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太平新篇-第1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贤酢!  �
    “唉,先生这两个计策,达开以为都不可行,”石达开摇了摇头道,“其一,本王与王财原是一殿为臣,今日率十数万之众,三省之钱粮去降了他,着实不甘心,再说我手上这么多兵,谁能容得下我?其二,这其二嘛,是我肯,他王财也不肯,先生这两条路都行不通。  ”
    “那么联曾抗王如何?”曹伟人马上道。
    “曾国藩?他不行,”石达开摆了摆手道,“曾国藩是个枭雄,但是人太聪明了就有些孤傲,再说咱们和湘军那是不共戴天之仇,眼下各守疆界已属不易了,哪里还谈得上携手合作?再说咱们虽然自守西南,但说到底也是天朝旧部,他曾妖头能信得过咱们?就算他信,我还信不过他呢。  ”
    “那殿下以为如何?仍是各自为战肯定是会实被王财个个击破的。  ”曹伟人唉了口气,其实他心中最好的办法就是联手王财,这天下纷乱的状态迟早得有个结束,而毫无疑问的王财如今是最有统一全国实力的,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民心上,坐镇京师地王财都远远要高过困守一隅的石达开和曾国藩,可这话又如何说得出口?
    “你让我再想想吧,”石达开也叹了口气,“想归想,事情还是要做的,命令广西驻军向粤、桂边界运动,先生再回去拟一个告示,咱们咬死了他王财篡权夺位。  名不正言不顺,看看他接下来走哪一步?”
    就在石达开和曾国藩举棋不定的时候,刚刚在天坛祭天,正式登极称帝地王财在京师发布了对胡满最后一战的御笔诏书,命令集结在山海关地新十一、新十二,新十三、新十四军共计两万余人出关作战,其中新十一、新十二两军乃是苏南新军精锐。  而新十三、新十四两军则是分别由刘铭传和丁汝昌率领的淮军,这次出战可以说是中华帝国建国后的第一战。  各方面都给于了极大的重视,为了抢一个好彩头,王财甚至从京师驻防军中抽调了一批火炮去加强出关大军的火力,而一直是当成宝贝地帝国水师(原太平水师)也全部出动,不断的炮击关外各口岸,一时间声势到是很壮。
    同时,王冠三、王藩率领地一千名骑兵出人意料的在多伦诺尔击败了察哈尔王派来阻击的三千蒙古铁骑。  把在察哈尔躲了半年地咸丰赶到了昭乌达盟地赤峰州,据说咸丰逃离多伦诺尔的时候,狼狈之极,担负守卫重任地御林军眼看败兵涌入城中,自己地阵脚也乱了,放弃行宫各处要地四散奔逃,那些皇亲贵戚惨死于乱军之中的不计其数,甚至连咸丰的后妃也被败兵劫掠。  大清皇帝的威仪提统转眼之间就颜面扫地。  让他们庆幸的是,王冠三到底因为兵力不足,没有敢顺势进攻多论诺尔,否则这次咸丰真的就要被当成建国贺礼送到京师给王财了。
    逃出多伦诺尔的咸丰已经完全没有了一个皇帝的样子,一副普通牧民地打扮让他在几十个忠心的同样装束的太监、护卫之中显得默默无闻,十几位皇妃如今只剩下皇后钮祜禄氏、懿妃、吉妃和玉妃还跟在他身边。  当年出京时浩浩荡荡的皇帝仪仗,现在只落了个如此惨淡的结局,咸丰内心痛若,咯血的老毛病更是一天比一天重,在紫禁城时为了医治洛血,他是每日必饮数杯鹿血地,可眼下逃难之际,别说鹿血了,就是活鹿都难得见到一头,一路上风餐露宿。  好不容易熬到了赤峰州。  这位皇帝就一病不起,没过得两天就崩了。  临终之际他还放不下大清江山,想着要为臣子们择一位贤主明君重新夺回祖宗失地,却怪皇妃们不争气,他一生只有两子一女,其中一子还没来得及取名字就是殇了,只剩下一个年仅六岁的载淳还在身边,这大清风雨漂摇的江山交给六岁小儿,咸丰着实放心不下,拉着怡亲王载垣的手交待后事,好在现在也没有什么遗产可分了,咸丰能留给他儿子的也就只有那一顶自打出京时就被他仔细包裹的龙冠了。
    当年幼的载淳坐在咸丰的灵床边接受十几位皇亲臣子们的磕拜时,他还有些莫名其妙,这位继承大清龙脉的小皇帝哪里知道什么江山社稷?他唯一可以依靠地就是遵照咸丰遗命辅政地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和军机大臣穆荫,而在他小小肩膀的背后,则是插满了龙盾黄旗地中华帝国!
    相关史实(不记入正文):
    1、咸丰与鹿血:咸丰小时候就体弱多病,面如黄土,素有咯血的痼疾。  还好有御医指点迷津,说鹿血可治此病。  于是在宫中养鹿一百多头,随用随取,极为便利。  但是1861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出逃之际无处觅推血,咯血病再发,只好升天了。
    2、看到有些朋友对小王称帝不满,锄头在这里说两句,在当时那个年代,国家意识,民族意识都没有的情况下,去讲民主,我认为是过度YY了,就连到了20世纪初的孙中山先生还是提出了军政、训政的说法来为宪政过度,小王有什么能力可以转眼之间建立民主共和呢?另外有朋友说王财当了皇帝称“朕”有点吃苍蝇的感觉,这锄头就不明白了,当了皇帝不称朕称什么?称“孤”称“寡”?其实这些东西都是表面的,就像人人都喊王财万岁,可他能活过一百都算是高寿一样,小王称“朕”什么也代表不了,更不能说明他就想坐定了江山搞封建皇权。
    3、需要月票支持!
第152章:走向蓝水
    第152章:走向蓝水
    第152章:走向蓝水
    载淳在赤峰州继满清皇帝位,年号“祺祥”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京师,这种明目张胆的对抗中华帝国政府的行为让王财恼火不已,自从大军出关后,一路之还算比较顺利,先头部队已经到达了新民府,算日子再过半个月拿下奉天府是没有问题了。  此时满清还敢抬出一个小孩来称什么“祺祥”,那不是笑话吗?再说王财也不记得历史书介绍过清朝十二个皇帝里面还有叫祺祥帝的,八成也是从亲贵中胡乱选出来的,比较如今一天比一天强盛的中华帝国,这胡满遗族就如冬天的蚂蚱一般,也蹦不了多久了。
    为了加快关外军事行动的速度,也为了让刚刚继位的载淳能了解一下帝**力,王财命令总参增兵关外,甚至因为西南各方对于他称帝后的平静反映,王财还咬了咬牙把左二军也给送出了山海关,这样一来,关外的帝**队由原来的四个军,一下子增加了左二、新一、新三、新五,总计八个军,近五万人,如果算上关外四处峰火的各路义军,清军将要面对的敌人几近十余万。  义军到还罢了,帝国新军的战斗力他们却是知道的,除了在锦州府、朝阳府双方硬碰硬的干了几仗以外,清军没有再组织过一次像样的抵抗,就是锦州、朝阳两府也是以帝**队大屠杀般的炫耀武功而告结束,真正把关外清军杀的是心惊肉跳。
    这种摧枯拉朽地形势让王财开始怀疑继续和谈的必要性了。  眼看着山、陕平定,两湖独木难支,此时不正是出兵灭湘的大好时机吗?只要两湖收入囊中,那躲在西南的石达开也无力回天了。
    若要说王财不担心那是假的,中华帝国的建立对石达开的触动到底有多大,王财一直都吃不准,万一石达开迫于形势而与曾国藩联手。  那应对起来确实不容易,因此他才会亲笔写信。  推心置腑地和石达开分析天朝内部的形势,希望能够尽可能地争取他,而这封信也确实起到了一些作用,情报司上报的资料显示,除了广西太平军除了向庆远府集结了两万人马和那个苍白无力的告示以外,其他各地都没有进一步的行动,在台湾岛上对峙的两军也各守营垒。
    如此的谨小慎微让王财认为这是翼王的一个暗示。  不仅仅是对中华帝国地默认,也是对王财推倒洪王天朝的默许,这就是说这位广西首义的王爷也没有站在洪秀全那一边,至少也是个中立,这让王财感到解决西南问题的前景一片光明。  而刚被夺去了山、陕的曾国藩态度并没有明显的表露,但是《道学》上刊登的特刊评论员文章却让人觉察到了一些蛛丝蚂迹,文章对于天朝的这次巨变用了“顺时应势”这个词语,如果没有曾国藩地授意。  极有官方背景的《道学》是断然不会用这个让王财听了极为受用的词。
    如果各方都选择了支持王财发动政变,那第二次合谈各方就都有让步的可能,这在帝国内阁看来是件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好事,虽然王财一再强调“蜡烛不点不亮”的道理,但内阁仍然坚持以和谈求统一。
    原本王财可以毫不犹豫地否决内阁议案,强行推行他的西南用兵方略。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次王财居然对内阁做出了让步,最终委派正准备去上海筹建轮船招商局的李鸿章为帝国特使,与两湖特使左宗堂和云、贵、桂特使张遂谋再次举行和谈。  至于甘肃、四川那些左右不着力的督抚大员们,王财决定先放一边晾着,等他们自己耐不住性子的时候自然会来投怀送抱了。
    山、陕之变与王财称帝的影响立竿见影的在左宗堂和张遂谋的身上表现出来,两人都没有当初那种自以为成竹在胸的样子,见到王财时也是小心翼翼的,唯恐出什么差错。  他们态度上地变化并没有引起王财多少注意,毕竟成王败寇地道理他比谁都清楚。  眼下他更关心的是这两个人所代表地两股势力的态度。
    让王财略松一口气的是。  较之前次和谈,左宗堂与张遂谋提出的方案更务实了一些。  左宗堂甚至代表曾国藩承诺愿意放弃地方行政权,但是对于军队他仍然是咬定了不肯放松,虽然中华帝国政府对于各省战败的督抚都是礼遇有加,阎敬铭、曾望颜如今都是位高权重,一方父母之人,较之满清时甚至还有提升,但是曾国藩心里却有一个疑惑,天知道王财现在善待这些降官是不是因为有意招揽还没有交出兵权的其他各省督抚?万一自己要是上了他的当,把手中的兵权一股脑的全交了,到时候想后悔都来不及,更何况湘军与太平军血海深仇,现任中华帝国内阁咨政的王辏г艘患沂父銮灼莼故潜凰铝钌钡舻模栽环疟ㄍ醪频揭材芾斫狻�
    而张遂谋就不同了,谈判一开始双方就闹的不愉快。  张遂谋指责王财是篡位逆臣,而李鸿章除了辩解一通之反还不忘反唇相讥,嘲笑石达开无能伪善,打着天朝旗号却在云南山沟沟里转悠,打着忠臣的幌子却在天朝危急时刻带兵出走,两个人都不是省油的灯,谈判没有个结果,反倒争论起来中华正统起来,直到王财严历申斥李鸿章“举指无度”之后,两个人才坐下来安安静静的讨论起和平统一的问题。  石达开的意见也主要集中在兵权上,张遂谋甚至说:“翼王信得过你们,可数十万将士信不过你们,咱们可不愿意做后娘养的!”
    看来这个兵权问题不解决,始终是限制统一的重大阻碍,住在紫禁城内地王财招集内阁一连商议了几天。  尽管在尽早结束内战的问题内阁意见一致,但是任地方势力保留军队这本身就是一个严重的隐患,因此始终没有达成统一意见,其实王财的心里比较倾向于“允许”,而王辏г嗽蚓俪隼詈蚵夜睦永纯嗫嘞嗳埃髡哦哉庑┤瞬扇∏坑彩侄危肫浣春蠡嘉耷睢! 〔蝗缈斓堵衣椋�
    最后还是洪仁岢隽艘桓鼋⒐揖拥母拍睢! 『槿诗起了个头,王财马上眼前一亮。  这个国家军队,其实就是“军队国家化”,现在各方都不愿意交出兵权的主要矛盾还是因为王财现在掌有国内最强地军事力量,如果王财肯放弃兵国权,同时整编全**队共同组建不属于任何个人的国防军,那样,一来可以缓解现在紧张地国内局势。  二来也可以为中华帝国从家天下的怪圈里跳出来,建立一个真正的现代化强大帝国,同时王财还有一个心思,如果军队收归国有,那么确实能减少军队参与到国家政治斗争的可能,政治家们吵吵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动了刀子那就容易把事情闹大,再说军队国家化对于王财来说也是极有优势的。  现在中华帝国统治者是他自己,军队国家化实际上就是把全国的军队都统一到自己,如果曾国藩和石达开还是不放心,那王财甚至可以出面,由各方共同参与到总参谋部中来。
    整编全**队,建立国防军地主张立刻在国内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谁都没有想到手握十几万国内精锐的王财肯放弃兵权,就连帝**队的将领也是摸不着头脑,人们议论纷纷,都怀疑是王财欲擒故纵之计,等到曾、石两人放下兵权后再慢慢收拾,但不管人们怎样议论,这项主张显然让陷入僵局的谈判有了突破,张遂谋与左宗堂都表示如果能够由三方共同组建一个军队领导机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