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前说,当年真应该让女儿嫁给蒋。”
人与人的关系也没有媒体所说的那么冷漠,这些又能说明什么。
朱明东大小眼不希望看到这么一个人是杀人犯,冷不丁问:“就这些?”
“当然不止。”
顾长浩拿出一份通话记录清单,指着上面的标注解释道:“从被害人的手机通话记录上可以看出,过去四年蒋与被害人一直保持联系,但联系的频率却与被害人的婚姻及感情经历呈正比。陈红与前夫闹离婚时,联系的次数比较频繁;陈红与前夫离婚之后,他主动联系陈红的次数更多;陈红遇到生前的最后一个男友,二人感情发展很快,打算谈婚论嫁时他几乎一天给陈红打几个电话。”
“他结婚了,有老婆,有孩子,有家庭!”
“朱局,这也是一个疑点,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他从前年底就开始与老婆闹离婚,每次吵架都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老婆虽然不是很漂亮但也不难看,虽然喜欢唠叨但对他对家庭真是没得说。而他自己呢,既不赌也不嫖,不喝酒不抽烟,几乎没有不良嗜好。不管村里人还是一起跑运输的司机朋友,谁也没听说过更没见过他在外面有女人,平时甚至连KTV、洗浴这些场所都不带去的。”
无缘无故的闹离婚,同时频频联系曾经暗恋过的人,结合起来确实是一个重大疑点。
冯锦辉和徐爱国对视了一眼,掏出烟示意年轻的中队长继续说。
“去年排查时他声称案发当晚出车了,为证明没有作案时间,甚至掏出手机让询问他的民警看交管部门发送的短信,案发当晚在安宝区有一个违章。现在想想当时大意了,只查询过违章记录,没去交警部门调看监控截图。”
顾长浩举起两张不是很清晰的照片,不无尴尬地说:“这个司机的身份虽然暂时没搞清楚,但显然不是他。而且案发当晚,他老婆因为跟他吵过架,下班之后负气带孩子回了娘家。”
第954章 全是坏消息
“韩局,分局的心情可以理解,这个案子确实不能再拖,分局上上下下压力真的很大,但我和老徐还是认为不能操之过急……”
一到省城,刚找了个宾馆开了个房间住下,韩博就接到了冯锦辉的电话。
毫无疑问,隆华分局刑警大队不是今天上午第一组心理测试专家的测谎结果出来才开始行动的,他们应该是在冯锦辉和徐爱国提出王学东很可能不是凶手时就开始回过头来查,不然不可能这么快锁定嫌疑人。
在接下来如何侦查上,分局和“积案办”持不同的两种意见。
朱明东认为刚扶持水面的蒋新伦如果杀了人,那么身上必然沾有很多血。种种迹象表明凶手做完案之后并没畏罪潜逃,而是躲在村里。也就是说蒋新伦因爱生恨杀害陈红之后极可能直接回家,他家里一样很可能有被害人的血迹。
有作案动机,有作案时间,并且在案发当晚有没有作案时间这一重大问题上撒了谎,那么,只要能在嫌疑人家中勘查出被害人的血迹,这样个案件不仅能尽快告破,而且一样能办成铁案。
冯锦辉和徐爱国同样认为蒋新伦具有重大嫌疑,只是觉得这么做有些操之过急,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如果在嫌疑人家检不出被害人血迹怎么办?
朱明东也考虑过这种可能性,但几经权衡还是认为应该采取行动,因为除此之外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DNA会随着时间和环境发生降解,其它证据一样会渐渐消失。
这就是命案积案侦破的难点,时间拖得越久案子越难查。
仔细想想,朱明东的考虑有一定道理。
韩博既认同冯锦辉关于不能操之过急的意见,又觉得7。11案确实不能再拖,更不想给分局留下一个独断专行的印象,想了想低声问:“分局打算什么时候去嫌疑人家勘查,打算怎么去勘查?”
“朱明东说兵贵神速,技术民警正在楼下待命,手续全办好了,打算8点整准时行动。”
冯锦辉坐在警车后排,看出窗外的夜景,接着道:“村里不是小区,左邻右舍全认识,24小时都有人,只能大张旗鼓。想秘密勘查,想不打草惊蛇,不太现实。”
“嫌疑人呢?”
“刚回去,正在村口的饭店同被害人一家请律师吃饭。有专人盯着,从现在开始,他别想离开专案组视线。”
准备得倒是挺充分!
如果没猜错,技术民警一出动,办案民警就会传讯嫌疑人。勘查结果一出来,只有检出他家有被害人的血迹,不管他承不承认,就会对其实施刑事拘留。
韩博一样能理解分局的压力,沉吟道:“既然分局已经决定了,我们就等消息吧。晚上正好有时间,你让学平把案卷发我邮箱,我再看看。”
现在叫停分局的行动是不太合适,冯锦辉只能不无担忧的点点头。
“积案办”效率很高,不过话又说回来,市局领导交代的事必须抓紧时间办,高学平顾不上回家,也顾不上送两位老前辈回家,在路口调头直奔单位,韩博刚陪关局在楼下餐厅吃完饭回到房间,就收到了7。11案电子版的材料。
“年轻就是好,精力充沛。”
关局俯身看了看笔记本电脑,拍拍韩博胳膊笑道:“你忙你的,我回房间看会儿新闻,看会新闻就睡觉,你也别搞太晚。”
“我送送您。”
“别送了,就在隔壁,你还怕我迷路?”
……
领导不让送不能真不送,至少要送到门口。
送走关局,韩博倒上一杯开水,摸着鼠标一页页仔仔细细研读案卷。
不知不觉已是深夜11点多,手机突然响了,本以为是隆华分局那边有什么消息,拿起手机一看来电显示却是一个陌生的号码。
“喂,您好,请您问您哪位?”
“韩局吗,我冯朝阳,东萍市局冯朝阳。”
原来是在贵省工作时的老同事,刚调到东萍市公安局担任刑侦副局长时他是分管监管支队等单位的副局长。春节期间去贵省公安厅“交流考察”,听杜副厅长说他调到司法局担任调研员,相当于退居二线。
“原来是老冯,不好意思,我差点没反应过来!”时间过得真快,老战友退居二线,自己早晚也有这么一天,韩博真有那么点感慨。
“怪我,换号码也没跟您说一声。”
“现在说也一样,等会儿我存起来,现在怎么样,司法局的工作忙不忙?”
老同事难得打一次电话,韩博只顾着高兴,混然没听出他语气有些不对。
此刻的冯朝阳心如刀绞,坐在客厅沙发上一手紧握着手机,一手端着酒杯,看着茶几上的照片,强忍着悲痛说:“韩局,不该这么晚打扰您的,但有件事还是觉得应该让您知道,其实我也是刚知道的。”
语气非常非常不对,这么晚打电话能有什么事。
想到自己去东萍上任处理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查禁毒支队副支队长遭遇车祸牺牲的真相,心里不禁咯噔了一下,“老冯,什么事?”
“杨勇牺牲了,在境外牺牲的,失踪失联一个多月,省厅禁毒总队今天下午才确认的。”
小伙子的样子一下子浮现在韩博的脑海里。
曾经的刑警中队长,曾经的业务骨干,因为知法犯法差点成为阶下囚,后来为再次穿上警服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受罪。
于心不忍,给了他一个机会。
韩博越想越难受,泪水夺眶而出,暗想早知道这样就不应该给他机会。
冯朝阳一样难过,因为当年是他和韩博一起把杨勇交给当时的省厅禁毒总队段副总队长的,那真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就在省厅看守所不远处的马路边,那晚发生的一切直到现在还历历在目。
“韩局,他是情报员,不是侦查员,系统里甚至查不到他的警号,我问过总队领导,您知道他们怎么说,他们说既不能评烈士也不能搞遗体告别仪式,不过想搞也搞不成,只能确认他牺牲了,不知道遗体在哪儿,没有遗体怎么告别……”
老同事有些语无伦次,但意思基本上表达出来了。
可能出于保护其亲属的安全考虑,也可能案件正在侦查中,杨勇只能当无名英雄,一个和平时期的无名英雄!
一个战友就这么离去了,能够想象到缉毒战线的斗争有多残酷。
韩博紧咬了一下嘴唇,用尽可能镇定的语气说:“老冯,现在太晚了,明天一早我打电话问问,看能不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帮他争取争取本应该属于他的荣誉。”
“韩局,谢谢。”
“他也是我的战友,这是我应该做的。”
正准备一起缅怀曾经的战友,手机里传来提示音,又有一个电话打了进来。
韩博只能跟老同事致歉,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问:“学平,是不是隆华分局有消息了?”
真祸不单行福无双至。
只听见高学平在电话里不无沮丧地说:“报告韩局,我刚接到顾长浩电话,他说刚刚结束的勘查行动一无所获,技术民警在嫌疑人家没找到被害人的血迹。”
怕什么来什么,韩博暗叹口气,冷冷地问:“对于案发当晚交通违章的监控截图嫌疑人是怎么解释的?”
“查实了,他的确没作案时间。”高学平一边锁办公室门,一边解释道:“那是一辆双排座货车,分局刑警大队找到蒋新伦去年雇佣过一个多月的司机,司机证实案发当晚他俩在一起,两个人轮流驾驶,那天下半夜蒋新伦睡在后排,被抓拍到违章时在休息。”
“时间过去这么久了,司机记得这么清楚?”
“违章了要罚款,他印象深刻。”
第955章 虎毒不食子!
市局正副局长一起来省厅汇报案情,厅领导非常重视,当即要求在场的省厅刑警总队陶总队长接手。
电信网络诈骗不是个案,深正有,省内的其它城市也有。而省厅刑警总队的主要职责就是掌握分析全省刑事犯罪的规律、特点,研究拟定预防、打击对策。
并且,上报公安部,请求上级公安机关与他国展开警务合作,出境抓捕引渡犯罪嫌疑人,不仅不是一件小事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如果能成行,当然要尽可能借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多捣毁几个跨国诈骗团伙,多抓捕多引渡几个涉嫌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嫌疑人。
所以总队要抓紧时间组织力量研究分析案情,要求全省各市局汇总上报相关线索,对汇总上报的线索进行研究梳理,整理出一份更详细的材料再上报公安部。
一切全在意料之中,毕竟这么大的案件上报材料必须全面充分。
局里还有一大堆事,汇报完工作关局和韩博连饭都顾不上在省厅吃,就一起驱车返回深正。
领导忙大事,韩博忙“小事”。
把关局送到局里,又换乘市局5号车马不停蹄赶到隆华分局,亲自参加7。11专案组成立以来的第26次案情分析会。
去年搞了半年没破,前段时间在“积案办”的帮助下好不容易取得点进展,好不容易成功抓获一个犯罪嫌疑人结果证实不是凶手。上上下下对昨晚的行动抱有很大希望,可事与愿违,又搞出一个大乌龙。
被害人亲属情绪激动,一大早就跑到分局来要说法。
七大姑八大姨几十号人,把刑警大队接待室挤得水泄不通,义愤填膺地质问民警凶手明明落网了为什么还不移诉,质问民警为什么要冤枉一个好人。几个看上去有点文化的死者亲属,甚至扬言要去市里乃至省里上访。
社会影响恶劣,分局前所未有的被动。
这个案子不能再拖,必须快侦快破!
这起命案也不只是分局的案子,同样是市局的案子。所以相比之前的案情分析会,今天参会的人员阵容更强大。
韩博当仁不让地坐在椭圆形会议桌中间位置,左侧是分局盛局长、主管刑侦的分局谢副局长以及分局党委成员朱明东和分局刑警大队长等人;右侧是市局刑侦局副局长邱庆国和“积案办”的冯锦辉、徐爱国等人。
刑侦局重案大队副大队长丁新强、“命案办”民警常彩燕、“积案办”主任高学平,以及负责具体侦办的顾长浩等分局刑警,只能坐在各自领导的后面。
上级如此重视,破案压力如此之大,会场气氛格外紧张,为领导倒水的机关民警连走路都小心翼翼。
“韩局,邱局,盛局,在昨天的案情分析会上,对传讯蒋新伦,对蒋新伦家展开搜查及勘查,冯大和徐大是持反对意见的。结果我破案心切,一意孤行,在蒋新伦到底有没有作案时间这一重大疑点尚未搞清楚之前就冒然采取行动,不仅打草惊蛇,还造成不良影响……”
领导在前面检讨,把所有责任全扛了过去,顾长浩坐在后排很难受很不是滋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