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确地了解国家资本主义制度下垄断组织和国家的相互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基于这些观点,他们认为国家机构从属于垄断组织有三种具体形式:一是国家机构借垄断组织和资产阶级国家政府之间〃私人联合〃使国家从属于垄断组织;二是将〃国家经济〃的管理权交给垄断组织;三是国家机构通过对国民经济〃统治〃和〃调整〃而从属于垄断组织。
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苏联的政治风向和理论氛围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理论上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质的探讨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直到60年代初,尽管一些有影响的学者仍然认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服从于垄断组织的制度,是垄断组织的经济专政和政治专政合二为一的制度,也是垄断组织利用国家机器来保证垄断高额利润和巩固其统治的制度。〃 但对此提出异议的观点也开始出现。有的学者指出,那种认为国家机构〃从属〃或完全〃服从〃于垄断组织的观点,是对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一种〃教条主义〃理解。他们认为,列宁用〃结合〃、〃溶合〃、〃交织〃等专门术语来说明国家和垄断资本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这一〃高级的辩证法范畴〃中,国家在一定时期是为垄断组织或某些垄断集团服务的。但另一方面,国家也为资产阶级,首先是金融垄断寡头服务,这时垄断组织的局部利益就要服从于资产阶级的总体利益。
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注意到: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代表整个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家也有与某些垄断组织和资本家集团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这种冲突有时甚至很尖锐。国家采取的维护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共同长远利益的措施,也常常同某些垄断组织或集团的利益发生冲突。特别是多国垄断资本的发展,使得国家和某些垄断资本的矛盾和冲突容易发生。
鉴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越来越多的苏联学者认识到: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维护垄断组织的利益〃决不意味着〃国家必须单方面地服从垄断组织和个别金融集团狭隘利益的需要。〃实际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意味着垄断组织和国家这两种力量的联合,并且国家还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够对垄断组织施加影响。〃 例如,国家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国家所有制和国家采购等国家权力与垄断资本结合的运作方式,单方面实施对经济的干预。国家掌握的国有企业,包括亏损的企业或工业部门、能源及原材料工业以及需要花费大量投资的试验性企业等,与垄断组织之间既有利益一致的一面,又存在相互竞争的关系。无论在直接利益上还是在实际管理主体上,国有企业与垄断组织之间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特性。
在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质的理解上,苏联学术界50年代的国家从属垄断资本的流行观点,已逐渐转变为国家与垄断资本〃结合〃的观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垄断组织和资产阶级国家权力结合,目的是保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垄断组织与国家的结合突出表现在:垄断组织同国家机关的结合,即垄断组织派代表在国家机关担任高级领导职务;国家机构与垄断组织共同出面解决重大的经济问题。苏联学者认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结果;国家对经济运行干预能力增强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表现是:其一,国家所有制。资产阶级国家成了最大的所有者,这将有助于国家垄断资本有效经济运行,为垄断组织和私人利益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利润。其二,国家的财政调节。国家通过指定预算项目和规模,调节资本主义盲目生产造成的比例关系的失调;预算赤字又可通过税收转嫁到人民身上。其三,货币信用调节。资产阶级国家通过货币投放总量的控制、利率的调整可达到调节资本流量流向,以稳定经济的目的。其四,经济规划化。二战以后,基于经济和两大体系当中的需要,有关人口、就业、个人消费和发展的战略等,均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纳入中、长期国家规划中。其五,军事工业壮大。军事工业的快速发展,为先进的科技提供了实验、发展的机遇,增强资产阶级国家的军事实力,但结果是喂肥了掌握着庞大军火工业的大垄断组织。所以,〃结合〃论者仍然认为,虽然迫于社会上其他阶级和阶层的压力,或出于维护整个垄断资本主义利益的需要,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可能拒绝支持某些垄断组织甚至可能采取某些损害个别垄断组织利益的经济、政治手段,但这些手段仍然是以维护整个垄断资本主义利益为前提的。在这一意义上,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国家政府,在本质上仍然是列宁所称作的〃百万富翁的国家委员会〃。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出现了较为复杂的新现象和新特点。对这些新现象和新特点的研究,自然成了苏联理论界有关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中的最重要的论题之一。
布雷弗曼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出发,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管理制度和工艺技术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紧密相联。因为,垄断资本生产关系的发展表明,劳动过程的发展趋势就在于最大限度地把直接生产过程的知识转由管理本身来完成,工人则逐渐成为无需高技术和技能的〃非熟练〃劳动者。布雷弗曼的这个分析,体现了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即〃资本在其真正的发展中使大规模的劳动同技能结合起来,然而是这样结合的:大规模的劳动丧失自己的体力,而技能则不是存在于工人身上,而是存在于机器中,存在于把人和机器科学地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发生作用的工厂里〃 。
在布雷弗曼看来,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革命和管理制度的变革,绝不可能引起雇佣劳动中体力上和智力上的任何〃解放〃,只会形成劳动者日益严重地〃异化〃。因为在垄断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工人阶级只是资本运动过程中与〃死的〃生产资料相对应的〃活的〃部分。工人阶级的职业构成、劳动方式要完全取决于垄断资本积累的性质;而且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工人阶级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阶级地位。

三、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流派与思潮的多样化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国家的〃复兴〃,突出地表现在马克思主义各种新学派、新观点的纷纷涌现,有关马克思主义问题的探讨成为西方社会重要的理论话语。究其原因,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首先,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逐步呈现出了经济繁荣、技术发达的社会特征,但社会异化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而减轻,相反却更为严重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批判的精神被西方社会重新重视与激活,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角与研究主题也随之发生了重大转换,即从原先主要批判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转移到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上来。其次,青年学生的〃造反〃运动、美国〃麦卡锡主义〃的失败以及马克思主义在第三世界的兴起等,对此时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国家的〃复兴〃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三,在理论上,卢卡奇、科尔施、葛兰西等人的〃重新发现〃,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影响的日益扩大,20世纪30…50年代各类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如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也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的〃复兴〃储备了大量的可资继承与批判的理论资源。

1。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在法国兴起的最重要的反〃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路易·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和他的学生波朗查斯(Nicos Poulantzas)等人。阿尔都塞否认自己是结构主义者,但他的思想框架、理论思路等却属于结构主义。最早试图把马克思主义与结构主义相结合的人,并不是阿尔都塞,而是法国的人类学家吕西安·塞巴格(Lucian Sebag)。1963年,他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与结构主义》这本著作,第一次正式论及了结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除塞巴格之外,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拉康(Jacques Lacan)和皮亚杰(Jean Piaget)等人在他们的著作中均涉及到了结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问题。他们的理论共识是: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存在着结构主义的方法,他们自己的结构主义方法就源于马克思主义,所以他们赞同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提法和基本的理论主张。
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阿尔都塞参加了法国理论界关于〃青年马克思〃和〃人道主义〃等问题的大讨论,发表了一系列别具一格的论战性的文章。1965年,阿尔都塞把自己发表过的文章汇集成册,以《保卫马克思》的书名发表。同年底,他与别人合著的《读〈资本论〉》出版。自此,阿尔都塞的思想在西方社会引起很大的轰动。尤其是在1968年5月,法国青年学生掀起〃五月风暴〃运动,他们把阿尔都塞当作自己的精神领袖。70年代末,阿尔都塞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他对法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持越来越激烈的批评态度;另一方面青年时期的信仰死灰复燃,使他对共产主义运动的前途丧失了信心,从而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危机论〃。他个人也陷入了严重的精神危机,而从1980年11月起不得不退出了理论界,直至1990年10月逝世。
阿尔都塞独特的思想理论基本上反映在他的这些著作之中,而他的这些思想理论都是他运用了所谓的〃征候阅读法〃来读解马克思的原著之后产生的。〃征候阅读法〃是阿尔都塞汲取了巴黎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的研究成果之后提出的。巴黎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提倡〃创造性〃的阅读方法,这种方法认为每一本著作的作者在写作时均处于一种〃不及物状态〃,所以他写下的文字必然具有〃二维〃的功能:一维是表面书写语的意思;另一维是字里行间看不见的隐层意思,而这层意思更加重要。阿尔都塞的〃征候阅读法〃,就是根据语言文字一维中所表现的〃征候〃,把二维的意思从作者的〃理论框架〃的深处〃挖掘出来〃。依据这种读解法去研读马克思的原著,阿尔都塞对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均作出了一系列新的解释。首先,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它发现了历史的新大陆。依据这一论断,阿尔都塞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中,存在着一个〃认识论的断裂〃。〃据马克思自己说,这个断裂的位置就在他生前没有发表过的、用于批判他过去的哲学(意识形态)信仰的那部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总共只有几段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这个断裂的前岸〃 。因此,从时间上讲这个断裂的界限在1845年。1845年之前,马克思的思想处于非科学的〃意识形态〃阶段;1845年之后,是〃非意识形态〃的科学阶段。由此,阿尔都塞得出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分期法,即1840…1844年的青年时期、1845年的断裂时期、1845…1857年的成长时期、1857…1883年的成熟时期。阿尔都塞的这种分期法基本上是正确的,它的意义在于澄清了当时国际上流行的青年马克思的思想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说法。但他硬性地以所谓的断裂时期为界限把马克思思想一分为二,却是错误的。第二,阿尔都塞在论述马克思思想发展的时候,特别强调他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变化。他认为,马克思在1845年之前是受人道主义思想支配的时期:先是受康德、费希特的影响,是理性加自由的人道主义时期;而后是受费尔巴哈影响,是〃共同体〃的人道主义时期,在整个这一时期中,马克思并不曾受黑格尔思想的影响。这一阶段后期,在〃人的解放问题〃上,因原来寄予自由资产阶级身上的希望破灭,马克思转而把希望放在了无产阶级身上,要求哲学同无产阶级结成同盟,并认识到,要用〃物质批判〃去摧毁普鲁士的专制制度。这个时候,马克思已逐步抛弃人道主义。以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标志,马克思的思想发生了〃认识论的断裂〃,也就是与非科学的意识形态、人道主义决裂。因此,阿尔都塞断言,成熟后的马克思思想是〃反人道主义〃的。
此外,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实行了〃补充〃,提出了〃国家意识形态机器〃理论。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是具有独特逻辑和独特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