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中秋之夜冯华负伤,菱儿的焦急、担心和关切,以及后来对养伤的冯华细致入微地照顾,贺国光已经看透了女儿的心思。他自己也很喜欢冯华,他觉得冯华生得一表人才,且知识渊博,年轻有为,前途不可限量,蛮有资格做自己的东床快婿。虽说冯华年龄大了菱儿十余岁,但那时候丈夫比妻子大个十几岁、二十岁也是常有的事情,只要两情相悦,却也未尝不可。因此也有让菱儿多与冯华接触,暗中撮合的意思。
这菱儿以前经常随着贺国光外出,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也到过许多地方,但是出门经商总是不同于行军打仗的。几位领导想法各异,最后却是一致地通过了贺菱的请求。
贺菱儿得寸进尺,自己的要求刚通过,又领来了自己的好姐妹龚芳。这个龚芳是贺菱的闺中密友,也是制药厂顾问李济棠老先生的外孙女,目前正在技术学院医护科学习。当得知贺菱以及医护班的许多男同学都已报名参加了远征军,她在征得家人的同意后,就来走贺菱这个后门关系。
冯华为此事登门拜访了李老先生,李老倒是异常豁达开通,笑呵呵地说:“贺会长的千金去得,芳儿自然也去得呀!”考虑到贺菱有个女伴方便,龚芳倒是很容易的参加了远征军。
女儿要出征了,做母亲的心疼、舍不得,可是也拗不过那父女俩。连夜收拾行装,却又让菱儿数说了一番:“妈,这是打仗,不是走亲戚!”让母亲又抹了一阵子眼泪。虽然贺国光表面上显得很平和,也知道冯华、邢亮等人会非常照顾菱儿,但临走前仍然忍不住对宝贝女儿千叮咛、万嘱咐,罗嗦个不停。
接到命令后的第三天,全副武装的义勇军主力部队告别龙口街的父老乡亲,准备南下增援辽阳。战士们迈着整齐的步伐,高唱着雄浑的歌曲,踏上了抗击日寇侵略的征途。贺国光、周天宇等留守人员以及许许多多的老百姓一直将战士们送到镇外,许久送行的人们仍然觉得那“我是一个兵,爱国爱人民,卫国战争考验了我,立场更坚定!”的嘹亮歌声还在半空中回荡。
义勇军在自己可以影响的区域内行军,沿途的老百姓都来观看,很多乡亲还送上烧开的茶水慰问部队,让战士们异常兴奋,也分外有荣誉感和自豪感。可是自进入奉天省以后,冯华却深刻感受到义勇军要成为人民子弟兵,该做的工作还有很多。由于老百姓不了解,照例是一听到过队伍,人们便纷纷躲藏起来。
为了保证行军的速度,部队也不便于停下来宣传,只是让军直和各营的宣传队用白灰水在墙上书写了许多诸如“义勇军是老百姓的队伍”、“义勇军保护老百姓”、“义勇军上前线打日本保家园”等标语口号;同时,冯华还以远征军总指挥的名义,书写了包含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主要内容的布告,张贴在显眼的地方。各连队也三令五申绝不准许有一点儿违反群众纪律的事情发生。每到宿营地,各部队都要把宣传群众的工作放在首位。义勇军秋毫无犯的严明军纪,与大力度的宣传,产生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义勇军的好名声很快就在奉天地区开始流传。
12月5日聂士成部千余人进攻分水岭,击毙日军中佐富刚三造,日军败退,聂部乘胜追击。
当冯华率领义勇军赶到了奉天以西的噶布拉时,接到了分水岭捷报和长顺将军的第二道命令:“迅速接替聂士成部在摩天岭的防务!”
冯华知道日军在东路进攻受阻后,会把主攻方向转移到西路,目前海城已是危在旦夕。海城位于鞍山和营口之间,是日军北进奉天,西出锦州,进而攻占山海关的必经之路。海城如果失守,日军就打开了北上攻击奉天,南下进攻山海关的大门。此时,当务之急不是接防摩天岭,而是增援海城!但是,对长顺的命令他们却也不得不服从。
冯华对历史书上记载的甲午战争中一些地方沦陷的具体时间已经有些模糊不清了,但他还是隐约记得海城是12月中旬被日军占领的,历史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没有几天了。冯华、邢亮他们询问向导之后决定部队抄近路直插奉集堡。这条路进可通往摩天岭,退可随时策应辽阳、海城,不失为两全之策。
12月10日,义勇军抵达太子河畔,又传来聂士成、依克唐阿联军在金家河重创日军,收复草河口的捷报。
12月12日傍晚,天空飘起了雪花,部队提前在汤河畔的安平屯附近扎营。冯华下达了就地宿营,加强警戒,继续进行侦察等命令。
由于部队已经接近作战区域,冯华利用天黑前的短暂时间,作了简单的战前动员。以前义勇军虽然打过几次胜仗,但都是对土匪作战,这次将要面对的却是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军。冯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和发扬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狠狠打击来犯之敌这两个问题,号召战士们消灭侵略者,为死难的同胞报仇!
次日清晨,纷纷扬扬下了一夜的雪还没有停,漫天皆白,大地茫茫。义勇军战士们顶风冒雪沿着汤河继续溯源而上,冯华和邢亮并肩走在队伍中间,料峭的寒风夹着雪片不时地扑打着他们的脸颊。此时,他们的心情如同这天气,寒冷、沉重。
还是邢亮打破了沉默:“华哥,你在想什么?”
冯华笑着摇了摇头:“心里还是不踏实呀!”
离开龙口街已经近半个月了,越往南走,离战场越近,他心中的不安也就越厉害,因为他对即将到来的战斗,心里是一点儿谱都没有。洞悉历史进程的他,对清军在战场上的表现,知道得是清清楚楚。只有一千多人的义勇军能否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他自己都是否定的,这才是他心情沉重之所在,也是他内心悲哀之所在。老实说,一想到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冯华就心痛不已,义勇军在这场战争中究竟能扮演一个什么角色呢?
邢亮要比冯华乐观:“怕什么呀?小日本不也是人生肉长的,枪子儿打到他们身上照样是个血窟窿!”
冯华忧虑的不是这些,他们这些人,包括真正当过兵的正规军人邢亮在内,都没有参加过这种规模战争的经历。邢亮在部队里的军事演习到底不是实战,义勇军打过的土匪也都是一些乌合之众。他所想的是如何以少胜多,以弱击强,如何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虽然他很欣赏邢亮的这种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但还是语重心长地提醒着:“老亮,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要发扬光大,可作为一个指挥员头脑也要清醒。如今可不同于当年你在部队当排长、当参谋那个时候啊!现在咱们虽然说不上是指挥着‘万马’,可也够上‘千军’了,这一千五百人可是咱们义勇军的老本儿,既要保存自己,又要消灭敌人,你可得多动动脑子。”
邢亮会意的点点头:“华哥,我明白。”
虽然是前途未卜,但无论如何他们振奋中华的信念都不会改变。要想扭转东北不利的战局,他们必须要首先打好这即将打响的第一仗!一阵交谈,两个人的心里都豁亮起来。
雪花还在飘着,冯华却觉得不像刚才那么阴冷。看着这雪里行军的情景,毛泽东的诗词《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脱口而出:“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去?辽河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千五义勇下鞍山。”
冯华上学时本就是朗诵天才,他那雄浑的男中音,配上雪里行军的壮观景象,引起了极强的感染力。面对此情此景,邢亮明知道这是毛泽东的诗词,只不过是让冯华根据实际情况给改了几个字,还是忍不住赞了声“好!”附近的战士不知道听明白没有,“噼里啪啦”的也跟着叫好、鼓起掌来。
跟在他们身后的贺菱听着冯大哥、邢大哥谈话,一直没有出声。这时心中赞叹,不由得说道:“冯大哥,你这是《木兰香》吧?填得真是太好了!”
听了贺菱发自肺腑的赞叹,对这种虽不是有意为之,却也属于欺世盗名的行为,让冯华和邢亮都不知道怎么解释才好。贺菱当然不知道这些,还在心中默念着“漫天皆白,雪里行军……”
贺菱熟读唐诗宋词,在挥发河地区也算是一个才女,自然识得优劣。后来,贺菱把这首词录了下来,并寄给了贺国光,让贺国光对这位小老弟的才学、胸怀更加刮目相看。
行进的队伍中不时可以听到此起彼伏的歌声,看到战士们情绪高昂,冯华很满意前一阵子举办政治培训班的效果。受到战士们高涨情绪的感染,他们的心情也随之轻松起来。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打垮日本狗强盗,消灭侵略军!”战士们行军的步伐坚定有力,歌声雄浑高昂,反映出义勇军良好的精神风貌。冯华他们也跟着歌声的节奏轻声唱起来。邢亮突然攥紧拳头用力一挥:“小鬼子有什么可怕的?照样把他个***打得满地爬!”
身后边这一千五百名义勇军战士给了冯华无穷的力量,似是回答邢亮,又像是对天发誓:“我们的义勇军就是要在战斗中发展,在战场上成长壮大!”
第二十三章 首战浪子山
在义勇军接近达喇河口时,派出的侦察兵接连带回来了两个重要情报:一、在西线战场,日军第一军第三师团已经攻占了海城东南六十里的析木城。二、在离此不到三十里的浪子山附近,发现了一支大约三、四百人的日本军队,目前正朝着我军所在方向运动。
对这么快就与日军遭遇冯华有些始料不及,不过得知日军占领了析木城,冯华却忽然想起海城是在析木城陷落的次日被日军占领的,此时再去救援海城肯定是来不及了。
打开那幅从无名洞得到的、来自20世纪40年代的地图,冯华察看了一下部队当前所在的位置:沿着汤河河谷,是安平屯通往浪子山的大道,而浪子山在摩天岭后方,按理说是不应该有日军出现的。另据侦察兵报告,浪子山周边地区没有发现其他日军部队,而且这股日军行动非常诡秘,给人一种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感觉。这难道是敌人的穿插部队?真不知道小鬼子是什么时候懂得运用穿插战术的?冯华心中暗暗地琢磨着。
在紧急召开的临时干部会议上,经过一番分析与讨论,大家很快统一了意见,得出了以下的结论:目前,摩天岭、连山关以及草河口一线已经全部被清军控制,不大可能有日军的大部队出现在我军后方。而且这股日军的行动极为小心谨慎,好似怕被人发现,因此可以肯定这股日军不是穿插部队,就是另有其他的任务,基本上可以确定它是一支孤军。目前,我军四倍于敌人,如果出其不意,打他一个伏击,完全有可能吃掉这股孤立的日军。
当下冯华作出决定:在这股日军的必经之路汤河河谷进行一次伏击。其中,一营埋伏在河谷东侧的山坡上,二营在正面构筑工事狙击敌人,两个营分别在河谷和坡地埋下地雷,炮兵连则放在二营的后面,特种大队包抄日军的屁股,截断敌人的退路,警卫连做预备队。并再三强调:“这是义勇军对日军作战的第一仗,必须打好!打赢!”
会后,各部队立即进行了战斗动员,并迅速进入各自的指定位置,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关外的初冬,气温已经很低了,尤其是这种雪后放晴的天气,更是寒冷异常。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寒风像一把把锐利的钢刀,不停地切割着人们已经冻得通红的面颊,凛冽的寒风不时地旋起霰粒,一个劲儿地往人们的衣领里面钻。
因为高地的雪都被狂风刮走,山窝、洼地里的积雪越发显得厚重。原本坎坷不平的山沟谷地,被雪填平补齐,变成白茫茫的一片雪原。还没有完全上冻的汤河,给这白茫茫的大地画上了一道蜿蜒奔流的曲线。
一千五百名战士披着白色的潜伏装,就这样一动不动地潜伏在冰天雪地的山窝里。这个时候看出了前一段儿强化军训的效果,虽然这是义勇军第一次与日军作战,大家都很兴奋,也很紧张,但是每个战士都还沉得住气,整个阵地除了风声,就是树木枯草在疾风中来回摇曳,从远处观察根本就看不出有一支上千人的军队埋伏在这里。
啊!终于来了,那支神秘的日军从东南方向的树林里钻了出来。由于一路上都没有遭遇到任何中国的正规军或地方团练,这让一直都非常小心翼翼的日本兵有些放松起来。尤其是在洗劫了那个叫小石圪嗒的山村,大肆吃喝了一通之后,他们更是把先前的小心谨慎抛到了九霄云外。很快,这股日军就毫无戒备地进入了义勇军的伏击圈,并踏响了二营埋下的地雷,突然的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