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悠悠南北朝:三国归隋的统一路-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欢手上有了两个傀儡皇帝,天无二日,按理得废掉一个。以血缘论,节闵帝是皇族近亲,高欢立的元朗是远亲,继续扶持节闵帝是可以的。但高欢顾忌到节闵帝年纪较长,不容易操纵,便派人从孝文帝的后代中物色皇帝人选。看来看去,广平王元怀的三子平阳王元修不错,年龄二十出头,又少言寡语,适合做个好傀儡。(人不可貌相,高欢失算了)

中兴二年(公元532年)四月,高欢立元修为帝,改元太昌,之后又改元永熙,这就是北魏末代皇帝——魏孝武帝。高欢被封为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太师,尔朱荣的头衔统统拿到,年仅十二岁的长子高澄被封为侍中、骠骑大将军。之后,高欢便接连毒杀了节闵帝与另外两个废帝元晔和元朗。(尔朱氏虽然废了元晔,却并没有杀他,就这点而言还算厚道。高欢则很像刘裕,从最底层好不容易爬到了一人之下的位置上,对于“皇帝”这个东西是最不能信任的,凡戴过皇冠的,全在可杀之列。这三个皇帝中,节闵帝的死因稍有争议,史载为孝武帝所杀,但我个人认为高欢至少是参与者之一。不管是杀了二帝还是三帝,高欢都拉开了北朝末年杀皇帝比赛的大幕。惨……)

跟随尔朱荣这几年,高欢从尔朱荣身上总结了许多利弊得失。他好比是个改进版的尔朱荣,以尔朱荣为模板,又能有所变通。他处死了背叛尔朱氏、主动来降的乔宁、张子期等将领,给自己的部下敲了一声警钟。他又把大女儿嫁给孝武帝做皇后,牢牢控制了皇帝的耳目。

高欢安定了朝中事务,引兵与大都督厍狄干分别从滏口和井陉进入并州,击溃尔朱兆,攻占晋阳。尔朱兆北逃秀容,高欢命都督窦泰为先锋,率领精骑兵日夜兼行,很快追上了尔朱兆的残兵败将。尔朱兆穷途末路之下,自缢而死。尔朱氏的势力在北魏前后称雄五年多,终于覆灭。

慕容绍宗带着尔朱兆的家室及余部,到高欢军中请降。高欢爱惜他的才干,又钦佩他对尔朱氏的忠诚,赦免了他的罪过。从此,高欢有了一条不成文的惯例:越是卑躬屈膝、背信忘义的叛将,他越是要杀;而那些忠心耿耿,最后一刻才被迫来投的人,他反倒格外优待。

高欢对易守难攻的晋阳情有独钟,下令在晋阳建造丞相府,把办公地点搬到那里,像尔朱荣一样遥控朝廷。(他或许没想到这办公地点一直到死再没改变)

关东到手,高欢却时时惦记着关中这块肥肉。贺拔岳名义上向洛阳称臣,实际上独据一方,难以驾驭。他征召贺拔岳做冀州刺史,想把这枚眼中钉按在眼皮子底下。贺拔岳手下的行台右丞薛孝通认为关中才是保全自身的根本,去了关东必将受制于人。贺拔岳依计回绝了高欢的征召,而高欢究竟是想做霍光还是曹操,他仍然心存疑惑。为难之际,宇文泰提出前往并州,为贺拔岳一探虚实。

于是,宇文泰以贺拔岳使者的名义,到并州去见高欢。将来战场上的对手第一次在晋阳会面了。不过,这是一次下级与上级的会面,宇文泰认识高欢,高欢却不认识宇文泰(至多听过名字而已)。他从未注意到贺拔岳手下还有这么一位年轻有为、品貌不凡的将军。高欢问起关中的军事,宇文泰对答如流。谈着谈着,高欢起了爱才之心,要把宇文泰留在军中。宇文泰婉言拒绝了高欢的“好意”,星夜西归。高欢后悔(该悔到肠子里去了),派人一直追到潼关,终究没能追上。

宇文泰回到关中,对贺拔岳分析道:“高欢绝非人臣,目前还忌惮明公兄弟,不敢擅行篡逆。侯莫陈悦是个庸才,只需防备,不难对付。我们不如移军西进,降伏河西流民,收取氐、羌等部,然后还军长安,与高欢对抗,必能匡扶社稷,成就盖世伟业。”

贺拔岳大喜,开始着手经营关中,又派宇文泰与孝武帝秘密接洽。北魏分裂的苗头隐隐出现了。


二十、魏裂东西

高欢处处学着尔朱荣,却万没想到自己立的孝武帝也跟尔朱荣立的孝庄帝一样,不甘心做傀儡。

孝武帝表面言语不多,内心明白得很,他这皇位是高欢施舍的,就犹如一个工具,用了以后随时可能就地一扔。丢了皇位是轻的,以高欢的手段,有朝一日皇帝的价值榨取干净,下场必然是小命玩完。

说来也是高欢操之过急,杀叛将的“惯例”使他在朝中树敌不少(往往一时顺风难免会造成错觉,让人犯下悔之莫及的错误)。侍中斛斯椿是叛杀尔朱世隆的主谋,对高欢又忌又怕。他与孝武帝的堂弟元宝炬、中军将军王思政等人便劝孝武帝除掉高欢。孝武帝外出游猎,常常带上斛斯椿随行,与他一同商讨密谋。

高欢从怀朔镇交结朋党开始,在尔朱荣手下经营多年,朝廷内外很多将领都已依附于他。只杀高欢是无济于事的,孝庄帝就是前车之鉴。孝武帝的计划,是拉拢非高欢嫡系和反高欢的势力来对抗高欢,把他扳倒。他与贺拔岳秘密联络,又把贺拔胜外派到南部边境做荆州刺史,扶植这两个外部力量,以备将来必要时能有所接应。

接着,他又打算策反司空高乾。高乾是高欢信都起兵的坚定支持者和拥护者,其弟高敖曹又是助高欢击败尔朱兆的功臣,按理是不可能帮着皇帝反高欢的。孝武帝也有他的办法,他在宫中华林园宴请群臣,酒席散后把高乾单独留下,态度殷切地要他表忠心、立盟约。高乾多喝了几杯,并未细想,拍拍胸脯说自己“以身许国”,与皇帝誓为兄弟。可过了一段时间,他看出皇帝图谋高欢,就提醒高欢早做防备,跑到并州劝高欢干脆受禅称帝。

高乾吃力不讨好。高欢拒绝了高乾的劝进,转过头听说他与皇帝早有盟约,心生厌恶,便把他的言行出卖给了孝武帝。孝武帝找高乾来当场对质,弄得高乾瞠目结舌,大呼冤枉:“臣以身奉国,义尽忠贞;陛下既立异图,而乃云臣反覆。以匹夫加诸罪,尚或难免,况人主推恶,复何逃命。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孝武帝赐死了高乾,又秘密派人谋杀高敖曹兄弟。高敖曹先一步得到消息,抓住了皇帝的杀手,截获了杀他的密诏,带着十几个随从跑到晋阳投奔高欢。高欢装作不知情,见了密诏,与高敖曹抱头痛哭:“天子枉害司空哪!”把自己的干系脱了个一干二净,却让高敖曹兄弟与孝武帝结下了不共戴天的杀兄之仇。简简单单两出戏,高欢便达到了一石三鸟的目的:借孝武帝之刀杀了首鼠两端的高乾;让猛将高敖曹从此死心塌地为自己卖命;还卖了个情面给孝武帝,使他形成错觉,放慢了针对高欢的行动。

那厢皇帝猜不透高欢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厢高欢可是紧锣密鼓地扫除异己,君臣之间台面上平平淡淡,脚底下机关算尽,磕磕绊绊。高欢的右丞翟嵩献计,暗中离间侯莫陈悦,让他和贺拔岳在关中内讧,然后坐收渔翁之利。

侯莫陈悦是传统的鲜卑武夫(侯莫陈是三字姓,孝文帝改姓时改为单姓“陈”,但侯莫陈悦世居河西胡人杂居地区,并没有接受汉化改制,从姓氏到籍贯仍然保留了鲜卑传统),不懂什么战略大义,万事利益第一。翟嵩一说投靠高欢有好处,他便不顾与贺拔岳同事多年的情谊,想着法子准备干掉贺拔岳。

贺拔岳这时候屯兵平凉,基本收服了整个关中、陇右的人心。惟独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刺史曹泥依附高欢,不听他调遣,令他不爽。他便邀了侯莫陈悦,会兵高平(今宁夏固原),一同讨伐曹泥。两人的军队走到河曲,侯莫陈悦请贺拔岳进帐议事,乘他大意,命部下将其斩杀。贺拔岳叱咤关中五年,帐下强将如云,竟然就这么稀里糊涂死掉了。(高欢对付异己果然是厉害)

贺拔岳的部将群龙无首,退到平凉。众人议论纷纷,有的说从荆州召贺拔胜来领军,有的说干脆放弃关中,东投朝廷,最后还是都督赵贵提议:“宇文黑獭英才盖世,赏罚严明。若迎而奉之,大事可济。”(赵贵日后在宇文泰的六大柱国中排名第四,乃是西魏响当当的实力派人物)另一名都督杜朔周(他是赫连氏的后代,后来改名赫连达,与鲜卑人杜洛周没有亲缘关系)表示赞同,并亲自飞马去请宇文泰。

宇文泰此时不在陇西,也不在长安,而是镇守在北面的夏州(就是以前大夏的国都统万城),担任夏州刺史。他听说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所杀,当下便意识到身上的担子沉重,说了一句:“难得而易失的东西,乃是时机。若不早赴平凉,众心将会叛离。”他立即带了部下,以轻骑赶往平凉,又命杜朔周先行据守弹筝峡(又名弹筝谷,今宁夏泾源东),安抚逃散的民众。

高欢在晋阳同样收到了贺拔岳被杀的喜讯,大约也有了些“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成就感。他不怀好意地派长史侯景去关中,名为安抚,实为收编。侯景走到安定,遇到了西奔的宇文泰,便不敢向前。

宇文泰质问他:“贺拔公虽死,我宇文泰还在,你这家伙想来干吗?”

侯景大惊失色地回答道:“我只是别人射的一支箭而已。”说完便灰溜溜地狂奔回关东复命。二十年后的“混世魔王”在宇文泰面前一个照面都没打上,宇文泰的独特魅力不禁让人更加景仰,也无怪乎高欢会“以为非常人”了。

宇文泰到达平凉,迅速整编了贺拔岳的部众(其中包括李唐先祖、六大柱国之首的李虎),并接受了洛阳方面任命的大都督一职。他向侯莫陈悦发出通牒:识相的话就自行解除武装,两人同去洛阳面君;否则兵戎相见,指日可待。

侯莫陈悦仗着有高欢做后台,没有理会宇文泰。宇文泰马上派都督侯莫陈崇(又是个姓侯莫陈的,但不是侯莫陈悦的亲戚,侯莫陈崇出身武川镇,日后在六大柱国中排名第六)攻取原州,然后全军南下,直扑侯莫陈悦所在的秦州(治所在上邽,即天水)。

侯莫陈悦只不过靠了下三烂的招数才杀了贺拔岳,战场上根本不是宇文泰的对手。宇文泰军纪整肃,秋毫不犯,所过之处,民心归顺,侯莫陈悦连战连败。侯莫陈悦的部下李弼知道宇文泰必胜,以秦州向宇文泰请降。侯莫陈悦走投无路,最后步了尔朱兆的后尘,找了棵树上吊自杀。

宇文泰攻灭侯莫陈悦,还有意外收获,他任命李弼为秦州刺史。李弼成为宇文泰手下又一员极重要的将领,日后在六大柱国中排名第二。隋末瓦岗军的首领李密,就是李弼的曾孙。

宇文泰继续横扫关中,剿灭侯莫陈悦的余党。高欢派人赠以厚礼,有意与他结交,他一概不受,原封献给孝武帝。夏州长史于谨向他提出了下一步发展规划,核心便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于谨的规划对于宇文氏政权的兴起,起了最为关键的作用,他也因此得到宇文泰的重视,将来在六大柱国中排名第五。其实高欢所采取的策略,原本也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可谓“英雄所见略同”。高欢、宇文泰的角逐,从一开始就是一场精妙绝伦、不相上下的智勇决斗)宇文泰深以为然,积极向洛阳方面投送秋波。北魏境内形成了洛阳、关中、晋阳三角互动的微妙格局。

孝武帝见宇文泰在关中渐成气候,也有了不安分的想法。永熙三年(公元534年)五月,孝武帝下诏戒严,声言要讨伐梁国,发动河南诸州兵力,在洛阳阅兵,实际上的矛头正是晋阳的高欢。为了消除高欢的疑心,他给高欢发去密诏,声称:“宇文泰与贺拔胜有异志,朝廷以南伐为名,要讨伐关中和荆州。”

孝武帝的儿科伎俩岂能瞒过高欢,高欢当即上表:“关中、荆州谋反,臣将调集各路大军二十余万,分兵讨逆。”

局势演变到这份上,孝武帝除了向高欢摊牌,别无选择。他命御用书生温子升(孝庄帝杀尔朱荣之前起草赦令的老兄)给高欢回信,指责高欢的过错,公开与高欢决裂。

于是孝武帝剩下三条路可走:投奔荆州的贺拔胜;投奔关中的宇文泰;出兵与高欢决一死战。散骑侍郎柳庆认为荆州离梁国太近,非久居之地。东郡太守裴侠则认为宇文泰实力太强,投奔他无异于出了沸水,又入火坑(即“避汤入火”)。两途相侵,孝武帝决定向西驻军,观望变化。

高欢在晋阳接到皇帝的回信,便上表列数宇文泰、斛斯椿的罪恶,领兵火速南下洛阳。关中的宇文泰也不示弱,下令传檄北魏各州郡,以讨伐逆贼高欢为名,带兵从高平出发,向东接应皇帝。

七月,孝武帝率十万大军驻于河桥,以斛斯椿为前锋,在邙山以北列阵(即洛阳东北一带,是将来东西魏大战的主要战场之一)。斛斯椿向孝武帝请求以两千精骑兵渡河突袭高欢的军队,黄门侍郎杨宽进言:“万一斛斯椿渡河立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