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技传承-第4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单了!”谭振文摇头道。

好吧,这是个挺沉重的话题,不管是必须得禁嘴,还是他们所面对的危险。就目前来说,对于舰上的人而言,远征的亢奋情绪以及对未来踏出银河系去探索茫茫宇宙的憧憬可远大于对未知未来的恐惧。所以萧炎在撇了撇嘴后便很坚决的打算结束这场讨论,做为一个有着还算丰富经验的指挥着,他很清楚在探险初期,谈论这些未知风险的话题,可是对士气的极大打击,当然对于这些科学家而言,他们肯定不会觉得说这些有什么不对,这些纯粹的科学家对于科学真相追求往往远大于对死亡的恐惧,这种不怕死的精神是没法跟他们比的。即便是萧炎也自叹弗如。

“好了,兄弟们,都开始干活了!我们今天的任务还很重,到指定坐标放射完探测器还得去木卫二旅游一圈,这里距离木卫二可不近,开启最高速度冲过去来回起码得二十个小时,更别提还要配合我们的谭教授完成一些实验,我可是很怀念黑色极限里的预调酒呢,完成了这次任务,我请大家去喝一杯,到时候在好好请教一下我们谭教授这些知识。”

这显然是托词了,真的回到船上,这些守在科研层的科学家们跟这帮人的交集可不多,不过大家也不以为意,不在凑拢在一起,而是回到了各自的位置。

“系好安全带,曲率引擎点火,缓推,发放探测器,一小时后进入十分之一光速,我们要赶路了!”

宇宙中,这艘鹰眼号尾部突然亮了起来,喷射出的能量轨迹让飞船后方显得空间似乎都被压缩了一般,随后飞船开始逐渐加速朝着木卫二飞去。

离开地球时,远征一号仅使用普通引擎用超慢的速度晃晃悠悠的赶往计算好的空间折叠点,是怕曲率引擎运行时产生的负能量气泡延伸了地球方向的时空,产生的粒子高能爆发,影响地球到地球磁场跟运行轨迹,造成不可测的灾难性影响。现在已经远离了地球,在加上鹰眼号上的曲率引擎配置可要远低于远征一号,使用起来自然也没有那么多限制,用来赶路自然是极好的。

……

远征一号上,王世子安置好了颜晓夕跟王歆瑶后,直接来到了研发层,找到了尼尔斯,正在跟这位黑洞炮的研发者交流着。

这位随舰的科学家在远征一号上的研究项目是进一步优化远征一号上的空间折叠技术。这也是王世子最重视的项目,现在的空间跃迁在周边环境安全的情况下,不管是安全性还是成功系数都很高,但是如果遇到一些特殊情况,表现很可能不那么让人满意了。所以能够在航行过程中改进,自然是很必要的。

虽然王世子的初衷并没有打一场星际大战的想法,但是真的出了银河系,鬼知道会碰到什么情况。更别提即便没有战争,绚烂的宇宙中也是危机四伏的,黑洞、大规模密集的陨石雨、强辐射射线、未知黑洞、突然发生的星爆……,简直不要太多。空间折叠技术的改进,让远征一号可以在各种紧急情况下进行跃迁,可是保命的不二法门。

做为船长,王世子必须要对船上十一万多人负责,更别提自己的家人还都在这艘船上呢。

“对于刚刚的跃迁有什么发现?”

“当然!”尼尔斯头也不抬的望着面前虚拟屏幕上刷新的数据,简要的回答着王世子的问题:“刚刚你说了,我们的时间依然跟地球同步,所以我就将之前在跃迁空间中的视频放到虚拟环境下进行演算!得到的答案让人惊奇!在跃迁空间里,并不是时间停止了,而是时间变慢了!”

“时间变慢了?”

“对,就是时间变慢了!”

“之所以我们的仪器上时间不在跳动,是因为我们的计时系统只以毫秒为单位,但是你看这里,如果我们用更加精确的计时系统来进行复演,你可以看到实际上我们穿越跃迁空间时时间依然在走动,不过整个跃迁过程只用了o。8微秒,也就是一百二十万分之一秒的时间,如此短的时间远征一号上以毫秒为单位的计时器没有反应是极为正常的!”

“所以我的想法是对的,所以我们的思维在跃迁空间会放慢?”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但是最重要的可不是这些。你看这些跃迁空间我们捕捉到的图案,看似杂乱无章,却又显得井然有序,真是太奇妙了!简直不敢想象原来还存在这样奇异的空间,不过有一点,我们似乎已经可以证明,即便超越了光速,我们也无法回到从前!如果未来哪天我们真的想要发明时光穿梭机,看来从超光速这一块考虑是不行了,得想别的办法!”

王世子默然,他当然明白尼尔斯没有完全说出来的意思。

在跃迁空间中时间依然在向前迈进,就说明了跃迁空间跟正常空间依然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一个整体,而不是曾经想象那样完全割裂的正反空间,而他们只用了不到一微妙的时间,便跨越了数亿公里的空间,这可速度可远远比光速要快的多,然而当他跟地球上联系时,两边的时间却依然是同步的,这大概便能证明超越光速便能回到过去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

这是基础理论方面的验证,虽然现在还看不到证明了这一点有什么用,但是对于人类认识宇宙来说却是极其重要的。在多进行几次跃迁之后,找到了其中的规律,指不准就有大收获。

当然,这些东西都是急不来的,好在旅程才刚刚开始,他们还在太阳系中,要解决这个问题到不需要太过着急。

然而没等两人继续在聊上几句,王世子身上的呼叫器再次急促的响了起来。

“船长,请立即来天体模拟室这边一趟,有重大发现!”

这是另一名在船上留守的天体物理学家,英国的艾丁顿·罗斯发来的视频,语气很激动,显然是的确有了重大发现。

更让人无奈的是,丢下这句话,这位科学家便直接挂断了通讯,让人想探询一下究竟是哪方面的重大发现都不行。

“一起么?”王世子看了看身边的尼尔斯,邀请道。

尼尔斯为难的看了眼自己面前的虚拟屏幕,脸上现出一丝纠结的表情,显然这家伙既对同行的重大发现很好奇,又有点割舍不下现在手头上的事情,不过片刻后好奇心终究还是占了上风,点了点头道:“一起!”

尼尔斯的空间跃迁研发中心跟天体物理研究中心在同一层,出门乘坐悬浮车,十分钟的功夫,王世子便带着这位瑞典物理学家来到了天体物理研究中心的天梯模拟室中。

“艾丁顿,你最好是真有了不得的发现!不然就是在浪费我的时间,我的时间可是很值钱的!”

这帮科学家之间平常都有联系,一见面,不等王世子说话,尼尔斯便抢先开口道。

“哈,尼尔斯,你也来了?不过你放心,我们的发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不比你弄出的黑洞炮差!绝对可以说是跨世纪的发现!虽然只是发现而已!”艾丁顿·罗斯毫不示弱的开口道。

或许是地球上各个研发中心跟研发项目之间的竞争直接延续到了远征一号上,两人之间的对话依然充斥着竞争意识。

王世子没有理会两人,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模拟室内虚拟的木星系统上。

看上去似乎没什么特别的,硕大的木星在它的卫星包围下,快速的沿着既定轨道自转着,不过虚拟图像中标出的诸多光点却似乎有着特别的规律。或许这帮人真的有了不起的发现呢?(未完待续。)

856人造虫洞于地外生命?

“好了,先说说你们的发现吧!”王世子开口打断了艾丁顿·罗斯跟尼尔斯两人间的抬杠。

对于这些科学家而言,时间的确很宝贵,不过偶尔见面抬起杠来,却往往会有没玩没了的趋势。或者是这些科学家们平时的社会交往太少了,天天埋头研究自己的课题,而作为智慧生命的天然社交属性往往被暂时压制,所以总得抓住机会跟能说的上话的同行多废话几句是几句。

平常时候这种发泄自然无伤大雅,不过谁让王世子也对艾丁顿·罗斯口中的重大发现产生兴趣了呢。

艾丁顿·罗斯意犹未尽的瞪了尼尔斯一眼,这才走到了虚拟天体演示盘前,指着屏幕上的木卫系统开口道:“大家看,这是木星,这是木卫一,这是木卫二,这是木卫三。我们知道,在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三颗卫星的轨道之间有着一种很特别的共振关系……”

“我说艾丁顿这些大家都很清楚的东西你能不能不在这里浪费时间了?我们都知道这三颗卫星轨道之间一直保持着拉普拉斯共振状态!”一边的尼尔斯打断了艾丁顿·罗斯的讲解,换来一个大大的白眼。

“尼尔斯先生,请不要在我讲解过程中插嘴,恕我直言,这是很没礼貌的行为!”艾丁顿·罗斯恼火道。

“我只是想让您节省下时间,毕竟你的讲解对象是我跟王,相信我,对于这些东西,王的认知并不会比我们少!”瑞典老头不甘示弱的继续抬杠道。

王世子抚了抚额头:无奈道:“好吧,尼尔斯先生,感谢您对我的认可,不过既然这里是罗斯先生的地盘,不如我们还是按照他的想法听下去吧,浪费不了多少时间的!”

尼尔斯不在吭声,艾丁顿·罗斯示威的瞪了尼尔斯一眼后,才继续介绍道:“尼尔斯说的没错,三颗卫星轨道之间的关系就是拉普拉斯共振,也就是说木卫三公转一周,木卫二即公转二周,而木卫一则要公转四周。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天体轨道共振现象,在曾经我们认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首先由于木星的潮汐效应致使木卫一的轨道向外推移,直至到某一点与木卫二发生2:1的轨道共振;之后其轨道继续向外推移,同时将部分的旋转力矩转移给木卫二,从而也引起了后者的轨道向外推移;这个过程持续进行直到木卫二到达某一点与木卫三形成2:1的轨道共振。最终三者之间的两对上合现象的位置移动速率保持一致形成拉普拉斯共振。这是我们在遥远的地球上使用各种观测设备观测后,认为可能性最大的一种情况。”

“但是今天,当我们站在这里,不但发现了三颗未知的木星卫星,更是通过对比收集到的无数信息之后,我们拥有了更多的常量,所以我刚刚根绝普特拉斯共振,建立了一个线性常微分方程组,整个方程如下!”

说到这里,屏幕上展示出一排排复杂的线性方程组,一排排的数字带入,到最后出现的结果再次回到了木卫系统的虚拟展示上。

“正如大家看到的,多了这些我们收集到的常量,我们不难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这三颗木卫系统的卫星轨道出现的拉普拉斯共振状态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整个木卫系统木星以及其总计7o颗卫星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这也完美的解释了,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木卫二、木卫三的离心率问题。当得出这个结论之后,我们将探测器对准了这个特殊位置,结果发现了这个位置有着强磁反应,然而这里却是空无一物的!这说明了什么?”

艾丁顿·罗斯指着整个模拟屏幕上标出的亮点,语气激动的卖起了关子。

“这里存在一个天然虫洞?”尼尔斯疑惑的回答道。

“对了!但又错了!我们认为这里有一个虫洞,但这个虫洞绝对不是天然的!而是某个比我们发达太多的文明制造的!我们一直以为银河系的中心可能存在一个天然的对外星系的虫洞通道,这个理论我们还不能验证!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就在距离我们的地球近在咫尺的位置,就存在一个人工的稳定的虫洞通道!我们虽然不知道它通往哪里,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几千年,或者数万年,甚至几十万年前,曾经有智慧生命来到过这里,并留下了这个通道!那个时候地球上还没有诞生人类,甚至可能只有一些生命迹象!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些智慧生命并没有对我们的星系进行开发!又或者他们留下了生命的种子,然后离去。但是将这个通道留在了这里!留在了木星系统!”

尼尔斯完全被震住了!

这的确是个重大的发现,重大到对于他们现在的意义来说堪比黑洞炮的发明。

木星竟然长期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人造的对外虫洞通道?真不是开玩笑么?

首先这意味着外星智慧生命是的确存在的,而且技术远远比地球文明要高端许多,而艾丁顿·罗斯是最先发现的好运家伙;其次,对于远征一号来说,发现这个通道意味着他们能够直接跨出太阳系,前往一个未知的星域,而如果艾丁顿·罗斯的分析跟判断真的正确的话,那么很可能虫洞的出口将通向一个超级外星文明所在的星域,他们很可能在虫洞出口碰到智慧生命。

毕竟如果这个虫洞真的是人工建造的,按照一个般的逻辑思维,肯定要将这个通道出入口放到比较容易抵达的位置。比如木星跟地球的距离对于动辄以光年来计算距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