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色的票房与爆棚的口碑,都预示着影片将直指明年的奥斯卡金像奖!
第七百六十一章现身说法
口碑和票房上面的成功,必然会成为影片冲击奥斯卡的助力,虽然颁奖季还没有拉开大幕,但十一月份转眼就会过去,CAA、二十世纪福克斯和斯坦顿工作室在舆论上面的造势,早就开始了。
如今的社会形势,尤其是天主教的一系列变化,确实变得对电影很有利,但也不能就此放松。
大笔的公关宣传资金,也纷纷投入到了很多主流媒体上面。
圈内影响力巨大的《好莱坞报道者》,更是墨菲和二十世纪福克斯投放的重点,每隔几天总会出现对《聚焦》极其有力的报道。
“墨菲斯坦顿的新片《聚焦》,是今年到现在为止最不张扬、是最无可争议的年度最佳作品,故事锋芒收敛又暗流涌动,情节驳杂曲折又丰富饱满,人物群像鲜明,在有限的表演空间里个个有血有肉、灵魂附体,用一腔热血,汇成了静水深流。从各个层面,都体现出了当今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最高的成就。”
而且,在有了足够的收益作为基础后,《好莱坞报道者》的记者们,还采访了刚刚顶替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来加州中南教区上任的奥利维拉罗德里格斯大主教。
“《聚焦》这影片描述了教会历史上‘令人痛心的时刻’,教会必须面对那些被隐藏的、令教会蒙羞的事情。”
相比于前任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奥利维拉罗德里格斯大主教工作作风要温和许多,对电影所反应的事情更是直言不讳,“教宗并不会劝阻我们不要看这部影片,而是提醒我们要从影片中发现教会存在的问题,积极解决问题,预防新的问题出现。”
天主教会焕然一新的态度,也让《聚焦》更加备受称赞。
不少媒体上面,都出现了像是“影片《聚焦》挤破社会毒瘤,促使天主教会改革”之类的报道。
这些都有助于《聚焦》继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十二月份也悄然到来,新的美国电影颁奖季拉开大幕,在整个颁奖季公布的第一个奖项上面,墨菲和《聚焦》就成为了大赢家。
哥谭独立电影奖把最佳导演与最佳影片的奖项分别授予了墨菲和《聚焦》!
这可以说是非常罕见,哥谭电影奖自从更名为哥谭独立电影奖以来,获奖的几乎都是独立影片,很少有六大公司发行的影片能拿走重要奖项。
《聚焦》获奖并没有引起争议,似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结果。
哥谭独立电影奖在公布最佳影片是《聚焦》的同时,还给了相应的评语——为了肯定无畏的精神,令人震撼的无畏……这部电影戳破了丑闻,引发波士顿、美国国内以及国际关注,促使梵蒂冈天主教会发生改变。”
无论从哪方面讲,《聚焦》始终都保持着极好的口碑和近乎火爆的关注度。
这些最为直接的反应在了影片的票房上面。
在影片上映第三个周末到来之前,北美票房就突破了400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线,然后放映规模进一步扩大,由1800多家上升到了接近3000家,基本出现在了北美各地的影院里面。
有了足够的银幕作为支撑,《聚焦》在这个周末的票房虽然稍有下滑,但幅度不大,周末三天再收2720万美元,北美票房渐渐接近了7000万美元。
与此同时,这部影片开始进入欧洲部分国家的电影市场,由于之前的一系列造势和出色北美票房与口碑,一个周末的时间就从英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和德国等天主教影响深刻的国家当中卷走4500万美元。
《聚焦》的全球票房也顺利突破了一亿美元大关。
后面的一个周末里,二十世纪福克斯继续在海外扩大上映规模,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巴西和阿根提,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及欧洲的另外一些国家,也加入到了放映行列之中。
这一个新的周末过后,影片的北美和海外票房相加又收获了5000多万美元。
至此,《聚焦》这部影片的票房已经超过了1亿6000万美元。
随后,二十世纪福克斯和斯坦顿工作室的奥斯卡宣传开始了新一个阶段的计划,邀请各个主要角色的原型人物出来现身说法。
早在影片筹备的时候,斯坦顿工作室就与以马蒂巴龙和罗比罗宾逊为首的原型人物达成了协议,只要影片的立场和质量没有问题,他们都会参与到实地宣传当中。
随着颁奖季的深入,马蒂巴龙率先加入到了《聚焦》的造势宣传大战里面,他的一篇关于《聚焦》这部电影的文章,出现在了《华盛顿邮报》上面。
马蒂巴龙文章中表示,电影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映之时,他就专门去看了,并且彻底倾倒了。
后来电影在波士顿放映第一场,最后演职人员名单出现时,全体演员被剧组主持人请到舞台上,接着电影角色的原型记者们也被请到舞台上。在那里,他们接受了全场观众经久不息的起立鼓掌致敬。
他如此写道:“那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感动时刻。我想到了从前我们进行的调查和经历的磨难,那些付出塑造了电影的故事原型。随着电影的播出,我们曾经努力带来的影响也会被放大。我想到,公众现在也许知道为什么社会必须需要有记者的存在了。我还想到了整个电影的奇异之处:性侵是一个沉重悲哀的主题,一部反映这种题材的电影如何能出现在这匪夷所思的时代十字路口,与众多名人、狗仔队和隆重的采访一起赢得全世界的瞩目。”
马蒂巴龙还在文章中说,多年来他有很多次都产生了把自己参与调查报道的故事拍成电影的想法。但是此前他只是想想而已,直到2010年前后才真正开始行动起来。当他见到了将在《聚焦》中扮演自己的塞斯罗根后,他才开始体会领悟到塞斯罗根会把自己演绎成什么样子。
“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间不到两个小时,聊天过程中我突然意识到,那不太像是一个采访。那次见面是一个观察会议,很像心理医生观察病人的感觉,只不过我们两个会面后,他对我的观察结果不会像心理医生那样保密,相反他会在电影中表现出来,让数百万观众都看到。”
对于塞斯罗根的表演,马蒂巴龙称赞:“这个角色与我很像,很多新闻界同行看电影时第一眼就认出来了。”
这种以真实人物和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原型人物的观点往往对影片有很重的份量。
在马蒂巴龙之后,其他的人也先后露面,为《聚焦》造势。
“看到这部电影时,我感觉自己像通过镜子观看过往发生的那些事,真实的就像是那一切刚刚发生。”
罗比罗宾逊接受福克斯新闻台的专访时,说道,“在别人的推动下回看往事,这种经历不总是愉悦舒适的。当年,团队的每一个人都耗费数周时间去采访受害者。那期间,我聆听了不少让我想尽力忘记的故事。但是现在唐尼扮演了我,通过电影将关于天主教的一切不好的回忆全部带了回来。”
萨莎佩弗在接受家乡媒体《哥伦布电讯报》采访时,也表示电影非常真实,仿佛又让她看到了曾经心神不安的那些事情。
此外,她还说道,“当我听到墨菲斯坦顿导演要把当年的事情拍成电影的时候,我非常紧张。剧本讲述的故事是真正发生过的,几乎不可能允许对故事有什么改变,我认为他们做到了真实于历史,我也为此十分感激。”
还在从事深度调查工作的迈克尔雷泽恩德斯则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道,“观看电影的观众中,有的人可能在之前从来没有读过我们的报道,我希望电影播出之后,更多受害者能勇敢地站出来。这些受害者和他们的故事能给新闻业,尤其是现在处于困境的纸媒打下一针兴奋剂,帮助新闻媒体在深度报道的同时振兴自我。”
这些原型人物出来为影片唱赞歌,也加大了《聚焦》冲击奥斯卡的砝码。
各个角色的原型人物以各种方式现身说法,墨菲当然也不会闲着,十二月中旬的一天,他进入CAA所在的死星大厦前,也专门接受了接着的采访。
“你们说教会对儿童的性侵案发生率并不比别的人群高?对,我承认这一点,但问题是其他人做出了这样的事,会受到惩罚,而他们不会!”
面对记者的提问,墨菲很直接的说道,“这一点影片中也有描述,教会有人去掩盖这一罪行,令受害者更悲惨。”
接着,他就把话题转向了影片真实性的问题,“我们同一时间采访报道小组中的每个成员,从多个视角还原十几年前所发生的故事。电影的每一版脚本,我们都会给当年的这些记者、编辑看,直到得到他们的认可。”
说完这些,墨菲进入了死星大厦,接下来还有很重要的事情要与比尔罗西斯商议。
他今天过来,是为了索尼哥伦比亚影业!
第七百六十二章救命法宝
“我今天上午刚刚得到消息……”
看到墨菲坐在沙发上面,比尔罗西斯简练的说道,“索尼娱乐高层的会议上,很多人再次重提将索尼哥伦比亚影业剥离出来,并且打包出售的计划。”
墨菲点了点头,自从索尼哥伦比亚影业第一次传出剥离出售的消息,他就让人一直盯着索尼娱乐,自然也得到了这样的信息,而且结合索尼哥伦比亚影业乃至整个索尼集团的情况,他也准备做出尝试收购哥伦比亚影业的决定。
所以,墨菲直接对比尔罗西斯说道,“我准备收购索尼哥伦比亚影业。”
比尔罗西斯早就知道墨菲的计划,并没有觉得意外。
“需要我做什么吗?”他问道。
如今墨菲和斯坦顿党徒是他最为重要的客户,失去了这些人的支持,他在CAA的合伙人地位也就不稳当了。
“当然。”墨菲根本不同比尔罗西斯客气,“比尔,我需要你说服CAA的合伙人们,让CAA全力协助我完成这次收购。”
虽然这么多年的导演生涯和电影投资下来,积攒了不菲的身家,各种资产算起来也有几十亿美元,但想要收购哥伦比亚影业这样好莱坞传统的六大公司之一,绝对是一件非常有难度的事情。
这种涉及数十亿美元资产的收购,可不是我出钱、你同意,双方简单的说上几句,然后一拍脑门就搞定了。
那要么是幻想,要么是小孩子过家家,要么是群神经病……
不说别的,单单是融资一项,就是相当麻烦的事情。
墨菲并不准备‘独资’完成这笔收购,傻子才会把自己的资金全部砸进一个项目里面,发展到他现在这种程度,资金当然不能压在一个项目上,就跟这个国度所有的收购案一样,以融资或者贷款的方式来进行,才是最为合理的方式。
甚至,可以像尚海迪士尼乐园把未来门票收入作为抵押获得贷款一样,真的与索尼娱乐达成协议的话,他可以拿哥伦比亚影业片库里面的影片版权作为抵押来进行融资。
当然,也可以拉进几个有前途的合作伙伴。
尽管这样可能会有麻烦,但在商业圈混,尔虞我诈本就是最正常的情况,他根本就不怕这些。
至于选择CAA,一方面他如今在CAA是头号客户,双方的合作超过十年,只要利益一致,CAA肯定会发动力量帮助他完成这笔收购;另一方面就是CAA有这方面的经验,当年索尼娱乐收购哥伦比亚影业,中间人或者说促成这笔交易的正是迈克尔奥维茨一手打造的CAA。
虽然迈克尔奥维茨如今不在了,但CAA的实力比起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只强不弱。
墨菲想的这些,作为CAA合伙人之一的比尔罗西斯也清楚,他稍稍考虑一下,就点了头,说道,“没问题,我可以把你的话直接带到CAA的合伙人会议上。”
“那好。”墨菲很清楚一个道理,商业合作的目的就是利润,因此又补充道,“如果CAA能够协助斯坦顿工作室以合理的价格收购索尼哥伦比亚影业,我会拿出这笔交易额度的百分之三,作为CAA的酬金。”
“百分之三?”比尔罗西斯马上瞪大了眼睛,索尼哥伦比亚影业就算情况不好,收购价格也不可能掉下五十亿美元。
这样的百分之三可以抵得上CAA大半年的利润了。
“这样的话……”比尔罗西斯很有信心,对墨菲说道,“我有九成把握说服公司方面参与进这场收购案。”
墨菲轻轻点了下头,商业公司不是慈善机构,想要马儿跑,自然要给马儿吃草。
两人又交换了一下意见,毕竟收购不是小事,这也只是最初步的意向而已,如果斯坦顿工作室真要与CAA合作,后续还有一大堆事情需要慢慢商谈处理。
聊了一会儿,比尔罗西斯又提醒墨菲,“索尼哥伦比亚影业虽然近况不佳,但底蕴毕竟还在,你要有失败的心理准备。”
“我知道。”墨菲当然明白,他想买对方未必想卖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