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你们坚持的话,就请找一个接受你们安排的人,来继承这个皇位好了。”
面对杨承祖的咄咄逼人,杨廷和正待发作,世子那里终于开了口“杨仪正,不可对首辅无理。你退下,吩咐大家,去准备行囊,我们回安陆。”
朱厚熜的语气虽然不算如何激烈,但格外的坚定有力,表现出他绝不妥协的决心与意志。这回,轮到杨廷和主动把杨承祖叫住,以免事态真的激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以杨廷和多年为官的经验可以判断出,这位世子殿下,是绝对不会在这个问题上进行退步,如果不答应对方的要求,他可能真的就此转身回安陆去。
当初定下这套流程时,这几位拟订人心里是有私心的。他们都不希望自己心中的明君弘治天子绝嗣。即使没明着说让朱厚熜以孝宗儿子的身份接位,但是兄终弟及,再走上这么一套流程,也就水到渠成的。可以把世子过继到孝宗名下,从此继承孝庙的香火。
这种安排,太后张氏那里也乐见其成,乃是内阁和内廷共同推动的结果。想来世子是个未成丁的少年,对于这里面的深层含义,肯定是看不出来的。等到过几年,他发现问题不对时,一切都已经成了定局,没法反悔。事实上,他们也不觉得新君有反悔的必要,接受了这个皇位,就得接受这个安排,不是很公平?
他是怎么看出来这个的?杨廷和的目光,不由自主的落在了杨承祖身上,到底是这个人,还是那位袁宗皋?不过不管是谁看出来的,他们都不该告诉嗣君,你们这是要坏大事的。
“殿下请三思而行。事关重大,不可戏言。殿下也请以大局为重,不可逞一时之意气。内阁的一切安排,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殿下考虑。”
“不必考虑什么了,孤的父王驾薨不满三年,母妃尚在安陆。若是孤为了继位,就去认其他人为自己的父母,这就是不孝。不孝之人,又有什么资格,坐这锦绣江山的主人?”
“世子,且容老夫再思量一番,此事干系重大,我们都不能感情用事。”
这位执掌大明命运的强者,在这一刻,不得不低下了高贵的头,寻求妥协。即使明知道这时候主动退让,在接下来的谈判中会处于劣势,可是他也没有别的选择,如果朱厚熜真的就此离去,杨廷和自己也就被挤兑到了绝路上,没有什么路可走了。
在新君进京前的这段权力真空时间,杨廷和及其所属的内阁,将多年以来所受的压抑来了一次大爆发。他们攫取了许多权力,也做了不少的大事,从抓江彬、罢各处镇守太监到诛杀那些他们眼中的奸佞小人。
这些事中,有不少是只有皇帝才有资格决断的,由内阁牵头完成,已经有了僭越的嫌疑,好在是新君即位之后,会对他们的行动进行确认,也算是事后的背书。正是有着这种自信,内阁成员才大展拳脚,在朝堂上着实折腾了一通。
如果这位世子转身离开,那他们之前的行动就成了纯粹的个人行为,而这些行为在大义名分上,是站不住脚的。可以说,这个烂摊子如果皇帝不肯帮着处理的话,内阁就要顶锅。
再者说来,天子大行,再把自己一手捧出来的新君挤兑到回转封国。那杨廷和的名声,也就别想要了。朝廷上下,衮衮诸公,怕是要把杨廷和归到操莽之辈。士大夫爱惜羽毛,杨廷和尤重名声,他既希望为国出力,为江山社稷多做一些事,也同样希望自己将来可以落一个好名声,而不是顶着一个奸臣的名号死去。
看来自己一手挑选的这位藩王,并不像自己以前所掌握的那样暗弱,至少在他任性的时候,别人很难动摇他的意志。
这到底是地方上那些人的信息掌握有误,还是那些人背叛了自己?杨廷和对于锦衣系统传来的情报,产生了一丝动摇,可眼下,不管是动摇还是愤怒,都无助于解决目前的困局,现在需要的是解决这个问题。
“世子殿下,臣希望您再多留几日,容臣与各位同僚商议一下,再做定夺,不知殿下意下如何?”
“没关系,孤明白内阁的苦衷,绝不想为难任何人,你们慢慢商议。杨仪正,我们从安陆带来的云雾茶,给杨阁拿一些出来,杨阁为朝廷劳心劳力,耗尽心血,这些土产,就算是孤对老臣的慰劳吧。”
第五百五十二章低头(下)
杨慎由于不能进去拜驾,就转去拜见梁储、毛澄等人。几位大臣对于杨慎都颇为器重,毕竟这是眼下大明文坛中公认的才子,日后说不定能演绎父子双阁老的佳话,这几位大员家中都有子弟,将来说不定还要仰仗杨慎照顾。是以没有人对他摆什么前辈的架子,反倒是都将他当做了个可以平辈论交的重要人物看待。
几人都不认为世子可以坚持下去,在杨廷和这位宰执大明江山的大佬面前,这个孩子能不能正常的说话都是问题。现在几人关心的,都是等到嗣君继位后,面临的几件问题,以及日后发展的方向。
就在这种气氛里,杨廷和出现在门外,接着就将与世子交谈的结果进行了告知。
“他要回去?他居然说要回去?”杨慎反复思忖着朱厚熜的话,“依孩儿看来,这恐怕不是世子的主张吧。一个未成丁的少年,能抗拒帝王宝座?恐怕这还是袁长史的主意。”
“是谁的主意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我们能做的,不多。”杨廷和无奈的宣告着这个令人扫兴的结果“若是世子真的回了安陆,我们难道真要从藩王里再找一个人出来继位?”
他目光扫视了一下,发现梁储和毛澄都没表态,就知道两人都不支持这个不靠谱的想法。这个皇帝是他们从安陆接来的,他日君王登基之后,论功行赏,这两人都会得到赏赐。
如果把这个皇帝搞掉,再换一个新人,先不提舆论上会对这行为如何评价,单说那些想要借着这位新君获取资本出身的官员,也不会接受这种结局。
若是自己真的坚持换马,怕是连自己的盟友都要出来反对吧?杨廷和暗自苦笑,原本自己为了扶植这位新君与太后对上,现在看来,自己的这些部下,也同样有着捍卫君父的勇气。
“这件事牵扯甚大,还是回京之后,请太后拿个章程吧。”梁储忽然开了口,不过他的态度变的有些飘忽“不管是嗣皇帝位,还是以太子身份接位,最终还是要由太后来拿主意。我们几个,与杨阁一路回去,共同向太后禀报。”
“不必了,杨某父子回去就好,这边的事,还要有劳厚斋多多劳心。一两日内,此事就有分晓,在这期间,不要让世子这边再出什么问题。”
房间里,送走了杨廷和的朱厚熜在确认房门和窗户都关闭的紧紧的,没人在外面偷听后,忽然在原地猛的跳了起来。右拳重重击在左掌上,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眼睛里,更是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平日里是个喜怒不行于色的性子,可是挫败当朝首辅这么巨大的胜利,让这个少年人终于压抑不住自己的性格,有些得意忘形。
“大哥,我跟你说,其实刚见杨廷和的时候,朕心里这个怕啊。总觉得那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座山一河,与他对抗,说不定下一刻就是粉身碎骨。就连喘息,都不由自主的跟着他的走。可是一想到大哥就在我背后,朕就又有了胆色,跟他对抗,也不再害怕了。”
杨承祖笑道:“万岁乃是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杨廷和不管是首辅还是其他什么东西,他都是您的臣子,自古来只有臣怕君,哪有君怕臣。他若是个今世的曹操,臣一刀就劈了他。万岁能与他正面交锋,这都是天子的龙气庇佑,与微臣没什么关系,臣不敢居功。”
“好了,在朕面前,大哥就不必客气了。朕心里有数,如果不是知道大哥就在背后,说不定朕已经吓的说不出话了。当看到大哥敢于顶撞首辅的时候,朕就意识到了,自己不是孤军奋战,还有大哥帮我,也就渐渐不怕杨廷和了。哼,欺负朕年纪小是吧,倒要看看,最后是谁赢!”
朱厚熜兴奋的在房间里踱来踱去,身体里有一种莫名的躁动,又不知该如何宣泄。忽然,他又问道:“大哥,你说这次的事,最终能不能按咱的意思办。”
“臣敢打包票,最后肯定是他们服从万岁的安排,按您说的办。咱们可以跺脚一走,回归安陆,可是朝廷里难道真的去另找一个藩王来接位?要真是那么搞,杨廷和自己就成了个大笑话,这首辅也就当到头了。为政者最重妥协,这话是没错的,不过妥协也是两方面的事,这些内阁,也该做出他们的妥协。万岁今晚上好好休息,明天应该就会有懿旨,宣万岁进京即位了。不管最后如何变通,总之咱们这正阳门,是走定了。”
朱厚熜用力点了点头,又随手在空中无意义的比画道:“这都是大哥的功劳,等孤登基后,一定要封大哥一个大官,可惜啊,朱宸是老人了,否则锦衣指挥使的位子,一定是大哥的。不过没关系,总会有别的办法,不能让大哥吃亏的。”
他忽然又在窗户和门那里检查了一番,凑到杨承祖身边,小声道:“大哥,帮朕找个女人来。朕现在一想到打败了首辅,就仿佛吃了仙丹一样,马上就要腾云驾雾。实在太兴奋了,需要宣泄,没有女人的话,朕怕是今晚都不好过了。不过这事一定要办稳当一些,不要让人发现……行不行?”
整个馆驿兵甲层层,带一个女人进来,当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新君在先帝的丧期搞女人,还不准备负责任,这事闹出去,肯定会有非常恶劣的影响,非心腹不能为之。杨承祖看着年轻的世子,摇头苦笑道:“万岁啊,您出的真是一道好题目。”
朱厚熜也意识到自己有些孟浪,似乎有得意忘形之失,忙道:“朕说笑的,大哥不必真的去做。”
“是啊,从做大臣的角度,我不但不能去做,还该跪在地上磕头不止的劝你。甚至拉出刀来抹脖子,才算尽到人臣本分,这就是大家对忠臣的要求。可是从做兄弟的角度,如果这点忙都不帮,那还算什么兄弟了?交给我吧,保证办的妥帖就是。”
下一刻,未来天子的拳头就落在了杨承祖的肩膀上,两人都拼命压抑着声音,发出阵阵发自肺腑的笑声。
当天晚上,就在朱厚熜骑在那个化装成小宦官的女孩身上纵横驰骋的时候,深宫之内的张氏不得不传下懿旨:群臣上笺劝进,兴藩世子于郊外受笺,从大明门入奉天殿即位。
第五百五十三章登基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将光芒洒向整个京师。沉睡中的城市,逐渐苏醒,行人商贾开始按着自己的轨迹,开始了一天的生活。自从正德天子驾崩之后,京师百姓的生活,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一些影响。
国丧期间,禁止娱乐,整个京师生活的节奏,也全都被打乱了。生长在京师中的人,对于皇帝的更换,早就司空见惯了。大家全都等着,新君登基,然后就怎么活就怎么活下去。
新皇帝和内阁顶牛的消息,已经在京师里传了开来,大家前几天已经见识过一次,官员们列队迎驾,接着集体被放鸽子的事。寻思着,两下里还不知道要僵持到什么时候,才能有个定数。京里的百姓向来以消息灵通自诩,街头巷尾,大家都在议论着自己打听来的消息,显示着自己的博学。
今天起来之后,那些推车卖吃食的苦哈哈刚自推着推车出门,就被巡街的官军赶了回去,又让他们顶起了水盆,跪在长街两边接驾。
“这是新君又来了?到底新君和阁老,谁赢了这一次较量?”百姓们趁着仪仗未至,交头接耳,交换着有关这一切的信息。而那些官员,倒是比百姓们知道的多一些,至少他们可以确定,今天自己不会再被放一次鸽子。
郊外受笺,直接到奉天殿即位,算是大家各自退了一步。皇帝不再要求在乾清宫过夜,大臣们也不再要求他按着礼仪状上的安排行事。朱厚熜很懂得见好就收的道理,也就答应了进京接位,梁储、毛澄、崔元等迎接天子进京的大臣,终于确定了自己的迎立之功。原本陷入停滞的朝政,也终于可以恢复了正轨。
这种结局,可以算做是皆大欢喜,不过大家都心照不宣的回避一个事实:这一次的较量中,终究是内阁输给了嗣君,还是皇帝笑到了最后。
多亏杨廷和有先见之明,把那些外国使节全都赶了回去,否则的话,大明的家丑,怕是就要外传了。君相不合,日后的朝政上,多少会有些不稳,不过在眼下这个时间,大多数文武都是把宝押在了杨廷和这边,认定新君这个无本之木,在闹过孩子脾气后,最终是要屈服于首辅的。
庞大的仪仗接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