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窃隋好驸马-第1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在望了,才亲自过去督导一番火药的应用。

因为火药作坊只追求保密性,对于交通便利和水能利用倒是没什么要求,所以作坊也没有放在如今已经人言相对稠密、地势开阔的长兴县城内,而是偏北一些,在与义兴、溧阳等县交界的北天目山一带。

当时萧铣到了地方一看,经过数年有一搭没一搭的调试,加上萧铣当初只是给了一个“加大爆竹装药中的硝石比例、尽量研磨混合均匀”这么笼统的建议,如今,总算是出来了一些爆破威力还算可以看的过眼、能够用于军事杀伤用途的火药了。

对于火药的调和成丸工艺匠人们一直没有掌握,所以所谓的三种材料混合,如今也只能是粉状物,这种火药用于兵器用途之后,一旦运输过程中抖动震动太厉害,导致材料因为比重问题出现分层的话,那么起爆时的气体膨胀速度就会明显降低数倍,在短时间内会有较多的固体残渣存留——

固体残渣么,便是火药中氧化剂和还原剂混合不充分,不均匀导致的,以至于在反应的第一瞬间这些玩意儿都没有彻底反应掉变成气体。虽然再多给一些时间余量可以然这些残渣慢慢烧化不残留固体物,但是那样的话这玩意儿就只谈得上燃烧价值,而谈不上爆破价值了——火药爆破的威力,并不是取决于放出多少能量,而是在于瞬间的气体膨胀速度;如果单纯从化学能释放的角度来衡量的话,那么人类还需要什么火药呢,直接拿油料去纵火不就完了么

不过不管怎么说,如今萧铣手下那些将作监工匠好歹是把可以用的火药弄出来了。约摸比19世纪初的白烟黑火药巅峰状态还低那么三分之二的爆破力。不过按理说只要解决了有和无的问题之后,威力大小就可以慢慢来了,威力小一些也可以先拿来凑合着用。无非是装填量要加大一些,投射难度高一些。而且原始黑火药颗粒化的程度虽然低,却也有一桩好处,那便是可以省掉丸制的这一步工序——在黑火药刚刚出现的年代,在丸制的时候发生爆炸事故的例子要多不少,一旦发生了,不但损失不小。还会对保密工作带来更多麻烦。

萧铣想到的第一个火药兵器用途,自然是将来在攻城战中使用这玩意儿埋进地道里或者用巢车的掩护、让工兵在敌城墙角下挖个洞,填埋那么几百上千斤的黑火药进去。然后外头再拿石头夯土封死夯实,用留下的引线孔点燃爆破,直接把城墙炸个缺口什么的。

这种用途确实谈不上难度,工匠们也按照萧铣的计划随便鼓捣一阵子。就做成功了实验。把火药往一口棺材里填塞满。然后就和下葬一样把棺材埋进一段做测试用的夯土城墙里头,只留出长长的引线孔。然后点火后众人作鸟兽散,等待那么几十秒,轰然一声巨响,就没有然后了。

爆破用途如此成功,一度令萧铣有些想要大跃进,然后第二步便提出了火药投掷兵器——他倒是还没狂妄自大到觉得自己用隋朝的材料学基础就能直接上大炮甚至火枪了(众所周知,火枪比大炮难度高。除非那种管壁超厚不计重量的小口径火器也有资格叫做“火枪”的话。)

然而。哪怕是土法手雷,到了萧铣这里也遇到了大问题。首先没办法解决的就是摩擦式的引线——也就是那种让手雷可以一拉引线自动起燃的法子。他倒是想过红磷。但是太不稳定,很有可能就没怎么拔就把自己人炸了。

这个问题反复尝试之后无果,尤其是工匠们根本不可能提出什么化学方面的建设性意见,萧铣只好放弃,推求那种战场上点火的手雷——也就是需要和弓箭手放火箭之前一样,在一个火炬或者火盆上点燃长长的引线,然后再丢出去。

可惜折磨还远远没有结束。把条件放宽到可以允许掷弹兵一手拿火把点火一手投弹后,萧铣发现引线这东西的燃烧速度根本没法标准化控制,也就没法告诉士兵投弹前握持几秒再仍。至于触发式引信——也就是落地就炸的引信,在这个时代还没法做出来。所以如果把这种手雷作为掷弹兵武器投入战场的话,很有可能第一战的时候萧铣可以占尽先机,但是稍微打两场后就被敌人找到窍门,变成有可能丢回来伤到自己人的双刃剑。

萧铣并不是一个科技至上主义者,实用才是最重要的。前世的半吊子军迷思维,让他对于历史上某些文明在已经占据了高科技优势的情况下,盲目攀科技,而且是攀那种根本没法专利保护的科技,最终导致反而被敌人拉近了实力差距的例子印象深刻。

比如后世1905年的英国人,在自己明明拥有70多艘前无畏舰的庞大海军的情况下,在自身工业产能已经对美、德不占优的情况下,妄图靠划时代的无畏舰来继续保持自身的优势。殊不知发明了前无畏舰之后,德国人和米国人原本在前无畏舰时代积累的存量还不多,好歹就算生产力超越英国,也得几十年才能追上来。但是无畏舰一出,所有前无畏都成了废铁,英国人自废武功废掉了数十年的先发优势,和美、德重新回到一个起跑线上竞争——充其量只占了第一批无畏舰下水那么一点抢跑优势。

同样的道理,现在萧铣军因为钱粮和冶金技术的优势,在板甲和对应的兵器方面已经有了明显优势,而历史上板甲的衰退正是靠火药兵器的发展。

有些人误认为英格兰长弓或者后期的重型十字弩就可以充分克制板甲,那只是一种意淫;之所以英格兰长弓强大,并不是物理意义上的原因,而是因为英语文明的知名导演比较多而已。历史上阿金库尔战役发生的时候,世界上根本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板甲,法国佬的重装骑士也不过是在锁子甲外头贴一些板状加固件而已。何况法军还有战马无法倍板甲保护,英军除了长弓手之外也还有比长弓手数量多四倍的辅助轻步兵助战,而且这些辅助轻步兵在阿金库尔战役中的死伤绝对惨重,长弓手把法国重骑兵射下马来之后,可都是要靠这些人和法国人肉搏扫尾的。而事实上英法百年战争前期的六七十年里英军占优、后期法军占优的历史,也正是和板甲的进化完善历史时间线相吻合的,等到法国人的铁罐头进化成熟之后,英军的长弓手就被虐菜回老家了。

现在萧铣扮演的就是那个富庶奢侈的角色,既然他的兵源不如北方人凶悍强壮,而他最大的优势就是钱多的烧包,那为什么不靠钱堆死敌人?为什么不用钱虐穷苦的北方人?为什么要为全人类更加多快好省地杀人而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帮战争双方都降低成本?他追求的就是一种提高战争成本的效果,所以只要火药兵器不能确保百分百仅为我所用的话,就没必要太过冒险。

当然了,用来爆破城墙这一火药的功能还是必须发扬光大的,萧铣将来也没这么多人命往坚城之下填埋,而且退一万步讲,就算这东西在数年作战之后普及了,也不过是双方都没法好好守城罢了,萧铣相信到时候自己并不怕和敌人野战,只要这玩意儿不要落入游牧民族手中就好。

至于手雷的东西,在可行性验证失败之后,最终的下场只是被与城墙爆破弹大同小异的地雷方案给取代了——其实两者是一个玩意儿,只不过一个攻城用一个守城用罢了。地雷好歹不怕引线烧太快或者太慢,往护城河吊桥前头的陷坑里一埋,总归可以让陷坑的杀伤力暴涨数倍的。

……

萧铣挑着适合拿来说的、长孙无忌又容易听得懂的内容,大略说了一遍。总归就是把火药兵器描述成了一种适合攻守城池作战的局限兵器,而且把其发现的过程也尽量归于巧合;末了,还把自己对火药的信心归纳为猎奇、不甘。长孙无忌并非什么这方面的专业人士,自然听了颇为相信,又和萧铣交谈一番,确信对方将来着实不会再在技术上投入太多不必要的精力,也就放心离去了。

萧铣等长孙无忌离开,心中暗忖,估摸着他这辈子剩下的征战旅途,至少在重新整合汉人江山的阶段,是指望不上比土手雷更先进的火药兵器了,不过能够各方面均衡发展,看上去貌似也不坏,至少那样没有被山寨的麻烦了。

第六章不造反就逼你反

收拾完了自己的领地,也整顿好了麾下部队新的编制、训练工作,连同这几年一直延滞下来的新兵器和技术工作也都督导了一番。做完这一切,萧铣终于发现自己已经开始清闲下来了,可以渡过一个相对来说多陪陪家人的中秋节。

在身边的,照例只有正妻南阳公主和两个女儿,大女儿萧月仙大业初年出生,再有几个月过了年关好歹就要满十岁了,出落得着实水灵俏皮,放到后世绝对是萝莉控杀手级别的存在。从萧皇后到杨洁颖再到萧月仙,三代的基因都是绝对错不了的,加上萧铣本身也是龙凤之姿,这样的遗传因子,真是想让萧月仙不长成美女都很困难。

既然是时逢中秋佳节,又看着已经颇有少女气息的长女,萧铣自然不禁想起了五六年前自己的表哥、元德太子杨昭病故之前拉着自己许下的儿女亲家婚约——杨昭临死之前,害怕其二弟杨暕在他死后对他的三个幼子不利,才想着扯着萧铣这个外戚下水,毕竟当时萧铣的妻子南阳公主是杨广唯一成年的女儿,在公主当中独宠多年,能够拉拢到这一支强援的话,对于杨昭的子嗣将来保全甚至夺位还是颇有帮助的。

现在转眼一晃五六年,杨昭的长子杨倓已经被册封为燕王封号,年十一岁。而他二叔齐王杨暕也越来越受祖父杨广的厌恶,或许是因为杨广越到晚年越对于次子夺位这种事情有些逆反心理所致吧,反正杨暕当太子的图谋已经看上去越来越遥遥无期了——其实杨广的这种心态是很好理解的。人都是自私的,就像历史上的李世民也是杀兄夺位,但是他自己夺位成功之后就非常害怕将来子孙有样学样。江山内乱不止,所以对嫡长子制度反而很是推崇;赵光义也是杀兄夺位,但是也希望这种脏事儿到了“太宗”为止就够了,不要往下传,所以宋朝那些亲王都被限制成了“富贵闲王”。有时候,一个人自己做过的坏事,不希望子孙去做。是一种很常见的心态。

物是人非如此,而且大隋江山看着也是盗贼处处、风雨飘摇;也不知杨昭的三个遗孤以及他那些未亡的妻妾还有没有心思做主、将来履行这段婚约了。算算年纪,如果按照这个时代普遍的结婚年龄。其实再过三年多,萧月仙可就能够出嫁了。

萧铣这样忙于大事的人都想到了这桩过节,整日闲着没事赏花抚琴的杨洁颖自然更是对亲人的事情上心了,所以萧铣一提到。杨洁颖便很是幽怨地劝萧铣要多和大哥杨昭的遗孤和未亡妻妾多多联系。切不可因为害怕外戚联络宗室过密的担忧便生分了,还说如今萧铣这几年已经深得父皇信任,而且杨昭三子并不得势,自己书信多往返问候一下,也不至于被人猜忌攀附,图个从龙拥立之功什么的。

杨洁颖的原话当然不会这么说,而是稍微委婉一些,但是意思错不了就对了。毕竟都是十二年的夫妻了。除了谋反之外,还有什么大逆不道的言语是连夫妻之间都不能说的呢。萧铣觉得妻子所言不无道理。自然是从谏如流,修书问候,让人送去东都,同时少不了给杨广和萧皇后也分别上表和去家书。

……

许是劳碌命吧,萧铣这人闲下来时间一久就会不自在,总要琢磨着做点什么有助于扩充势力的事情。在丹阳休养生息了不过十来天,送去东都佳节问候的表章和家书都有了回复——当然了,萧皇后他们回复的自然都是书,而杨广回复的显然是诏。既然有诏,难免要说点儿正事,比如萧铣如今在江南干的不错,总要过节再有些封赏,给杨洁颖也加那么两三千户封邑什么的,末了,杨广的诏书里头还提到了一件事情,让萧铣的神经终于紧张起来了,嗅到了可以利用的气息。

诏书结尾的大意是说:下半年这阵子如果没什么大事儿就不要再往东都送表章了,因为杨广已经决定秋狩北巡,巡抚北疆诸郡,向突厥宣示我大隋征服高句丽之后的军威,让突厥人更加臣服于我大隋。所以后头几个月,就算表章送到东都也没人看,不是紧要的事情就别送了。

“杨广终于要北巡突厥边境了!貌似比历史上早了两年呢!不过,高句丽人被亡国了这一点另一个时空中并不存在,杨广彻底收拾了高句丽之后野心进一步膨胀也是说不定的。那突厥人还会不会铤而走险孤注一掷、把杨广围在雁门呢?”

萧铣心中想着,一边盘算如果这件事情发生的话,以他如今的身份地位,能够做一些什么事情给自己捞好处。历史上杨广在雁门被围事件发生在大业十二年,而如今还不过大业十年而已,加上大业年号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