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昔日有种文人,时发愤世嫉俗之言,似乎什么也看不惯,但实际上不脱离世俗,还阿附权贵,满身俗气,甚至海口谈天,胡说八道。此类“遗少”,代有其人。
谷永字子云,长安人也。父吉,为卫司马,使送郅支单于侍子,为邱支所杀,语在《陈汤传》。永少为长安小史,后博学经书。
建昭中,御史大夫繁延寿闻其有茂才,除补属,举为太常丞,数上疏言得失。
其实在赵云看来,不管是司马迁还是班固,在写作的时候,难免带有自己的观点。你写文章无所谓,但是做为历史著作,就只能不偏不倚。
郁林太守谷永在史上名不经传,为博士教学正好,本来也准备让他去教学。但是已经废了一个太守惠乘,要是再废一个,就不知道雒阳那边有啥反应了。
如今的交州有三疯,那是朋友们亲昵的称呼,认为他们为了自己的事业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一为谷永,一为崔钧,一为黄承彦。
现在的郁林郡安居乐业,又有郡尉赵仁带着人马尽心竭力,在维护与五溪蛮的关系。
谷永本身就对政事不感兴趣,现在更是厌烦,别人问他桃花源的事则是烦不胜烦。好在他终于可以闲下来了,交州出了收复以来最大的喜事。
等他到了镇南将军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竟然是最后一个。
交州教谕惠乘、南海郡守史璜、苍梧太守士燮、九真太守士?,这些都是交州的老人。
另一边南征军一系,合浦太守戏志才、交趾太守钟钊、日南太守荀谌,至于其他的像顾徽之类的县令就更多了。
在赵云的体系中,还分了好几个派系。
元从系的赵家部曲,戏志才与贾诩是其中的领军人物,尽管两人有些互相看不顺眼。好在有一个麋竺剧中调和,而且两人也没啥大不了的矛盾。
鸿都门学系,这些都是赵云在雒阳短暂教学时期的学生,如今像交州刺史丁宫、封阳县令、徐闻县令秦彩虹、朱卢县令褚卫东,一个个崭露头角。
再就是旁系的人马,他们出身全是赵云的妻子一系,不管是荀彧、荀谌,还是蔡能、蔡松,抑或是桑家的桑云,大家内部就有竞争。
目前荀家很得势,不过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不显山不露水的蔡家看来在民众和其他人心目中才是最厉害的,想想吧,嫡长子赵广赵衿南可是蔡琰生的。
然而,在镇南将军府还有一群人很是特殊,这些人都是道门中人。
对于老友于吉失去了功力,左慈曾经非常懊悔,觉得那是自己的责任。
本来,他准备追随于吉而去,毕竟一个道门支脉的领袖要是身无武功,特别是生活在深山老林里面十分不方便,最后被于吉开解了。
主要是因为他的侄儿左旋到了交州以后,哮喘不药而愈,他更是不忍离去,除非有了孙子,才会放心。
有时赵云在笑,即便有了孙子,左老道也不放心吧,肯定有一个要过继到他那一房,不看着孙子长大,他怎肯甘心?
道门在交州兴旺发达,比起中原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基本上每隔二十里左右就有一个道观。
很多地方刚开始办学,学生没有地方上课,道观就成了学子们的汇聚之地。
大家都知道在交州如此显赫,究竟是谁带来的,听说镇南将军有大喜事,不约而同来到镇南岛,才发现自己并不是最早来的。
如今在交州的道门,除了左慈以外,全都是二代的道门弟子,今后应该是各派系的领军人物。因此,或许在交州就是他们的战场,展现各自的领导才能。
恒山派出的是申武、贾庆、铁善、陈序,华山有乔凡、窦淼、耿垂、霍廉,嵩山是贺明、尉迟翔、过桑恕、周律,泰山则为吴晓、解坤、鲁州羊,衡山李觉生、肖路仇、胡凯峰。
就连五斗米道也在交州发展,前来镇南岛的是张砌、张顽、张擞、张渊、张迭,无疑他们这些人今后就是那一分支的翘楚。
至于在交州的商贾,每一个自恃有身份的都会亲自到来,不管是谁,麋竺都含笑相迎,毕竟来者是客。
史璜的一张老脸上笑得快烂了,他从没想到,在这样重要的场合,侯爷会让自己来当这个媒人,而不是在交州颇有势力的士家。
至于皇帝那边?要怪罪就去怪罪侯爷和万年公主吧,老朽只是顺水推舟而已。
终于要和云哥哥在一起了么?刘佳时刻在盼望着能成为他的女人,梦想成真的时候,她又有些犹豫了。
母亲去世得早,现在想来应该是当今的皇后等人做的手脚,不然为何自己记事的时候母亲还是好好的,后来就突然消失了?然而现在还有相当于娘亲的姆妈在旁边。
“佳儿,姆妈最后问你一遍,这是你自己的大事。”田小娥爱怜地看着这个贵为公主的女子,只有走进其内心才明白,那不过是个称号而已。
旁边的田翠翠脸上满是期待,她除了姑姑从小都没感受到亲情,她是把赵云当做哥哥看待的,生怕对方嘴里说出反对的话。
“姆妈,在看到云郎的第一眼,我就认定了他是我一辈子的夫婿。”刘佳满是深情:“姆妈,妹妹,你们不知道,在云郎离开我的日子,简直都要发疯了。只有在他身边我才安心。”
“我愿意!”(未完待续。)
第十三章谋前程李儒进京
“赵家的人真会享受,”董卓本身就是一个大吃货,他醉心于仕途之后,无心武艺,在胖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文优,你说要是天天如此吃,那该有多好哇。”
蘸酱菜是前世赵子龙熟悉的东北菜肴,在念硕士的时候,同寝室的哥们儿是哈市人。两人都喜欢买一包东北大酱,蘸着生菜吃,还提溜几瓶啤酒惬意地喝着。
不曾想把这想法给厨师们一说,没多久菜品就开发了出来。不过,对于那些士子来说,是不屑于吃这道菜的,只有董卓等来自北方的人,喜欢简单的菜肴。
很多后世人都以为李儒是董卓的女婿,其实不然,他只有一个嫡女,嫁给了部下牛辅。
不过董家本身在凉州就不咋显赫,除了董卓,没有其他在历史上有名的人。
但是董卓十分精明,认为武将上马作战,文臣则用笔和嘴皮子杀人,结识寒门士子李儒后,引为知己,两家的家眷相互走动,董家老太太收其妻为孙女。
因此,说两人是翁婿关系也不算错。
“大人,只有天下太平的时候,人们才会想着怎么吃好吃的。”李儒苦笑道:“当今冀州、司隶、豫州、青州、徐州、兖州、幽州、荆州、扬州,黄巾四起,民不聊生啊。”
尽管当上了河东太守,董卓为首的一杆子人全部都在凉州生活过,不讲究那么多的礼数。要不然在中原人的饭桌上,随意开口说话,马上就会有人呵斥。
听到李儒的话,董卓脑袋里转了几个弯,不由心花怒放。
毕竟桌子上的人除了一些心腹,不少都是朝廷的武官。他们跟随自己,是因为在凉州的时候,就被人看作是董系人马,要不到河东的话,不管是夏育还是黄忠,都不待见的。
董卓的父亲董雅,曾经在颍川的纶氏县当过县尉。其有三子分别为长子擢,字孟颖,早卒;次即卓字仲颖;卓弟旻字叔颖。
董擢是三兄弟中唯一有嫡子的,名唤董璜,也在军中。他被董家人寄予厚望,不学武而学文,闻言略有深意地看了一眼李儒。
李肃是五原人,家乡沦陷在鲜卑铁蹄之下,辗转来到凉州。他也是文人,只不过不要说五原,就是整个并州出名的也就只有王家,他根本就找不到好的先生来教自己。
平时在董卓麾下,他经常和李儒明争暗斗,奈何形势比人强,董卓对李儒的亲睐,就是傻子都看得出来,已经熄了争胜之心。
“都说战乱之中物价飞涨,还是没有这些蔬菜贵。”李肃也喜欢蘸酱菜这种简单的菜品,他拿起两根葱和一根辣椒在酱里蘸了蘸:“一斤葱和辣椒可比一斤米贵多了。”
董卓麾下,包括其弟董旻都是武将,特别是像李傕、郭汜、李蒙、樊稠、段煨、王方、胡轸、牛辅、华雄、张济、杨定、徐荣、杨奉等,喜欢辛辣的葱、辣椒,拿在手上不知所措。
看到这幅表情,董卓心里对李肃也看重了一分,他温言抚慰道:“本官的一切,都是诸位助我得到的。没有你们,本官不过是凉州的一个小小武官。”
“不要说区区食物,今后某有了更高的位置,诸位必然会显赫于世,而不是在小小的河东和本官一起当看客。”
“你们都是当世的良将,跟着某受苦了。来,满饮此杯!”
“主公言重了!”
“大人言重了!”
徐荣与杨奉跟着董卓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徐荣从凉州的时候就已经投靠,名义上是朝廷的校尉,实际上在董家的私军里服务。
杨奉本身就是河东人,上司一换,他还得挖空心思,生怕自己不能讨好这个新来的太守。
不能不说,这个年代的人就是这么单纯。身为武将,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而在董卓这里,大家完全可以实现这个愿望。
想想刘备在困难的时候和关羽、张飞抵足而眠,让两人不离不弃,始终相随。
经常和上官在一起吃饭,也是兄弟般的情谊。不能不说,在笼络人心上,董卓做得比刘备一点不差,他是天天都和文武在一起就餐,而且食不厌精,吃得越来越好。
在饭桌上,李儒主动挑起黄巾的话头,就是要大家有心理准备,河东军随时会出击。
这一顿饭,除了比较自律的徐荣和杨奉,每一个人都喝得酩酊大醉。连董卓都有些醺醺然,不时妙语如珠,惹得部将们哄堂大笑。
回到后堂,泡了一壶清茶,他眼睛明亮,哪里有半丝醉酒模样?
“叔父大人!”李儒施施然走了进来,身后则是董旻与董璜、牛辅。
“都是自家人,不必这么客气。”董卓摆摆手:“看来大家都想要在黄巾上面露露脸啊。”
尽管对这个便宜连襟不怎么感冒,牛辅还是不以为然,西凉军队能征善战,百无一用是书生。不管你的计策多么好,最后不得让我们这些武将去拼杀吗?
“叔父大人,这个度必须要把握好!”李儒接过茶杯,看到下人悄然离去关上门后才低声说道:“我们要让天下人知道凉州军,却不能表现得太过。”
“姐夫,这话说的,那我们去干嘛?”董璜才刚刚及冠,年轻气盛。
他对这个名义上的姐夫还是很佩服的,可以说两人是亦师亦友。
“你这孩子!”董旻轻叱:“好好听你姐夫说话。”
他和二哥两人对这个侄子都很宠溺,毕竟这是董家三代目前拿得出手的男丁。
“两位叔父,大兄、璜弟,这天下目前还是世家的天下。”李儒浅啜一口茶:“真定公、朱崖侯至今在世家的眼里都是属于豪门、暴发户而已。”
在他们眼中,不管是赵家还是新生的势力河东军,不过是一群武夫罢了。
看看灵帝派出的人都知道,卢植尽管不算儒学大家,也是一代贤者。学生刘备、公孙瓒,是有史记载的人物,牛逼无比。
朱儁在本书中提及不多,大都是因为他的儿子朱符一笔带过。
他出身寒门,少年时因赡养母亲而闻名。其为人好义轻财,乡里都敬重他。
朱儁少年时父亲就去世了,他的母亲曾经以贩买缯为家业,其因孝养母亲而远近闻名。他为人好义轻财,乡里都十分敬重。
同县的周规在之前受征辟时曾向公府借钱百万以整饰衣冠,后来周规家贫不能偿还,朱儁于是以母亲的缯帛去为周规还债。
其母因此十分愤恨并怪责他,朱儁却以先贫后富的道理安慰。
本县县长度尚深以儁为奇,把他推荐给郡守韦毅,于是朱儁开始在郡中任职。后任太守尹端任用他为主薄。
熹平二年,尹端征剿许昭失利,被州刺史举奏,应问斩刑。
朱儁悄悄到京师,花费数百金,买通主持章奏的官员,把刺史的奏章加以改动,于是尹端才得输作左校。
尹端见罪过减轻,大喜,但心中疑惑,不知为何得减罪过。朱儁也始终没对人提起过。
下任太守徐珪荐举其为孝廉,开始仕途,后升任兰陵县令。
朱儁任官,有过人的才能,东海相又上表推荐。正好交州群盗并起,州牧、郡守软弱无能,不能禁止。另外,交趾的梁龙率众万人,和南海太守孔芝一起反叛,攻破郡县。
光和元年,朝廷任命朱儁为交州刺史,前往平叛。
他受到任命,回到本郡检选家兵,调发士众,得五千人,分两路直奔交趾。
到州界后,朱儁整束兵众,屯驻不动,派使者到南海郡察看虚实,宣扬威德,以震慑敌人之心。接着调集七郡兵士,一齐进逼,终于斩杀了梁龙,逼降几万人。
旬月之间,州郡平定。朝廷论功行赏,封他为都亭侯,食邑一千五百户,赐黄金五十斤,并征他入朝任谏议大夫。
不能不说,这是一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