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韩警官-第2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江城需要四个多小时,闲着也是闲着,唐副所长干脆介绍起案情:“当时4号码头晚上很热闹,附近有港务局的宿舍区,有海员俱乐部,红极一时的友谊商店也在那儿。案发当晚,被害人去海员俱乐部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之后一个人骑自行车回市委机关干部宿舍,没想到这是一条不归路,再次发现她时已经是一具尸体。第一个发现尸体的是一个清洁工,打扫卫生,起得很早,清理垃圾时发现尸体被扔在马路边一个水泥浇筑的垃圾箱里。我们仔仔细细勘查,发现第一现场距垃圾箱不远,并且在草丛里找到了凶器,一把这么长的匕首,上面有被害人的血迹,但没提取指纹。”
  科学在发展,时代在进步。
  当时许多无法侦破的案件,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完全有可能破。
  韩博追问道:“后来呢?”
  “走访询问,组织警力排查,全市有前科的,游手好闲的,当晚参加过婚礼的,有一个算一个全在摸排之内。走访询问没找到目击者,摸排没发现具有作案嫌疑的人,于是顶着压力传讯她丈夫,安排民警去她就读过的学校,去她老家,结果一无所获。”
  “匕首呢?”
  “匕首是唯一物证,当时把它作为调查重点,不知道问过多少人。是用锯木机锯条自制的,之前没人见过谁有那样的匕首,这条线也就断了。”
  “什么样的匕首?”
  “两面开锋,刃长不到20厘米长,柄上缠有粗布条,握住不容易滑,不容易伤到自己的手。现在很稀少,以前很多。”
  这样的匕首韩博还真见过,小时候自制过很多工具和玩具。
  用小锯条做刻刀刻喜联(类似于窗花),用钢丝皮筋起来做“手枪”,想到匕首把上的粗布条,韩博沉吟道:“虽然过去十一年,要是凶器没丢,我可以试试能不能从上面提取到嫌犯的DNA。”
  他能从雷管上提取到DNA,一样能从匕首上提取到,只要上面有。
  唐副所长眼前一亮,啪一声猛拍了下大腿:“那么重要的证物,应该不会搞丢,可以打电话问问港口分局,让他们找找。也可以打电话问问韦支队,他是当时的专案组副组长,肯定有印象。”


第354章 股东大会
  “统一思想”工作进展顺利,“良庄人自己的银行”成立五年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股东大会如期召开。
  以前小事总经理和副总经理说了算,大事镇里说了算。
  材料上的第一次股东大会是在老良庄乡政府三楼会议室开的,老卢“钦点”10个股东代表,算上他、焦汉东、老马、老袁和韩博在内的几个一样入过股的乡党委成员,把另外800个股东给“代表”了。
  现在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就是在那次股东大会,确切地说应该是“股东代表大会”上产生的,并且股东代表连自己都代表不了,更不用说代表别人。
  包括董事长、监事会主席、总经理、副总经理人选在内的所有决策,全是他跟时任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焦汉东作出的。
  他俩才是“代表”,整整代表830个股东!
  结果可想而知,被逼入股的八百多名股东有股权,没话语权,没知情权,更不用说投票权。
  股东遇到难事,想去基金会贷点款,一样公事公办,不管你是不是股东。
  既不允许用股权抵押贷款,也不允许私下转让股份。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对绝大多股东而言在基金会入股就是一个“坑”,钱扔下去连声响都听不见。
  换作其它地方早造反了,但这里是良庄,是“老卢的良庄”!
  他根深蒂固,老百姓信他服他,从良庄走出去的大领导罩着他,焦汉东又对他很尊敬,在基金会这个问题上跟他“穿一条裤子”。以至于他退居二线前没人敢公开反对,退居二线之后大小股东一样敢怒不敢言。
  基金会章程上白纸黑字写着可以退股,不过退股的后果会很严重。
  镇干部退股,以后别指望晋升,现在负责的工作都要调整;教师退股,各种评选基本上没你份儿;退休人员退股,以后报销医药费会一张单子一张单子认真研究;村干部退股,这个村干部基本上也就干到头了;企事业单位职工退股的日子一样难过。
  不夸张地说,他的“阴影”不仅会笼罩你的工作,而且会笼罩到你的家庭,你的生活!
  大城市无所谓,邻里之间可以老死不相往来。
  农村不行,农村的社会舆论很可怕,走哪儿都会被议论这个人退股了。500块钱多大点事,又没说永远不给你,斤斤计较,这个人太精明,以后不能打交道……
  不过这一切已经成为过去,提起“良庄人自己的银行”,大小股东不再是一把“辛酸泪”,取而代之的是希望,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同志们,股东们,这位就是我们良庄农民合作基金会第一大股东兼基金会董事长候选人李晓蕾同志。”
  老卢坐在主席台中央对着麦克风抑扬顿挫,左边依次是县委常委、良庄镇党委书记焦汉东,良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文兵等四位镇领导;右边依次是今天大会的主角李晓蕾及基金会总经理、副总经理和总经理助理。
  头顶是“良庄镇农民合作基金会第二届股东大会”的大横幅,背后依然是党旗国旗,中间依然是国徽,搞得跟开全镇党员干部大会似的,不过台下坐着的确实大多是老良庄乡的党员干部。
  开大会拍下来,搞活动拍下,有事没事拍拍的优良传统,已经从良庄派出所发扬到了全镇。
  镇里开会要拍,企业奠基或开业要拍,群众结婚要拍,连办丧事都要拍拍。
  新良庄,新风尚,开如此隆重的大会怎可能不拍?
  照相的照相,摄影的摄影,有镇里干部,有基金会工作人员,还有举着傻瓜相机的股东。
  老书记讲话,掌声如潮。
  李晓蕾很配合的站起来,满面笑容,朝台下微微鞠躬,肚子不是很显,一身职业装看上去格外得体。
  坐在“阔别已久”主席台中央,主持这么多人参加的大会。
  老卢红光满面、意气风发,医生怀疑癌症的事早被抛到九霄云外,习惯性的举起胳膊,打着手势说:“有些股东见过李晓蕾同志,大多股东没见过,电话里三言两语说不清,今天股东基本上全在,本人没时间的也派代表来了,我给各位股东正式介绍一下。李晓蕾同志是北京人,也是我们思岗人,我们良庄人。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她爱人韩博同志我们全认识,先后担任过老良庄乡公安特派员、乡长助理,良庄镇党委委员、良庄派出所长,我们思岗县公安局党委委员、良庄公安分局局长。”
  一个股东脱口而出道:“韩打击!”
  良庄谁名声最响,老卢绝对排第一。
  至于第二,焦汉东真没资格,在群众心目中肯定是“韩打击”,只是这个名声跟老卢的名声不一样。一个打心眼里由衷尊敬,一个只有畏而没有敬。
  听到这个直至今日仍有老百姓用来吓唬小孩的绰号,会场里一阵哄笑。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不管好名声还是坏名声,现在需要的是一个名声够响的人接班,只有这样才能服众,才能稳定住广大储户的军心。
  “对对对,就是打击你打击他,打击完这个打击那个的韩打击!”
  小韩当然不会接班,他媳妇接班一样的,老卢很高兴,啪啪啪连敲几下桌子,脸色一正:“各位全知道全认识韩博同志,对李晓蕾同志不是很了解,现在,我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李晓蕾同志跟她爱人一样出色,一样有能力!她有文化,跟韩博同志是大学同学,学得是国际贸易。我卢惠生拉着老脸把她请过来之前,就是我们思岗县丝绸集团北京公司总经理。这个总经理跟其他总经理不一样,不光负责华北地区销售,同时负责丝绸集团产品出口。丝绸集团过去四五年的外贸订单,80%是她接的,去过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作为我们省人民政府代表团的一员,去澳门见证过澳门回归仪式。总理亲切接见过,作为商务代表团成员随国家领导人出过访。是我们思岗县‘巾帼建功先进个人’,荣获过我们省三八红旗手称号,先当选我们思岗县‘十大杰出青年’,紧接着又被评选为我们南港市‘十大杰出青年’。在良庄,个个知道‘韩打击’没听说过李晓蕾,但出了良庄,人家只知道李晓蕾不知道韩博是谁。”
  丝绸集团一年产值好几亿,80%订单她接的,她一年做多少业务!
  总理亲切接见过,随国家领导人出过访,思岗历史上好像就侯秀峰那个大能人,没想到侯秀峰当官去了,丝织总厂又出了个女强人,算起来还是良庄人的媳妇。
  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这样的人没能力谁有能力?
  一些只见过韩博,对韩博其实不是很熟悉的股东,甚至暗暗地想“韩打击”除了打击还会干什么,她比她男人强不知道多少倍,真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更多的股东则认为未来的基金会董事长见过国家领导人,能跟大领导说上话,基金会接下来的事就好办了。
  关门可以,一股至少给我们一万。
  不关门继续营业也行,不过一年要给我们分一两千块钱红。
  不管抱什么想法,大家伙对老卢选定的“接班人”是满意的,热烈的掌声再次响起,且经久不息。
  “接下来,请李晓蕾同志,给大家讲几句。”
  又是掌声,李晓蕾被感染到了,起身接过话筒,深情地说:“感谢卢书记,感谢焦书记,陈镇长,感谢各位股东给我这个机会。就像大家所知道的,我老家在北京,但我的婆家在思岗,我爱人是思岗人。良庄我不止来过一次,很早就认识卢书记、焦书记、陈镇长、马主席、袁书记等领导。认识建工集团汪总、良工集团王总、良粮集团钱总等许多良庄杰出的企业家,认识良庄派出所的刘所长、殷教导员、王燕副教导员……要不是我爱人后来去北京进修,我极可能早在良庄安家了。过去几年,虽然我大多时间在外工作,但良庄发生的一切我几乎全知道。思良公路西段改造工程竣工,工业园区一期工程竣工剪彩,我和我爱人为良庄发展如此迅速感到高兴;98洪涝,柳下河水位暴涨,东岸大堤岌岌可危,我和我爱人心惊胆战,生怕大堤决口。在我的潜意识里,良庄是我的第二家乡,事实上也是,因为这里有我的长辈、朋友,接下来还会有事业。我不会说良庄话,但我能听懂,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就可以用良庄话跟大家交流。”
  她真了解良庄,她不是外人,她是良庄的媳妇!尽管她男人心狠手辣、六亲不认,打击起来谁面子都不给。
  诚恳真挚的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与股东的关系。
  李晓蕾深吸一口气,接着道:“在此,我向各位股东郑重承诺,如果我成功当选基金会董事长,我将会以卢书记为榜样,坚决维护全体股东及基金会全体同事利益,捍卫广大储户在我基金会的存款安全,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全镇企业及居民提供生产经营所需的贷款服务。”


第355章 确诊!!
  江省很大,也很小。
  李晓蕾慷慨陈词之时,韩博正坐在省委党校的一个标准间里,同一位早上才认识的良庄籍学员一起等消息。
  林占臣,四十一岁,刚从部队转业安置到江城市政法委。良庄撤乡建镇时他有任务没能回去,韩博从来没见过,自然不会认识。
  事实上早在撤乡建镇之前就有机会认识,打击练气功时老卢搬救兵,他当时在省军区政治部保卫处工作。接到“群众举报”,他立即率领两个保卫干事去良庄看看那个蛊惑老干部找事的军官到底怎么回事,结果等他到了事情已解决。
  忘了因为什么事,当时擦肩而过,没跟老卢及老袁一起接待。没想到能在这里遇上,更没想到没认出人家,倒是被人家认出来了。
  提起相认的经过挺搞笑。
  培训班管理不是很严,一些事务繁忙的学员参加完开班仪式就走了,让一起来的部下替他们学习。
  三十岁左右提副处在基层实属凤毛麟角,在机关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人家为显得更成熟,从发型到衣着搞得很老气,一看就知道是参加培训的学员。
  韩博不喜欢梳大背头,这些年一直坚持锻炼,学习和工作又很紧张,整个人显得比较消瘦、比较精神、比较年轻,加之习惯穿警服,被很多学员误认为是哪位学员留在这儿的“替身”。
  早上在餐厅吃饭,林占臣随意问了句哪个单位的,你们领导呢。
  结果韩博一开口,林占臣就听出他的口音,报出名字林占臣笑了,原来是家乡人,原来是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