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邓 小 平军事谋略-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称为 “二野”。那时,刘伯承已不幸过世, 邓小平也已85岁,他当然要到会。      邓小平来到人民大会堂,会见他的老战友、老下级。他讲了一番话。      邓小平说: “在战争年代,二野在每个阶段都完成了中央军委给予自己 的任务,而且完成得比较好。这是对二野的评价。在解放战争中,从头到尾, 二野都处在同敌人针锋相对的局面,都处在这个局面的前面。开始在晋冀鲁 豫,用伯承同志的话说,这里是华北解放区的一个大门,预计敌人首先从这 个口子来。果然,毛主席到重庆签订双十协定的时候,敌人从两路来。一路 阎锡山,打了个上党战役;一路马法五、高树勋,打了个平汉战役。还要说 远一点,抗日战争的时候,我们就处在针锋相对局面的前面,处在大门口的 位置上。那时同国民党的摩擦,几个大区都有,但最集中的是在晋冀鲁豫, 从山西、河北、山东到河南这一片。这里是个大门,敌人首先进攻的就是这 个大门。而我们守在这个大门口的力量并不强。阎锡山三万多人进攻上党区, 我们才多少?比他们还少一点,也就是三万出头,而且成团的建制都没有, 真正一个完整的团都没有。从人数、编制上讲,可以说是一群游击队的集合, 而且装备很差,弹药很少。还有就是临战前没有将军,那时李达在前线,但 下面的将军都不在。陈再道也不在,是和我们一块乘一架飞机飞回太行的。 一起飞回来的有刘帅和我,陈锡联也是,陈赓也是,还有二野和其他野战军 的一些领导同志。宋任穷那时留在冀南,也没有将军。仗已经打得热火朝天 了,我们才回到太行山。是美国人帮了忙,我们是乘坐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的 运输机飞回太行的。一下飞机就上前线。在那样的情况下,把敌人完全消灭 掉是很不容易的。应该说是超额完成任务。接着就是国民党十一战区马法五、 高树勋两个副司令长官的三个军,还有一个乔明礼的河北民军纵队。马法五 的第四十军,还有第三十军,两个军都是强的部队。就是高树勋的部队也是 有战斗力的。锡联不是在马头镇碰了一次,一碰就是几百人伤亡。高树勋的 功劳很大。当然,没有高树勋的起义,敌人也不会胜利,但不会失败得那么 干脆。就是因为高树勋一起义,马法五的两个军全部被消灭了,只跑了三千 人。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打平汉战役时比打上党战役时困难,好处是弹药 有点补充,装备有点改善,但部队还是一个游击队集合起来的整体。打了上 党战役,疲惫不堪,接着又打平汉战役。打平汉战役时,我们后面队伍没赶 上,没到齐。我跟苏振华通电话,叫他坚持五天。坚持到我们的后续部队到 达指定地点。我们的队伍还没到齐。敌人就开始进攻了。那次一纵队的阻击 战打得不错,实现了坚持五天的任务,这样我们的队伍才赶上。那次我们主 要是政治仗打得好,就是说服高树勋起义。如果硬碰硬地打,他不可能取胜, 通不过去,但我们伤亡会很大。他至少可以把主力向南撤,撤回石城、安阳 去。这是比较公道的评价。政治仗我们下的本钱是很大的,不知道你们记得 不记得,高树勋在受汤恩伯指挥的时候他就同我们有联系。由于联系比较久, 
…………………………………………………………… Page 81……………………………………………………………

所以我们派参谋长李达亲自到马头镇,到他的司令部去做工作……我们确实 知道高树勋倾向起义,但在犹豫当中,因为那时国民党要吃掉西北军,形成 矛盾。李达一到那里,见到所有的汽车、马车都是头向南的,准备撤退的。 他们见面以后,一谈就合拍了,高树勋决定起义。起义后的第二夭,伯承同 志就到马头镇去看望高树勋,决定将部队开向西北面的解放区去。这样,马 法五的两个军一下就溃退,结果我们在南面,在漳河北岸,把敌人截住,这 是一场政治战争。”      邓小平还总结性地说:”所以说,抗日战争,反摩擦斗争,我们,都是 处在同敌人针锋相对的前锋。打摩擦仗,全国各个地区都有,但集中在晋冀 鲁豫区。蒋介石发动进攻,首先进攻的大门是这个区,是二野所处的地区。 仗一打开,我们才开始真正形成一个野战军的格局。”                          刘、邓大军迈向新中国的诞生      平汉战役结束后,由邓小平主持在峰峰煤矿召开了一次中共晋冀鲁豫局 的全体会议。会议对全区工作做了统一部署,对于群众工作、经济工作等作 出了安排。      此次会议后,晋冀鲁豫军区根据中央的指示,调集25个团的架子支援东 北,同时进一步组编本区部队。拿军区共组成六个纵队:      第一纵队: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苏振华。      第二纵队:司令员陈再道,政治委员宋任穷。      第三纵队:司令员陈锡联,政治委员彭涛。      第四纵队: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谢富治。      第六纵队:司令员王宏坤,政治委员段君毅。      第七纵队:司令员杨勇,政治委员张霖之。      至此,整个晋冀鲁豫解放区共建立了200个县市政权,拥有城市百余座, 全区部队发展到31万余人,武器装备得到改善,基本完成了从分散的游击战 到集中的运动战的转变。      1945年 11月中旬,刘邓率前方指挥部返回涉县赤岸。在赤岸,举行了 声势浩大的庆祝胜利的大会。      根据自卫战争形势的发展需要,晋冀鲁豫中央局、晋冀鲁豫军区,决定 离开涉县,迁往邯郸以西的武安县的下柏树、龙泉一带。      12月底的一天,野战军司令部在邓小平、刘伯承的率领下,整队出发。 离开了太行山这个八年抗战的根据地,离开了赤岸这个小山村,离开了在阳 光下粼粼闪光的清漳河。      从此,士气高昂的刘邓大军,已不再是一二九师的建制及规模,而是以 拥有六个纵队、共 31万人的野战军建制,向东迈进,奔向那广表的华北大平 原,去迎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诞生。 
…………………………………………………………… Page 82……………………………………………………………

                    九、兵分两路,刘邓大军饮马黄河      在经过半年短暂的、不完全的和平后,1946年6月,蒋介石为了掀起全 面内战,以重兵围攻我中原李先念部,同时加紧对我苏北解放区的进攻。为 了配合中原、华东人民解放军作战,刘伯承、邓小平奉命率晋冀鲁豫野战军 主力开赴中原对蒋介石的军队发起了一场逐鹿中原的大决战。                              马头镇召开誓师大会      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中原这片沃土,曾屡屡成为绿林草莽。 “真龙 天子”们杀伐征战的场地。无论是那些卫冕的帝王将相还是犯上的 “乱臣贼 子”们都心头雪亮:欲问鼎天下,必先底定中原。因为,这块浸透大河乳汁 的富饶的土地,为统治者们提供了丰厚的人力、物力资源;它那敦实而有力 的脊梁,支撑的是中华泱泱大国的广厦。所以, “逐鹿中原”这句成语,不 仅代表着胜利者那成功的辉煌,也蕴含着失败者那如泣如诉的悲切。      按照蒋介石钦定的战略方针,国民党南京政府国防部决定:在”聚歼” 中共中原军区部队的同时,拔除由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晋冀鲁豫军区部队 这颗钉子。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是:命胡宗南部从豫西分兵北渡黄河,在阎锡 山部的策应下,将活动于同蒲路侯马一带的解放军太岳军区部队吃掉;命刘 峙集团集结重兵,由南向北压缩。      1946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晋冀鲁豫局召开会议,作出决定:以三纵、 六纵、七纵及冀晋豫主力一部,组成野战军,由军区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 政委亲自指挥,执行中共中央赋予的 “主力应以豫东为主要作战方向”的指 示,开赴冀鲁豫战场,实施机动作战;以陈赓、谢富治统一指挥四纵及太岳、 吕梁两军区,担任同蒲线作战任务。这样,根据国民党军进攻的态势,晋冀 鲁豫战略区划分为两个战场,东战场是冀鲁豫战场,西战场是同蒲战场。晋 冀鲁豫野战军的8万之众,亦被划分为两个集团,东战场6万,西战场2万。      蒋介石的进攻如箭在弦,情况十分紧急。6月28日,担负冀鲁豫战场作 战的东集团主力举行了誓师大会。      誓师大会选择在马头镇村西的开阔地上,人们在煤堆上用木板搭成高高 的检阅台。这天天气晴朗,和煦的南风吹遍大地,四野一遍静谧。当刘、邓 在陈锡联、王近山等人陪同下,进入广场时,屏息凝神地等候着刘、邓的钢 铁战士们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和海涛般的口号声。      刘、邓站在台上,检阅了自己的部队,战士们坐在广场上,横看成行纵 瞧成列,肩上的刺刀发出耀眼的光芒,部队整齐得犹如剪裁刀刻般地坐在那 里。成排成行的轻重机枪整齐地摆在地上,迫击炮都上了驮马,指战员高举 字臂,呼着口号      晋冀鲁豫军区政治委员邓小平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向几万指战员宣 布: “同志们,蒋介石违背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撕毁了停战协定,对解放 区发动了全面进攻。敌人以193个旅 (师),约160多万人向解放区发动进 攻。用来进攻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兵力,有28个旅(师)约24万9千多人……”      邓小平神情振奋,声如洪钟,他把当前战场的严重形势,告诉了部队。 他在历数国民党军在各个解放区挑起内战的事实后,以斩钉截铁的口气,给 指战员进行作战动员。他说:”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人民胜利了。人人希 
…………………………………………………………… Page 83……………………………………………………………

望把大炮打成犁头,把坦克改装成拖拉机下地耕田,但战争与和平一样,不 能仅仅是一方情愿。蒋介石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我们只有奉陪到底!”      邓小平接着指出:“国民党反动派叫嚣,要在三至六个月内消灭共产党, 他是白日做梦!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他发动反人民的内战,人心丧尽, 士气不振,这是他们无法克服的致命弱点;我们虽无外援,但是人心所向, 士气高涨,有千百万人民做后盾,就一定能够打败蒋介石!”说到此,他举 起右手,做了一个向下猛劈的手势。      在晋冀鲁豫军区统帅部中,邓小平是一个颇有影响力的人物。他的权威, 不是来自他的领导职务——政治委员,而是来自于他的人格魅力。他,个子 不高,却声音宏亮;言语不多,却思想深邃。坚韧不拔与刚毅果断既构成了 他一生的主旋律,也使他在刘、邓大军中成为不可缺少的领导。      马头镇誓师大会后,晋冀鲁豫军区兵分两路,按刘伯承、邓小平的战略 部署,“我们的铁锤首先要击在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大动脉——陇海线上! 打乱敌人发动内战的部署和时间表!”                                大踏步透入敌纵深      1946年7月下旬,晋冀鲁豫野战军东集团向冀鲁豫战场开进。      邓小平与刘伯承、李达、张际春,带着几个参谋人员、警卫人员,乘坐 一辆租来的旧道司汽车,晃晃悠悠地出发了。没有马匹,没有大包小箱,更 没有金银细软,有的仅是放有一套换洗衣服的小包袱。野战,是共产党军队 的看家本领。精干的指挥机关,一个司令员,一个政治委员,一个参谋长, 一个政治部主任,再加上几个一专多能的参谋人员,虽然有点形单影只,但 一看便知,这是一个能打胜仗的指挥部。      为了反击国民党军对中原和苏北解放区的进攻,吸引敌人在新黄河以西 以南布防,以迟滞其全面进攻,刘伯承与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发动 了自国民党向南线解放区进攻以来,人民解放军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反击 战——陇海战役。      8月4日,刘伯承下达了陇海战役基本命令。指出:为配合中原和苏中 解放区作战,晋冀鲁豫野战军决心在开封、徐州间开辟战场,破袭陇海路并 攻取沿线敌人兵力薄弱之据点;然后夺取路南的杞县、太康等县城,调动国 民党守军,力求在运动中歼敌。      陇海战役的部署,充分体现了刘、邓用兵的胆识。当时,陇海路北侧基 本被国民党军队及其势力所控制,而野战军行将袭击的北面,正是考城以东 至虞城县北部的这一地段。这里,敌人的配备纵深达六七十里,据点、封锁 沟和封锁墙遍地皆是。刘伯承与邓小平分析研究后认为:野战军如突入敌人 纵深,进行宽正面而有重点的猛袭,势必出敌不意,给敌人造成防不胜防的 趋势;但要取得预期的战略目的,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