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仕妖娆-第2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坐下后,蒋芾撩了撩衣衫,问道:“自你赴任后,第一次相见,张相公回老家后可还好?”

李凤梧慌不迭欠身,“多谢相公牵心,下官在离开襄阳时,去信过四川,叔公回信,说一切安好。”

按说应该死在归家途中。

但如今还没死,大概是自己叮嘱过那个虞侯张拭,有所防备。

说明历史上的张浚之死确实不是病逝,而是被主和派谋害……好人大抵是难以长命。

蒋芾笑了笑,“那甚是好。若是不见外,称我一句先生也可,相公之称不敢当。”

如今大宋,相公之称已有泛滥之势,不仅称呼左右宰相和枢密使为相公,连参知政治,同知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这几位副相也多被称呼为相公。

最终泛滥到妻子称呼老公也变成了相公。

蒋芾是绍兴二十一年进士科榜眼,又年四十六,自恃李凤梧的先生,并无不妥。

话说回来,陈俊卿也是绍兴八年的进士科榜眼。

可见三鼎甲在仕途中优势有多强大。

宣麻拜相者,大多出自一甲及第。

“不知道先生有何叮嘱?”

大朝会后,蒋芾便将自己带到枢密院签押房,当然不会是为了叙旧。

蒋芾沉吟了一阵,“西辽使团的事情,官家告知你几何?”

李凤梧精神一振,想起赵恺说过,官家就西辽使团一事,和西府相公单独聊过,连汤思退都没参加,显然是有军事方面的计划。

“官家只对晚生说过,西辽使团中有位女宾的事情。”

蒋芾愣了下,“其他的就没了?”

李凤梧点头,“没了。”

蒋芾有些诧异,“这就奇怪了……”旋即又道:“且与你说说罢,那柳相正之子柳子承任接待副使,是不是你在暗中捣鬼?”

蒋芾虽然是主战派,但官场上哪能太过坦诚,李凤梧并不打算让蒋芾知晓自己和庆王赵恺的关系,笑道:“不是,此事我也些不解。”

“那边是邓王的主意了,想必是钱家人举荐的。”钱家确实有这个实力,甚至不需要钱端礼出面就能促成这个结局。

李凤梧点头,“所以现在有点担心,赵愭会不会在西辽使团上搞点事,一石二鸟。”

蒋芾若有所思,然后笑了,“那恐怕邓王要吃瘪,西辽使团看起来无大事,实则干系着大事,且知与你一点罢,若是和西辽使团谈好了,那么你恐怕还要出使大理。”

李凤梧口瞪目呆,真被自己猜中了。

迟疑着说出两个字:“滇马?”

按说如今大宋每年都能从云南购买三千五百匹,为何要大军压境?

只能说,官家的雄心,不是每年三千五百匹能达到的。

欲恢复中原,金国的骑军是个巨大的障碍。

以步军破骑军,守阵可以,冲阵的话,还得骑军破骑军,是以大宋目前的骑军数量,急需扩大。

但是,滇马貌似不适合作冲锋的战马……

蒋芾眼睛一亮,“你看出来了?”

李凤梧点头,“可是有点不明白,出使大理和西辽有什么关系。”

蒋芾哈哈一笑,“这你就不明白了么?大理岂会乖乖的给我们大宋滇马,必然是要大军压境的,可刚历大战,哪有那么多大军,两淮边军要想抽调出来,必须得先让金人自顾不暇。”

被蒋芾这么一提点,李凤梧猛然醒悟,“西辽那位承天皇后耶律普速完要出兵西夏?”

西辽出兵西夏,那么金国就要提防,万一西夏是个渣渣,被西辽闪电吞并,以西辽的尿性,肯定是要恢复江山再次进逼大金疆界,如此便缓解了大宋两淮边境的压力。

耶律普速完有点不输武则天的意思了啊。

蒋芾摇摇头,“现在还未可知,不过听官家意思,大概会有这种可能。”

又道:“因此柳子承任接待副使,我们以为是你的主意,所以才会感到奇怪,万一这件事被柳子承——嗯,也就是被恭王搅黄了,那可就有点麻烦。”

李凤梧心里顿时有些尴尬,你妹,这还真是自己的主意。

嘴上当然不会承认,“先生多虑了,官家连我都没告知,也不会告知柳子承,想必我等只负责些许杂事,使团中最重要的人大概会受到官家亲自接待的罢。”

先前李凤梧说官家并未告知这些事时,蒋芾就已猜到了这各种缘由,此刻点头,“你倒是看得清楚。”

张相公说的没差。

他这个侄孙,官家谬赞的大宋雏凤,确实有着官场天赋。

虽然眼光还比不上相公、尚书等官场老油条,但俨然已比大部分官吏看得更透彻。

“如此倒是无虞,你到时候仔细着些,嗯,还有个事,官家不便亲自言说,让我转告于你。”这才是今日和李凤梧单独相见的原因。

李凤梧恭谨道:“请先生指示。”

“官家不忍魏尚书遭受离别之苦,所以还请你从中多做协调,不要让西辽的那位贵宾把魏蔚给劝服带离大宋。”

李凤梧闻言怔了下,“官家真的是这个意思?”

总感觉官家体恤下属过头了。

蒋芾正色道:“当然也有其他考虑,但最大的目的,还是为了魏尚书。”

官家的另外一个意思,咱们大宋总得留点西辽的皇室宗亲什么的,将来万一和西辽撕破脸皮了,咱们不也多个优势话柄嘛。

况且,西辽女性也可执政。

万一中的万一,西辽大乱,耶律大石一族全部玩完,又万一的万一,我大宋彼时有实力吞并或者扶植西辽,也有魏蔚这个皇室宗亲可以做傀儡嘛。

中兴之主赵昚的野望,不止是恢复中原那么简单。

何谓中兴?

这才叫中兴!(未完待续。)

第九十五章儒家正统,大宋禁书

吃过午饭,稍事休憩。

李凤梧带着重新修改好的《私书印刻四策》前往大内垂拱殿求见官家。

赵昚看了那个《私书印刻四策》后,略一沉吟,批阅之后丢还李凤梧,“拿捏好尺度,休要乱了市。”

李凤梧道,“微臣知晓。”

“还有何事?”

见李凤梧略有踌躇,赵昚就知晓这小子还有事,开口问道。

李凤梧一横心,道:“臣监领秘书诸事,深感先贤文化之之浩瀚,夜读《诗经》有感,愿以一身心血,领秘书监诸僚,编修一部《诗荟》。”

赵昚倏然睁大眼,盯着李凤梧。

李凤梧心里顿时一咯噔,卧槽,赵昚怎么这么大反应!

而且看样子不是惊喜,而是有点恼怒的意思啊。

卧槽,这是神马状况?

眼角余光,却瞥见谢盛堂正在对自己使眼色,更加茫然了。

编修一部《诗荟》,赵昚有这么大反应?

搞得我好想要谋反了似的。

赵昚几乎是一字一句蹦出来的,“你真不知晓?都读死书了么!”

语气冰冷。

垂拱殿内顿时萧杀如隆冬。

李凤梧顿时惶恐得差点跪下,卧槽,官家这是要大怒的节奏啊,不过南宋没跪礼,慌不迭弯腰,“臣惶恐,请官家明示!”

赵昚哼了一声,“不知错而错,朕今日便饶你一回,退下罢!”

待李凤梧战战兢兢离开,赵昚这才恢复了脸色,将刚刚看过的一本奏呈取过来,沉默了一阵,才道:“盛堂,你怎么看?”

谢盛堂其实挺喜欢李凤梧的。

这小子不仅有天资,也有人情,所作之事也能让大官舒心。

只是今日怎的会做出这等事来。

怎么看都不应该才对。

闻言笑了笑,“咱们这位大宋雏凤怕是被人坑了。”

没有说探花郎,也没有说秘书少监,而是以大宋雏凤称之,略略有点提醒官家,这是您打算扶植的肱骨之臣,如今还没成熟,您就不要为之生气了。

赵昚讶然,“你这老家伙,什么时候也被李凤梧收买了?”

谢盛堂立即哭着脸,“官家明鉴,老奴和李探花没有丝毫关系,只是欣赏其人而已。”

赵昚也没想过真去追究。

如今这朝堂中,有三个人是绝对值得信赖。

内侍省的谢盛堂,皇城司的龙大渊和曾觌。

看了那封留中不发的奏呈,“钱家端不住了啊,我倒是奇怪了,为何不对李家动手,或者动了一动柳相正,怎的先对付起无关大局的李凤梧来了。”

终究是赵昚的老奴,谢盛堂说了句心中已久的怀疑,“其实老奴怀疑,李探花的屁股未必就那么干净。”

赵昚哈哈一笑,“如今这朝堂局势,李凤梧和愭儿、惇儿都不讨好,他的屁股真要干净了,还不被人吃得一干二净,殴打陈伸一案,他就翻不过去。”

“大官的意思是……”

赵昚拍了拍桌子,“李凤梧这小子啊,也不知道他是有眼光还是没眼光,竟然会得罪赵愭和赵惇,这也就罢了,毕竟有张浚为他撑腰,可如今张浚致仕,能保他的只有陈俊卿和蒋芾,你大概不知晓罢,今日上午,蒋芾请李凤梧去了枢密院签押房。”

谢盛堂愕然,“大官您是说,李凤梧和蒋相公等人结——”

终究没有说出结党这个词。

赵昚摇头,“还不至于如此,但就目前的局势来看,陈俊卿和蒋芾两人,确实承了张浚的情,对李凤梧多有照顾。”

如此也好,自己也想栽培李凤梧。

又道:“可惜,愭儿心胸还是太狭窄了点,若是能放下身段,抛弃过去的芥蒂,得一李凤梧,可胜是个钱象祖!”

说完打开那本奏呈。

这是秘书监国史实录院一位编修上的奏呈,按说这种奏呈应该先走中书省,经有汤思退、洪适或者钱端礼批阅,甚至也可以直接批复。

但却送到了垂拱殿,说明钱端礼就是想让自己看见这封奏呈。

很明显的事情,这位国史院编修是钱端义的人,钱端义的人自然是钱家人。

所以说呐……赵昚并不喜见于钱家招风于朝堂,之前才会对三洪生出不爽之心,重用洪适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不过重用洪适之后,洪遵和洪迈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

近一两年几乎没得到官家好的任职过。

而这封奏呈弹劾李凤梧的。

就前年李凤梧奉召入临安,在太湖学会上所作的那首“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一诗,弹劾李凤梧狂悖自大,自诩清流名臣,暗讽当今天子是昏君。

这要是换一个天子,没准还真的信了。

毕竟最后那句要留清白在人间,确实有点影射自己昏庸无能的意思。

在奉旨入临安的时候,你却说什么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又说什么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再结合三次抗旨的事情。

就好像你到临安是被我赵昚迫害,毅然赴死一般。

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我赵昚是个暴君呐。

但我赵昚岂是如此小肚量之人。

这不过是李凤梧在众多士子中风骚的得意之作,断然没有奏呈中解读出来的意思。

这倒是罢了,可你李凤梧忽然跑起来提什么编修一部《诗荟》,这就是有点做大死的节奏了啊,难道你不知道我大宋独尊儒家正统么!

北宋徽宗大观二年朝廷下诏:“诸子百家非无所长,但以不纯先王之道,故禁止之”。

那些专供晚进小生“文场剽窃之用”的“程文短晷”,只有经国子监和秘书监著作局严格审查过的才可印行,“余悉断绝禁弃,不得擅自买卖收藏”。

这是一道非常严刻的禁书令,竟然把诸子百家之书统统列成了禁书。

更有甚者,为了纯正经术,“专以语孟为师,以六经子史为习”,就连陶潜、李白、杜甫都被列入了异端,士大夫“传习诗赋”也要定罪。

李凤梧提出编修《诗荟》,这不是作死是什么?

不过,这货读书不过两年多,想来也是不知此等事,被秘书监的钱端义坑了罢。

想到此处,赵昚笑了笑,朱红圈字,“留中!”

谢盛堂笑了,大官此举,说明对李凤梧身怀信心,觉得能将此人牢牢掌控。

想来也是,毕竟李凤梧在大官这里自污表了忠心。

他要是对大官不忠,大官只需一句话的事情,这位大宋雏凤就要变落汤鸡,甚至被发配流放都是有可能——而且他现在还不是士大夫。

只能说,大宋雏凤遇着了一位好官家。

谢盛堂越想越欣慰。

贤君明臣,此焉不是大宋盛世之兆?(未完待续。)

第九十六章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走出垂拱殿,李凤梧抹了一把额头的冷汗。

尼玛。

终于感受到伴君如伴虎的的恐惧了。

刚才分分钟以为赵昚要将自己这个秘书少监撸了——确实有点吓人。

话说回来,不就编修一部《诗荟》么,赵昚恁的动这么大气?

搞得好像老子要谋反一般。

究竟是怎么回事?

史弥大那货在国子监混了这些年,懂的肯定不少,这个时候应该找他问问。

史弥大并不在国子监。

李凤梧便绕回秘书监,在著作局公事房里,见到了新任著作郎王挘鐾返那迨菔樯骞俑找悖徊还劬苄。蟹熳诺男⊙劾锿赋鏊克拷器铩

互相认识,交代了些许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