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与他关系密切的人,都不会在那个特殊的时间段,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
即便拉灯大叔那边可能因为蝴蝶效应发生改变,也不太可能选择缺乏高大建筑物的天使之城作为目标。
一个普通的周二上午,墨菲先把凯瑞穆里根送去表演学校,回到斯坦顿工作室,交代电话接线员罗莎罗德里格斯没有重要事情不要打搅他之后,来到二楼的卧室里,打开电视机,开始频繁在各大新闻台之间切换,想要第一时间看到相关的消息。
他隐隐记得,袭击好像是发生在九点钟左右,当时正好有电视台在附近做节目,顺势变成了现场直播。
CNN、福克斯新闻台、CBS、NBC……壁钟的时针已经划过了九点,墨菲找遍了所有大型新闻台,没有半点与恐怖袭击有关的报道。
又等了半个小时,曾经的一切还是没有发生。
难道因为他这只微不足道的小蝴蝶的出现,这个世界就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墨菲眉头紧皱,自己的影响真的会有这么大?
他不是低估自己,而是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后,真的没有做太多的事情,就算有所改变的话,充其量也只是个别人的命运,也局限在洛杉矶乃至好莱坞的范围之内。
一直等到十点钟,墨菲站起来走到靠南的窗户边,抬头看向远处,太阳渐渐转到了这一侧,明媚的阳光洒落下来,带着一股南加州特有的燥热。
南加州?加利福利亚?想到这些,墨菲不禁用力拍了自己的额头一下,来到这边这么久了,他还是习惯于全国通用一个时间,而不是区分西部时间和东部时间。
911事件发生在纽约,那里是美利坚的东海岸,自己所在的地方是南加州,位于西海岸,两地是有时差的!
他来到这边除了因为宣传《电锯惊魂》出去转了一圈,其他时间都留在洛杉矶,根本就忽略掉了时差的存在,反而曾经的习惯误导了自己。
想明白这些,墨菲出去转了一圈,回来后冲了一杯咖啡,坐在电视机前耐心的等了起来。
所有的一切就像他曾经看过的报道一样,美国东部时间接近九点的时候,一架客机撞在了世贸中心的北塔上面,这些还都是来自于侧面的报道,对人的冲击力不是很强,随后另一架飞机从电视画面上飞过,一头撞在了双子塔的南塔上,熊熊的烈焰和浓浓的烟雾立即从被撞击的地方窜起,电视画面从主持人到街头民众再到救援人员都是一片惊慌。
没有多少人知道发生了什么,更没有人知道这会对整个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过了大概十分钟左右,墨菲的手机响了起来,里面传来凯瑞穆里根略带惊慌的声音,“你看新闻了吗?纽约好像被导弹袭击了!太恐怖了!”
“我看了。”墨菲安慰道,“亲爱的,上帝会保佑纽约的。”
他接着叮嘱,“你待在学校里,哪里都别去。”
那边凯瑞穆里根刚刚挂断电话,墨菲的手机又一次响起,这次是詹姆斯弗兰科。
“嘿,墨菲!”他大声问道,“看新闻了吗?你知道纽约发生了什么吗?”
墨菲尽量平静的回答,“好像是恐怖袭击,现在没有确切消息。”
就像是以墨菲为中心的这个小团体一样,这次事件以最快的速度成为全美讨论的焦点,从传统的电视节目,到新兴的网络媒体、论坛和博客,上面全是相关的信息。
墨菲只确认一件事,他来到这边结交的朋友们,没有一个在纽约,更没有人在世贸大厦。
这对他来说就足够了。
随后,该发生的一切全都发生了,五角大楼被撞,世贸双子塔先后倒塌,美国领空禁止任何民用飞机升空,小布什站出来讲话,确认这是一次恐怖袭击……
毫无疑问,这是美国本土遭受到的最沉重的打击,美利坚能够置身世界之外的和平童话也彻底破灭,又一次社会变革即将开始。
看到电视画面中发生的一切,墨菲不禁想起了华氏911,如果制作出这部纪录片,肯定能一夜成名,甚至自己的名字轻易就能传遍全美乃至全世界。
但这值得吗?
思考了不过两秒钟,墨菲就摇了头。
不管华盛顿当局在影片中被黑多少次,白宫具备的权力毋庸置疑,到了这种紧急时刻,站在政府的对立面才是傻瓜。
没错,华氏911曾经是很盛行,也引发过不少争论,却从来都没有成为过美国的主流声音,甚至在一向喜欢黑联邦政府的好莱坞都无限边缘化,那位导演最后被打压到了什么程度,沦落到了什么地方,或许只有上帝才知道。
就算是华氏911是真的,那又怎么样?小布什家族与****家族关系密切,整个911事件是场阴谋,关自己什么事啊?
在这些事情上面,墨菲的觉悟一向很高,美利坚给他的印象确实不好,与传闻中的天堂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要做一名揭露所谓真相的急先锋。
整个世界就此发生巨变,好莱坞也在改变,电影业受到的冲击最为直接。
全美都沉浸在悲痛的氛围中,没多少人走入影院,那些能与恐怖袭击或者残酷杀戮扯上关系的影片,更是无人问津,公众对电影的心理承受度甚至降低到了好莱坞出现以来的最低点。
过往九月份这个北美传统的恐怖片上映季,注定成为众多恐怖片的滑铁卢。
911造成的现实太过残酷,没几个人愿意再在影院里接受恐怖片的冲击和折磨,不仅仅是恐怖片,几乎所有类型的影片都受到了严重冲击,院线里面更是出现了十几年来罕见的冷清状况。
像《电锯惊魂》这种类型的影片,受到的影响是最大的,911恐怖袭击发生之后,原本剩余不到二百家的院线,也纷纷把这部影片下档。
不过,影片最终的票房成绩足够惊艳。(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章票房分账
求订阅!求推荐票!求月票!
因为911事件带来的冲击,九月份的好莱坞一片冷清,没多少人再关注有什么新片上映,也没人在意哪个男明星又搞了哪个女明星,全美乃至全世界的焦点都集中在了纽约曼哈顿的那片废墟上面,而九月初和现在上映的影片,不管卡司和制作规模,除了扑街不会有第二个结果。
尽管电影市场一片冷清,不少发行公司哀鸿一地,福克斯探照灯却出现了今年少有的振奋局面。
《电锯惊魂》虽然在影院放映了八周就被迫下档,但耀眼的成绩,足以让很多人兴奋不已,同时也会获益。
“随便坐,托尼。”
看到托尼古斯曼走进办公室,戈丁克莱德态度极其亲切,“墨菲最近在忙什么?”
托尼古斯曼满脸红光,好像年轻了十几岁一般,“除了跟我们讨要票房分成,就是在准备新项目。”
“噢?”戈丁克莱德马上来了兴趣,“知道具体内容吗?”
“他没有透露。”托尼古斯曼摇了摇头,“我昨天去过斯坦顿工作室,他说剧本和大概计划完成后,会给我们看的。”
戈丁克莱德斩钉截铁般说道,“跟墨菲保持紧密的联系!”
很明显,墨菲斯坦顿是一个正处于上升期的导演。
“我明白。”托尼古斯曼说道。
一部制作成本只有八十万美元的小成本恐怖片,最后从北美拿下6189万美元的票房,而且不是《女巫布莱尔》那种依靠发行公司取巧的方式,这样的导演值得任何一家公司重视。
就在托尼古斯曼这么想的时候,戈丁克莱德忽然换了话题,“市场部新空出一个副总监的职务。”
听到这话,托尼古斯曼眼睛立即亮了,这是自己的机会啊!
果然,戈丁克莱德又说道,“是你第一个推荐了《电锯惊魂》,你这次为公司立了大功,我已经向公董事会推荐了你。”
托尼古斯曼大喜,“谢谢,谢谢你,BOSS。”
戈丁克莱德摆了摆手,“没有你就不会有《电锯惊魂》,也不会有公司与墨菲斯坦顿的合作,这是你应得的。”
用力点了下头,托尼古斯曼心中一片欣喜,欣喜之余,忽然想到了墨菲斯坦顿这个名字,如果自己在帕克城时就选择与他合作,买下《水果硬糖》,说不定早就升职了啊。
对面的戈丁克莱德不再说话,托尼古斯曼知道自己到了该出去的时候了。
想到要与墨菲斯坦顿保持密切联系,他临走前提前上司,“墨菲已经数次催过票房分成了。”
戈丁克莱德微微皱眉,思考了一下,说道,“告诉他,属于斯坦顿工作室的钱一美分都不会少,但要等公司走完流程后分期付清,最晚到明年二月份,北美票房分成的所有款项都会汇入到斯坦顿工作室的账上。”
这在好莱坞业内已经算是比较快的支付速度了,他和福克斯探照灯也没有动手脚的打算,北美的票房分账相对透明,而且墨菲斯坦顿明显处于快速上升期,是一个极好的潜在合作对象,何况《电锯惊魂》的故事明显没有讲完,应该还有续集,与斯坦顿工作室闹出不可调好的矛盾绝不是明智的选择。
话说回来,对方如果执导的是《女巫布莱尔》这样的影片,他真的就要好好考虑一下这笔分成的数字和支付时间了,一个透支市场的导演……
虽然未必会做手脚,但拖上一年或者两年根本没难度,这样也能缓解电影公司的流动资金压力。
就像戈丁克莱德考虑的一样,好莱坞的电影公司总是根据对象的不同而做出适当的调整,这是一个标准的商业圈子,商业信誉是必要的,但尔虞我诈的手段同样不会少。
911事件发生后一周,福克斯探照灯将一份财务报表传到了斯坦顿工作室,墨菲的律师罗伯特和会计师比尔进行了审核,基本没有问题,不过北美票房分账的报表传了过来,分成款项却要采用分期付账的方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才能支付到位。
这是好莱坞发行公司和制作公司间的惯例,在双方实力地位相差很多的情况下,有时候款项的支付时间能拖到令人崩溃,像赖账最后闹上法庭的事也不是没有。
墨菲对于福克斯探照灯半年的账期并没有太多意见,当初双方合同规定的是北美下档后十个月内付清,福克斯探照灯这不是在拖账,反而是在释放善意。
相比于账期,他更多是集中在《电锯惊魂》的财务报表上面。
这部影片在北美总计取得6189万美元的票房,扣除各种税费后,作为发行方的福克斯探照灯拿到了3050万美元的分成,这些钱有部分已经支付到位,有部分还在各大院线的账上。
不过,福克斯探照灯发过来的报表上面,已经有了清晰的分成比例。
从斯坦顿工作室与福克斯探照灯签订发行合约后的宣传期开始,福克斯探照灯总计先后投入了550万美元的宣传营销费用,另外还有50多万美元用于像仓储费、运输费、人工费、公关费和保险费用等一些繁杂的小支出。
按照双方间的合约,这些费用都会计算在福克斯探照灯百分之二十五的北美票房额发行抽成里面,斯坦顿工作室并不需要另行支付,他们也无需再从影院的票房里面另外扣除。
也就是说福克斯探照灯需要从3050万美元里面截留6189万美元的百分之二十五,也就是1550万美元左右。
剩余的1500万美元也不是完全属于斯坦顿工作室所有。
双方的发行合同中有一项补充条款,《电锯惊魂》的所有拷贝由福克斯探照灯联系冲印,费用也由福克斯探照灯暂行垫付,最后从北美票房分成中扣除。
福克斯探照灯采取了保守的发行策略,最开始只有三十几个拷贝,直到《电锯惊魂》显示出足够的市场潜力才开始大规模冲印,最后的冲印拷贝数字高达2560个。
这份报表上面,特地附加了一份胶片冲印厂的财务说明,因为与福克斯探照灯长期合作以及大规模冲印拷贝的关系,单个拷贝的冲印价格并没有墨菲预估的3000美元这么高,冲印厂给出的单价是2450美元,基本是业内大规模冲印的平均水准。
如此一来,拷贝方面的支出高达627万美元,福克斯探照灯需要再从1500万美元里面扣除这笔款项。
这样的话,斯坦顿工作室能得到的北美票房分成在870万美元左右。
但这不是真正的收入数字。
得到福克斯探照灯的财务报表后,斯坦顿工作室这边也做了一份支出预算。
这870万美元,还有相当一部分要用于各种费用的支出。
虽然墨菲的零片酬让比尔罗西斯拿不到经纪人抽成,但他没有怨言,当初为这部影片的筹备和发行积极奔走,一方面是因为看好墨菲的前途,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他能拿到一定的票房抽成。
这个数字不算高,却足以抵得上他在CAA年收入的3倍。
比尔罗西斯能拿走25万美元。
从付出和回报的角度看,他也值得墨菲付出这笔钱。
另一方面,《电锯惊魂》在编剧工会、导演工会和演员工会都有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