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神仙山。他们告诉红军,只有神仙才能登越夹金山。如果你能在山上张开嘴,山神就会把你掐死。总之,夹金山是一座不可思议的山。鸟儿都飞不过去,人最好是别靠近它,但无畏的红军却偏偏要与命运抗争。
1935年6月12日早晨,前卫部队红一军四团将两串红辣椒煮成两大锅辣椒水,每人一碗,喝完了,上午九时,部队向夹金山出发,到了夹金山的跟前,从山下就可看到覆盖山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雪并不远。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高。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爬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雪世界。雪山刺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红军官兵穿着单衣草鞋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
中央纵队女红军也是一身单衣,贺子珍和刘群先一起拉着马尾巴爬山,她认为红军要走的路还很远,要骑在马上,把马累死了,困难就更大了。
毛主席拄着一根木棍走在雪山顶上,指着皑皑的雪峰,对身边的人说:“蒋介石认为我们不能从雪山上爬过去,咱们今天就是要创造出个奇迹来。”
十四、中央红军与四方面军会师
更新时间20101226 9:22:43 字数:1434
中国红军是一家,皆为人民打天下,
红军会合再会合,力量壮大再壮大。
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终于翻过几座大雪山,在北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两大主力向懋功(今小金)方向前进。
1935年3月28日至4月21日,红军第四方面军取得了嘉陵江战役的重大胜利。然而,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张国焘,擅自决定放弃川陕革命根据地(亦称川陕苏区),向西转移。5月初,红四方面军和地方武装及苏区机关人员等共8万余人,开始长征,于中旬占领了以茂县(今茂汶)、理番(今理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还在红军向大渡河靠近的时候,红四方面军命令第三十军政委李先念和第九军军长何畏,率领38军88师和9军25师、27师各一部,由岷江地区日夜兼程西进,开往懋功地区接应中央红军。
从理番到懋功一百五十多公里,必须翻一座海拔四千多米的雪山,红四方面军官兵与中央红军翻越夹金山同样艰苦。直取懋功的部队是韩东山的25师,出发前徐向前说:你韩东山是四方面军派去迎接毛主席的代表,说不定你的名字还能进入史册。在往懋功的前进路上不断遇上川军的阻击,大小战斗打了二十多场。74团团长杨树华带领先头三营,一场战斗牺牲六十四人,营长陈玉清也牺牲了。
1935年6月12日,四团团长王开湘和政委杨成武所率领中央红军与四方面军74团官兵拥抱一起,唱起两大主力会合之歌。
在懋功的一座天主教堂里,中央红军领导接见了红四方面军第30军政委李先念。二十六岁的李先念回答毛主席的问题,他说:岷江和嘉陵江流域平坝很多,物产丰富,部队的给养和兵员都不成问题。从战略位置上看,东边连接川陕老根据地,北边靠近陕甘,南边靠近成都平原,可攻可守可进可退,回旋余地很大。如果红军在这一带立足,可以很快得到补充,再图进一步发展。现在川北的茂县和北川都在我们手里,可以打回去,否则回去就很难啊。大小金川一带山高地荒不易久留。他与毛主席的判断和设想相吻合。
6月25日,在抚边村搭起一个会场,毛主席等中央领导,走出三里路冒雨迎接张国焘。
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到达懋功地区。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总兵力达10余万人。
1935年7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在芦花召开。
张闻天主持会议,首先提出解决组织问题的意见:军委设总司令,由朱德担任;张国焘任总政治委员,军委的总负责者。军委下设常委,过去是四人现在增加陈昌浩,周恩来调中央工作。经过讨论,大家意见一致。
会议结束后,中革军委以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张国焘、王稼祥的名义下达了对红军总司令和总政委的任命:
各兵团首长:
奉苏维埃政府命令:一、四方面军会合后,一切军队均由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总政委直接统帅指挥。仍以中革委主席朱德同志兼总司令;并任张国焘同志任总政治委员。特电全体知照。
军委主席朱、周、张、王
十八
两天后,中革军委下达各军番号和干部的任命。
组成前敌指挥部:徐向前兼总指挥,陈昌浩兼政委,叶剑英任参谋长;
第一军团改为一军:军长**,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左权;
第三军团改为三军:军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参谋长肖劲光;
第五军团改为五军:军长董振堂,代政委曾日三,参谋长曹理怀;
第九军团改为三十二军:军长罗炳辉,政委何长工,参谋长郭天民;
第四军:军长许世友,政委王建安,参谋长张宗逊;
第九军: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参谋长陈柏军;
第三十军: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参谋长李天佑;
第三十一军:军长余天云,政委詹才方,参谋长李聚奎;
第三十三军:军长罗南辉,政委张广才,参谋长李荣。
十五、 通过草地
更新时间20101227 8:00:07 字数:2615
松潘地区大草地,南北连绵五百里,
茫茫草甸黑泥水,荒无人烟鸟绝迹
青稞吃尽无粮米,草根野菜来充饥,
暴雨冰雹着单衣,相互救助沼泽地。
1935年8月21日,右路红军离开毛儿盖陆续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松潘大草地。松潘大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南北绵延500余里,横宽300余里,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
草地,就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经年水草,盘根错节,结络成片,覆盖潴水。沼泽生长的植被主要是藏嵩草、乌拉苔草、海韭菜等,形成草甸。草甸之下,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草地鸟兽绝迹,人烟荒芜,没有村寨,没有道路。
1935年8月,中共中央和红四方面军指挥部率领的右路军进入草地。行军队列分左右两路,平行前进。左翼为**的红1军团,先行;继后是中央领导机关、红军大学等。右翼为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的红30军和红4军。彭德怀率红3军团殿后,走左翼行军路线。
进入草地前,红军想尽一切办法筹粮。将青稞脱壳搓成麦粒,再碾成面粉炒熟,便成了干粮炒面;宰杀马匹、牦牛,做成肉干以备食用;在藏民带领下寻认野菜,供过草地之需;还要准备烧酒、辣椒或辣椒汁御寒。虽然尽了最大努力,红军筹到的粮食还是不够全军之用。每个人最多带有8至10斤,一般的带有5至6斤,有的只有3、4斤。粮食不足,使红军在过草地时付出了太多的生命代价。进入草地第二天,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就有官兵倒下去了。他们是耗尽了身体最后的一点热能而倒下去的。
红三军团的一个连队九名炊事员,背着大铜锅走草地,他们为战友烧水煮菜,把带的炒面补充已经没有吃粮的同志,炊事班的九人进入草地谁也没有吃一粒粮食,钱班长是在进入草地第四天夜间坐在大锅旁边死的。其余的几名同志也都相继死去。
彭德怀率领的3军团是殿后的,准备的干粮少,能吃的野菜之类早被前边的部队吃光了。部队要断炊了,他只好将饲养员叫来问:“还有几匹牲口?”老饲养员回答:“连军团长那匹黑骡子在内,有6匹。”彭德怀下令:“全部杀掉。”老饲养员急的流泪,他知道司令员对他的大黑骡子感情很深,平时不论他的心情多么不好,只要见到大黑骡子,就有笑容了。大黑骡子在彭德怀面前十分温顺,在打仗的时候毫无畏惧。在过湘江的时候,不会游泳的战士拉着它的尾巴死里逃生。老饲养员和警卫员都不肯杀大黑骡子,彭德怀说:“我也舍不得,现在连野菜都没得吃,只有杀了牲口,才能出草地。只要人在,牲口,敌人会送来的。”彭德怀命令军团部的一名干部带着印荣辉,把牲口杀了,他们军团部只留一点杂碎,肉全部分给各连队了。就是这点肉,救活了许多人。
许多同志在战场上没有倒下去,却在草地里默默的死去。死亡越来越多,后边的人无须向导,顺着络绎不绝的尸体,就可以准确地找到行军路线。
准备的青稞麦炒面,需要用水煮和着吃,没有水,干吃很难受,且口渴难熬。一下雨,青稞麦被淋湿了,就成疙瘩,再用开水和就成了稀面糊糊,不经饿。如果吃黏疙瘩,又难以下咽。还有不少同志在进草地之前来不及磨面,带的就是青稞麦。咬青稞麦既吃不饱,又难于消化。一般战士准备的干粮,两三天就吃完了。这时候,草地才过一半,有的甚至不到一半,这就靠吃野菜、草根、树皮充饥。有的野菜、野草有毒,吃了轻则呕吐泻肚,重则中毒死亡。前边的部队还有野菜、树皮充饥,后续部队连野菜、树皮都吃不上。没有能吃的野菜,就将身上的皮带、皮鞋,皮毛坎肩,还有马鞍子,煮着吃。有的战士,人尿、马尿都喝过。。
茫茫草地,一望无边,遍地是水草沼泽泥潭,根本没有路。人和马必须踏着草甸走,从一个草甸跨到另一个草甸跳跃前进。或者拄着棍子探深浅,几个人搀扶着走。这样,一天下来,精疲力竭。过草地如果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泥沼一般很深,要是拼命往上挣扎,会越陷越深,来不及抢救就会污泥没顶而死。有了经验才知道,要慢慢移动身子才能上得来,或者将绑腿带缠在被陷进同志的腰间才能拉得上来。泥水不仅不能饮用,而且破了皮的腿脚泡过,还会红肿甚至溃烂,一下子很难好。
草甸本来就难走,遇到天下雨,脚底下更软、更滑,稍不慎就摔倒,掉进泥沼里去。下雨之后河水增多,河宽流急很难过,同志们身体虚弱,挨冻受饿,禁不住冰冷的河水刺激。几乎每过一条河,即使是一米深的小河,都有战士倒下。
草地天气,一日三变,温差极大。早上,太阳出得晚,很冷;中午晴空万里,烈日炎炎;下午往往突然黑云密布,雷电交加,暴雨冰雹铺天盖地而来,或者雾雨朦胧;夜间气温降至零摄氏度左右。红军战士过草地前,大多衣单体弱,有穿着单衣或夹衣;有的裹着毯子,更多的是披着各种兽皮;头戴草帽斗笠,顶着油布;有的穿着草鞋甚至赤脚的也不少。在这样在泥沼草地行军,真可谓“饥寒交迫,冻馁交加”。饥寒、疲劳、疾病夺去了许多战友宝贵的生命。
草地净是泥泞渍水,一般很难夜宿。行军到了傍晚,往往要找一个土丘、河边、高地,比较干一点的地方宿营。如果找不到比较干一点的地方,就只好在草地里露宿。在草地里露宿还担心睡着后,跌倒或滚到深水泥沼里去,这样就没命了。因此,有时几个人轮流“值班”,以免发生不幸。但是,夜晚太冷了,第二天一早起来,往往会看到草地上长眠着一些战士,甚至是跟自己背靠着背休息的战友。红一方面军有个收容队。过草地,每天都有掉队的。饥饿、寒冷,加上缺医少药,伤病员有增无减。每天掉队的有三四百人,其中大多数都跟上队伍,但也有不少同志跟不上。晚上露宿时,掉队的同志三五人一伙背靠着背休息。第二天,收容队同志去叫他们时,一推一摸,他们的身体完全冰冷僵硬,他们就以这样的“睡姿”离开了这个世界。特别是快走出草地的最后两天,像这样静静地长眠在草地的是成片成堆,多达几十人。
在这样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红军官兵怀着共同的革命理想,保持着严明的优良纪律和乐观的革命精神,发扬了令人感动的阶级友爱,没有垮掉,没有散掉,同甘共苦,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战胜了自然界的困难,终于在死神的威胁下夺路而出。
红1军团过草地是左翼前卫,在快走出草地的前一天,聂荣臻给作后卫的红3军团彭德怀发去电报,一方面将沿途经过情形和注意事项告诉他们,另一方面请他们协助掩埋前面牺牲的同志。后来,随3军团行动的周恩来回电说:据3军团收容及沿途掩埋烈士尸体统计,1军团掉队落伍与牺牲的在400人以上。红四方面军三过草地,这样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也使部队减员不少。阿坝自治州党史研究室曾提供了一个资料:红军三大主力在两年数次过雪山草地期间,非战斗减员在万人以上。
十六、合编十五军团
更新时间20101228 7:45:14 字数:392
二十五军鄂豫陕,歼灭敌人游击战,
进入甘肃战两当,十五军团新组建。
早在1934年冬,在国民党军集中40多个团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亦称鄂豫皖苏区)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