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了他们的评论才去买的?”
郑长生本来只是随口评论,但说着说着,他却慢慢地停了下来,然后紧紧地皱起了眉头,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作难的事情。
这个时候,赵美凤又继续道:“话是这么说不错,乐评界除了影响业内人,对歌迷那里,的确是没有什么影响力,但也不能就此全盘否定,评论界还是有不少人对市场风向有着相当精准的把握的。比如说这位退休了的老爷子,他这篇评论我认真地读了好几遍,我不得不承认,当初和廖辽一起在制作这张专辑的时候,我的确是走眼了,完全没有看出包括《执着》、《野花》在内那几首歌居然会那么大受欢迎!不过幸好,我总算没硬拦着廖辽……”
她絮絮叨叨地说着说着,也不知道她到底是在自责还是在晒功绩,但没容她继续絮叨下去,郑长生就突然抬手打断了她,“打住,打住,美凤,你先打住,回头有的是功夫让你自我检讨!我、我好像……抓住了一点什么……”
说话间,他眼睛突然一亮,然后抬头看向刘忠鑫,说:“老刘,你跟杨帆你们俩马上去把最近两周,就是廖辽这张唱片上市后这段时间所有与这张专辑有关的报纸、杂志上的乐评都给我找出来!”
刘忠鑫和杨帆闻言对视一眼,转身就往外走。
不大会儿之后,俩人手里各自拿了一沓东西回来,都放到了郑长生的办公桌上。
杂志杂志归一摞,报纸报纸归一沓。显然,这些东西是早都已经整理过的,甚至都翻开在评论出现的页面。
郑长生拿起来,一篇篇的翻。或许是廖辽的江湖地位还够不着让人特意写评论来抨击的地步,所以,这些评论几乎全部都是在大力称赞《廖辽》这张专辑的,有的在称赞廖辽的唱功,有的在歌颂乡谣的回归,大赞《我热恋的故乡》,有人在为轻摇滚摇旗呐喊,差点儿要把《执着》、《野花》,还有《干杯,朋友》这三首歌给捧上天,当然,也有人在极力地称赞《未了情》的中国风,认为这才是中国音乐的最终方向!
当然,也有几篇在力撑《那年夏天》等歌曲,不过数目不多。
郑长生匆匆地一翻而过,大概看了小二十份,他把东西都撂下,抬头对众人说:“小王、美凤,还有老刘、杨帆……你们都来,一人一沓,给我把他们这些文章分门别类,我要知道,一共有多少份,要知道他们到底都是在称赞哪一方面,分别又是多少……开工!”
刷的一下,老板一句话,所有人被抓壮丁。
大约二十分钟之后,秘书小王收集了大家的数据,然后合并,做完了这份统计,就主动对站在窗边往外看的郑长生汇报说:“郑总,结果统计出来了,一共是43篇评论,全部好评,16篇是侧重称赞整张专辑的质量,说是近年少有的佳作,其中有7篇重点称赞廖辽的唱功。另外,单曲评论一共有27篇,其中《执着》8篇,《我热恋的故乡》6篇,《野花》5篇,《未了情》4篇,《干杯,朋友》3篇,《那年夏天》1篇。”
郑长生转过身来,目光炯炯地看着刘忠鑫,问:“你们买了一共几篇?”
所谓买了,自然是公司出钱公关过的乐评人写的文章。刘忠鑫经手此事,自然熟悉,当即回答说:“一共四篇。不过您也知道,还有不少著名的乐评人、教授,我们虽然不会给钱,但在寄试听CD的时候,也会加一点小礼物进去。”
郑长生缓缓地抽了一口雪茄,又缓缓地吐出来。
成了!
这下子迷雾散去,很多东西都大概闹明白了!
第一,有大概39个乐评人,在公司没有拿钱做公关的情况下,仍然愿意主动为《廖辽》这张专辑写了评论,而且全部是正向评论,可见这张专辑非常受专业人士的喜爱;
第二,从调查公司的调查结果来看,歌迷们买这张专辑,有接近半数的人是通过朋友之间的口耳相传,被推荐购买的,直接受公司宣传的影响反而不如这个口碑扩散的力量;
第三,不管是从调查结果来分析,还是从乐评人发表评论的数量来总结,显然,这张专辑真正的影响力在于《我热恋的故乡》,在于《执着》,在于《野花》,在于《干杯,朋友》,在于《未了情》;
事情明显到这个程度,这要是再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就已经可以自挂东南枝了。
恍惚之间,他突然就回想起那天廖辽拿着五首歌进来,然后自己把她痛骂一顿,差点儿忍不住要直接终止这张唱片的情形来。
现在想想,突然就有点后怕!
这要是当初自己没能忍下这口气,直接把这张唱片给废掉……
现在再看,那四十万花的还真他马的值!
想到这里,他思路一转,突然想到了当初廖辽对那几首歌的坚持。
嗯,等廖辽这回回来,肯定是要办个庆功会了,到时候是不是该跟廖辽说说,让他把那个高中生也请过来?
唔,还早,还早!
等廖辽回来,还得且等一段时间呢!
不过这么一想,心里的思路渐渐就顺畅起来。
也说不上什么未雨绸缪,其实都绸缪好多年了,直到现在,关于廖辽的未来,关于长生唱片的未来……郑长生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是已经抓住了一点什么窍要!
第51章 待遇
终于弄明白了这张专辑是为什么而红起来的,心里的迷雾就顿时散去,郑长生大马金刀地往老板椅上一坐,心里越发的敞亮且镇定起来。
然后,他挨个儿点名——
“老刘,杨帆!你们宣发部马上根据这份调查结果,分别做出针对今后三个月、半年和一年期内的销量预估,然后让生产部制定更详细的生产计划,记住,要快!至少是最近的销售计划一定要先做出来,我们没有时间了!做完这个之后,老刘,你亲自去联系在京城那些电台、电视台,该砸钱砸钱,该请客请客,该用人情用人情,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在廖辽回到京城之后,马上展开第三拨宣传!要比前两拨加一起还大!这一次的主打歌……《执着》!宣传重点是国内轻摇滚的破冰之作!是国内轻摇滚情歌时代的到来!”
刘忠鑫点点头,跟杨帆对视一眼,答应一声,转身走了。
“老马,索尼不是要卡咱们脖子吗?你这样,马上给我联系华歌和信达,国内的CD生产线可不是只有索尼那一条,华歌和信达也有!把CD这一块抛出来,让他们两家抢!妈了个巴子的,我就不信了还!对了,磁带也让他们给报个价,价低者得!告诉他们,长生唱片规模虽然不大,但每年也有六七百万磁带的量可走,别拿狮子不当猫科!然后,你再给我联系嘉兴的南笙公司,我去过他们的工厂,他们的录音机和随身听质量做工虽然很一般,但他们的磁带质量和品控都还算不错,毕竟也是索尼92年的那套生产线,比索尼本厂的品控也差不了多少!最关键的是,他们在南方,从嘉兴往南方地区出厂铺货,比咱们从北京发货至少也能节省一两天的时间!记住,关键是要快,让他们必须马上把生产线给咱们腾出来,价格方面反而好商量!再说了,只要谈得拢、只要给我保证质量,我可以直接给他50万、80万,甚至100万的单子,甚至你还可以告诉他们,这单做好了,以后咱们长生唱片在南边的生产都可以交给他们!这样一来,价格想必也高不到哪里去!对了……这个事儿,你先电话联系好,回头把华歌和信达那两边都跟老孙交代清楚之后,你就直接带着母盘飞过去,给我亲自盯着!”
马祥闻言两手一拍,正要赞个“好”,却又犹豫了一下,说:“那索尼那边……咱们这么弄的话,会不会彻底把他们给得罪了?咱们过去这些年一直都是交给他们生产,关系维持的其实一直都还不错,要是这回把他们惹恼了,以后他们会不会……”
“怎么?压咱们?”郑长生不屑地道:“过去忍着让着,是我嫌麻烦、不愿意多事儿,索尼还真以为他手里捏着CD技术就能压所有人一头?且不说他们的CD现在还没推广起来,他们还在想尽办法希望把所有唱片公司都拉过去一起推广CD呢,就算是CD已经推广起来了,有一天我要送生意给他们,它还能不接咱们的单子?”
顿了顿,他说:“索尼虽然老大哥当惯了,脑子有点僵,但是你放心,只要不断地有人给他们提个醒,他会明白的!他们可不是傻子!”
老马闻言点了点头,脸上却仍有一丝犹豫。
郑长生见状,无奈地叹了口气,“当然了,CD确实是未来的潮流,索尼的技术和品控,也的确是最好的……这样,你就按我刚才说的去做,通知老孙,你们该忙忙你们的去,索尼那里,我亲自去谈,力争让他们尽快给咱们把生产线腾出来!毕竟不到万不得已,我也不愿意得罪他们!唉,谁让咱们规模小,自己没有生产线呢!”
说完了,他摆摆手,老马答应了一声,转身走了。
这时,安排完了宣传和生产这两块儿,郑长生长出一口气,噗噗地紧着抽了两口雪茄,重新把火儿燎起来,这才笑着对赵美凤说:“美凤,好了,我忙完了,你继续自我批评吧!这可怪难得的,你得让我过过瘾!”
赵美凤闻言不由一笑,摇着头说:“郑总,不带你这么打趣人的啊!行啦,我不烦你了!不过,我觉得老马说的不是没道理,你还是赶紧跟索尼那边联系一下吧!别怪我不提醒你啊,咱们可不只是跟人家在生产上有生意,也没少从那边买作品,一旦关系僵了,咱们公司自己签的这些词曲作者,可撑不住啊!”
郑长生闻言叹口气,点了点头。
……
下午,京城,东西长街。
一辆黑色的商务车在车流中灵巧的穿梭。
车内,赵长生正在接电话,“……嗯,对,我刚从索尼出来,那边已经答应今天晚上就把生产线腾出来,明天开始就可以安排咱们的生产,我给了他们50万的单子,当然,索尼一向都是捆绑的,所以还有5万张CD……你那边跟华歌和信达谈的怎么样了?……好,好!那就把单子给华歌,也要50万好了!……什么?也要捆绑CD?华歌是索尼的儿子吗?他马的怎么推广起CD来那么卖命?……算了,反正CD也是卖,磁带也是卖,捆绑就捆绑吧!”
挂了这个电话,他马上拨通另外一个,“喂,老马,我郑长生。哦,定好机票了?晚上?可以可以!那边怎么说?……嗯,嗯,好,这个价格完全可以接受!先把这单生意做完了,也给他们点信心,告诉他们咱们可不是打一枪就撤!到那个时候再谈价钱,他们就不能不降点价了!行,你放心去做!对了,母盘一定要看好!那好,忙吧!”
挂了电话,愣了会子,郑长生突然笑起来。
这个时候,坐在前排一直连大气都不敢出的秘书小王突然开口说:“郑总,恭喜您,廖辽这回肯定是火了!她可是您一手发掘的,往后您可就要多个‘伯乐’的名头了!”
郑长生愣了愣,哈哈地笑起来,指着小王说:“行!这个马屁拍的不错!拍的时候也正合适!哈哈……回头给你发奖金!”
小王闻言,赶紧一连声的道谢。
郑长生笑着扭头看向窗外的车流,却在不经意间瞥见路边有个招牌一闪而过。他愣了一下,问司机,“那边路北那个,是不是就是东观书店的总店啊?”
司机扭头往外边看了一眼,这条路他很熟,当即回答说:“没错郑总,那就是东观书店的总店。您是要……过去看看?”
郑长生犹豫了一下,突然有了点好奇,就说:“行,你把车开过去,我去看看这张专辑卖的到底是怎么个好法儿!”
司机答应一声,瞅见前面路口正好有个允许掉头的标志,赶紧拨转向灯、打方向盘。
三分钟之后,郑长生就已经带着秘书小王来到了东观书店的京城中心店,也就是大家俗称的总店。
时间正是下午四点多,店里人流量不小。
找到唱片区,郑长生走进去随便转悠了一圈出来,正想找售货员问问《廖辽》这张专辑卖的怎么样,可巧就正好有人抢在他前头问售货员有《廖辽》没有。
售货员说目前没货,不过店里正在全力调货,大概明天后天就可以到货了。
这简直是睁着眼睛说瞎话,配给东观书店的份额已经售罄,长生唱片自己的仓库里也是一张没剩下,新的一批连生产线都还没上呢,明天后天哪来的货?
但那歌迷显然相信了,还赞了一句说其他地方都没货,都说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货,还是你们东观书店这种大店拿货快!
郑长生听得眼皮直跳!
这张唱片居然已经紧俏到了谁能先拿到货就代表着谁的渠道更牛逼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