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赵云-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是难能可贵,一个人放弃了中原优渥的生活,来到苦寒之地,其中酸楚,冷暖自知。

他的脸上有些不自然,可能触碰曾经一些辛酸。

赵云三人也不着急,看他们此来何意。(未完待续。)

PS:  没有提前告知,给钟兄安排了一个角色,望不要见怪。另:一切碉堡了,我前天晚上也不知道删除什么东西,竟然硬盘炸了,好吧,所有的东西都没了,我不知道是该哭呢还是该哭呢?顺便说一句。我要上班,没时间去换硬盘,所以这两天的更新更保证,质量只有慢慢拼凑了啊,望见谅。

第七十五章还是北上吧

姚静也不是庶出,可他是姚光的小儿子的小儿子,在一个家族里面,憋屈不足为外人道。

很显然,在姚家内部,已经没有他多少位置,看得出来,他也不是一个甘于屈居人下的人,肯定想要一番作为。

于是乎,曾经祖父战斗过的地方就进入了姚静的视线。姚家的任何子孙,提起姚光当然没有任何人敢有异议,他们这个家族都跟着沾光。

对于老先生的事迹,后辈们很是仰慕。可从父辈那里知道了玄菟郡的情况,却也没有任何人想过要来。

听说姚静居然有这个勇气,不少人冷嘲热讽,大肆挤兑。姚静虽然早就过了热血的年龄,却也气愤不已,在父亲去世后,干脆带着这一支人全部过来。

可谁知,玄菟郡的情况还是让他始料不及,祖父的威名尽管还在,却已被太守公孙域可以压制,毕竟任何一个地方官都不想前任始终悬在头上,何况还是一个死人。

不得不说,姚静他们的到来,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四处流浪的钟有悔,两人惺惺相惜,还结了亲。

“姚兄的日常生活不会成问题吧?”赵云看他是一个直爽之人,干脆不绕圈子。

“还好,祖父的旧日同僚,有不少子孙在此生根。”姚静神色淡然,“有他们的接济,再加上姚某本身还有一点才学,教教学生度日。”

钟有悔脸上一红:“我到了玄菟郡却没做啥事情,专门跑到高句丽人的地盘里去。”

“啊?”三个人不由一愣,按说那些人他们对威名赫赫的姚光应该是非常痛恨才是。

按照钟钊的解释,此刻的高句丽人,应该是胡人的一支,他们的性格之中带着豪爽。

对于英雄,哪怕曾经杀死了不少族人,却一点都不反感,甚至还十分钦佩。

听说钟钊是姚老先生的孙女婿。部族的大人物还经常延请他到家里面做客。

这边的娱乐生活实在欠缺,让他来讲讲姚光的事迹。

可钟钊本身就对老先生不是很了解,不管是姚静还是他妹妹钟姚氏,对这问题讳莫深入。

不管是谁。对先人的崇拜是一回事,却不想活在他们的余荫之下,想要自己闯荡一番事业出来。

别人说到自己,就会说姚静如何如何,而不会说姚光的孙子如何如何。

但是。钟钊本人游离四方,见多识广,口才也很好,把一群高句丽人忽悠得团团转。

“钟兄,云有一点小小的疑惑。”赵云皱皱眉:“按说我们和高句丽人经常厮杀,两边的关系应该很紧张才对。”

“子龙贤弟多虑了,”钟钊摆摆手:“整个高句丽人,加起来才多少?不过二万五千余户,比玄菟郡的人还少些。”

“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他们并不想与汉人开战。近几年边境之上。小冲突或许有之,却没有大的战争。”

“汉人打不起,毕竟这里都是以家族为单位来统治着整个郡。打战就要死人,死的是他们的部曲,朝廷的抚慰只能说聊胜于无。”

“高句丽人更是打不起,他们本身人口不多,按照二万五千户计算,总人口不会超过十五万。加上一些奴隶之类,也不会超过二十万人。”

“他们所处之地,物资匮乏。每一次打战,都要耗尽全族之力,还得休养生息,有些时候甚至一二十年凑缓不过来。”

“除非是汉人对他们盘剥过甚。就如王莽时期,导致了整个高句丽人的反叛。在那以前,玄菟郡的位置还比今天大了不少,而且还管着他们。”

“从那以后,高句丽人就不被汉庭纳入管辖范围。”

“就在高句丽人内部,也分成两种意见。一种是重新回到汉人治下。另一种则要急速扩张,钊刚从那边回来,听说反对派略占上风。”

恩!赵云眉毛一拧,难道是护鲜卑校尉刺激了高句丽人的神经?

也对,他们的财货交易,除了汉人就是草原上的鲜卑人。

双方眼看就要爆发一场战争,不管谁是胜利者,今后对高句丽人就要算算账,因为他们必须表明自己的态度。

鲜卑人害怕在打仗时,有人抄了自己的后路。

如今赵云已经拿下大辽河西岸,他未尝不担心在和鲜卑人大战正酣的时候,高句丽人从后面杀来。

最近他们的主战派占了上风,很明显,肯定不是和本郡的地头蛇公孙域交战。

不管是胜利还是失败,他们今后还想不想活命了?除非能把玄菟郡全部收入囊中。

不要说他们没这个能力,就是有,汉庭也不可能答应。

战争过后,公孙家为首的本地家族,显然就不会再和他们做生意,那高句丽人就玩儿得太大了。

纵观历次战争,都是汉人在和他们交易的时候很是苛刻,不断压榨,才会导致的反抗。

那么很明显了,目标就只有一个,作为外来户的护鲜卑校尉赵孟就是他们的打击目标。

赵云想到了,徐庶显然也想到了,两人对望一眼。关羽还在皱眉思索,不过应该有所发现。

“子龙贤弟,不能不说,你这一招非常厉害。”钟钊侃侃而谈:“从大辽河这边出击,整个东部大人的地盘,都在你们的攻击之下。”

“同时,赵侯爷在南边,时不时双方可以合击,鲜卑人该头疼了。”

很显然,他的阅历比其妻舅要丰富,对于战争的理解更为透彻,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赵家军的目的。

“可是现在的高句丽人不安分啊,”赵云微微一叹:“我们想要全力去打鲜卑人,他们要在后面给我们来一下,就会前功尽弃。”

“有大辽河隔着,你们怕什么?”钟钊随即大惊失色:“水位早就下降了,原来他们还背着我,可想我自诩聪明,却也被高句丽人给骗了。”

“还是北上吧,子龙。”徐庶叹了口气。

“北上啊。”赵云重复着这句话,心里满是苦涩。

当初定下的战略目标,也是把鲜卑人打疼,凭着护鲜卑校尉目前的实力,根本就不可能消灭这个种族。

谁料到节外生枝,初战就压着了高句丽人的神经,这仗还怎么打?(未完待续。)

第七十六章玄菟郡少年英杰

正在此时,部曲来报,有人拜访,估摸着这次应该是玄菟郡的家族,赵云试探一句:“姚兄、钟兄,你们要见玄菟郡之人吗?”

姚静皱皱眉,正要说话,钟钊没好气地说:“为何不见?不管是大兄你还是我姓钟的,并没有做对不起他们的事情。”

“反观这些人,他们才对不起姚家人。不要说那个破太守,要不是他在暗中捣鬼,你至于今天的生活这么窘迫吗?”

“再说了,公孙家在对付姚家的时候,这些家族可有半分言语?”

听说来的是几个少年人,赵云并没有要出去的意思,几位少年郎而已,哪怕再礼贤下士,也不至于出营门去迎接一些少年人。

当然,如果是他们的父辈前来,那就必须要出去,毕竟那一批人现在正当家作主,一不小心就会招致别人的反感。

“齐欢兄弟,多年不见,你越发壮实了。”赵云看到赵齐欢,眉毛一扬:“你后面这几位,当是玄菟郡的少年英杰吧,何不介绍一番?”

“见过三公子,此为何阳何伯阳何兄,乃何家嫡长子。”赵齐欢盈盈一笑,来不及寒暄就进入了角色。

“这一位是张舒张潜望张兄,乃张家嫡长子。最后这一位,是向召向仁文向兄,乃向家嫡长子。三位听闻三公子扎营在城外,特来拜访。”

旁边的钟钊与姚静,没听他说到一个嫡长子,嘴角就是一抽,因为他们自家都不是,才导致今天的境地。

两人干脆不发一言,看三位少年郎如何表演。

“云初次来到辽东之地,整需要各位贤达相助。”赵云郑重抱拳:“三位前来,让云久旱逢甘露,多谢了!”

“子龙公子多礼!”三人忙不迭还礼。

开啥玩笑,尽管他们的脚步没有走出玄菟郡。赵家麒麟儿的大名,早就随着各种消息传到这里,可以说三人都是他的粉丝。

现在更因为其父被封护鲜卑校尉,自己甘当先锋。能文能武,如何担得起他的大礼。

“其实,子龙,你我乃表亲。”张舒一脸笑意:“玄菟张家,为渔阳张家的分支。家父是家里最小的一个。成年时到了此处。”

“云见过表兄!”赵云有些讶异,却并不惊慌,多了一层亲戚关系,相比张家人能比其他家族更为上心。

而且他们还可以带动其他家族,对北伐大业作出更多的贡献。

“三公子,出城之前,某已处决高句丽人奸细。”赵齐欢禀报:“除了公孙家,其他家族目前的心都向着护鲜卑校尉。”

既如此,自己在玄菟郡的所作所为,就减少了一分暴露的危险。

然则。此地为边疆之地,正如渔阳郡一样,大的汉奸能轻易被揪出来,小的汉奸仍然存在,这些人根本就不晓得谁是谁不是。

不过,大势力成为奸细,其渠道必然就比小奸细要宽广得多,可谓神通广大。

看看文思凡,竟然敢与一郡太守在好多事情上分庭抗礼。

当然,赵云也不可能不口头表彰下:“劳东年叔费心了。一般在边疆之地。奸细如过江之卿。有些时候,异族一直居住在我汉地,简直就无法分辨。”

见他们不着急,自己也懒得揭破。你们想闲聊我陪你们就是。

在谈判中,最先开口的一方,往往就是作出让步的一方。赵云这几个月可深谙其中之道。

“子龙公子,不知此次大军西进,可否有用我向家之处,但说无妨。”果然。向召忍不住,为了表示诚意,他还加了一句:“来之前家父言明,我向家全力以赴。”

“家父来之前也曾嘱咐阳,”何阳急了,自己咋不先开口呢。“要打胡人,我何家要人出人,要钱出钱,要力出力。”

“哈哈,赵家乃张家姻亲,本身就是一家人。”张舒成竹在胸:“即便我张家就此残破,也在所不惜。”

“云代父亲谢过三位。”赵云重重抱拳:“北方异族,我等深受其害,向兄应该感触最深。”

“是啊!”向召叹息道:“想我向家,当初在辽东之地,可谓家大业大。一场和匈奴人的战争,迫使家族东迁。”

“谁知鲜卑人慢慢壮大,北方的高句丽人也逐渐崛起。不要说朝廷,就是我们向家私下,也曾和他们大小战不断。”

“此次连根拔除,不管是朝廷还是我们赵家,有心无力。”赵云实话实说:“然则,护鲜卑校尉重开,朝廷还是想在这边有所作为。”

“此诚多事之秋,首当其冲,为西羌人的叛乱,连辽东诸郡都抽调劲卒前往。”

“我汉人与北方异族之间,必然不死不休,直到一方倒下。”

“可我大汉疆域辽阔,最后的胜利者,自然为我们汉人。”

“此言大善!”向召闻言,不顾礼仪,使劲拍了下大腿。

此处为军营,大家都是年轻人,也没有人去责怪他失礼什么的。

向家久处边疆,举止言谈,都带着彪悍之气:“就像钝刀子割肉,一点点地不断去割。或许刚开始的时候,胡人还不觉得疼。”

“等到有一天,他们发现自己的地盘只有很小的一块,纵然想反抗,却已有心无力。”

啊?温水煮青蛙!赵云想不到现代人已经懂得了这道理。

“不知向兄可曾把你的想法和令尊说过,”他不动声色:“还有公孙太守,此人为本地最高长官,当尽心竭力为胡人计。”

“公孙家么?”何阳鼻子里哼了一声:“能不在我们打胡人的时候捣乱就好了。”

原来,玄菟郡自姚光罹难以来,数次组织过对高句丽人的战争。

可随着新的公孙太守上任,他采取了比较温和的措施。

用他的话说,先把他们的资源慢慢掠夺过来,等到他们没有资源可用的时候,再实施雷霆一击,不同意这些家族的做法。

很难说两者之间谁对谁错,在历史上,公孙域的继承人公孙度开始发力,一举打败高句丽人,北拒胡人。

在势力最鼎盛的时候,还派遣军队,到隔海相望的青州建立桥头堡。

惜乎,辽东毕竟是弹丸之地,尽管趁着中原战乱做出了最大的成就,也就技止于此。

“三位前来,是鼓动我们对高句丽人动手吧?”赵云发问:“可我们面对北方和西方两面的敌人,谁能教我,如何开局?”

他说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