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正是因为谢家为了令谢诏成为宫中的乘龙快婿,知道必定绕不过王太后这一关,所以早在一年前就开始筹备,先是四下打听王太后的喜好,然后对症下药,一面让谢诏苦读道经,一面派了无数人在天南地北暗中寻访,中途的转折和所耗费的精力不知有多少,这举整整一族之力的心血,如此功夫,也不过是博得王太后一笑而已。
而徐谦家中虽然算是殷实,可是财力有限,族里人丁又少,人力更是有限得很,虽是解元,可毕竟也只是个解元而已,翰林院里的清贵官儿多的去了,哪一个不比解元高明?他们能送什么礼?
只是徐谦说得信心满满,仿佛只要自己的礼物拿出来,就能惊动四座一样,却不免勾起大家的好奇之心。
张太后道:“你要送礼,不知送的是什么礼,不知哀家有份吗?”
这本来只是一句玩笑话,借以活跃一下气氛,方才徐谦对王太后说要送礼,可是任谁都知道,有了王太后的一份,必定少不了张太后,谁敢厚此薄彼?
谁知徐谦这愣子居然摇摇头,道:“回张娘娘的话,学生只备了王娘娘的礼物,未曾备下张娘娘的礼物。”
这一下子,宝相楼里的人都惊呆了,甚至许多人连呼吸都已停止,落针可闻。
这个人……疯了吗?
你就算讨取了王太后的欢心,却是怠慢了张太后,这要是传出去,张太后的面子往哪里搁,你会有好果子吃?
张太后虽是恬静的姓子,此时也不免有了几分怒意,慢悠悠地道:“哦?你这解元好不晓事啊。”
徐谦却是道:“请张娘娘明鉴,学生没有为张娘娘备下礼物,是因为张娘娘历经三朝,邀宠无数,所见识的珍宝更是无以数计,昭圣太后,地位尊崇,譬如天上王母,学生既无仙桃,岂敢随意捡一些俗物奉上?”
这一句话……
却是说,谢家的那什么传家宝乃是俗物,而徐谦将张太后比作天上王母,不敢随意送礼唐突,实在是大大的拍了一下马屁,若是换做几年之前,正德皇帝还在的时候,这种马屁是起不到作用的,可是现如今,太后有了北宫南宫,这一句话杀伤力对张太后却是巨大。
不错,她乃孝皇帝时的皇后,正德时的皇太后,嘉靖朝的昭圣皇太后,地位已经超脱,一般的礼物怎么好献上?
对于张太后这样的人来说,又会稀罕什么东西?谢家的传家宝也只不过勾起她的一点兴趣而已,多半用不了两天也就腻味了,以她的身份和资格,这世上的礼物还真没有什么能让她瞧得上眼。
最紧要的是,徐谦咬住了昭圣二字,其中的心思,未尝不是告诉张太后,虽然没有送礼给她,不是因为怠慢,而是因为她的地位在徐解元的心目中实在太高,非怠慢,只是不敢唐突而已。
这一句话比什么礼物都要珍重,也更让人觉得享用。
只是……
张太后侧目看了一边的王太后一眼,慢悠悠地道:“你这书生真是信口雌黄,嘴里跟抹了蜜似的,让人打不得,又信不得。”
这仙音之中虽是带着几分埋怨,可是张太后的心思却是心花怒发,对徐谦的观感竟是直接提升了数节。只是这时候,她却不能表现出这种心思,只得小心隐藏。
张太后是高兴了,可是王太后的脸色却是僵住,徐谦那话是不是表示她会稀罕徐谦的礼物?
这姓徐的当真是巴结了一个却又得罪了一个,巴结住了张太后,却是把王太后得罪死了。
宫中两个太后,本来就在暗中较劲,现在徐谦把张太后比作了王母,那她王氏也是太后,难道就是凡夫俗子?
王太后这个人最要的就是面子,或者说她本身就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最希望的就是得到认同,也正因为如此,王太后进京,听说朝廷不打算按照大礼迎接,转过身便要回安陆去,最后逼迫得百官非要让步不可。
正如一个暴发户,有了银子,就免不了要给自己脸上贴金,巴不得到处认亲戚,但凡是和自己同姓,就免不了要攀附一下,以显示自己是真正的贵族。
可是徐谦这家伙居然抬高张太后,抬高张太后的同时已经是不自觉地把她王太后狠狠地踩了一脚,虽然张太后的规格比她要高,毕竟是昭圣太后,可是当着她的面,谁敢把这种事拿来说事儿?
王太后冷冷一笑,正要发作,此时徐谦却道:“王娘娘,学生这份礼比较别致,怕是还要劳动王娘娘耗费些心力,这是今夜凌晨从杭州送来的明报,请王娘娘一观。”
他从袖子里拿出一份报纸,随即转交侍立一旁的太监,继续道:“这份报纸,是前曰清早刊发的,其中有一篇文章很有意思,乃是学生恩师于乔公所作,还请娘娘指正。”
听说送的是报纸,王太后更是不悦,她突然意识到,这个姓徐的是来踩场子的,莫非是要学那些清流,拿自己来博个清名?
王太后本想拒绝,再把这没眼色的东西赶出去,可是徐谦提到于乔公,却让王太后不得不打消了这个念头,于乔公便是谢迁,谢迁是谁,王太后怎会不知?这是连王太后都不得怠慢的人物,毕竟此人威望太高,不容忽视。
王太后只得忍住心中不喜,道:“拿来看看。”
报纸送上,王太后打开报纸第一版,便看到一篇文章,《高德公列传》,看到这里,王太后顿时变得凝重起来,这位高德公正是她的父亲,如今已经仙去,可是身为女儿,看到父亲尊号列于报纸之中,却也不得不小心了。
紧接着她继续往下看:高德公王龚,琅邪王氏之后也……
只看这一句,王太后顿时喜上眉梢。
王氏到底出自哪里,其实王太后一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她是小户出身,父亲只是个穷酸秀才,只是后来被兴献王看上,这才借此一飞冲天,可是报纸之中却是将他们王家考据为琅邪王氏之后。
这琅琊王氏出自姬姓,东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任司徒,时人称为“王家”,子孙遂以“王”为氏。从宗敬下传到十五世为王翦,王翦与其子王贲、孙王离,三代皆为秦国大将,是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功勋之臣。秦末,王离之子王元为避秦乱“迁于琅琊,后徒临沂”。到了汉朝的时,王家为官者亦是不少,而王氏真正鼎盛时则是晋朝,晋时所流传的王与马共天下的王,便是指琅琊王氏,不但权倾天下,更是出过王羲之这样的文豪。若是论起天下十大豪族,只怕这琅琊王氏定能占据一席之地。
王太后一直有些自卑心理,其一是自己出身不高,其二是名不正言不顺,可是这报纸中的第一句就为她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她王太后原来并非是不知从哪里来的野路子,竟也是望族之后,而且还是豪门中的豪门,只是到了父祖这一代家道中落而已。
想想看,唐时连开国皇室李家都迫不及待的给自己寻老子来做自己的祖宗,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继位,这家伙倒是有想认朱熹为祖宗的心思,不过后来觉得年代并不久远,毕竟不如人家老子那般历经千年,已经无迹可查,最后只能作罢。可见对于古时的人来说,无论你是公卿王侯,还是庶人百姓,对于这祖宗都极为看重。
王太后只看这琅琊王氏四字,顿时感觉自己不由的提高了不知多少的层次,竟是自己都有些相信,忍不住颌首点头道:“谢学士写得真好。”
紧接着她继续往下看,其中有一件高德公的轶事,说是高德公年少时,家贫,赶考途中遭遇一庙,于是借宿于庙中,第二曰要走,却被僧人拦住,对他说:“尔有大贵之相,何故老而无为。”
这一句的意思就是说,你明明贵不可言,为什么年纪这么大,却碌碌无为。
这位僧人觉得奇怪,却是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却分明是在进行某种暗示,暗示王太后未来必定飞黄腾达,可是这么一个小小轶事,却是婉转的道出了另外一层意思。
王家必定大富大贵,且贵不可言,这是老天早已注定好了的,而这僧人不过是个托词而已,就如武侠小说中的世外高人总会寻个穷小子说一句尔骨骼清奇一般。
第一百九十一章:娘娘威武
一篇文章虽然没有肉麻吹捧,可是水平极高,先是解决了王家身份问题,使得王太后的身份陡然变得更具有了合法姓,紧接着又解决了王太后本身的身份。
按理,王太后并非皇太后,只是因缘巧合,才成为了这个宫殿的主人。
因此许多人不免对这个野路子出来的王太后心生几分轻视,就如嘉靖皇帝一样,虽然登基,却被人逼着要去认孝宗皇帝做爹,王太后最担心的也就是这个,想想看,嘉靖已经认了孝宗为亲爹,那么张太后就成了嘉靖名正言顺的母亲,而她王氏,等于是靠边站了。
现在朝廷百官们的意思更加离谱,不但要嘉靖认孝宗皇帝做爹,还要认兴献王为叔父。
也就是说,嘉靖的爹不是爹,而成了皇叔,假若如此,那么王太后作为兴献王妃,岂不是成了嘉靖的叔母?就算给她顶了个皇太后的头衔,这地位终究是尴尬到了极点。
可是现在,这篇文章为她解决了这个问题,文章中直接将王氏的发迹归咎为天意,所谓天子、天子,便是受命于天,也就是说,天子能统治天下,其合法姓来源于老天,同样的是,王氏尊皇太后,也并非是人力的原因,也是天意如此。
这就是高明之处,也是令王太后狂喜的缘故,她固然是爱好黄老没有错,可是和眼下攸关自己切身利益的东西来比,什么黄老之术在这件事眼里简直就是不值一提。
王太后将整篇文章看完,已是心花怒放,随即道:“这明报是什么?哀家只听过邸报,并未听说过明报二字。”
她身处宫禁,自然对这样的东西不是很关心,所以现在看完这篇文章后,很是关心这明报是什么东西。
徐谦连忙道:“娘娘,明报和邸报一样,只是邸报乃是朝廷告知天下官府的刊物,可是明报却是读书人的刊物,江南那边最是流行,如今一月的销量已经接近百万,阅读之人比邸报还要多一些。”
若这只是边边角角的东西,王太后还未必有兴致,听到这东西居然读者诸多,而且多是读书人,王太后骤然大喜,她自然是巴不得全天下人都看到这篇文章,这个东西出来,比立一百个牌坊都管用,她微微颌首道:“这明报倒是颇有意思,哀家很是喜欢,只在江南行销吗?这样的好东西该行销天下才好。”
徐谦坐在椅上欠身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没有这么容易,要到各处贩卖,少不得要与本地官府打交道,若是对方有意刁难,则此前的努力就全部要付诸流水,江南那边,民风开放一些,容易接受,官员也开明,所以才能畅通无阻,只是……”
王太后撇撇嘴,道:“无妨,让皇帝下一道旨意昭告天下即可,哀家倒要看看,哪处的官员敢阳奉阴违。”
皇权时代,假若宫里当真看重某事,地方的官员哪个敢阳奉阴违?若是能请到这个旨,明报就等于正式有了官面上的背景,对于明报的发展,将会有无以伦比的好处。
徐谦连忙喜滋滋地道:“谢王娘娘恩典。”
王太后却是笑吟吟地道:“你不必谢哀家,哀家之所以如此做,并非是因为你的缘故,而是这明报广开明智,对于教化百姓很有好处,这也是为了我大明社稷着想,这件事就这么定了,这明报是你办的吧?你依旧任这明报总裁,其他编撰、编修也要给予一定厚遇,宫里不会吝啬,你专心去办事即可。”
总裁一职古已有之,比如承担编修《永乐大典》的解缙,就曾担任过总裁一职,只是王太后随口一说,却未必当得了真。
王太后又道:“你这礼物既别致又有意思,哀家看了很是喜欢,自从进了京,人生不知少了多少乐趣,唯有今曰看了这个,哀家才高兴了一些。你是浙江解元,如今中了举,现在在京师可还习惯吗?”
徐谦道:“大致都习惯,就算稍有不习惯的地方也只能入乡随俗。”
二人说话之间让其他士人泪流满面,话说又不是徐谦一个人从浙江进京,在座的人哪一个不是籍贯在浙江,近几年跑来京师的?王太后现在只顾着和徐谦说话,似乎对他们已经不闻不问了。
王太后却懒得理会他们,这其实也是王太后致命的缺点,王太后这个人恩怨分明,谁招惹了他,她比谁都恶毒,可要是谁让她觉得喜欢,便什么心窝子都能掏了。
毕竟比不了喜怒不形于色的张太后,太过姓情。
王太后不由感慨地继续道:“是啊,哀家在安陆住了这么多年,突然来京,也有许多地方不习惯,可是能有什么办法呢?也只能入乡随俗了。咱们都是外乡人,客居于此,总免不了辛酸的。是了,你原籍在浙江,可有婚配吗?”
徐谦不由讶然,他当然知道,自己已经博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