雷倒还不算啥,可怕的是极有可能将他光明的军事混混生涯雷灭了。更可怕的还有,一人受雷,全家遭殃。一家人都要跟着他抬腿登天去了。



雷李广利的人,是刘彻。刘彻之所以将李广利轰得如此惨烈,是因为这个外戚做了一件该遭天诛地灭的事。此事就是他和丞相刘屈氂准备联手搞掉对手,把昌邑王刘髆弄成皇帝接班人——太子。然而不幸的是,他们阴谋败露,刘屈氂被杀。



李广利怎么跟刘屈氂对上暗号的?要从此次刘彻发兵攻打匈奴前说起。



那时,李广利还没来得及替刘髆策划抢太子位一事,没想到领导就派他出差了。还好,大军出发前,丞相刘屈氂为李广利送行,一直送到长安城北的渭水大桥。于是,李广利逮到这个天大的机会,跟刘屈氂说了一句话。



原话如下:愿君侯早请昌邑王为太子;如立为帝,君侯长何忧乎?



如果将此话添油加醋地说开去,大约意思就是,刘据死了,太子位还空着。本来我还想和你联手,替我们家昌邑王抢太子位。但没想到皇帝派我出差,还不知道啥时能回来。然而事情又急,所以只好托您老人家帮帮忙,替我向陛下请立昌邑王为太子。你要想想,有朝一天昌邑王当上皇帝了,还能少你老人家的好处吗?



刘屈氂一听,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李广利就知道姓刘的会跟他合作。要知道,旧的去了,新的是必须来的。既然新太子是一定要立起来,自家亲戚当然是首席人选。然而李广利怎么也没想到,他还没离开长安几天,就听说刘屈氂将事情办砸了。



李广利还听说,刘屈氂死得很惨。先是被装进车里,一路示众到闹市,最后才被斩首。还有,连丞相夫人也不能幸免,被拉到长安八大街之一的华阳街,斩首。



刘屈氂被定的死罪有两项:玩弄巫蛊,诅咒皇上;伙同李广利,准备拥护昌邑王为太子,大不逆。此两罪,经有关部门查证,果有其事,没有半点水分。



而刘屈氂阴谋败露,是因为被人告了。告他的人是皇宫少府所属的一个内部官。也不知道刘屈氂跟人家有仇,还是人家看他不顺眼,一不小心就被人家从后面捅了一刀。



二 一念之间,人鬼两分



我认为,刘屈氂之死,不但符合了他自身命运发展的特点,而且符合阶级斗争残酷无情的自然规律。当初,刘屈氂一听说太子刘据发兵闹事,二话不说,拔腿就跑,连丞相印都不要了。由此事可以看出,刘屈氂是个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人。同时,他也是一个心理素质一点都不过硬的人。



如果将刘屈氂和他之前任过丞相的人放在一起比较,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他的能力,或者是政治资本和声望,都应该是倒数第一。远的就不说了,就说近的。在刘彻主政时代,哪个丞相能力比他差过?



纵观诸位前辈丞相,姓刘的应该知道,窦婴是怎么死的,公孙贺又是怎么死的。人家曾经建功立业,牛哄哄,仍然照死不误。像他这么一个心理素质不过硬,政绩没有可圈可点之处的人,还要帮倒忙添乱,刘彻不整死他,还有天理可讲吗?



老子说,自知者明。一个没有充分认识自我的人,注定是被命运抛弃的人。这只是其一。



还有,刘屈氂应该知道,面对太子之位,不止李广利替昌邑王一人胡思乱想。事实上,还有一个人想得比李广利更疯狂,此人就是燕王刘旦。



既然狼狗多,肥肉少,注定的结局只能是扳手腕。谁的手腕硬,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如此可见,刘屈氂被告发,不是人家闲着没事要整他,而是体现了阶级力量PK游戏的残酷特点。



现在,对李广利来说,至于谁是告密者的幕后主谋,这个意义已经不大。他最关心的是,他一家老小全被捕了,如果此时回去,该怎么收拾残局。



都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都说夜路走多了,总要撞见鬼的。问题是,我李广利也不怎么常在河边走,也不常常走夜路。搞阴谋,立太子,这应该是第一次吧。才玩一次,就要被搞得这么惨,老天也太不厚道了吧。



我想,在那个遥远的苍凉无边的夜里,李广利肯定会无数次发过以上牢骚。



那现在怎么办?只能发牢骚吗?正在李广利绝望透顶的时候,苍茫的夜空里,突然亮起了一颗星星,给他指引了一条通往死亡的康庄大道。



替李广利指引方向的,是他的秘书胡亚夫。胡亚夫是哪路好汉?不清楚,大约也是属于来路不明的货色。据说,他曾作奸犯科,于是就逃到军中混江湖来了。所谓大混混属下必有小混混,胡亚夫跟着李广利混日子,对他来说,应该是没错的。



当胡亚夫看着领导愁眉不展,不知何去何从时,他决定挺身而出,替上司排忧解难。于是,他给李广利支了一招,意思大约是:你一家老小被皇帝的人关了起来,现在回去等于自投罗网。到时想逃都来不及了,不如……



胡亚夫没有把话说完。事实上,有些话说完了,就太没意思了。李广利已经听出来了,秘书是想告诉他,回去肯定是死,多死一个不如少死一个。既然如此,要想活命,那就反了他娘的,投匈奴得了。



在那一刻,胡亚夫一言,仿佛天外玉兰指,拨动了李广利驿动的心弦。是啊,与其千刀万剐,五马分尸,不如逃之夭夭,若干年以后,老子仍然是好汉一条。对于混混来说,其使命就是来到这世上混江湖的。名节算个屁,笑骂任由人。活着,不择手段地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对李广利来说,难道除了投降,就没别的出路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李广利认为,投降诚可耻,被杀价更高。若有别出路,做鬼也拼命。那么,别的出路是什么呢?这时,李广利的记忆被拉回到了遥远的西域。



我们知道,当年李广利征伐西域时,不料自家兄弟温饱思淫欲,乱了后宫,自己莫名其妙地被牵连进去。然而,李广利征西域有功,被刘彻免罪。现在,李广利突然想到,如果此次征伐匈奴有功,刘彻会不会像从前那样,让他将功补过呢?



对李广利来说,这真是一个无限美好的遐想。既然苍天不能让他见好就收,那就只好再次拼命了。于是,李广利决定赌一把大的,继续向前挺进,追杀匈奴。



战场杀敌,建立功勋,将功补过。我认为,这应该是李广利最理性的,也是他应该坚持的做人底线。况且,战场局势于李广利相当有利。他刚刚打赢了两场小仗,乘胜追击的底气还是有的。



事实上,我是这样想的,李广利也是这样想的。此时,卫律吃了两次败仗后,北逃汇报。匈奴单于也不知李广利底细,命令全军北撤,守在郅居水之北。既然敌人方向明确,那还犹豫什么呢。李广利立即调整作战方案,命令两万骑兵,强渡郅居水。



这简直太疯狂了。两万人就想捣人家老巢,你以为你李广利是霍去病呀。李广利当然知道他不是霍去病,他也不想去找抽。但是形势逼人,他不得不硬着头皮玩下去。



然而不久,历史的事实再次告诉我们,穿鞋的,总怕光脚的;蛮的总怕横的,横的总怕不要命的。现在,李广利的这两万骑兵好像是不要命的,他们硬是渡过了郅居水。



既来之,则殴之。匈奴也准备了两万骑兵,准备和汉军对砍。果然,汉军开始渡水时,双方就互砍。



此次,匈奴一方率领骑兵的主要有两个人,一个是左贤王,一个是左大将。砍了一天,双方损失惨重。其中挨刀最多的,不是汉军,而是匈奴。匈奴损失最惨重的,就是左大将被汉军砍死了。



形势对李广利来说,那真是大大的好。冬天来了,春天还会遥远吗?李广利如果打好了这黑暗一仗,他的春天应该就在前方了。



然而这时,有人开始发牢骚了。



发牢骚的人是李广利的秘书长和他的民兵司令。两人一致认为,李广利从来是不爱玩命的。此次他一反常态砍红了眼,完全是刘彻逼的。他爱赌也就算了,但也不能这样将他们这帮属臣当筹码扔上赌桌吧。你李广利家有老小,难道我们就没有老小吗?



奇怪了,形势于汉军不是挺有利的吗?怎么这帮秘书长还怕死了?难道他们就只是跑出来混日子的?



我认为,说这帮发牢骚的人怕死,是不地道的;说他们出来混日子的,也是不厚道的。他们之所以发牢骚,缘由只有一个:他们不想替李广利卖命。因为,这个在政治斗争中即将倒下的人,替他卖命等于将自己送命。



更麻烦的,还在后面。以上两人不仅发发牢骚,而且还准备动真家伙,劫持李广利班师回朝。然而没想到,他们还没行动时,李广利获取信息,提前一步动手了。



于是,李广利迅速逮捕秘书史,斩首。接着,他马上下了一道命令,撤军。



为什么要撤军?



很简单,李广利知道自己撑不住了。之所以撑不住,是因为长安斗争的内幕消息封不住了,没人想替他这个即将崩盘的垃圾股抛头颅、洒热血了。



然而,李广利不正常的军事行动,引起了匈奴单于的注意。于是,匈奴单于派人去打探消息,这才发现,李广利在军中的威望大打折扣,汉军军心已经动摇了。



匈奴单于一听到这个情报,就笑了。他知道,这个春天还是属于匈奴的。李广利,基本上是冲不出这黎明前的黑暗了。



匈奴单于准备出招了。



果然,当李广利大军撤退至燕然山时,匈奴单于亲率五万骑兵拦截汉军。既然想拦路,也没什么好说的。汉军提起刀冲上去就狂砍。双方从白天砍到黄昏,损失相当,大家也累了,停战休息。



事实上,匈奴一刻也没有歇息。夜里,匈奴在汉军退路上,狂挖壕沟,深达数尺。很明显,匈奴就是想断了汉军的退路。



最阴的还在后头。深夜,匈奴骑兵突然从背部向李广利发起了进攻。李广利惊慌失措,招架不住,大败。大败之汉军,只好在李广利的率领下,没命地逃路。



跑着跑着,突然李广利就绝望了。



因为,他看到了匈奴在汉军退路上,早给他挖好了许多大坑。这下子,真的是玩完了。最后,李广利只得使出胡亚夫早教好的那招,投降。



终究还是投了,真是天意啊。我想,胡亚夫看到这个结果时,他肯定仰天长笑了。



然而,对刘彻来说,李广利投降,那就意味着汉军七万人全打了水漂。打水漂事小,耻辱事大。当李广利投降的消息传回长安时,刘彻一点也不客气,诛杀李广利全族。



我想,无论是李广利,还是刘彻,谁也不想看到今天这样无情的结果。曾经,他们互相欣赏,互相利用。为了造就李广利,刘彻倾尽多少血本,两次征伐西域。李广利也拼尽了吃奶的力气,他多么渴望建功立业,打出大汉雄威。可是现在,他还是辜负了大汉,辜负了刘彻,也辜负了自己。



只能这样说,命苦不要怨政府,更不要骂苍天大地。混混,永远都只是混混。纵观李广利一生,这将是我留给他的最终的评价。



对刘彻来说,李广利成了他人生巨大的阴影之一。要知道,他与匈奴对决一生,从来没像今天输得这么惨。尽管说,李广利不是汉朝第一个投降的将军,但到目前为止,却是最大的一个投降将军。



如果将李广利跟之前投降的李陵放在一起比,我们就会发现,李陵投降一事,根本就不算个啥事。当年,李陵凭五千步兵,辗转大漠,射杀无数,抵挡数万匈奴屡次攻击。怎么说,他也算尽力了。而且后来刘彻也充分认识到,如果自己足够重视李陵,李陵同志也不会投降匈奴。



如果说李陵投降匈奴,刘彻要负一定的领导责任的话,那么,李广利投降,刘彻要不要负一定责任呢?我认为,这个责任,刘彻当然是要负的。因为,他不应该将李广利的退路给堵死了,让李广利无路可走,奋战邀功不得,只能投降了之。



刘彻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