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家就算再有心袒护李凤梧,也无力回天。(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九章相公之威
而且陈伸心中清楚,按照自己和恭王殿下的计划,此时临安知府胡兴可应该带着府治兵丁前往太学或者李凤梧的梧桐公社捉拿住了这对主仆。
大宋刑不及士大夫,但李凤梧区区一个承事郎、太学生员,犯了事虽然不会受罚,但却要被扣留、收监。
赵惇着实有些忌惮李凤梧,不怕这小子明面上的助力,比如周必大和枢相张浚在朝中的势力陈俊卿、蒋芾两人,就怕李凤梧暗中还有关系。
是以务必在布局之初,就让临安知府将李凤梧扣留收监,不让他有机会去和党羽商量,因此在太学冲突一开始,临安知府胡兴可就应带着人从府治出发。
按照惯例,临安知府可扣留收监李凤梧主仆,也可移交刑部。
毕竟这是都城。
但赵惇心中没把握,刑部尚书诸葛瑾我和侍郎张杓的立场有些难以确定,尤其是张杓,他虽然在当初弹劾李凤梧的时候附议了,但谁知道这是不是张家玩的把戏?
因此赵惇早就交代了胡兴可,扣留收监李凤梧后,就算是刑部来人,没有官家旨意的话,也要找借口将李凤梧留在临安府监牢,不让刑部提人。
不过当临安知府带着府治兵丁出门的时候,刚走出府治,却被人拦了路。
南宋一百五十年间,一共换了一百五十多位知府。理论上,一任知府的任期为三年,不过能干满三年的寥寥无几,只有梁汝嘉、赵时侃、袁韶等5个人,最长的为11年,是整个南宋朝的孤例。
而在南宋后期,因为战事所逼,临危受命的文天祥只当了19天知府,最后一任知府贾余庆也干了11天就离职,最短的也许要数一个叫朱浚的知府了,咸淳九年五月初四上任,初五离职。
除去后期的战事问题,南宋前期中期知府更迭极快,则是因为临安的特殊性,这和当初的开封府一样,没有包拯包黑子的能力,谁也别想在这个容易得罪人的位置坐太久。
胡兴可也是如此,刚到任半年,却已感到知临安府的不容易,稍微发生点大事,都要牵扯到朝堂重臣,自己只能息事宁人处处和稀泥,可还是为此得罪了不少人。
为此赵惇找到自己后,说自己只要办成这件事,必然为自己谋个好去处,胡兴可喜出望外。
可看见拦路之人,胡兴可心里就咯噔一下。
拦路的不是别人,正是当今大宋宰执天下的左右相公汤思退,带着几个随从,恰好在胡兴可出门时,这位相公在府治前落轿。
胡兴可慌忙上前见礼。
汤思退走出轿子,看了一眼胡兴可身后的府治兵丁,寒着脸问道:“胡知府这是要去公务?”
胡兴可心里一跳,道:“有人送报,说太学之中发生了事情,让府治着人去处理。”
汤思退嗯了一声,“且不用慌,某有事于你商量。”
说完也不管胡兴可同不同意,率先走向府治大门,走了几步,回首看着纠结犹豫的胡兴可,“嗯?难道某这点薄面还劳驾不了胡知府?”
胡兴可大惊,这话可是诛心呐,慌不迭的道:“相公哪里话,请。”
说完对手下的兵丁头目示意,让他们去太学或者梧桐公社拿人,却不料汤思退又道:“让他们散去罢,太学之事自有人处理,不用胡知府劳心。”
闻听此言,胡兴可心里都凉了,这话的意思明显得不能再明显,显然汤思退已知晓太学中要发生什么事情,而且他到这里来,就是来拦自己了。
这到底是个什么状况?
汤思退为何会帮助李凤梧?
众所周知,李凤梧是张浚的侄孙,关系极好,而汤相公是朝中主和派,和主战派张浚水火不容,他怎么会,又怎么可能帮助李凤梧?
胡兴可一时间迷糊了,愣在那里。
汤思退眉头一肃,“还需要某说第二遍么?”
毕竟是大宋权倾天下的相公,如今朝堂之上,若说风头最劲,一个是承事郎李凤梧,受官家赞誉为大宋雏凤,又抗旨之后到临安,授阶官奉礼郎后参加秋闱夺得锁厅试第二名,接着又越职阶起用为通问金国副使出使金国,博得功劳。
但李凤梧终究还只是个承事郎,那比得上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知枢密院事的汤相公来得强势,这位相公才是这临安的舞凤。
一见汤思退有怒的迹象,胡兴可再不敢忤逆,挥挥手示意府治兵丁回去后,将汤思退请到府治中自己的签押房,奉上好茶。
茶还没开,汤思退不着痕迹的抿了口意思意思,然后云淡风轻的道:“你知临安府事有半年了,应知晓其艰难之处,今日之事也属无奈,某不怪你。”
胡兴可立即确定,汤相公是真的知晓恭王殿下赵惇和自己的约定,但怎么也想不明白,汤相公为何帮助政敌的侄孙。
道:“谢相公体慰。”
汤思退又道:“其他的我也不说,你知晓就好,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待过些时日,若其他地方有空缺,我必然为你争取一二。”
胡兴可大喜,“谢相公提拨,我必然不悖相公之意。”
汤思退满意的点点头,端起茶杯却饮之无味,深恐胡兴可这货装糊涂忽悠自己,汤思退思忖一下又道:“你应该是知晓某的来意罢?”
胡兴可点头,“我几日忙于政务,并不知临安发生了何等大事。”
答非所问。
却让汤思退满意的点头,“如此甚好,某还有事,就不耽误胡知府忙于政务了。”说完起身离开府治,到了这个地步,谅这胡兴可不敢再去扣留、收监李凤梧。
坐上回相府的轿子,汤思退不着痕迹的笑了。
恭王赵惇这个局确实不错,堪称一个完美的死局,如果不是自己出手,李凤梧铁定要坑在这里面,但区区一个李凤梧又怎能满足我汤思退?
我汤思退当初动卢仲贤试探官家态度,本意是要动李凤梧,然后籍由李凤梧将那个张浚搞垮,只是当时官家的态度不明朗,自己便忍了一下。
没想到现在赵惇出手了,这倒是给了自己个机会。
这个局李凤梧已经无关紧要,必须让他保持自由,然后请出守备两淮的张浚,如此,自己才能在这上面做文章,将张浚从枢密使的位置上赶下来。(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章绝境
李凤梧和李巨鹿回到梧桐公社,想了许久,觉得今日这个局以自己的政治斗争经验来说无法化解,而临安能帮自己出主意的只有寥寥数人。
史弥大或许会愿意,但他毕竟只是个国子监主簿,政治斗争经验不见得比自己好,编类圣政所详定官、兼权任中书舍人周必大还没经过大风浪,这方面能赐教自己的估计也少。
至于叔公张浚那个刑部侍郎儿子张杓,李凤梧想都不去想。
算来算去,竟然只有一个赵云兆可供自己请教。
赵云兆先前并不在鸿胪寺,而是在中书省任职,后来上皇赵构禅位官家赵昚,因赵云兆并不支持禅位,且他的老师朱倬是最坚定的反对禅位的重臣,所以才被赶到了鸿胪寺去。
这家伙既在中枢部门中书省待过,又去过冷清衙门鸿胪寺,如今又能借着出使金国成为谏议大夫,经验肯定不少。
不过此时自己并不能直接去见他。
毕竟自己上次的计划,是让官家赵昚以为赵云兆和自己并无私交,如果自己这个时候去见他,肯定要给有心人落下口实。
李凤梧思忖片刻,写了封信,交给李巨鹿,“巨鹿,今日之事恐怕无法善了,你速将此信送到赵云兆府上,拿到他的回信。”
顿了一下,叮嘱道:“一定要小心,不要被任何人看见!”
李巨鹿第一次看见小官人如此谨慎,立即心情沉重的应道:“小官人放心,洒家定然不让任何看见。”
李巨鹿去后,李凤梧思忖良久,还是决定去问计周必大,毕竟是南宋文坛盟主,政治斗争经验不丰富不代表没有好主意。
于是换了衣衫,迅速出门。
周必大今日无事,正在家里点拨儿子周纶学问,今年秋闱,周纶在正试中考的不错,虽然来年的三甲希望不大,但考个同进士还是有相当可能。
李凤梧在周必大夫人王氏的带领下见到了周必大。
说起这王氏,也不是普通人家的闺女,周必大这位文坛盟主还是很会挑老婆的。
其老丈人王葆官至左朝请大夫,官家赵昚登基后拜其为大理少卿,王葆非常爽快的以疾辞而不去,然后归养故乡。
王葆学行俱高,潜心古道,其学精于《春秋》,著《春秋集传》、《春秋备论》等书,教诱后生,如亲子弟,沙随、程迥、李衡、周必大、范成大等皆出其门下。
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大儒,远非沽名钓誉的柳青染可比。
周必大看见李凤梧进来,笑道:“你近期倒是忙啊,很少来看望于某了,莫不是凤舞临安后瞧不上某了?”这自然是句暖场的玩笑话。
李凤梧赶紧行礼,“先生哪里话,只因学生初入太学,着实有诸多生疏之地,还在摸索之中。”
周必大呵呵笑了,“今日怕是有事……”
这后生此刻虽然还算镇定,不过看其行色,似乎有些匆忙,显然是遇着急事了。
李凤梧也不避讳周纶,将今日之事细说了一遍。
周必大越听越惊心,最后叹道:“这是故意挖了个坑让你跳进去啊,对方早就料到,你年少得意,必然心气高傲,哪忍得了莫须有的罪名。”
李凤梧虽然成熟稳重,可哪是陈伸这个老油条的对手。
说不准陈伸额头上的那个伤还是自己打的也未可知,文人下起手来那也是相当狠的。
李凤梧讶然,“他自己?这不大可能吧,好歹也是三品的国子监祭酒,要收拾我方法多的是,没必要如此作践自己罢。”
周必大摇头,“他们的目的很显然不是将你赶出太学这么简单,这一手下来,官家一旦因你殴打朝廷命官而怒罚于你,恐怕三科之内你别想参加科举是轻,重者流放都有可能。”
李凤梧默然,这个可能自己也想到了,对方就是要废了自己。
“请问先生,我当如何对之?”
一旁的周纶忽然面有哀戚,沉声道:“李兄,恕我直言,这件事已成定局,这事只能将危害降到最低,要想保住仕途,只能委屈李巨鹿。”
周必大黯然,没有说话。
其实周必大对李巨鹿感官极好,是个憨厚的好孩子,只是有时脑袋转不过弯,但绝对是个称职的奴仆。
李凤梧摇头,“我怎能忍心。”
大宋律法《宋刑统》中对殴打朝廷命官的判罚极其严重,《宋刑统》规定:“诸谋杀制使,若本属府主、刺史、县令及吏卒,谋杀本部五品以上官长者,流二千里。”
也就是说,下属官员谋杀上级的,流放2000里,但这一条不适用平民和贱籍,这些人若未致人死地,仅仅是杀伤则是绞刑,若是致死,则是秋后问斩。
若是落到自己身上,这件事毕竟还有周旋余地,若是推到李巨鹿身上,以他的身份,注定只能被绞刑——殴打和杀伤在陈伸这等士大夫嘴里,不会有太大差异。
周必大叹了口气,如果李凤梧按照儿子周纶的提议行事,那才是自己看走眼了,周纶立即轻声道:“李兄莫怪。”
李凤梧苦涩笑道:“哪能呢,周兄也是一片好意。”
周必大坐在那里,陷入沉思之中,久久没有说话,周纶书房里气氛一时凝滞到了极点,此时所有人都心思沉重,全力思忖一个万全之策。
不得不说敌人这一招之狠,让李凤梧顿时陷入绝境,同时也让官家极度为难。
官家若是有心庇护李凤梧,到时候陈伸把老脸一抹,在大庆殿上撒泼哭诉,引得众臣同仇敌忾,那时候不仅李凤梧不好过,官家也会极度被动。
以目前的局势看来,李凤梧陷入了一个绝局。
这个局无法破解。
死局。
坐了许久,李凤梧见周必大也没主意,心中只得叹了口气,起身道:“先生也不必为此担心了,该来的迟早要来,现在只求官家能从轻发落,革除我官籍还能接受,毕竟我还能回建康当个纨绔富贾子弟,没事看看书夜游秦淮,也挺好。”
想不到一切都要回到原点了,真是不甘心啊。
周必大也叹了口气,这个局着实狠啊,能想出这个局的朝堂之内人并不多,怎么都感觉这手段很像当年的奸相秦桧。(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一章小官人吾主,凤梧吾弟
周必大忽然想起一件事,“对了,张枢相应该能助你。”
李凤梧苦笑,“叔公远在建康,远水解不了近渴,就算他愿意助我,等他赶回临安,时间上怕是来不及,一切都尘埃落定了。”
周必大沉思了一会,张浚如今守备两淮,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回临安的,但贵为枢密使,如今宋金又在和谈,且距离春节不远,建康到临安如此短的距离,张浚只要找出一个借口来,就可光明正大的回临安。
想到这于是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