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仕妖娆-第2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近这段时间,大宋除了治理战后诸多问题,官家也连续下了多道体恤民意的旨意,比如两淮边境地区免赋税几年等等。

宋金和谈尘埃落定的缘故,大宋国民普天同庆。

当然,亦有人黯然神伤。

如此,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恢复中原。

总体来说,大战之后的大宋,民心稳定,政策平和,一切都向着乾淳盛世的轨迹前行。

李凤梧也向着自己的轨迹前行。

昨日傍晚便有人通知自己参加今日的朝会,想来是因西辽使团的事情。

大清早的,就在耶律弥勒侍候下穿上朝服,带着恶仆李巨鹿坐上轿子,向大内出发。

如今好歹也是从五品的秘书少监,怎么的也要配个轿子了。

轿夫什么的,我李家小官人又不是养不起。

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早朝,没有了初期的新奇和震撼。

也不用如当初那般,站在人群最末。

当然,也没站到很好的位置,毕竟只是个从五品的秘书少监,只能站在左列中间靠后一点的位置。

朝堂上议论得很热闹。

李凤梧倒是感觉困意连连。

昨夜在妖精耶律弥勒的缠磨下大战了一刻钟,本就疲倦至极,今早又不到五更就起床,更是困倦了,是以听着朝堂议事,而且尽是些户部工部的事情,对这方面不太了解的少监大人越发感觉无聊。

越感觉无聊就越困。

好不容易听到官家提起西辽接待使团的事情,“西辽使团已经抵达江陵府,朕经过多日深思,决定了正副接待使人选。”

文武百官没有人说话。

这件事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从官家宣召李凤梧那日,大家便知晓了。

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区区一个接待使,做好了无功做不好有过,这种事情不值得奉行中庸原则的大宋官员来争夺。

反倒有些幸灾乐祸,巴不得西辽使团在临安闹点事。

到时候你李凤梧就要吃不了兜着走。

人嘛,都有个羡慕嫉妒恨的心理,看见大宋雏凤意气风发直上青云,科举这才四五个月就当上了从五品的秘书少监,而且很可能还会继续升职。

其速度之快,让那些奋斗了十年二十年才能走进大庆殿的官员着实气吐血。

因此就算不是赵愭和赵惇的人,知晓这个事情后也没有什么不满,反倒都在等着看笑话,万一西辽那群蛮子真的不懂事,在临安闹点大事呢?

只有西府和东府几位相公知晓,西辽这次来闹不了大事。

不过反正也不是好差事。

汤思退才懒得因为这种小事来和官家唱对手戏。

作为主和派,自己的任务是制衡主战派。

在官家需要自己的时候,自己出手就好,其他时候么,你们皇子狗咬狗好了,拱扑策居正,那也得看时候看事情而言。

赵昚又借着说道:“拟定秘书少监充接待使,绍兴府掌书记柳子承为副接待使,协力完成接待使团诸事,礼部多加配合。”

这下顿时热闹了。

立即有人出列,正是太常卿柳相正,“陛下,臣以为,绍兴府掌书记初涉政事,尚无承此重任的能力。”

这是要给儿子留后路了。

这在情理之中。

只不过柳相正说完之后,立即有一位御史台右谏议大夫出列,“臣附议。”

赵昚瞥了一眼那位谏议大夫,没有说话。

柳相正身后,太常少卿徐渭站了出来,朗声道:“臣不以为,柳子承本科高中,赴任掌书记已近半年,据微臣所知,绍兴府同僚对其治职之事赞颂多之,连黄知府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子承持成,言少尽事,当为青云大才’。如此俊彦,且有六部配合,担任区区接待副使副使应游刃有余!”

赵昚点头,“朕也听得过此话。”

柳相正诧异的看了一眼自己的副手,徐渭这小子竟然在背后捅自己刀子?

他是盯上了自己这个位置罢。

不过此时不是深思这个缘由的时候,柳相正依然想挣扎,毕竟接待副使这个职位比接待正使还惨,若是事情真的闹砸了,很可能被李凤梧这小子甩锅。

那位谏议大夫却更先发声,“微臣以为,西辽使团使宋,事关我大宋颜面,若是出了差池,我大宋颜面何存,正副接待使都应以资历深重者任之。”

先前以为这位谏议大夫是赵惇势力的李凤梧有些不解了。

这话听着,这货也不像是在为柳子承,而是真为了大宋颜面一般。

赵昚闻言倒是点了点头,不过这事自己已经决定,也有点微恼柳相正和右谏议大夫何祥秋的不识趣。

最后还是参知政事钱端礼出列,“臣以为,无以磨砺不成才,探花郎李凤梧经过襄阳之困境,才有少监之才,又能担此重任,而柳子承虽初中进士,但在绍兴府政绩出众,俨有大才之趋,正是擢阶重用磨砺之时。”

副相出来说话了,这边是要盖棺定论的时候。

况且钱端礼出列说完之后,朝堂文武百官中,又走出好几位臣子附议。

不是和钱家有关系的人,就是支持赵惇的人。

赵昚也没心思去琢磨这其中的猫腻,本来柳子承担任副使,就是钱端礼上奏举贤,而且自己确实听过绍兴知府黄蒿赞举过柳子承的话。

因此立即道:“如此,就这么定了,即日宣柳子承进京。”

钱端礼弯腰、行礼,“官家圣明。”

汤思退若有所思的看了钱端礼一眼,洪适和陈俊卿、蒋芾三人,脸色则有些诡异,既像是喜闻乐见,但又有许多的担心。

很是矛盾的样子。

似乎是不想让柳子承担任接待副使,又不好公然反对。

李凤梧哪里知晓其中有什么猫腻,柳子承担任自己副手的目的已经达到,接下来自己见机行事,让这货栽个跟头。

到时候没准就会发生点什么事情来,给自己和徐眉娇布下的那枚棋子机会。

退朝。

官家先行离开大庆殿,然后是左右相公和枢密使先行出殿门,按照品秩,由高到低的退出大庆殿,待李凤梧走出大庆殿,却见蒋芾站在门口对自己使眼色。

蒋芾有什么事要交待自己?

跟着蒋芾,却直接来到了枢密院公事房。(未完待续。)

第九十四章满满的都是阴谋

谈完正事,蒋芾忽然莫名其妙的提了句,“听说你把官家的鹤山云讨了去?”

李凤梧心头一颤。

哎哟卧槽,莫非蒋芾也看上了。

这可不行的哟!

笑了笑,刻薄的嘴唇皮笑肉不笑,“是官家恩赐的。”

蒋芾点头,“鹤山云确实不错。”

卧槽,这就是明目长大的索要啊,按理说,自己是应该拱手送上的……不过这是按理说,我为什么要按常理出牌?

装作听不懂,“是很不错。”

蒋芾也不是小人,笑眯眯的道:“要不转让于某,价银你说了算。”

若是寻常官吏,怕是求之不得。

可李凤梧不是寻常人啊,笑得很是无邪,“官家恩赐,不敢有负。”

蒋芾只好苦笑,心里却忍不住赞了声,是个好官的苗子。

从枢密院出来,李凤梧直奔秘书监签押房,刚坐下,就看见秘书监丞钱端义走进来,身后的国史院编修两人抱着一大包的书籍。

李凤梧讶然,“这是要作甚?”

秘书监丞钱端义笑了笑,“李少监,近些日子公务并不繁忙,且大战初定后,国史编修也已顺利进行中,我等商议过,觉得应该再修补《册府元龟》。”

册府元龟是宋四大书之一。

全书共一千卷,分帝王、闰位等三十一部,部下再分门,共有一千一百多门。将历代君臣事迹,自上古至于五代,按照人物阶层身份,分门别类先后排列。

采择了经史、《国语》、《管子》、《孟子》、《韩非子》、《淮南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韩诗外传》和历代类书、《修文殿御览》,分类编纂。

用编年体和列传体相结合,共勒成一千一百零四门,门有小序,述其指归。分为帝王、闰位、僭伪、列国君、储宫、宗室、外戚、宰辅、将帅、台省、邦计、宪官、谏诤、词臣、国史、掌礼、学校、刑法、卿监、环卫、铨选、贡举、奉使、内臣、牧守、令长、宫臣、幕府、陪臣、总录、外臣等三十一部。

部有总序,言其经制。

历八年成书。

其中唐、五代史事部分,是《册府元龟》的精华所在。

这样一部完善的巨著,为何要修补?

而且以今时秘书监的众人,又哪来的自信修补?

李凤梧,加上你钱端义,再加上秘书监有大才的其他两位探花梁介和丁时发,就一定比得上编修《册府元龟》的王钦若、杨亿、孙姡У仁巳耍

笑话,我可没这个自信。

你钱端义又哪来的自信?

李凤梧隐约感觉到了阴谋的味道。

沉吟着道:“《册府元龟》已是完美之作,何须补修,此时且休要再提。”

钱端义似乎就是在等李凤梧这句话,闻言立即道:“李少监既如此说,那此事便作罢,不过少监赴任,总得做些政事,国史实录院和著作局不至于尸位素餐。”

李凤梧讶然,这货是怎么了,就那么想找事找?

沉吟着道:“钱监丞有何良策?”

钱端义笑着,一看就是笑里藏刀不怀好意的猥琐样,“下官也无甚良策,不过李少监诗词才情出众,是否可从这方面下手?”

李凤梧愣了下,难道钱端义这货的打算是编修一部大宋的《诗经》?

貌似这个事情干得啊。

《诗经》在先秦成书,在西汉趋于完整。

这都一千年左右了,这期间还真没有政府主导编纂的诗词类巨制,存在一个巨大的空档。

也是在后世,才有一个《唐诗三百首》这种小品种书籍。

而且编修诗词比编修史书简单多了。

从春秋到盛唐,要编修这期间的诗,貌似六七个人耗费个一年半载就可能完成,这还真是一项简单但却容易出政绩的工作。

李凤梧仔细端详钱端义,却见钱端义收了笑容,很是正经。

好像真是只是为了工作一般。

李凤梧有些犹豫,总感觉钱端义不会这么老实,他可是参知政事钱端礼的弟弟,绝对是赵愭的势力,那会对自己如此配合?

但是这个阴谋点又在哪里呢?

思忖片刻,才道:“你们先退下,且容我思考一二,你们也作些准备,待我禀明官家,若官家同意,便可编修一部《诗荟》。”

钱端义大喜,“如此,便不打扰少监了。”

看着几人的背影退出签押房,李凤梧总觉这事有点不对劲,但又想不出毛病在哪里。

怎么看都只是普通工作而已。

中午时分,随着官家一纸旨意送递秘书监,所有人都震惊了。

著作郎丁时发迁将作监监丞。

从七品上的著作郎迁从六品下的将作监丞。

看似升了一级。

但个中猫腻却大了。

但秘书监众人却知晓,从少监李凤梧进入秘书监后,著作郎丁时发就和他不对付,如今才任上多久时间,和他不对付的丁时发就被提拨走了。

这当然不是李凤梧在官家面前美言。

肯定是李凤梧在官家面前提过,官家青睐李凤梧,才叫和他不合的丁时发迁走。

不幸中的大幸。

没变贬职,还升了一级。

可如此以来,其实很有点得不偿失。

历来著作郎这个职位,都是很可能要高升的,下一步几乎都是走入三省,比如先前的梁克家。

如今去了将作监,不知道猴年马月才会回到中枢部门。

有感于此,秘书监除了秘书监丞钱端义,其余人等顿时如临薄冰,深恐一不小心得罪了李凤梧,被这货在官家面前恶言几句毁了自己的仕途。

如今秘书监谁不知晓,咱们的少监大人可以无需旨意,直接在垂拱殿求见圣驾。

俨然已是天子近臣。

李凤梧心中也很感激,这恐怕真是赵昚为了让自己在秘书监不受掣肘所作出的安排。

补丁时发著作郎缺的是一个叫王挼娜恕

这是个极其陌生的名字。

不过他的履历却让秘书监众人信服,就连李凤梧也不得不说,此人当得著作郎。

王捲臼枪潘桓鲂±簟

大战结束后,被魏杞、胡昉挑选入使团,前往边境和金国谈判,表现优异,被魏杞和胡昉多次称赞,官家上心后,便擢升其为著作郎。(未完待续。)

第九十三章何谓中兴?

虽然前任枢密使张浚有过拜托,但官场上历来有个人走茶凉的说法。

陈俊卿和蒋芾如今的做法已经算厚道。

尤其是蒋芾,此刻在自己的签押房里,拿出一盒精品茶叶,笑道:“这可是官家恩赐的,今日便宜你小子了。”

递给小厮,“三杯,一杯送去相公签押房。”

不能不说,陈俊卿和蒋芾的关系极好,今时的朝堂上,便有“陈蒋一衣”的说法。

当然,君子不党。

两人的关系经得起官家考验。

坐下后,蒋芾撩了撩衣衫,问道:“自你赴任后,第一次相见,张相公回老家后可还好?”

李凤梧慌不迭欠身,“多谢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