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易中天中华史第二部:第一帝国-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出书版完结)
作者:易中天

编辑推荐
《汉武的帝国》
中华民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历史。比方说,为什么在史前时代,我们跟世界各民族走着相同的道路,一到文明时代就分道扬镳了呢?走上独特道路的中华,为什么会在其他古代和古典文明陨落之后或之时,反倒如日中天登峰造极,然后又盛极而衰却衰而不竭呢?是什么在导引着我们的步伐,又是什么在顽强地支持和维系着这古老的文明?如果我们的道路命中注定有如黄河九曲十八弯,那么,大海在哪里,又是什么样?所有这些,都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三千七百年以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
审视“世界文明中的中华文明”,找到“中华文明中的共同价值”,明白“未来世界中的责任担当”,也才能看清文明的意志,找到中华的位置。这就是《易中天中华史》的任务。
至于最后的结论,也许会有,也许没有。但即便没有,探寻和反思本身,也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而且充满乐趣的事情,诸位难道没有兴趣吗?
★当今中国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学者易中天,颠覆传统史学著作的写作方法,以优美诗意的语言、独特创新的全球视角,将用五到六年时间,以每季度两卷的速度,写作36卷巨著《易中天中华史》。
★跟随36卷《易中天中华史》,我们将进行一场历史寻根之旅,体验夏的质朴、商的绚烂、周的儒雅、汉的强悍、唐的四海为家八方来朝,品味宋的纤细、元的空灵,直至明的世俗,清的官腔。由此解开诸多历史的疑惑:夏商周是王朝吗?先秦诸子都是谁?魏晋风度长什么样?盛唐之音你听见过吗?当旅程结束时,我们或将明白:什么是中华根、中华梦、中华魂。
★《易中天中华史》前七卷《祖先》《国家》《奠基者》《青春志》《从春秋到战国》《百家争鸣》《秦并天下》上市后备受读者欢迎,再度掀起“全民读史”风潮,在各大网店历史频道热卖榜上囊括前几名,已经成为本年度口碑第一的历史畅销书系列。
★第八卷《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独尊儒术,驱逐匈奴,打通丝绸之路,汉武大帝在位54年,中国首度成为全球第一帝国。

内容推荐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礼遇知识分子,用法律震慑豪强,厌恶贵族,偏爱草根。
他定下的官吏制度沿用上千年,皇权达到巅峰。
他的军队攻无不克,匈奴人丢盔弃甲逃亡大漠。
他的政府制霸西域诸国,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他最开放,也极霸道。
他说,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他是汉武大帝,他的国首度成为全球第一帝国!

第一章 帝国之初
吕后曾向心腹大臣审食其坦言其忧:
你看那些功臣元勋,向先帝北面称臣已是别扭委屈,有可能心甘情愿侍奉少主吗?
少年天子
汉武帝刘彻继位那年,十六岁。
十六岁的男子即便在古代,也是未成年人。当时的法定婚龄是女十五,男二十。因此贵族男孩的成年礼,就在满二十那年举行,要束发,加冠,佩剑,取字,许婚,叫“冠礼”,也叫“婚冠礼”。
刘彻的冠礼却被提前。也许,这是因为他的父亲汉景帝已将不久于人世。事实上,刘彻加冠没过几天,景帝就驾鹤西去,刘彻成为西汉第五任皇帝。
这是一位少年天子。
但,未及弱冠便登大位,汉武并非第一人。最早的小天子是周成王姬诵,最早的小皇帝是汉惠帝刘盈。
刘盈身世可疑。
作为西汉第二任皇帝,刘盈并没留下多少事迹。从现有的资料看,他似乎是战乱中成长的苦孩子,从小就颠沛流离。甚至在兵败彭城的逃难途中,还几次三番被刘邦推下车去。靠着夏侯婴的营救,才捡回一条命来。
这一年,刘盈六岁。
不难想象,这事在一个六岁孩子的心中,会留下怎样的阴影。好在兵败彭城两个月后,刘盈被立为太子。这当然因为他虽非长子(长子是庶出的齐王刘肥),却是嫡出,是刘邦正妻吕后的独生子。
可惜,刘邦似乎并不看好这唯一的嫡子,几次三番要废了刘盈,改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据说,刘邦的态度越来越坚定,连张良和叔孙通也不能力挽狂澜。
然而事情的变化,却极具戏剧性。
变化发生在刘邦去世那年。某次宴会上,太子刘盈前来侍奉父皇,身后却站着四位老人。他们个个八十岁以上,须发雪白,衣冠甚伟,让刘邦看得目瞪口呆。
于是四人上前,自报家门。
第一位,东园公。
第二位,里先生。
第三位,绮里季。
第四位,夏黄公。
这就是所谓的“商山四皓”了。他们是秦末以来就隐居深山、名满天下的世外高人,也是刘邦仰慕已久的。
刘邦问:朕求诸君多年不得,怎么跟了我儿?
商山四皓行礼说:陛下傲慢无礼,太子仁孝恭敬,所以天下士人无不愿为太子赴汤蹈火。
礼毕,四位老人飘然而去。
刘邦目送商山四皓离席,然后叫来戚夫人说:你都看见了吧?太子地位不可动摇,吕后才是你的真主子。
戚夫人哭。
刘邦却表示无能为力。他说:你为我楚舞,我为你楚歌吧!于是刘邦慷慨悲歌,一而再,再而三。歌毕,也离席而去,留下戚夫人泣不成声,哭倒在地。
从此,刘邦不再提出换太子。
这可真是新派武侠小说里面才有的场面。那四位老人的名字,也很像小说中的武林高手。据说,他们是张良为吕后出谋划策,特地请来为太子刘盈撑腰的。因此,这事就像张良当年的奇遇黄石公,非常不靠谱。
但更不靠谱的,还在后面。
按照《史记》、《汉书》和《资治通鉴》的说法,刘盈继位是在汉高祖十二年五月,时年十七岁。七个月后,也就是汉惠帝元年的十二月,吕后就谋杀了赵王如意。
谋杀是处心积虑的,因为据说刘盈已经感觉弟弟不太安全。所以,如意从赵国来到长安时,刘盈便亲自到霸上迎接,接回宫后又同吃同住,像当年鸿门宴上项伯护着刘邦一样护卫着如意,吕后竟不能下手。
可惜百密难免一疏。某天早上,刘盈外出打猎,如意留在宫中。吕后闻讯,立即将如意毒杀。
故事讲到这里,破绽也就露了出来。
请问:如意为什么没跟刘盈一起去打猎?
解释是:赵王年少,不能早起。
很好!一个年纪小到“不能蚤(早)起”的孩子,刘邦凭什么说他“类我”(像自己)?所谓刘盈“不类”而“如意类我”因此就要换人,岂非胡扯?
没错,刘盈确实不像父母,既不像父亲心狠手辣,也不像母亲刚毅果断。他心慈手软,胆小怕事,很可能还有些多愁善感和自暴自弃。把江山社稷交给这样的人,当然不能放心。但,交给那位不能早起的,就可靠吗?
都靠不住。
刘邦的立储,已不能着眼于接班人自身。
那看什么?
看母亲。刘盈也好,如意也罢,继位之后恐怕都得靠太后撑腰,甚至靠太后临朝。
那么,戚夫人和吕后,哪个可靠?
吕后。
事实上,吕后不但是刘邦的结发妻子,更是他的亲密战友。刘邦的江山,其实是他和吕后一起打下来的。这是当时舆论的共识。甚至还有人说,吕后和她的家族是像推车子一样,把刘邦推上帝位的。
显然,吕后对刘邦的江山,会比戚夫人更加爱惜。
更何况,她也能干得多。
因此,作为男人,或者在床上,刘邦也许更喜欢戚夫人。但作为政治家,在朝廷,他绝对更相信吕后。
更重要的是,功臣们也都投了吕后一票。
刘邦的功臣,武将方面,韩信、彭越、英布已死,樊哙则是吕后的妹夫。文臣方面,萧何在灭韩信时即已站在吕后一边,张良和叔孙通都支持刘盈,陈平后来也挺吕后。有人支持戚夫人母子吗?没有。
局势如此明朗,戚夫人有什么可争的呢?
的确,刘邦和吕后,更多的是政治关系,未必有多少爱情。刘邦南征北战时,吕后常常留守后方忙于政务,戚夫人则常年陪伴在刘邦身边。日久生情,爱屋及乌,刘邦许诺废嫡立爱,并非没有可能。只不过,这种许诺可能是一时兴起,也可能是哄美人开心,靠不住的。
政治家,都不会爱情至上。
所以,什么商山四皓,什么楚歌楚舞,都不过是编出来的故事,或者是当时的一场表演,串通好了演给戚夫人看的。而且那总导演,弄不好就是刘邦本人。
这并非没有可能。想当年,刘邦还没发迹时,吕后就制造舆论,说常常看见刘邦头顶上有云气,结果小混混们都跟了刘邦。这其实就是两口子串通一气演的双簧。
当然,这回也可能是张良总导演,吕后制片人。
不管怎么说,张良站在吕后一边,是可以肯定的。赵王如意和戚夫人为吕后所杀,大体上也能肯定。至少,没有证据证明非她所杀。吕后,可是连韩信都敢杀的。杀那手无寸铁的孤儿寡母,又算什么!
但,心狠手辣的吕后,也未必不会蒙冤。
黑锅与嫌疑
刘邦选择刘盈,其实是选择了吕后。
这一点,吕后和刘盈都清楚。因此,刘盈继位后,就把权力和政务都交给了自己的母亲。但在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这样做显然并不合适,皇族也很没面子。因此史家必须给个说法,还必须由吕后来背黑锅。
于是,又一个故事被编了出来。
这故事说,吕后毒死赵王如意后,便把他的母亲戚夫人砍去手脚,挖掉眼睛,熏聋耳朵,弄哑喉咙,扔在猪圈里,号称“人彘”(人猪),然后让汉惠帝刘盈来看。
结果,惠帝放声大哭,一病不起。他说:这不是人干的事情!我作为太后的儿子,是没法治天下了。
据说,这就是惠帝不理朝政的原因。
但可惜,这实在离谱。
首先我们要问:吕后有必要这么做吗?没有。前面已经说过,戚夫人和赵王如意,根本就不可能构成威胁。过去不能,后来就更不能。对于毫无反抗能力的假想敌,就算要消灭,又犯得着下如此毒手吗?
泄愤也说不通。要知道,任何人受此酷刑,都不会再有感觉。戚夫人不痛,吕后何快之有?
更何况就算要泄愤,又何必要让惠帝来看呢?惠帝又不是戚夫人的同伙和同谋!难道吕后要威胁自己的独生子?难道她觉得惠帝受的刺激还不够?
汉惠帝因此而醉生梦死,就更是胡说。恰恰相反,他曾经是很想有所作为的。一天到晚吃喝玩乐,完全不理朝政的人也有,但不是汉惠帝,而是曹参。
曹参接替去世的萧何担任大汉相国,是在汉惠帝二年的七月。这时,距离所谓“人彘”事件已经一年半,照理说汉惠帝早就该泡在酒坛子里了。然而他对曹参的消极怠工却是十分不满,也非常着急。
不过惠帝毕竟是惠帝。他并不敢也不忍当面指责先帝的功臣,而是私下里对曹参的儿子说:令尊大人是不是看不起朕呀?整天灯红酒绿,怎么能心忧天下呢?
于是曹参向惠帝请罪。
曹参说:请问陛下与高皇帝,谁更圣明英武?
惠帝说:朕岂敢望先帝之项背。
曹参又说:陛下认为臣与萧何,谁更贤明有才?
惠帝又说:先生似乎不如萧相国。
曹参说:这就对了!高皇帝和萧相国,早就平定了天下,确立了法规,没什么可忧虑的呀!现在,陛下只需垂衣拱手,臣等也只需谨守职责,不就天下太平了吗?
惠帝这才恍然大悟。
没错,自己比不上高皇帝,曹参也比不上萧相国,瞎忙活什么呢?还是不折腾为好。
从此,汉帝国按部就班,萧规曹随。
很清楚,惠帝的不理朝政,其实是无为而治。这既是受曹参启发,也是当时帝国的政治需要和大势所趋,跟戚夫人或者吕后,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但,这不等于吕后没有别的嫌疑。
可疑之处在惠帝刘盈的成年礼。刘盈是十七岁那年继位的,但拖到继位后第四年才加冠。这时,少年天子已经二十一岁,是不是也太晚了一点?
当然是。
那么,惠帝的冠礼,为什么会这么晚?
为了等张皇后成年。
张皇后是在汉惠帝举行成年礼的五个月前,嫁给惠帝并立为皇后的。先婚后冠,可见这婚姻的重要。看来,汉惠帝的皇后,只能是这位张姑娘。张姑娘不成年,汉惠帝就不能正式成婚,也不能举行冠礼。
那么,张皇后又是何许人也?
鲁元公主和张敖的女儿。
难怪汉惠帝只能耐心等待,因为鲁元公主是他同父同母的亲姐姐,嫁给张敖是在汉五年。可见汉惠帝的这位张皇后,封后时顶多十岁。算作成年,已很勉强。
这当然是吕太后的一手包办。实际上,她是把自己未成年的亲外孙女,嫁给了自己刚成年的亲儿子。尽管谁都知道,政治人物的婚姻几乎无不具有政治性,但汉惠帝的这桩婚姻,也实在太离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