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黎东方讲史:细说民国创立-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书虽则是名为“细说”,实际上只能就主要的事实,细说一个经过而已。

例如,被保路同志会派往京师去的代表,不只是刘声元一人,另有阮 、李孔阳、黎绍芬三位。然而,这三位并未被逮捕押解回籍。关于这三位的活动,我因此只得从略。在京师的几位四川籍御史,包括赵熙,曾经上奏章替家乡的老百姓说话,我也只得略去。

在七月十五日的屠杀事件之中,黄学典(季陆)是幸免于难的若干人之一。当时,他仅有十二岁,是小学生保路同志会的会长。以我所知,他藏有很丰富的有关四川保路风潮的材料,而且花了不少工夫加以整理。我希望他把这些材料早日发表出来。

有若干极有趣味的小故事,夹在可歌可泣的大故事里面,我也只得为了顾及行文的线索与脉络,而不得不加以割舍。关于保路风潮,如此;关于其他的大事,也如此。

不应该割舍,而值得另写一章的,是武昌起义以前四川革命同志前仆后继的各次起义。尚秉和在他的《辛壬春秋》里,有这么几句话:“川僻在西南,交通阻绝,紊无同盟会党踪迹,徒以激于冤忿,揭竿而起。故乱数月而省城不陷。及武昌兵起,大江南北踵迹独立。川人始实行革命矣。”

尚秉和似乎不知道,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因写了《革命军》而在上海租界入狱的邹容,是四川人。

同盟会自从筹备大会的时候起,便有很多的四川人参加。在现存的东京本部乙巳、丙午两年名册之中,属于四川籍贯的同志,共有一百三十四人之多。其中,有七十六位是由黄树中(复生)主盟,大多数不曾去日本,而是在四川本省入盟的。至于由日本先后回川,从事种种革命活动的,以有资料可考的而论,便有黄金鳌。黄树中(复生)、熊克武、但懋辛、谢奉琦、邓絮、董修武等等。

四川革命同志最早一次的起义,是在乙巳年(1905年)十一月,地点是彭县石堰洞后山,领导人是余切。第二次起义。是在丙午年(1906年)八月,地点是江油,领导人是李实。第三次起义,是在己酉年(1909年)二月,地点是广安,领导人是余英。第四次,是在同年十二月,地点是嘉定童家场,领导人是熊克武。第五次,是在庚戌年(1910年)十一月,地点是彭水凤凰山,领导人是温朝钟。第六次,是在辛亥年七月初四(1911年8月27日),地点是荣县,领导人是王天杰。这几次起义,皆在武昌起义以前。 

 




 


《细说民国创立》四九、武昌起义(一)
在各省革命同志难以数计的屡次起义之中,惟有湖北同志在辛亥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所发动的武昌起义,一举成功。然而,这成功并非偶然。

在叙述武昌起义之前,我必须先交代一个细节:虽则在事前事后参加武昌起义的同志,极大多数是湖北人,却也有若干外省人在内。其中,姓名可考的,以湖南人为最多,河南人次之,直隶(河北)、山西、四川、贵州、浙江,这几省的人也有:

湖南——刘尧瀓(厚名复基),蒋翊武,黄兴,龚霞初(咏簪),何海鸣,单道康,章裕昆,李抱良,李达武,罗定维,沈岳。

河南——李亚东,孟发成、钱芸生、徐万年,王鹤年,张富国,陈献斌,汪鹤年。

直隶——张廷辅。

山西——霍殿臣。

四川——熊克武。

贵州——王宪章。

安徽——章盛恺。

浙江——胡瑛。

武昌起义与四川保路风潮,有极密切的关系,与湖南的历次革命运动,与广州辛亥三月二十九日之役,都是连带着的。然而,它是彻头彻尾由于湖北同志自发自主的努力而生的结果,源远流长,波澜壮阔,创千古未有之局。

远在咸丰同治之时,便有兴国州(阳新县)一带的义民,对太平天国热烈支持。孙中山在日本及比、德、法等国鼓吹革命,湖北的留学生踊跃接受革命的洗礼。在兴中会于戊戌以后,入于低潮之时,始终坚持革命信心,拥护孙中山的,在日本除了冯自由、郑贯一、秦力山等几位广东与湖南的青年以外,便是湖北的吴禄贞与戢元丞(翼翠)、傅慈祥(良弼)了。到了孙中山开始新的革命组织之时,率先在比利时、柏林、巴黎参加“同盟会以前的同盟会”的,又什九是湖北人:贺子才、朱和中、胡秉柯、喻毓西、魏宸组、史青等。

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先后在乙巳、丙午两年参加的湖北同志,姓名列在本部的名册之上的共有一百○六人。其中在六月二十八日(7月30日)筹备大会的一天加盟的,有田桐、曹亚伯、但焘、时功玖、匡一、余诚(仲勉)、蒋作宾、范熙绩等二十人左右。参加七月二十日(8月20日)成立大会的,姓名不详。在成立大会被选出的职员,属于湖北籍贯的,有评议员田桐、曹亚伯。其后,于马君武赴德、陈天华自杀以后,田桐与广东籍的胡衍鸿(汉民)继任执行部书记科的“职员”。匡一也在朱炳麟调充庶务科以后,继朱炳麟之任。

同盟会的湖北分会会长,第一任是时功玖,第二任是张昉,第三任是陈镇藩。这三人,皆未能回鄂就职。真正的第一任分会会长,是余诚。余诚在丙午年(1906年)某月回鄂,与刘静庵密切合作,在刘静庵所办的江汉公学与游学预备所主持教务。

刘静庵之加入同盟会,是在丙午年二月十四日,由曹亚伯主盟。(实际经手介绍的人,可能是余诚,但名册上不曾写明。)他参加革命,比入盟的时候早。在甲辰年(1904年)五月科学补习所成立之时,已经是该所的一分子。不久,为了准备响应黄兴所计划的十月初十长沙起义,他被推负责运动马队。他正在马队中当书记(司书)。这马队,是所谓湖北新军马队,为张之洞所创。马队的管带(营长)是黎元洪。科学补习所被封若干天以后,刘静庵被黎元洪开革。

刘静庵搬到圣公会去住,以照料圣公会附设的日知会(书报阅览室)为生。他慢慢地把日知会变成了一个宣传革命的机关,藉以团结科学补习所的老同志,进一步吸收新同志。他在丙午年正月把日知会组织成一个正式的团体。余诚回湖北以后,这日知会便在事实上作了同盟会的湖北分会。

日知会于萍浏醴之役发动了十天以后,在丙午年十月二十九日被查封。次月二十三日,朱子龙被捕于汉阳;二十四日,胡瑛与梁钟汉被捕于汉口。接着,刘静庵被捕于黄陂,张难先被捕于仙桃,季雨霖与李亚东被捕于武昌,吴贡三与殷子恒被捕于黄冈。——一共是九位。

朱子龙、胡瑛、梁钟汉,这三位是孙中山从日本特地遣派回鄂,策动湖北方面对萍浏醴的响应工作的。朱子龙原名家梃,字松坪,江陵县人,曾经投军入湖北新军工程营,改名元成,职居书记,先后参加了科学补习所与日知会,也和刘静庵、冯特民加入了同盟会,其后去了日本。胡瑛原籍浙江绍兴,寄籍湖南桃源,是科学补习所的总干事,也在工程营当过兵,因刺铁良未成而到了日本,在日本加入了同盟会。梁钟汉是汉川人,在日本留学,加入了同盟会。

刘静庵。是潜江人,原名贞一,字敬庵,亦作敬安、静庵。张难先是沔阳人,先参加科学补习所,其后投军到工程营当兵士,科学补习所被封,他退出军队,回家乡仙桃镇创办集城学校,和刘静庵往来如故,参加日知会。

季雨霖是荆门人,毕业于将弁学堂,官至三十一标三营督队官(副营长)。毕业以前,便参加了日知会。李亚东是河南信阳人,与季雨霖同学,毕业后官至二十九标一营左队队官(连长),因革命嫌疑被开革,于开革以后先后当工业传习所与支那师范学校体操教员,参加了日知会,被选为该会的评议员。

吴贡三,名之铨,是黄冈人,秀才,设馆教书,办了一个日新学社鼓吹革命,写了一本《孔孟心肝》,又写了《作新民》、《破梦雷》,翻印了《革命军》,《警世钟》,《猛回头》等等,和武昌的日知会颇有往来,可能也正式参加了日知会为会员。殷子恒是吴贡三的外甥,也是吴贡三的学生,往来于黄冈、武昌之间,是日知会的重要会员。

季雨霖与张难先获得保释,朱子龙于次年三月病死在牢里。到了宣统元年(1909年),其余的六人才被判罪;胡瑛与刘静庵被判无期徒刑,吴贡三被判十五年监禁,殷子恒十年,李亚东五年,粱钟汉三年。(见李廉方著《辛亥武昌首义记》。)

刘静庵不幸于辛亥年五月病死在牢里,未能目睹武昌起义成功。

胡瑛于起义的当晚,被迎出武昌府监狱,不久便就任军政府外交部长,促成各国领事中立,其后被孙中山派赴烟台,担任山东都督。(他晚节不终,帮助袁世凯作皇帝,当了筹安会的所谓“六君子”之一。)

吴贡三于武昌起义以后,被黄冈县知事潘诵捷释放出狱。把政权交给他,向他请罪。他指派谢琦为县知事,自己奔走于黄州府八县,策动反正。殷子恒于八月二十三日夏口厅同知既已逃走以后,率领全部的狱囚,大大方方地走了出来,吩咐狱囚们重新做人,自己到汉阳,协助李亚东。

李亚东原关在汉阳,于八月二十日被四十二标的同志胡玉珍等迎接出狱,作汉阳知府。粱钟汉关在汉川,于八月二十日被胞弟粱恢汉与王守愚迎接出狱,就任汉川革命军总司令,其后受黄兴加委,改为“游击总司令”。

季雨霖于保被释以后,到东北找吴禄贞,于武昌起义以后回鄂,受黎元洪委为团长,参加汉口战役,负伤;不久,受委为“安襄郧荆招讨使”,光复了荆州(江陵)与襄阳。张难先于保释以后无甚活动,于起义以后充当季雨霖的幕僚。

日知会自从九人被捕以后,会务停顿,全靠彭养光与赵鹏飞所主持的“安郡公益社”作为救助与秘密联络的机关。这安郡公益社,本只是安陆府各县旅省人士的一个慈善团体。彭养光为了使得胡瑛、刘静庵等人免判死刑,亲自拿了李廉方的信去北京,找程家柽等人,向肃亲王善耆活动,也向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W。W。Rockhill)活动,终于达到了目的。其后,彭养光去吉林找吴禄贞,赵鹏飞被调到海军楚同军舰上任职,安郡公益社的社长由李长龄继任。李长龄在1910年冬天办了一个工厂在草湖门外,收容群治学社的亡命同志。

严格说来,安郡公益社不是一个革命团体,而是被用来帮助革命同志的一个现成机构,却也吸收了若干新同志,这些新同志其后在讨袁护法诸役牺牲的不少:祝制六、张学济、侯静庵、李立凡、胡钟泗、雷百里。 

 




 


《细说民国创立》五○、湖北军队同盟会
继承日知会的革命传统的,是“湖北军队同盟会”,发起人是李长龄与任重远,两人均是日知会的会员。李长龄是天门人,任重远是潜江人,李的学生。李在另一学生、新军管带曹进(文思)之处担任书记,把任重远介绍到四十一标三营当士兵。这是戊申年(1908年)春天的事。李的年龄已经是四十七岁了。

李、任二人,想重新组织一个革命团体,便约集了黄绍香(申芗)、郭抚宸、覃炳堃,到汉阳监狱里,和李亚东商量,李亚东不仅赞成,而且答应在监狱里遥为主持会务。(以前,科学补习所的所长是吕大森,日知会的会长在名义上是胡兰亭,而实际上是“司理”刘静庵。胡兰亭在日知会被封以前的几个月去了日本。)结果,在戊中年六月二十八日(1908年7月26日)成立了“湖北军队同盟会”。开成立会的地点是武昌洪山罗公祠,主席是秦炳钧。大会决议:不立章程,亦不宣称会名为“湖北军队同盟会。”

李亚东派了陈绍武办一个《通俗白话报》,自己也写了不少稿子。到牢里来看他的武装同志,可谓络绎不绝。一时,武汉的革命空气又渐渐入于高潮。清吏于是禁止李亚东见客;《通俗白话报》不久也停了刊。到了同年十一月,同志们感觉到“湖北军队同盟会”的名称太引人注意,决定予以结束,把它改组为“群治学社”。

这“湖北军队同盟会”虽则仅仅有五个月的历史,而且不曾有轰轰烈烈的行动,却也达成了承前启后的任务,团结了若干老同志,吸收了若干新同志,“表同情的”竟然有四百多人。最热心的,莫过于任重远。在新同志之中,其后铮铮然露头角的莫过于万奇(耀煌)。 

 




 


《细说民国创立》五一、“群治学社”
万奇是群治学社的十个发起人之一。其他九个是:杨王鹏、钟畸、郭抚宸、邹毓琳、唐牺支、邹任猷、莫定国、章裕昆。(杨王鹏,复姓杨王,湖南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