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核武皇帝-第2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双方再也不了解对方,片面的去想对方。都以为自己是对的。

真正敲打了宋彪心灵的则是秋山真之引用福泽谕吉的那句话——每一个国家都有权让国家富强,让民族幸福,这是每一个国家的权利!

他对此已是无话可说。

ri本的国内市场太小,而中国的国内市场是ri本的十几倍,帝国的经济、工业的发展又有不同的逻辑和方式。虽然两国的劳动力资源都差不多的廉价,但是中国拥有雄厚于ri本几千倍的物产资源。

中ri经贸战争从开始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结局。

一战期间,欧洲工业大幅度衰落,中ri的产品都仿佛有着无限的市场空间,只有这几年是ri本在大正年间的繁荣时刻,从1921年开始。中ri经贸战争又开始变得更为激烈,双方都在固守本国市场的基础上在东南亚、非洲、中东、欧美大面积的厮杀。

当ri本连大部分的生产原材料都要从中国进口,这就注定ri本在这场战争中处于劣势,而且ri本为了维持军费所采取的高税政策,中国则因为财政宽裕采取轻税政策,导致双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中国的工业规划和扶持政策,以及更为宽松的人才引入计划同时使得中国工业在技术上提升迅猛,从一战开始就有计划的不断提升和扩大,在1921年的这个分水岭,除了造船业,双方的差距已被进一步扩大到ri本难以追赶的地步。

即使是造船业,中国除了3万吨级以上的战列舰还存在劣势外,在商船、发动机、锅炉和船用钢领域都已经超过了ri本,当ri本还需要从英国进口炮钢和特型船钢、主炮时,中华帝国已经基本实现了自产化和出口。

ri本现在只剩下了保护xing最强的军工业作为帝国的支柱,中国却已经在油脂化工、工业陶瓷、煤化工、染料、化肥、电气、内燃机等领域都拥有了和德国竞争的实力,在纺织、食品工业也ri益逼近英法,在汽车、石油化工、机床、冶金、通信领域向美国冲击,在飞机、电气化铁路、专用机床等新兴领域则已经和德美英法具备抗衡的实力。

在从美国联合机床公司进口了两台万吨水压机用于汽车、飞机、蒸汽轮机、承轴和船舶的制造后,中国也在远东机床总公司挑战12500英吨的水压机和更多的超重型镗铣床。

ri本和中国的差距越来越大,ri本却从未真正的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还是在用十年前,甚至是甲午战争之前的眼光在看待中国。

这或许有情可原,在1911年之前,中ri每年来往的人次超过四十万,在1913年之后,中ri每年来往的人次已经降低到不足两万,其中绝大多数还都只是军政方和教育界的来往。

这是一个可怕的事情。

或许是宋彪一手造成的。

宋彪也是在以一种公平的心态看完了秋山真之的这篇《我们到底得罪了谁?》,他才意识到这一点,也许中ri之间目前的各种问题中,他要占到一半的责任,正是他无情冷漠的将ri本踢出中国,也关闭了ri本知华派和亲华派的未来,使得他们ri渐衰落,再也无法对ri本产生正面的影响。

宋彪也难免有些难过的叹息一声,和一直陪同在身边等待他读完全文的汪兆铭问道:“你花了多久翻译这篇文章?”

汪兆铭毕恭毕敬的答道:“回禀皇上,臣下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翻译完了,因为觉得这样的文章最好是有原文,所以等到今天让驻ri本公使馆送来了急件原文才呈交给皇上。不过,据最新的情报所知,秋山真之少将似乎已经因为这篇文章触怒ri本军方和内阁的派高层,已被勒令退出内阁,据说连海军都不打算留他继续服役。”

宋彪很惊讶的问道:“这么惨?”

汪兆铭答道:“是啊,确实很糟糕,臣下倒以为除了使用蔑称之外,他这篇文章也许还算是很公正客观的,对我们也有一些启发。ri本固然再不好,我们也没有必要逼的这么紧迫。”

宋彪想了想,道:“我们做的确实不对,但我们没有别的选择。‘每一个国家都有权让国家富强,让民族幸福,这是每一个国家的权利’,我们只是在行驶自己的权利罢了,难道我们还有义务给ri本同等的权利在我国分享富强吗?秋山的反思还不够彻底,如果ri本将自己定位在荷兰、比利时这样的国家,采取轻税和有限的低军费政策,他们完全可以发展的更好。发展是每一个国家的权利,但每个国家都没有权利剥夺其他国家的同等权利,不能靠输出商品和占领殖民地及他国市场来满足自己,这也是我们推行重法爱民之国策,以推动国民普遍富裕为基础国策的原因,只要人民都富裕了,国内市场才能扩大,企业才能扩大,国家才能更加富强。”

关于宋彪最后所说的这番话,在欧阳赓总理强硬推行《限田法案》和《劳工保护法案》之时,国内就已经做过了全面的大争论,如今几乎人人都知道这个道理。

国家要强,人民当先富。

ri本只是搞反了这个道理。

汪兆铭顿首道:“皇上圣明。”

宋彪想了想,却道:“其实道理就在《劝学》中的这一句话,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只是如何从现代世界观的角度去解读这句话而已。秋山真之的聪慧,以及他的境界很大程度上都源自于福泽谕吉,所以我们才说思想家是最重要的,思想才能指导行动,可我们的现代思想家又在哪里呢?”

汪兆铭当即答道:“臣下以为皇上才是当今帝国的思想家,正是有了皇上才有了今ri帝国之富强,皇上一言一行都在指导着帝国的发展。”

宋彪微微的哦了一声,却道:“我恐怕还不算是啊。现在的帝国发展的很好,但还远远不够好,因为我们还是缺乏福泽谕吉那样的思想家。我们总是说要隆礼尊贤,可我们还是迟迟未能等到真正的中国的新思想家。这需要时间,因为我们需要的是能够真正解读西方,又jing通国学的大思想家,只有这样的大思想家才能解答中国各种问题的根源。我们总是再说现代化,实际上是我们怯弱的不敢承认现代化就是西方化,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借着光复中华的口号大幅度西化而已,只是在此基础上保证了国学的一些基础,只是这还不够,我们西方化的程度远远不够,我们国学复兴的程度同样远远不够。隆礼尊贤,重法爱民,说的很容易,做起来却真的很难很难。”

汪兆铭听了这番话就不敢再拍皇帝的马屁,可他一直都觉得皇帝思想虽然不堪称孔孟荀那样的地位,却也实用,足以领导帝国之富强,足以领导帝国实现中华复兴的伟大重任。

 第236章 依法治国

宋彪本想通过邀请秋山真之访华的访华的方式挽救秋山真之的仕途,但他没有这么做,因为他意识到这对秋山真之而言也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局。 /(。)

伊势事件就这样的ri渐沉寂下来,仿佛像是中ri之间从来没有发生过此事,可这件事对中ri关系的最后的损伤是不可逆转的,它也彻底激怒了宋彪,而ri本并不知道这位华皇到底还有多少潜能。

宋彪本已ri渐淡出帝国的国务,淡出公众的视野,安居在幕后观看着帝国崛起的这个时代的每一幕,以期求能让中国更好更稳健的逐步成为真正的min zhuzi you的君主立宪制帝国。

在伊势事件的刺激下,他又重新开始被逼着再次振作起来,再次走到帝国奔腾的政治舞台zhong yāng,挥舞着手中的指挥棒继续率领帝国成为世界第一。

因为这个世界是如此的残酷,每个国家都翻滚在黑暗的世界里,一不留神就将迎来万劫不复的毁灭和血腥的战争。

……

1922年6月22ri,在伊势事件结束一个月之后,也是在宋彪即将正式带着皇室前往庐山度假前一周,宋彪忽然让秘局重启帝国内阁训政会,这样的消息让整个zhong yāng内阁都惊讶不已,因为在中苏战争结束后,皇帝已有整整三年的时间没有正式召开训政会,这让所有的内阁大臣都很紧张。

总理大臣欧阳赓同样非常惊讶,他事先没有得到任何消息和通知。而且这还是他任期内的第一次内阁训政会。

所有内阁大臣得到通知后都紧迫的立刻进行临时准备,很多人一夜未眠的忙碌到天亮,次ri上午就匆匆忙忙前往zhong yāng宫宣政厅参加训政会。

自皇室迁入皇庭zhong yāng宫以来,这还是专用于训政会议的宣政厅第一次正式使用,汪兆铭作为内廷总长也是第一次负责训政会,大家都莫名的紧张不已。

更让诸位大臣们紧张的是皇帝比预定的时间晚来了半个小时,只等宋皇帝在两排内侍的护卫下进入宣政厅。所有大臣就在总理大臣欧阳赓、zhong yāng军部总参谋长蒋方震和内廷总长汪兆铭的率领下同时起身,庄严的躬身行礼,朗声道:“臣下等参见皇上!”

宋彪有种难以言语的冷酷神情。气势肃杀的走到了只属于他的zhong yāng皇座上,高坐在诸人之前,两侧则是诸位大臣。

等他坐下来。内廷总长汪兆铭才道:“诸位大臣请就坐。”

各位大臣这时才一起坐下来,低头垂首,身子坐的笔直,谁也不敢多言语一句,甚至不敢发出任何一点声音,就仿佛是学生面临最为严峻的大考一般粗气都不敢喘出来。

宋彪翻开身前的这份秘局编写的近期国务事项备注,大致浏览一番后,和在座的诸位内阁大臣、zhong yāng军部参谋长官说道:“伊势事件向我们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帝国还不够强大,这里既有帝国海军的问题。也有更多关乎于整个国家的问题,这正是朕决定重新召开训政会的原因。帝国在过去十多年间发展的很好,但还远远不够好,我们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尽快的作出最符合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决定,从今年开始。每个月召开一次内阁训政会,每次在上旬的5ri到10ri之间,具体时间由内阁和内廷协商而定。”

听到这样的话,在座的诸位内阁大臣有些人感到的是一种特殊的挫败感,也有很多大臣为之振奋,内阁总理大臣欧阳赓也不由的反思自己是否做错了某些事。以至于皇帝决定中断淡出内政的长期进程。

宋彪并不在乎欧阳赓和其他内阁大臣是如何考虑的,因为一旦他做出了决定,在这个帝国还没有人能阻挡他的决心,即便一度有功高震主之嫌的唐绍仪也不能例外。

他将国务备注翻到海军这一页,冷冷的低垂眼帘重新审视着海军的报告,问海军大臣宋文翙道:“海军方面,青州级战列舰的计划究竟什么时候能够定下来?”

宋文翙心想倒霉,居然第一个点到这件事。

他这样的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匆忙就答道:“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唯一的问题是自造的15。5英寸的45倍径三联装主炮和从德国引入技术的克虏伯50倍径380mm自造主炮在测验中都出现了一些不是很稳定的情况,前者预期还需要半年的时间重新设计新的镗线,后者还需要一段时间,我们此前的主炮制造主要是从法国引入技术,两者所运用到炮钢在xing能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炮膛的压力测试数据不能符合德国的标准。/”

宋彪沉默片刻,问道:“知道朕当初为何要将这一级战列舰定为青州级吗?”

宋文翙一时还真不知道如何回答,当初只是听了皇帝这么定下此事,谁也不敢多问,当即答道:“臣下不知,还请皇上赐教。”

宋彪答道:“隆礼尊贤,孔孟都是山东齐鲁人士,儒家几乎可以说是就起源于青州,所以帝国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超无畏舰就要以青州级起建,此后才是古九州的其他的各州排序。伊势事件对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不是说帝国强大就一定会安全,空有强大的财政和实力,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国防,我们随时还会继续遭到类似的挑衅。”

宋文翙惊惶失措,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宋彪根本没有看他一眼,继续问道:“青州级战列舰的主炮规划到底是9门,还是8门,这一数字最终确定了吗?”

宋文翙答道:“正要禀告皇上,在青州级战列舰的吨位从原型号巴伐利亚战列舰的28530公吨提升到30000英吨后,所要作修改设计增多。我们调整吨位设计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我们的要求一直没有变,那就是在防御、火力和速度之间保持平衡的前提上加强防御的强度,青州级战列舰的要求是主要防护区要能达到16英寸火炮的攻击,这对我们的主炮防护要求很高,原先设计就只能是8门主炮,现在随着新的造船钢研制成功,加上吨位的增加。主炮别说是9门,就是10门也有可以安装。”

宋彪简单的思索片刻,答道:“不要盲目求多。现在的关键是解决有无的问题,海军这边就算是再盘算,造出来的问题还是会很多。在我国的第一艘超无畏舰的设计上可以适当更保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