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14010605-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朝对西南夷的开拓,始于唐蒙,却是张骞替刘彻做了一个完美的总结。然而,这远远不够。谁也不知道,他心中还燃烧着一个怎样的梦想。张骞要实现那个伟大的梦想,只能等待。

公元前115年,张骞东山再起的机会来了。

我们知道,张骞因为熟悉地理,所以刘彻派人随卫青对匈作战。张骞发挥了地理专业优势,替卫青出了很大力,也被封为博望侯。没想到,后来和李广配合对匈作战,却没跟上李广,误了大事。结果,侯爵丢了,还差点赔了性命。

自那以后,张骞就一无所有了。一无所有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了想法。有想法,就有力量。有力量,就可能实现未来。

战争,张骞来过,又走了;他得到过,又全部失去了。战争也让张骞懂得了,战争需要冒险,他渴望冒险,但他不适合战争。他的梦想,在苍凉的远方,在遥远的天外。

张骞仿佛再次听到了远方的呼唤,他仿佛在梦里又看到了远方。他认为,在战争中跌倒,不一定要在战争中崛起。他这辈子,如果想翻身,就必须地再做一次伟大的穿越。

最后,张骞向刘彻表示,他想再出去走一趟。

从哪里走,怎么走,张骞心中已经有一个完美的计划。张骞拟了一个初步计划,大约如下:

张骞认为,过去匈奴把握关道,西域不通,现在不存在这个难题了。汉朝却匈奴于漠北,而匈奴浑邪王又投降,正好给汉朝一条通往西域的道路。只要给我一双鞋,一条道,我就能再次顺利抵达西域。这是其一。

第二个问题是走哪里,张骞初步确立了几个目标,重点对象是乌孙国。

乌孙王,名唤昆莫。当年,乌孙国被大月底灭国,乌孙人皆忘走匈奴。那时,昆莫才刚刚出生,他也被抱往匈奴哺养。

一晃N多年就过去,昆莫变成了一个勇敢的战士。昆莫向匈奴单于请求,杀敌报父仇。匈奴单于同意了。于是,昆莫带着一队兄弟,向西攻破大月氏,夺回了属于自己的祖国和土地。

没想到的是,昆莫吃定祖国,坐大产业后,就不听话了。他一直赖在自己的土地上,不肯朝请匈奴。匈奴只好派兵来教训他,没想到反被他教训。后来,匈奴和汉朝战事越来越吃紧,匈奴只好放弃乌孙王不管了。

总结以上历史,张骞认为,蛮夷之人,向来贪求汉朝财物,我们不如拿钱去贿赂乌孙王,劝他搬家。搬到哪?浑邪王旧地。自浑邪王投降后,就空出大片土地。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就将这片大闲地,作为乌孙王国人民的新居地。

只要乌孙王国人肯来,与汉朝结成兄弟。那么,这就不亚于给匈奴制造了一个强敌,等于是砍了匈奴右臂。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抵抗匈奴再次骚扰。

更长远的还有,只要搞定乌孙,那么西域一带的少数民族兄弟,也就容易贿赂了。逐一搞定西域诸国,使之为藩臣,整个天下,就是汉朝的了。

张骞之计划,不是一个三流骗子,搞出来骗钱的伎俩;也不是一个梦想家,提出一个乌托邦式的泡沫图案;这是一个伟大的汉人,替咱们伟大的民族和国家,做出的一个伟大的设想。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无论经过多少生死分离,但最终归于一统。这个一统的之前提,是因为咱们光荣的历里里,几千年来一直有着一个不变的梦想:天下。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孔子一生的梦想。亦是后世儒徒们共同的梦想。而张骞要告诉世界,中国的天下,不仅仅是靠打出来的,更是靠走出来的。

走出去,这是强汉时代最强悍的声音。这个声音,响彻天空,感染大地。

在那一刻,刘彻心动了。

心动,不如行动。刘彻这个巨无霸型赞助商,再次被张骞说服。于是,刘彻拜张骞为中郎将,率团出发。此出使团,随从三百人,副使节若干。

人力配备,只是小意思,更让人流口水的是,刘彻赞助张骞带队西域的财礼。为了满足部分人的好奇心,我将刘彻赞助的财物公布出来:马匹六百,供三百随从使用,每人两匹;牛羊数万只;黄金,钱币,绸缎,价值数千万。

张骞的金钱外交,就此拉开了序幕。很顺利的,张骞一行人来到了乌孙国。

乌孙国,首都赤谷城,距离汉朝首都长安有八千九百里。根据班固先生统计,其国人口约六十三万,军队有十八万八千八百人。其军队数据都准确到百位数了,顿然让人心生敬佩之情。

又据说,乌孙国跟匈奴生活习俗没啥区别。都是随畜逐水草,牛羊吃到哪,他们就人到哪。人到哪,就在哪住下。正所谓,茫茫草原,以四野为家是也。

我多敲几个键盘,详细介绍乌孙国,原因只有一个:这个乌孙国,实力不小。而张骞此行出使西域诸国,重点任务之一,就是搞定乌孙。搞定乌孙,其他国都好说;搞不定,其他国那就难说了。

担心什么,就来什么。按理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然而,这个乌孙国王昆莫,非但不乐乎,反而有些骄傲。人一骄傲,就变得无知。一无知,就对张骞无礼了。

所谓无礼,是指乌孙王招待张骞一行人的规格,档次太低,根本不符合汉朝的要求。于是,当乌孙王摆出无知的待客仪式,张骞决定要好好教训教训,昆莫这个底井之蛙。

事实上,说昆莫无礼,那是汉朝的说法。如果换用乌孙王的说法,没有什么不妥。因为乌孙王仿照单于,见外国使节仪式,招待张骞的。

然而,张骞却不领情了。他认为,外交仪式,要跟国家力量相对称。无论是匈奴单于,还是乌孙王国,与汉朝相比,都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匈奴单于,充其量不是一个草原上的大头目;乌孙王,亦不过是六十三万人口的头目。而汉朝皇帝,别名天子,通俗地讲,是天下最大的头目。

张骞是代表天子持节来见王的。所以张骞认为,乌孙王不能用单于见使者的仪式见客。于是,张骞就对昆莫王说了一句话。原话如下: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

此话翻译过来就是,我是代表天子来对你进行赏赐的,如果你不按汉朝的仪式拜见我,请将我们的赏赐还给我。

看到了吧,这就是金钱和国家力量的魅力。你想拿钱,就得听话。不然,你休想得到一个子儿。

最后,看在钱的份上,乌孙王还是按张骞的要求,向张骞行拜礼。拜完以后,其他衣食住行的规格,还是按乌孙王国的规矩来办。对于这个问题,张骞无所谓了。马上的,俩人马上进入到第二项程序,谈判。

张骞给乌孙王摆出的条件是:如果乌孙人能向东搬家,那么汉朝愿意送你乌孙王一个公主,结为兄弟。从此,俩国一起抗拒匈奴。匈奴人欺负你,就是欺负我,欺负我,就是欺负你。只要我们联盟起来,匈奴想来惹你和我,门都没有。

老实说,张骞这个条件,实在苛刻。牛羊,黄金,绸缎,公主诚可贵,可是教乌孙王举国六十三万人口搬家,实在难啊。于是,乌孙王当即就否决了张骞的提议。

乌孙王拒绝张骞,理由如下:

第一,说汉朝怎么个强大,那只是你张骞个人说法。乌孙国从来没人去过汉朝,都不知道汉朝有多大,万一被你骗了,那不是赔大了?

第二,搬家的地点,的确是个不祥之地。匈奴昆邪王的旧地,让我们去经营。那个鬼地方,距离匈奴单于又近,万一匈奴看我不顺眼,马刀一挥就杀过来,汉朝又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我还是亏了。匈奴单于为什么一直不敢跟乌孙王过不去,还是因为目前居住地距离他们遥远,所以不敢妄动。用江湖那句话,安全第一。相比之下,还是呆在自己的地盘上安全啊。

事实上,以上两点还不是大问题。现在,乌孙王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如果他想搬家,也是不能一个人说了算的。

乌孙王之所以不能一个人说了算,不为别的。只为乌孙国已经一分为三,不全在他的统治之下了。

乌孙国之变成这样,不是他个人想法,完全是被形势逼成的。事情经过大约这样:昆莫生有十来个儿子,按规矩,长子立为太子。可是,昆莫长子早死,死前就对老爹说:我死后,请立我儿子岑陬为太子。

昆莫还活着,太子就死了,按规矩要从别的孩子中挑选。所以,如果听长子的话,立孙子为太子,那就破规矩了。然而昆莫觉得,长子早死,人挺可怜的,那就成全他的愿望吧。于是,他就真立孙子岑陬为太子了。

昆莫一立新太子,有人就不认帐了。此不认帐的,是昆莫中子大禄。在昆莫所有儿子中,大禄最牛。既然牛了,就有牛的资本。大禄本身能打能战,属下有数万骑兵,天不怕地不怕。所以他一闻听岑陬抢了他可能得到的好处,立即发兵叛乱,攻击岑陬。

对昆莫来说,手心手掌都是肉。没有办法,为了岑陬人身安全,只好分给他数万骑兵,自己也留着数万防身。岑陬也不是好惹的,于是就和大禄干着。这这样,乌孙国貌合神离,西瓜刀之下,是三股势力,他这个王,说话不怎么管用了。

综合以上三点理由,乌孙王根本就找不出答应张骞的理由。那怎么办?人算不如天算,张骞只好认了。没有乌孙国,还有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诸国。于是,张派分派使者,前往以上诸国,继续砸钱。

不久,张骞回国。一年后,逝世。

关于张骞的丰功伟绩,史无绝书。在此,我不想浪费太多口水。如果偏要给这个伟男人,来一段结束语的话。我只能套用阿波罗登月者,阿姆斯特朗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张骞,向西域迈出人生的每一个小步,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步。

我以脚步登破母胎,啼哭着来到这世上;我又以脚步踏破铁鞋,量过这世界;我再以脚步,登上那个属于我的绚烂星空。

来时轰轰,去时轰轰。足矣!

二、后张骞时代

张骞走了,还有千百个张骞继续他们的冒险事业。张骞死后一年多,他曾经分路西域各国的副使,陆续归来。随他们回来的,还有西域诸国的使者。这些外国使者,跟乌孙使者一样,用眼睛见识了传说的汉朝。

西域诸国,大老远的来,刘彻是不会让他们空手而归的。于是,这些得到好处的使者,回到西域故地,用嘴巴传播了汉朝的盛名。盛名之下,难抵诱惑。越来越多的国家,尝试和汉朝接触,交流,来往。

整个西域,在刘彻时代,总共三十六国。千万别被这些数目吓着了。西域这三十六国中,多数是一城即一国,相当于希腊式的城邦国。因为国小,所以容易被匈奴欺负,曾经沦为匈奴的臣属,处在匈奴的控制之下。

然而现在,刘彻想用实力告诉匈奴,匈奴作为昔日的西北之王,该退位了。

为了加强汉朝和西域的关系,刘彻招兵买马,派出大量使者前往西北诸国。他不问地方,无论出身,不讲身份,只要敢出使西域的,国家就拨你财物,捎带前往。

事实上,都不用刘彻做广告,已经有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穷光蛋,纷纷上书,自告奋勇,前往西域。

要想发财,就不能怕死。之所以来了这么多不怕死的穷人,是因为实在抵挡不住发财的诱惑。此诱惑,就是送往西域的财礼。

老实说,这是一笔很大的油水。想想就可知知道,皇帝给西域诸国准备的财礼,不是支票,而是黄金,绸缎,牛羊。这些实物,使者在路上揩去一些,西域也是死无对帐的。

刘彻当然不是傻子,但是他必须装傻。不装傻,就没人替他卖命。要知道,那帮出使西域的代表团,道远的八九年回来一趟,路近的,也需要二三年。大老远的路,揩点油也是正常的。所以,一旦代表团回来后,经过评估,取得好成绩的,闭只眼过去了,至于揩多少油,都可以忽略不计。

那些成绩不及格的,只说明一个问题,财礼多数被他们贪污了不少。如果这样,刘彻也不客气了。先治罪重罚,命令交钱拿人。接着,还要将功赎罪,让他们再次出使。一次不满意,就来两次,一直整到满意的外交成绩,才可放人。

事实上,刘彻这招整出使团的招术,根本就不灵。刘彻罚完了,出使团继续在路上揩他们的油,想刹都刹不住。

之所以出现这个不正常的现象,归根到底只有一个原因:他们身份混杂,他们来自底层,他们不是张骞,他们觉悟不高,他们活着只想狠狠捞一把,然后携妻带儿,远走高飞。

久而久之,麻烦的问题来了。出使团吃回扣一次比一次多,西域诸国得到的财礼,一个比一个少。这下子,那些西北诸王也不高兴了。

当初,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之所以能载誉归来。原因只有一个,很讲诚信。每到一国,跟诸王见面礼,不会让你国王觉得丢面子。如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