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排爆专家也不是电影里每天等着各种发现爆炸物的消息,整天无所事事。”
蓝主任抱着双臂补充道:“事实上排爆专家最多的工作是制造爆炸物,最好的制造者才是最好的排爆者。我要是做颗炸弹铁了心不想让人拆,打死他都拆不掉,拆一百回爆一百回。”
“蓝主任,您不会在江城市局整天制造炸弹吧?”
“局里当然不能,市里有一些爆破工程,有专业的民用爆破公司,我有机会参与。比如爆破一栋旧楼,要安装多少雷管,需要多少炸药,定向爆破,对技术的要求比制造一颗普通炸弹高多了。”
“下次有机会带我去见识见识。”
“没问题。”
“崔局,我们南港虽然没什么爆破工程,但军分区和各区县武装部每年都要销毁一些过期的弹药,您能不能帮我们协调一下,下次销毁时让我们技术大队民警去看看。”
这小子,正干着那么危险的工作,不光跟蓝经纬开玩笑,还不忘提出申请。
让技术民警见识见识弹药销毁不是什么坏事,崔局同意道:“可以。”
“谢谢崔局。”
“别谢了,干正事,小心点。”
“明白。”
动作小心翼翼,看得人惊心动魄。
在单位的技术民警全进来了,站在崔局身后,紧盯着电视机屏幕,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喘。
第332章 险没白冒!
相对整个检验过程,从雷管上提取检材的时间并不长。
前后不过十来分钟,提取完立即去DNA实验室做实验。第一次没检出来,回放置雷管的临时实验室再提取,如此反复,一直等到深夜11点多。
有钱好办事,从傍晚6点半开始,紧急采购的微量检验仪器设备相继送到。
崔局没有坐等,同警务保障处长、支队辛政委及技术大队教导员韦绍文等人一起指挥技术民警收拾出两间办公室,安置价值四百多万的仪器设备,请售后服务人员现场调试。
说是调试其实是演示,会操作的人在提取检验雷管上的DNA,这么昂贵的设备买回来不是当摆设的,必须尽快发挥出作用,最好能在天亮前搞清从新园小区采集到的检材中有没有氯酸钾、硝氨、TNT等爆炸物残留。
销售这些仪器设备尤其搞售后服务的人全是“专家”,几乎天天往全国各大研究机构跑,做这样的检验对他们实属小儿科。韩博正在DNA实验室做第五次实验,他们的检验结果倒是先出来了。
“云工,您确定几十份检材里面都没有爆炸物成分?”
以前只想着往中科院和财大气粗的各大院校跑,从来没想过往公安局跑,结果南港市公安局竟然找上门,一下子采购一套。
做这么大一笔业务,熬夜实在算不上什么。
云之鑫累并快乐着,扶扶眼镜:“崔局长,爆炸物残留有,不然怎么会发生爆炸。不过只检出空调冷媒的微量残留,没检出氯酸钾之类的其它残留物。”
他不光跟“韩打击”一样是硕士,还在国内一所著名大学任过教。
他不仅销售这些进口仪器设备,按照合同上的条款,接下来还要帮着培训技术民警如何检验分析,如何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
他说没有基本上就不会有。
没人为制造的炸弹残留物,说明质检部门对三年前那起爆炸原因的认定没问题,虽然两起爆炸不能串并,至少可以确定迄今为止只有一颗炸弹。
崔局稍稍松下口气,招呼警务保障处的同志陪专家去吃夜宵,吃完夜宵送人家去宾馆休息。海工集团基建工地现场勘查完了,技术民警接下来没什么特别重要的任务,趁专家在南港,组织他们从明天开始接受培训。
一切安排妥当,给专案组通报。
电话刚打完,正准备给正在等消息的陈局汇报,DNA实验室门开了。
“小韩,怎么样?”
“不辱使命,总算检出来了,只有一个人的,没第二个人的。”韩博递上一份图谱,靠着墙一屁股瘫坐在地上,如释重负。
“好,好,太好了!”
崔局激动的无以加复,紧攥着图谱哈哈笑道:“雷管不是人民币,躲还来不及,谁没事会用手去摸?绝对是嫌犯的,只可能是嫌犯的。这是突破性进展,小韩,你的险没白冒,案件破获你当首功!”
“立不立功无所谓,关键是破案。”
穿着几十公斤的排爆服,全神贯注的干十几个小时,韩博真累了,从李佳琪手中接过水喝了一小口,有气无力说:“崔局,从现在开始,只要有嫌疑人的血样送过来,立即检验比对。”
“对,破案要紧,你抓紧时间休息,嫌疑人不少,接下来你有得忙。”
“我坚持到天亮,明天一早请田医生过来帮忙,从明天开始两班倒,人停设备不停,直到把嫌犯比对出来为止。对了崔局,我们没前科人员DNA数据库,东海市公安局有,离得不算远,如果嫌犯去过东海,在东海有案底,那就能第一时间把他比对出来。”
“这个提议好,我立即安排人带上检验报告去东海,请703的同行帮着比对。”
要给专案组指挥部通报,要向陈局汇报,要请省厅刑侦局谭副局长帮着协调,崔局忙得焦头烂额。陈局电话接通,说了几句就把手机往韩博手里一塞,出去安排人准备车连夜奔赴东海。
“小韩,干得漂亮。鉴于案情重大,有一个问题必须搞清楚,雷管上有嫌犯的DNA,可雷管虽然没爆但也经历过爆炸,并且不知道炸弹制作了多长时间,这个检验结果现在是破案线索,将来是定罪量刑的依据……”
陈局很激动,说话有些语无伦次。
韩博基本上听出他的意思,解释道:“陈局,DNA的结构是比较稳定的,正常情况下降解速度极为缓慢。能对其产生影响的只有温度、湿度、PH值、氧化反应、酶解和微生物侵染几个因素。我们在现场找的这枚雷管,确实经历过爆炸,经历过高温。但短时间高温主要是造成DNA的变性,也就是DNA双链解链变成单链,温度下降之后又会恢复为双链形式。我之所以拖到今天下午提取检验,就是想让它的双链形式完全恢复。”
“你早想到提取雷管上的DNA?”陈局反应过来。
“是的,从发现雷管那一刻就想提取检验。考虑到从失效雷管上提取检材比较危险,所以决定留出足够时间让雷管上有可能存在的嫌犯DNA恢复双链形式,然后一鼓作气把它提取检验出来。”
早打算提取检验,新园小区勘查,包括微量检验的仪器设备根本没那么迫切。
上当了,被这臭小子骗走四百多万经费!
陈局气得牙痒痒,可又不能批评一个刚以身犯险为案件侦破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暗暗决定接下来一年不管他打多少申请报告一份不批。
“辛苦了,安排人把雷管送到危险品仓库,然后抓紧时间休息。”
“是!”
……
有教导员和副大队长在,雷管如何处置不需要韩博操心,在李佳琪等人帮着下脱掉排爆服,去后面宿舍躺下就睡。
同样一直工作到现在的程文明和金阳仍在开发区分局一间办公室挑灯夜战,整理今天摸排的材料,你一言我一语讨论案情。
“我今天看过几台空调外机,拆下来不是很难,普通螺丝刀就行,不需要专用工具。”
“文明,你是说嫌犯不一定是空调销售、安装、维修从业人员?”
“有这个可能,也可能伪装成安装维修人员。”
程文明把整理好的材料放一边,掏出香烟点上,接着道:“需要继续查的只剩下4个。从分局同志提供的情况看,他们都有正当职业,都没有犯罪前科,我感觉他作案的可能性不大。”
“我们的任务就是排查他们,只要他们没问题,我们这一组就没责任。”刚破获一起死亡二人的强奸杀人案,就被抽调到01。01特大爆炸案专案组,金阳多少天没有好好休息过,身心俱疲,看上去很憔悴。
机会难得,韩局对自己期望那么高,程文明不想就这么灰溜溜回良庄,抬头问:“金大,要是嫌犯不在指挥部给我们圈定的摸排范围,却在开发区分局辖区呢?”
“你有什么想法?”
“空调不是一般家用电器,不像电视机、电风扇一样家家户户都有,市区销售、安装、维修及回收空调的人算不上多,排查十几个小时,要是有收获,指挥部早通知我们收兵了。到现在没消息,说明侦破工作没突破性进展,至少我们这条线没有。嫌犯不太可能是专业人员,但又能拆开空调外机把炸弹装进去,这说明他多多少少懂一点,见过别人维修或亲手接触过空调外机。我今天见一些安装空调的人家,在外机外面焊笼子,生怕外机被偷。我们可不可以从这方面着手,调阅分局各派出所和刑警队所有空调外机被盗的案卷,看能不能发现点蛛丝马迹。运气这东西谁也说不准,或许真能有点收获。”
剩下四个要摸排的人外出打工,他们不同于其它线尤其海工集团和二建公司两条线上的嫌疑人,只要走访询问一下,确定案发前后他们在什么地方,没必要追过去见到人。
接下来也没什么事,查就查查。
金阳权衡了一番,同意道:“明天我走访询问,你了解空调外机被盗情况。”
“行。”
与此同时,“老帅”正在交警队会议室召集专案组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小组负责人开会。
程文明金阳所在的第八小组,相当于拾遗补缺,不是主力,在专案组的“地位”并不高,组长都不需要参加案情分析会,只要把三个探组的摸排材料汇总给研判组。
“过去三年,活动房共出租过四次,第一次租给东港建筑公司青年小区建设项目部,出租时间大概六个月;第二次租给路桥公司的一个造桥组,第三次租给市政工程公司,安放在青年路与建设路交叉口,第四次就海工集团基建工地。由于要走访询问的人太多,又正值元旦长假,暂时没发现什么异常。不过我认为问题极可能出在第三次出租期间,青年路与建设交叉口那是人民广场,现在人流量大,施工时人流量一样不少,嫌犯想制造大爆炸达到其不可告人目的,这那里引爆最合适。”
老帅猛吸了一口烟,冷冷问:“你需要增加多少人?”
“十个民警,再有十个民警应该够了。”
“我给你抽调15个,连夜询问连夜摸排,只要发现具有作案动机和作案时间的立即采血样送检。”
“是。”
第333章 程文明的猜测
元旦长假,党政部门干部和企事业单位人员休息,民工不休息。
2号一大早,六个瓦工和五个小工准时上工。
干活的人比之前多三个,效率高了,外墙瓷砖昨天全部撬完,今天开始掀房顶,动静太大,韩妈担心影响儿媳妇休息,非让李妈陪她出来散散心,下午收工再回去。
总逛街没意思,这么冷天总不能逛公园吧。
李晓蕾干脆驱车来到第一人民医院,找几年前就认识现在关系已经非常好的老卢儿媳妇赵秀丽做个检查,顺便帮田学文问问能不能进人民医院的事。
主任医师很忙,一星期要去门诊值两次班,要做不下五次手术,在医科大学还有授课任务。
赵秀丽直到走出手术室才知道她俩来了,急忙赶到9楼病区的医生办公室,跟二人打起招呼:“阿姨,晓蕾,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
“嫂子,别这样,搞得我们怪不好意思的。”
主任要接待客人,几个住院医师很有默契的出去查房,赵秀丽带上办公室门,坐下笑道:“单子呢,给我看看。”
“在这儿,赵主任麻烦您了。”这个世界上没什么比女儿肚子里的宝宝更重要,李妈忙不迭掏出检查的化验单。
“挺好。”
赵秀丽看看化验单,放下笑道:“怀孕14周,看上去还这么苗条。晓蕾,你是孕妇,是准妈妈,不能光顾着漂亮,营养一定要跟上。”
“嫂子,我没节食,现在特能吃,从早吃到晚,一天喝几碗汤。”
“可能跟个人体质有关,不光要吃,一样要保持适当运动,散散步,出来走走。”
“我听您的,不能总窝家里。”
“韩博呢,平时没空,放假怎么不陪你来?”
“加班。”
李晓蕾耸耸肩,苦笑道:“好几天没着家,好像有什么大案,一天一个电话,还火急火燎说不了几句。当警嫂就这样,我有这个心理准备,至少比当军嫂好。”
“我小姑子不就是军嫂么,空勤家属,别人很羡慕,其实非常不容易。家里事全她一个人扛,不敢让丈夫分心。”
韩卢两家关系不错,她家事李晓蕾全知道,不禁问:“嫂子,芦荟姐今年回不回来过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