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之望大感头疼,“真是一锅粥啊。”
李凤梧哈哈一笑,“五百神卫军,在今日大理乱局中,确实重要非凡。”
王之望回身坐下,“那李使有什么事吩咐?”
李凤梧笑眯眯的回去坐下,“我想,高寿昌应该不会亲自来见我们。”
王之望不解,“这是为何,他要是能得到咱们的相助,局势将要大变,甚至今夜的事情都可能不会发生。”
李凤梧笑而不语。
王之望却恍若大悟,“其实,高寿昌也在等待今夜?”
李凤梧点头,“没错,今夜既是高观音隆的机会,也是段氏父子的机会,更是高寿昌的机会!”
高寿昌今夜只要搞定高观音隆全身而退,段正严父子将再难有此良机,而高观音隆一死,高寿昌有一万种手段,打击高观音隆的儿子高观音妙。
未来十几年里,高家将在无人威胁他的相国地位。
所以,高寿昌何尝不是在等待。
这是李凤梧的推测。
王之望也深有同感,觉得高寿昌一直没有动静,大概是真的在等。
李凤梧又道:“既然高寿昌不来见我,那么我便去见他。”
仔细思忖后,发现根本没有必要去说服段正严:直接支持高寿昌,让他成为大理权相,这和当年金国支持秦桧宰执大宋一个道理。
王之望思忖一阵,“会不会有危险?”
若是高寿昌扣留李凤梧,今夜事变后,李凤梧的安危就成了个问题。
李凤梧微微笑了笑,看了一眼门口,一直在酒楼的李巨鹿,此刻却并不在,李凤梧笑道:“没事,我有两个人。”
王之望愕然,“怎么会有两个?”
李凤梧身边不是只有一个李巨鹿么,怎么还有一个,是宗平?
但是宗平要率神卫军啊。
李凤梧呵呵笑了笑,忽然说了个意料之外的人名:“林衬衣。”
王之望彻底迷糊了。
李凤梧也不解释,只是笑道:“有巨鹿和林衬衣在,首先高寿昌要杀我很难,其次,高寿昌就要考虑敢不敢杀我了。”
林衬衣能左右李凤梧的安全。
王之望再一次拜服,这大宋雏凤的心计……这尼玛要是将林衬衣控制在手上,不仅能掣肘李睿,也能掣肘高寿昌。
出使大理大家都看在眼里。
李睿虽然对林衬衣终日寒冰着脸,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其实在意的紧。
而林衬衣是谁?
光化军节度使林宗棠的独女。
若是林衬衣死在高寿昌府上,就算是内乱,也不是个小事,到时候李睿发表不说,林宗棠也不会善罢甘休。
会有什么后果真的很难想象。
所以李凤梧只要掌控了林衬衣,这局势还真的是有点让人雀跃。
王之望有点庆幸了。
幸亏自己站在了李凤梧一边,没有作死去倒向柳子承和钱象祖。
“那需要某怎么做?”
李凤梧笑着指了指桌子上的茶杯。
王之望讶然,“喝茶?”
“对。”
“李使不是开玩笑?”
“没开玩笑,我要王学士一直在这里喝茶,直到酒楼打烊,哦不,在事情为全部摊上明面之前,就算酒店打烊,王学士也得一直在这里喝茶。”
王之望苦笑,“那你呢?”
李凤梧眯缝了下眼,“此刻巨鹿应该把林衬衣骗出国宾馆了,我要去和他们会合,然后去国公府。”
“所以我要在这里喝茶,而且要装成是和你两个人喝茶?时不时的还要到窗边自说自话,让那些谍子以为我在和你说话?”
“王学士果然才智无双,不过倒不用自说自话,看书赏诗写文作画甚至发呆都可以。”
王之望顿时哭笑不得,这都是你的计划,我哪里才智无双了。
“好吧,这倒是没问题,大不了多上几次茅厕。”事实上王之望很喜欢这个安排,今夜大理要兵乱,自己不直接去最危险的地方而是在这里喝茶,怎么看都很划算。
也许这是李凤梧故意安排的。
想到这不由得对李凤梧好感大增。
“如此,便麻烦王学士了,我去也。”李凤梧说完,咳嗽一声。
在王之望口瞪目呆中,两个酒楼伙计从厢房外进来,其中一人穿着和李凤梧一模一样的衣服,连身材也大同小异。
另一人恭谨道:“李使君,请随我等前往后门。”
和李凤梧穿着一般无二,身材也大同小异的人则在李凤梧的位置上坐下。
如果不仔细看,还真会以为这是李凤梧。
不过正牌货就在房间里。
只是这两人来得很是诡异。(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二章都在放屁
这一下实在是太出乎人意料。
王之望有些反应不过来,这两个人是哪里来的?
李凤梧出门前回头道:“高相国能成为大理第一人,并非只是依靠一个高姓。”
不再直呼高寿昌。
王之望眼睛一亮,终于明白过来。
在自己去皇宫的这段时间,高寿昌很快找到了李凤梧的落脚点,而且没有如段正兴、李睿的人那般在外盯视。
酒楼里就有他的人。
大理第一人的势力,果然恐怖。
李凤梧先前说过一句话,高寿昌不来见他,那么他去见高寿昌,显然也是高寿昌安排的。
由此可见,高寿昌手上的牌并不多。
所以才要走这一步棋,想法设法将李凤梧接到国公府。
只是王之望依然有些不确定。
要知道现在高寿昌的敌人不仅是高观音隆,还有段正严父子,他究竟有多少底牌?
如果自己想的没错,段正严父子肯定从毗邻大理城周边的军镇调了大军过来,估计就会在今夜赶到,到时候五百神卫军的作用就没有那么重要。
高寿昌,李凤梧,这两个人究竟要在大理掀起一股什么样的浪潮?
王之望殷切期待着。
就算是主和朝臣,终究也是大宋臣子。
心中依然是国家利益为重,而大宋的国家利益,就是不能有一个坚硬如一块铁板的大理国,所以王之望才会毅然而然的站在李凤梧这一边。
绝对不能让大理段氏剿灭高家。
……
……
李凤梧终于又见到了高寿昌。
这位大理实质上的第一人很的云淡风轻,此刻正惬意的斜躺在椅塌上,美妾为之捶腰摩肩,五香的瓜子壳剥了一大盘。
惬意的很。
哪有半点大乱将至的紧迫感。
看见李凤梧进门,高寿昌脸上浮起一股淡淡的笑意。
“李使君,请坐。”
李凤梧坐下,也不客气,喝茶。
等丫鬟奉上用玉盘盛放,连形状都摆放成一朵花的瓜子。
李凤梧丝毫没有拘束,随意的捞了捞,然后抓了一把嗑着。
高寿昌不着痕迹的挑了挑眉,将心头不快压了下去,就算是大宋使君,在自己面前如此托大,也是有些自大了。
不过大宋雏凤么,本就该有这种锐气。
笑道:“让李使君久等了,实在是没办法,要神不知鬼不觉临时安插人手进入酒楼,躲开那些谍子,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
李凤梧笑了,“中国公谦虚了。”
你那点小心思我就不戳破了,以你的实力,自己前脚进入酒楼,估计最多半个时辰,你就能想办法从别人的眼皮底下将自己带入国公府。
如此拖时间,不过是给自己压力罢了。
高寿昌笑眯眯的,很有点温和的感觉,但落在李凤梧的眼里,却是笑里藏刀,说话更是锋芒毕露,“李使君倒是闲心得很,岂不知其余两位使君之作?”
李凤梧嗯了声,不接话题,而是看着盛放瓜子的玉盘,“乱了啊。”
摆放如一朵花的瓜子,被自己捞了捞,如今如凌乱,毫无美感可言。
高寿昌轻轻挥挥手,为他捶腰摩肩的美妾便退了下去,声音忽然变得很是沉稳,且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信,“吃完就不乱了。”
李凤梧将手中瓜子放了回去,陈述道:“国公风华正茂,正是人生巅峰岁月,些许瓜子,吃的完。”
高寿昌呵呵笑了笑,不置可否。
李凤梧又道:“瓜子干燥,吃多了易上火,清火麻烦。”
若是不明真相,还真以为两人在唠嗑。
事实上这盘瓜子,就是大理。
高寿昌露出赞赏的目光,“大宋雏凤,名不虚传。”
李凤梧哈哈一笑,“那是官家谬赞。”
高寿昌正襟坐起,“说明白点罢,段正严许诺你的数额,会不会甘心情愿是一回事,有没有这个诚意,使君以为何?”
李凤梧端起茶杯,荡漾了水面茶叶,浅啜一口,“所以我现在在国公府。”
高寿昌笑了,“所以王使节才会入宫见陛下?”
李凤梧又吹了吹茶水,不回答。
心中也在暗凛,高寿昌在皇宫里的眼线太厉害了点啊,王之望刚回来,高寿昌就从皇宫里得到了消息,段正兴这皇帝当得也真是窝囊。
恐怕哪天死了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难怪高家专权的百余年间,大理皇帝一个接一个的禅位出家。
天天都要提心吊胆,再强大的心理也要崩溃。
高寿昌沉默了一下,才道:“来此风口浪尖,李使君意欲如何?”
李凤梧笑眯眯的道:“这得看中国公的诚意。”
高寿昌哈哈一笑,“本相的诚意?那是陛下的诚意才对。”
意思是说,你想要更多的滇马,找我就找错人了,应该去找段正兴。
按说,话到这个地步,基本上就是谈崩了,李凤梧若是知趣,就该告辞走人——不过这和前情不合。
若是这么简单就崩了,高寿昌也没必要这么大费周章的将自己接到国公府。
这不过是双方最为粗浅的心理战而已。
李凤梧脸色平静,“看来中国公是胸有成竹了。”
高寿昌也面色平静,俩人谈的好像根本不是有关今后大理国势走向的大事,更像是茶余饭后的闲谈,“他有张良计,本相自有过墙梯。”
李凤梧由衷的点头,“相信中国公有此实力,那么,似乎没有谈的必要了?反正此时与我大宋并无多少关系。”
再谈了两句,又要崩的节奏。
不过这一次,是李凤梧掌握的主动。
高寿昌呵呵一笑,“本相自登相位,兢兢业业,不敢疏忽倦怠,深恐纰漏致功篑,虽良计安处,但亦忧万虑一失。”
这就是告诉李凤梧,今夜之乱,我已准备应对之策,不过为了不出任何差池,所以才要将你这个不安定的因素也要搞定。
意思就是说,别急,咱们坐下来慢慢谈嘛。
李凤梧很有意思的笑了。
这场谈话看似随时都要崩,实际上根本崩不了。
自己需要和高寿昌合作,而高寿昌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也需要和自己合作。
先前说的话,与其说试探,不如说自己和高寿昌都在放屁。
全是废话。(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三章私利
政治斗争中,从来没有什么奸的忠的,只有立场不同。
从中国五千年传统礼节上来说,李凤梧同情段氏皇室,一个备受大理子民赞誉的皇室被高氏专权,这确实有违传统上对“忠”的解读。
但李凤梧的立场却是大宋朝臣。
为臣者,当为君忧,当为大宋而虑。
所以就算再同情段氏,也毅然而然的选择了高寿昌。
心中也无丝毫为虎作伥的愧疚感。
和高寿昌把废话说够了,李凤梧淡淡道:“那中国公之诚意何在?”
高寿昌知道,眼前的大宋雏凤看起来年轻,其实很不好忽悠,自己不拿出点诚意,还真可能让他反水,转而投入敌对阵营。
毕竟高寿昌并不真正了解李凤梧的处境。
在高寿昌看来,进入城内的五百神卫军虽然可怕,但并没有达到可以决定一个天平的重要地步,但是剩下的五百神卫军就不一样了。
五百神卫军和一千神卫军,完全就不是一个概念。
这只是指针对此刻的大理城而言。
放在宋金大战的战场上,五百和一千神卫军,也仅是个毫无悬念的零头而已。
这就是小国的悲哀。
所以高寿昌需要拉拢李凤梧,确保那敌对的五百神卫军至少不会变成一千。
拉拢李凤梧,神卫军的存在威胁变为零。
不拉拢李凤梧,神卫军便是五百,甚至是一千。
所以,高寿昌需要将这个不确定的因素消弭。
闻言认真的道:“崇圣寺里,我不知道段正严对你许诺了多少,但是根据本相的推算,大理与上国的滇马贸易,段氏独自能拿出五千匹便是最大限度,若是本相配合,六千匹没有问题。”
李凤梧笑而不语,只是喝茶。
高寿昌叹了口气。
年轻人果然胃口大,也有点暗恼段正兴,这皇帝为了忽悠住李凤梧和王之望,应诺了八千匹,很可能这个应诺把李凤梧的胃口提了起来。
只好叹道:“本相能私下拿出五百匹,但这五百匹,要比市价高一成。”
说来说去,都是钱银问题。
李凤梧重新拈起瓜子,忽然想起,现在是谈最重要的事情,再吃瓜子确实有点不知事,放了回去,“中国公这不是趁火打劫么?”
高寿昌顿时哭笑不得,怎么还成本相趁火打劫了。
李凤梧语重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