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如是扭过头来,见一个跟他身材相仿的胖子笑吟吟的盯着他,不由得咽了一口吐沫。
“方才便是你喊醒的我?”
孙悟范点了点头:“柳兄睡觉的时候也太不雅了,那鼾声真是吓死个人啊。”
柳如是面上一红道:“这花厅里烧着火盆实在太暖和了,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说罢他又转过身来冲宁修道:“宁朋友,现在科试已经放榜,你总归放心了吧?速速准备准备,与武昌府生员的诗会马上就要举行了。”
宁修就知道柳如是此来是为了诗会的事,不由得暗暗叫苦。
他虽然肚子里有不少好货,但是用一首少一首啊。这玩意又不是可再生资源,使用绝对要慎重。
但他既然已经答应了柳如是,自然不能食言而肥,只得应允道:“如是兄已经订好时间地点了吗?不知在哪里举办?”
“哈哈,三日后,三日后在城东紫曦酒楼,宁朋友可千万别忘了啊。咦,要不这位孙朋友也一起参加吧?”
孙悟范听到这话就似被雷劈了一般,打了个寒颤道:“不,不用了吧。孙某还有要事要处理,怕是没有时间呢。”
宁修也连忙站出来替孙悟范解围:“孙兄确实有要事,如是兄便不要勉强了吧。”
柳如是倒是个直性子,轻点了点头:“那好吧,就是有些可惜了。”
“哈哈,该说的我都说了,就不叨扰了,告辞。”
柳如是冲宁修抱了抱拳便转身离去。
待柳如是走远,孙悟范才撇着嘴道:“方才那个黑胖子是谁啊,宁贤弟和他很熟吗?”
“他是江陵县学的一个生员,和我倒是聊得来。”
宁修心中只觉得好笑,看孙悟范这表情该不是嫉妒了吧?
一个胖子嫉妒另一个胖子,还真是有意思。
“罢了罢了,我先去找孙文正了,这事越早安排越好。”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七十章 葡萄酒酿成(第三十五更,求订阅,求月票!)
孙悟范走后,宁修便在七郎和十郎的陪伴下来到新宅的地窖。
陈酿期的葡萄酒如今就存放在地窖中。这座地窖虽然比不了后世葡萄酒庄园里的那些专业酒窖,但用来贮存陈酿的葡萄酒却没有任何问题。
地窖冬暖夏凉,加之荆州的气候比较适中,用来贮存葡萄酒还是很合适的。
十郎点燃了几盏油灯,漆黑的地窖立刻变得明亮起来。
那一只柞木桶就在地窖最显眼的地方,宁修走到近前示意七郎过来帮忙。
在制作柞木桶时宁修特地让师傅在桶身上留了一个小洞,并配以木塞。
这既是为了定期检查葡萄酒的陈酿情况,也是为将来倒酒分装做准备。
一满桶葡萄酒可以分装几百瓶,虽然宁修只酿制了一桶葡萄酒做实验,却也不希望出现任何的意外。
葡萄酒酿制最大的问题就是酿制周期长,他已经为了寻求利润最大化将陈酿期缩短至半年了,但这个时间他仍然浪费不起。
若是在陈酿的过程中酒品出现变质,对宁修来说将是极大的打击。
故而他命人定期检查酒样,确保不会出现意外。
现在已经接近半年的陈酿期,宁修迫不及待的想要尝尝葡萄酒的味道了。
七郎用木托盘托着几只瓷瓶、陶罐走到宁修身边,好奇道:“三哥,这酒真的酿好了吗?”
宁修淡淡一笑:“从时间来说是差不多了,不过还需要品尝后才能做定论。今后你便做我的品酒师吧。”
“品,品酒师?”
七郎直是有些发愣,他虽然已经习惯了时不时的从三哥的嘴里蹦出一些新奇的词语,可乍一听到这些新词还是会觉得好奇。
“恩,就是专门检验评定葡萄酒成色的人。今后咱家葡萄酒量产后,肯定需要一个专业品酒师的。”
决定葡萄酒品质口感的因素有很多,葡萄本身的品质,当地的气候,贮存酿制条件都会影响到葡萄酒的口感。
哪怕是同一批葡萄酒,因为木桶的个体差异,口感也会有所不同。
品酒师需要做的就是将不同口感的葡萄酒区分出来,并进行定级。
宁修的计划是将葡萄酒的等级分成五级,等级越高定价越高。
这样一来可以细分市场,锁定不同的目标人群。
葡萄酒可是被他寄予厚望的拳头产品,绝不能出现任何的意外。所以品酒师必须从他最亲近的人中选。
老爹年纪大了,品酒多了不好,十郎还太小当然也不能做这份工作。
想来想去,宁修发现能够胜任这份工作的就只有七郎了。
“三哥,我光喝酒就行?”
宁修翻了记白眼:“当然不是光喝酒那么简单,你需要评定葡萄酒的品质,并对其进行定级,我准备把葡萄酒的品级定为五等,不同等级的葡萄酒售卖给不同的人,当然价格也会有较大差异。”
“我真的行吗?”
七郎怯怯的问道。
对此,宁修也曾有过犹豫。
但凡事都有第一次,如果他不让七郎去尝试,怎么知道他一定不行呢?
后世的那些专业品酒师也是从零开始的啊。
何况他让七郎做的只是根据葡萄酒的品质口感定级,并没有太多苛刻的要求。
宁修觉得以七郎的能力是一定可以胜任的。
至于葡萄酒的包装嘛,宁修决定使用瓷瓶和陶罐。
在后世谈起葡萄酒,所有人都会毫不犹豫的想到玻璃瓶包装,仿佛红酒只有玻璃瓶包装似的。
实则不然。
在玻璃没有制出的年代,欧洲普遍使用陶罐包装葡萄酒。陶和瓷有一个好处,不会和葡萄酒发生任何的化学反应,从而影响葡萄酒的口感。
在这一点上,玻璃也是同理。
后来之所以玻璃瓶替代了陶罐,成为了葡萄酒的标配包装,一是因为玻璃量产后价格更为便宜,可以节约成本。二是玻璃瓶可以看到葡萄酒的颜色,给人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
而在这一方面,不论是陶罐还是瓷瓶都要逊色很多。
虽然只有这点差距,但就是引发了葡萄酒包装的革新。
宁修当然也想用玻璃瓶包装,但制作玻璃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完成的。
身为化工博士的他比任何人都明白制作高品质玻璃的困难。那些穿越中的男主角拍拍脑袋就能做出玻璃实在太扯淡了。若论制作难度,玻璃比水泥难出了许多倍。
在没有玻璃的前提下当然要选用替代品,陶罐和瓷瓶就是最好的选择。
之前提到在欧洲瓷瓶、陶罐比之玻璃的两个劣势,在大明实际上只存在其一。
价格方面的劣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大明本就善于制作瓷器、陶器,成本无非就是陶土、釉料以及加热时候的木柴罢了。
之所以瓷器、陶器到了欧洲会翻数倍价格,一是因为物以稀为贵,欧洲本身很难做出精美的陶瓷器,只能从大明进口。二是因为高昂的运输成本,运输瓷器基本走的是海路,一趟走下来成本高的令人咋舌。
这些成本都会转嫁到瓷器、陶器的价格上。
综合以上因素,陶器、瓷器在欧洲才会那么昂贵。
但在大明不存在这些问题,细算一算,可能用陶器和瓷器包装葡萄酒比用玻璃成本还要低。
唯一的缺点就是这两种包装不能从外面看到葡萄酒的颜色。
但这其实也不算什么,毕竟中国的米酒、白酒都是用的陶罐、瓷瓶包装。国人百姓已然习惯。
在宁修的示意下,七郎将一只瓷瓶取来,站在宁修身边等候。
宁修深吸了一口气,启开了柞木桶上的木塞,用一只特制的酒提将酒从柞木桶中舀出来,再小心翼翼的倒进瓷瓶之中。
这可是酿成的第一瓶葡萄酒,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
宁修为自己和七郎、十郎各倒了一杯,笑声道:“快尝尝吧。看看味道如何。”
十郎虽然年纪尚小不能喝太多酒,但一杯还是没啥问题的。至于七郎和宁修就更没有啥可顾忌的了。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知府的心事(第三十六更,求订阅,求月票!)
十郎是第一次喝酒,只抿了一小口眼中就闪出光彩来。
“三哥哥,这葡萄酒的味道真是好呢?”
“哦,怎么个好法?”
宁修有些好奇的问道。
“和酸梅汤比起来多了些醇香,更耐喝呢。”
七郎也附和道:“是啊,三哥。没想到这葡萄酒的味道和米酒、黄酒完全不同呢。”
七郎的年岁大些,喝过米酒、黄酒。给出的评价是与两种酒的口味比对后作出的,更有针对性。
“那你更愿意喝哪种?”
“自然是葡萄酒了,不过”
“不过什么?”
见七郎蹙起眉头,宁修有些担忧的问道。
“不过这葡萄酒却是有些发涩啊。”
宁修松了一口气:“那是在木桶陈酿带来的味道,不碍事的。”
“好了,既然酒的味道没有问题,现在我们便分装吧。”
由于第一次试验只酿制了一桶酒,故而不存在品酒定品级的问题,宁修直接让七郎和十郎开始分装。
之所以取来了瓷瓶和陶罐是为了加以区分。陶罐包装的留下来自己喝,瓷瓶包装的则用来送人。
这一批葡萄酒本就不是用来赚钱的,宁修要把这几百瓶葡萄酒全部送出去,打出名声。
江陵县衙、荆州府衙自然是要送一些的,湖广巡抚、提学官那里自然也不能慢待。还有本地的缙绅名儒,宁修都准备叫人送几瓶去。
国人自古就有上行下效的习惯,若是这些大人物对葡萄酒赞不绝口,还愁葡萄酒打不出名声吗?
何况葡萄酒本身针对的目标人群就是这些大人物,送出几瓶酒勾起他们肚子里的馋虫绝对是明智的选择。
至于低端的葡萄酒市场自然也不能放弃,但其优先性显然是排在高端市场之后的。
兄弟三人齐心协力,总算是将一桶葡萄酒分装完。
望着摆了一地的瓶瓶罐罐,宁修嘴角泛起了一抹浅笑。
“夫之啊,快来尝尝宁记酒楼新捣鼓出来的这葡萄酒。”
在荆州知府李瑞的示意下,仆从为陈知县倒了一杯暗红色的葡萄酒。
陈县令连忙谢过,接过酒杯酌了一小口。
“怎么样,味道如何?”
陈复微微眯着眼睛,喉头上下耸动,显然在回味美酒的醇香。
“府尊大人,这葡萄酒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佳酿啊。”
“哈哈,宁生员总是能捣鼓出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这葡萄酒便是他酿出来的。”
李知府一边捋着胡须一边道:“方才他差人拿了几瓶酒送到府衙来,老夫尝了尝味道确实不错,便叫夫之来一起分享。”
陈县令作出一副感动状:“府尊对下官太抬爱了,下官愧不敢当啊。”
“夫之啊这又不是在人前,你何必这么拘束呢?咱们是认识多年的老朋友了,聚在一起喝喝酒不是很正常的吗?”
李瑞摆了摆手,示意陈县令莫要再拘束于官场规则,弄得不尽兴。
“府尊大人说的是。”
陈县令口上如是说,心里却直是发苦。
其实宁修也往县衙送来了几瓶葡萄酒,来府衙前陈县令已经喝过了。
只不过碍于李知府的面子,他不得不再来府衙一趟,还得装出第一次喝到葡萄酒的样子,免得李知府面上挂不住。
哎,为官难啊,尤其是做小侍奉上官更是难。
“听说这个宁修科试考了第五,顺利拿到了乡试的参试资格。”
李知府又呷了一口葡萄酒,幽幽说道。
陈县令见知府大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不知道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只得试探着接道:“是啊,此子不仅心思活泛才学也是一等一的。前段时间他作了一首诗一首词,端是出尽了风头。现在他又在科试中名列前茅,恐怕真的是不世出的神童。”
“哦?他还做了诗词?”
李知府饶有兴致的问道。
“府尊大人不知道?”
“夫之吟来听听。”
陈县令点了点头,清了清嗓子吟诵道:“拨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
李知府也是科班进士出身,光听韵脚就知道这首词牌名是《采桑子》了。
“好一句‘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好一句‘分付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