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1909-第1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不得不撤军,保持这一地区二十年的中立,但叶开十分清楚,在等几年,俄国就会陷入一场史无前例的惊天内乱中,而签订好的《中俄密约》正好给了叶开一个“帮助”盟友的绝好机会。

乘人之危,永远是后发国崛起的最佳选择,被沙俄坑了近百年,这回也轮到中国人当一回黄雀了。

。。。。。

战争结束的消息传到了北京,“大将军王”的声望瞬间达到了鼎盛,几十年来,国人对外屡战屡败,彷徨与屈辱感一日比一日盛,而这一次,“大将军王”亲征塞上,竟然逼的俄国毛子先退了兵,并且收复了外蒙古,俘获喀尔喀伪帝,真乃是百年来第一功勋。

班师的日期越来越近,各种传言开始在京内流转,有人说大将军王乃真龙转世,秉天命下凡,匡扶社稷,又有人说,大将军王也是天潢贵胄,正统宗室,祖上本也是正儿八经的黄带子,后来被人陷害才撤了带子,逐渐落没。还有人说,大将军王用兵如神,大军夜行百里不累,俄国毛子吓的大惊,这才匆忙退了兵,更有好事者,把一些风闻编成了一本叫《大将军王征北传》的小说,在市面上广为流传。

这些没影子的闲话,叶开自然听不到,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和他麾下这种军队,即将迎来国民最隆重的礼遇。

。。。。。

“战亦良弼,和亦良弼,这条约说签就签,真把内阁当成了一言堂,说到底,良弼只顾着自己,哪晓得摄政王你啊。”

崇德殿里,载泽声如泣血,跪在地上,一副忠臣良将的表情,言辞之内却对叶开极力诋毁。

“混账,载泽!本王警告过你,不准你说赉臣的坏话,而你执迷不悟,你给我滚出去!”载沣大怒,当下就要把载泽架出去。

“摄政王,良弼如今跋扈至此,文臣武将都听他吩咐,远胜那鳌拜年羹尧,摄政王断不可不防啊!”听到载沣的训斥,载泽开始大哭,脑袋磕的蹦蹦响。

“来人啊!把他给我轰出去!”载沣实在不愿意听他聒噪,当即命令左右。

侍卫把载泽架了起来,拖着往外走。

“摄政王,您不为自己考虑,也为皇帝想想啊,主少国疑,权臣跋扈,那良弼要是自立了怎么办!”

载泽一路走,一路挣扎,嘴里却一刻不停,说的都是掉脑袋的话。

载沣看也没看,直到彻底听不见后者的声音,他才低头捏了捏自己的眉梢,那里酸痛异常。

这几天来,十几人向他进言,说良弼如何如何,外面如何对其吹捧,载沣虽然不信,但也不能当做没发生。

特别是在半月前的资政院开幕式上,载沣作为国家元首发言,但在此之后,会议上谈的都是赉臣如何如何,这让他脸上仿佛被蚊子叮了一般,痒得很。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载沣明白这个道理,不由得叹了口气。

“哥”

一道声响自身后传出,是刚才躲在帷幔后回避的载涛。

“载泽走了?”载涛问。

“他最好别回来。”载沣不由得来气,“小人尔”

“哥,我倒觉得载泽说的有几分道理。”载涛悄悄走近载沣身旁,突然轻声道。

“怎么连你也。。。。”载沣猛然回头,面带惊讶。

“哥,你别误会,良弼虽然没那个心思,但他的部下却不一定对你忠心耿耿,黄袍加身的故事未尝不会发生在大清。”载涛接着道:“载泽说的没错,你不为自想想,总要为皇上谋划一下吧。”

载沣更加慌神了,就最亲近的人都来奉劝,这可如何是好?他相信良弼,但别人却一个个的质疑,载沣一下摇摆不定起来,想了想他还是道。

“赉臣不会这样,本王相信他。”

“人心隔肚皮,哥,防人之心不可无啊。”载涛缓缓说道,“皇上总有一天要长大,要亲政,等到了那个时候,哥你这个摄政王就要退归藩邸,而皇帝还小,他能驾驭的了良弼?”

载沣虽然不想做这个假设,但却不得不承认,皇帝将来亲政,未见得就会信任良弼,而且,一位年轻鼎盛的少年天子,势必会和前朝老臣自然发生政见分歧,到时候会和平解决吗?别的不清楚,但载沣知道,那位立下赫赫战功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不就是和新皇威廉二世意见相左而被赶回家吗?这一幕会提前上演吗?

载沣的头又开始疼了。

“哥,咱们不如试探试探良弼?要是他的确忠贞不二,继续让他掌权也未尝不可?”载涛在一旁劝道。

“这。。。”载沣有些犹豫,但最后他还是同意了,这既是对自己儿子溥仪的保障,也是对自己爱将的保护。

“载涛,你说说看。”

“等他回来,您就提议解了他的兵权,把禁卫军交到我和朗贝勒的手中,当初,我们也是禁卫军的练兵大臣,或许可以驾驭得了,如果他同意,从此之后哥就可以高枕无忧,他良弼还是陆军大臣,内阁副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要是他不同意,哥。。。”最后的话,载涛没有说出口,其实他也不想有这样的结果。

“怎么样?”深吸一口气,载涛问道。

载沣面色僵硬,眉角爱的皱纹越来越深。

在反复拿捏了进十分钟后,他还是点下了头。

第三百三十五章只识良公不识君

1911年5月17日,大军胜利凯旋,在热河停顿修整一天后,与第二日来到了京郊。

大清国皇帝溥仪,监国摄政王载沣,内阁总理大臣载泽,资政院总裁梁启超,以及一百多位清廷高级官员在城外五里设亭迎接,一同前往的还有帝都五万多名百姓,都是自发而来。

为了庆祝这次特殊的盛典,载沣亲拨内帑银四十五万两,在大军驻扎处垒土设庙,犒赏三军,他甚至还宣布全国放假三天,与国同欢,在震耳欲聋的喝彩声中,叶开率大军到达北京城外,现场云集的一百多位中外记者,共同见证了这一盛况。

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屡战屡败,割地赔款,乃至于主权沦丧,国人莫不痛心疾首,呜呼哀哉,而这一次,他们结结实实打了一场漂亮仗,而自此之后,叶开的声望无疑将达到顶峰。

在杨度亲自主笔的报纸上,大篇幅的记述叶开的生平大事,末了,他毫不吝惜地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自道光末,咸丰初,中极沦丧,国运暗淡,国人痛定思痛,负重求变,七十年来,可谓豪杰者,唯良赉臣一人而已。”类同的溢满之词,同样充盈着京城乃至神州的大街小巷,甚至在上海的剧场内,已经开始表演新的话剧,演的便是大将军王治两江的故事,而既《定军山》后,中国人第二步电影已经开始投拍,名字就叫《大将军王平边记》。

放眼望去,叶开就放佛步入神坛一般,高高在上,而偶有的一两句杂音,也早就淹没在铺天盖地的赞颂声潮中。

对于这样一个崇拜英雄的民族,叶开究竟该笑呢?还是该低声长叹?

“吾功吾过,后人评说。”进京前,在接受外国人的采访时,叶开只简短说了八个字,就匆匆离开。

典礼仪式无疑是空前的,载沣亲自为叶开治下76位将领授予勋章,封官加爵者另有143人,并赏忠敏郡王紫禁城乘撵殊荣,赐亲王朝服,五品以下,见忠敏郡王皆跪拜,另赏孙传芳紫禁城骑马,配东珠红石玛瑙双眼花翎。

官方的仪式过后,接下来就是庶民的狂欢,京城内,各大酒楼摆流水席清客的数不胜数,戏园子免票进入,名角通宵达旦的义演,就连八大胡同的妓女也赶上了形势,通通半价接客。

这种场景,是叶开始料未及的,或许就如老话说的那样,久旱逢甘雨,中国确实需要一场胜利来提振国民士气了。

这究竟是福还是祸?叶开不清楚,事实上,他也没功夫考虑那么多了,可喜的是他终于有时间陪陪家人了,陪陪兰娘,陪陪韩翠儿,还有自己那三只越来越俊俏的小麻雀,当然叶开也尽可能不去想朝中的事,内阁挂了很长时间的缺,小戎胜百日礼,叶开同样没有大张旗鼓,只有他们一家人坐在一起,聊聊天,说说笑,送上门的礼物堆得有小山一般高。

这样的平静生活持续了月余。

当再一次登临内阁朝堂的时候,日子已经是盛夏了,窗外的蝉白天黑夜的叫着。

凭着积攒的声望,叶开的步伐可以迈的更大一些,此前搁置依旧的体制改革大旗,也悄然拉开序幕,这一次,他要对各省督抚下手。

当然,一步到位,废除总督,还是不大现实,毕竟这一制度已经持续近四百年之久,而叶开本人也是受益人之一。

所以,只能大而化小,循序渐进。

首先就是剥离总督的司法权,实现地区司法独立,第一步,改臬司按察使为提法使,单独编制,隶属内阁的中央法部,负责本省的行政司法,而督抚大员不得干预,第二步的改革幅度同样不小,全面革新地方司法程序,普及省级审判所,省级检察厅,这些部门直接隶属于中央大理院,中央检察院,同时,叶开也在中央拔高了两院的地位,两院院判秩比内阁总理大臣,名义上也做到了和内阁平起平坐。

其次,在立法权的问题上,叶开接着和梁启超合作,除了提高咨议局在各省之内的地位,督抚需要向其提交行政报告,按季度审查,重大事项,非批准不得实施,还适度降低咨议员入选人员的门槛,强化选举程序,严格选举规章,由原来的士绅阶层逐步向平民精英过渡。

以上两条,叶开都补充进了九年立宪大纲里,详细地列好了时间表。

当然,这两件事做起来难度小,要真正实现却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特别是这些理念深入老百姓的心中,期间注定会发生各种意外事情,这也是转型路上必须要交的学费,叶开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正所谓“开启民智”,少则半个世纪,多则百年不晚,在如今这个农业人口近八成,文盲率居高不下的清末中国,叶开也不知道这个期限究竟有多长?

所以普及教育,就成了叶开一手抓的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叶开非得让蔡元培入主学部的原因,世人皆知蔡元培大学办得好,却不知他是办基础学堂出身的,属于教育事业领域的全才,眼下中国更需要的是基础学堂,消灭多达数亿人之多的文盲。

“村村有学堂,家家有书童”,这一景象,叶开不知何年能看见?

教育虽然不等于一定改变命运,但知识却能让一个人脱胎换骨,特别是教育制度的建设,更是重中之重,急不得也缓不得,经蔡元培推荐,叶开任命一百多位“巡学使”,专门负责各地小学堂的创办和督导,这却不可避免的引入了革命党的势力和某些理念,对此,有些人就不满意了。

。。。。。

紫禁城,崇德殿。

“进来,良弼任命一百多位学官,摄政王可知道?”

载沣皱着眉头在听载泽说话,要不是内阁大臣每月必须向他汇报一次,他真不愿意瞧见载泽那张脸。

“赉臣给我说了。”载沣一脸嫌恶,不以为意。

“摄政王可准了?”

“赉臣说的句句在理,本王为何不准?”

“摄政王,万万不可,那些人俱是革命党!”载泽突然提高了分贝。

“革命党?”载沣冷笑一声,“镇国公又是从哪里听来的?”

“摄政王,臣说的句句属实,不信,您可以去查,现在的学部大臣蔡元培,就是一个革命党啊,他在上海宣扬革命邪说,被下令通缉,蔡本人也流亡海外,这些。。都备案在册,臣万万不敢欺瞒摄政王!”载泽说的椎心泣血。

“如果让那些人去办学堂,不知要蛊惑多少人,如此一来,少则三五年,必然动摇大清国根基啊!”

“行了!”载沣猛地站起来,“从今以后,不准你踏入崇德殿半步。”

一甩大袖,载沣转身离去,临走前,还不忘甩给载泽一个鄙夷至极的眼神,愤怒难抑地道。

“革命党?哼!这等鬼话也能编造出来!”

(快完本了,更新又不给力,大家忍忍,O(∩_∩)O~)

第三百三十六章组建军部

(第一更)

“大帅,近来的改革遇到了不小的阻碍,各地督抚都4颇有微辞,明面上不敢说,但暗地里都打着自己的算盘,有的还告到了摄政王那里。。。。”

听着蒋志清的报告,叶开并不感到意外。

他这次的改革运动,针对的就是各地督抚,可想而知,过程并不轻松,指望那些既得利益派乖乖把权力交出来,简直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重压之下,他们纷纷抱团抵抗,硬的不行就来软的,这才致使市面上谣言散布,有的指责叶开“权倾朝野”,有的指责他“目中无主”,甚至还有预谋“自立”的传闻,叶开也听到了不少这样的风声。

“要是容着他们这样胡说八道下去,恐怕对大帅极为不利。。。。”

蒋志清接着说道,作为这次改革的负责人之一,他最能感到这股阻力的强大,特别是在收归军权的时候,督抚们不是借口生病,就是躲着不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