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闺记事-第3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思柔不过是一句场面话。却换来这样的回答。她的心早已凉透了。
  她连忙磕头,道:“太后,思柔在寺庙这几年。不通俗事,不知规矩。思柔仅仅是听父兄说了几句战事,就在太后娘娘跟前卖弄,思柔罪该万死。”
  她这么百伶百俐的一个人,反应极快。
  她曾经也引以为傲。
  如今,她却有几分不确定。
  这么一番费力的表现,到底有用没用?
  “这话从何而起?”太后继续道,声音依旧带着几分冷漠与薄凉,“怎么就有罪该万死的话?你这般聪明机灵,哀家夸你一句,反而招惹来你这般又是磕头又是告罪,这是埋怨哀家说错了?”
  思柔的心,就彻底凉透了。
  她知道,她没有多想,太后今天是想找她的麻烦。
  她做了什么?
  思柔猛然想起上次,自己因丧母而气急攻心,在后花园骂了顾瑾之的事。
  当时,她看到顾瑾之那丰腴的面颊,红润健康,眼睛隐约有甜蜜的笑意,让思柔怒火炙热。
  她想到自己那无缘无故的病,百药无解,最后不得不遁入空门,来化解冤孽。
  要不是那病,也许现在,她已经入了谭家的门,做了谭宥的继室,给谭宥添了几个儿子,确保自己在谭家的地位。
  将来,她就是太子的大舅母,更是太子的堂姑,显赫难以言喻。
  这才是思柔郡主想要的。
  她的一生,从未想过过清心寡欲的日子。
  之前嫁给唐家的三少爷,除了父兄说要避风头,也是思柔真心爱唐三的人才相貌。最后,出了那么档子事,她也算伤透了心,如今就不再为谁掏心掏肺,只看重利益了。
  想到当年在唐家,为了几两银子,她都需得在公帐上做手脚,思柔就感觉自己无辜,是唐三该死,他负了思柔太多。
  可最后,自己也为唐三的死,付出了代价,生了怪病。
  而挑起她这怪病的,就是顾瑾之。
  思柔跪在母亲灵前,想到这些往事。除了她的病,还有她母亲的病。
  当年她母亲的病,多次求顾瑾之,顾瑾之避而不见,这是见死不救。她就是害死自己母亲的人。
  旧恨新仇一齐涌上心头,思柔终于冲昏了头脑,想去找顾瑾之算账。
  一时意气,谁都有过的。
  思柔去找了顾瑾之,不仅仅没问到当年生病的缘故,也没有替母亲讨到公道,反而被顾瑾之打了一巴掌。
  还被顾瑾之打昏了。
  思柔从那刻起,心里对顾瑾之才起了几分戒备。
  太后那么疼顾瑾之,难道就是想替顾瑾之出头?
  思柔想,太后这也太过分了。
  她不过是说了顾瑾之几句闲话,太后却要逼她真的出家……
  这不公平!
  “太后娘娘……”思柔郡主的眼泪,滚滚落下来,哽咽道,“思柔新近丧母,心里悲痛万分,失了心神,言语也不知何故,疯疯癫癫才说错了话。”
  “哀家也知道你心里难过。”太后终于有了几分松动,“哀家更知你修行心诚。你不必再推脱,你母亲留了大笔的陪嫁给你,你父亲出钱替你建处寺庙,原是应该的。这样吧,哀家让钦天监选个好日子,你先落发,等庙宇建好,你便是住持师太,哀家也要封赐你封号。”
  思柔的腿,有点无力。
  她还想挣扎,就听到太后继续道,“你是世外人,郡主的封号,反而玷辱了你。哀家做主,先褫了你的郡主封号,清清白白去侍奉佛祖吧。”
  *****

第448节慈母

  太后和思柔郡主的谈话,除了服侍的成姑姑,其他人一概不知。
  京里人只知道,思柔郡主正式落发修行,还自愿请求太后,革去她的郡主封号。
  她不愿再受尘世庸扰,想做个清清白白的人。
  太后同意了,请监国的太子下了圣旨,革去了思柔郡主的封号。
  就是这件事,在京里引起了不小的震撼。
  京里功勋世族之间,议论纷纷。
  大致的说辞,都有点肉疼。
  一个郡主的封号,多少人穷尽一生也换不了,简王府说丢就丢了。果然是真正的天潢贵胄,生而大气。
  但更多的,都在猜测原因。
  谁也不是傻子,觉得简王府真的如此大度。
  思柔郡主这件事,肯定还有其他原因的。
  于是,有人隐约听闻,庐阳王妃顾氏,去给简王妃上祭,思柔郡主当场给了庐阳王妃难堪,甚至还动手了。
  难道思柔郡主的事,只因太后对庐阳王妃的维护?
  这份维护,真叫人胆颤。
  ****
  顾瑾之也听母亲说起了这件事。
  宋盼儿只听说了思柔郡主被革去封号的事,后面关于顾瑾之的,没人在宋盼儿跟前提及。
  顾瑾之则想到了自己当初进宫告状,她倒是能猜测到几分。
  “……思柔郡主曾是你二姐的妯娌。你二姐和她打过多年的交道,也算知己知彼。我听你大伯母说。你二姐提到此事,满口不信,说思柔郡主那样的人,是舍不得她的郡主封号。哪怕她再虔心,本性也算难改的。”母亲对顾瑾之说。
  顾瑾之点点头,很赞同母亲的话。
  然后,顾瑾之又说:“任谁也舍不得。但,人心难测。思柔郡主前几年丧夫,如今又丧母,心里沮丧。一时悟透了红尘。也是可能的。”
  母亲沉默了下,没有反驳顾瑾之。
  没过几日,便听说太后亲自下了懿旨,着简王府在城西给思柔盖一处尼姑庵。供思柔修行。
  太后还给那尼姑庵赐了名字。叫“常行寺”。也给思柔赐名慧绵师太。
  思柔郡主,便成了慧绵师太。
  顾瑾之想,思柔一定是心不甘情不愿的。
  而太后肯对思柔下这样的杀手。无疑是在猜测着什么。
  这样的猜测,对顾瑾之和朱仲钧是有利的。
  顾瑾之沉默,没有再进宫。
  转眼就到了七月。
  京城的七月,酷热难当。日光似流火般,将世间烤得如暖炉,花草树木奄奄一息。
  彦颖跟着陈鼎文习武,有点中暑。
  顾瑾之就问陈鼎文:“要不要先停些日子,等过了中秋再学?”
  彦颖年纪小,是扛不住如此艰苦练习的。
  但陈鼎文觉得,习武不可荒废一日。
  特别是小孩子,耐力原本就不足。假如荒废了几日,他尝到了甜头,以后再也不会认真了。
  陈鼎文知道王妃疼孩子,也明理,就把自己的想法,和顾瑾之说了:“白天的确酷热,外头是不宜习武的。好在外院的船厅宽敞阴凉,王妃不如收拾出来,改成二少爷习武之地……”
  顾瑾之想了想,道:“也好,我今天就叫人收拾出来。”
  陈鼎文连忙道谢。
  他知道顾瑾之很支持他,也尊重他,教彦颖就更加认真了。
  彦颖一个人习武,没有喊过累,这点顾瑾之颇为欣慰。
  到了七月二十一,是顾瑾之的第三子彦绍生辰。
  彦绍已经满两岁了。
  比起他的两个哥哥,他更是调皮活泼,比彦颖有过之而无不及。顾瑾之亲自带着他,有时候也被累得气喘吁吁的。
  两岁的孩子,天真浪漫,谁对他好,他就爱谁。
  顾瑾之不肯错过孩子任何的成长,不想孩子心里只知道乳娘,不知道她这个生母,故而宁愿受累,也要每天花时间陪孩子。
  彦绍也和顾瑾之亲。
  顾瑾之的肚子,一天天大起了,有时候腰酸,丫鬟仆妇们胆战心惊,个个都劝她,多歇息。
  “不妨事,我自己的身子,自己知道。像农妇们,这么大的肚子,还要下田做活。”顾瑾之笑道,“多劳累,临盘的时候更容易。”
  丫鬟仆妇们心想,这王妃,怎么把自己比作农妇?就连这府上的小丫鬟,也要比农妇尊贵几分,何况是亲王妃?
  顾瑾之越是这么比,旁人越不知道该怎么劝。
  几个服侍的,就不再多言了。
  彦绍生日前一天傍晚,下起了暴雨。
  二十一日清晨,天气里满是甜馨凉爽。
  树梢翠叶被雨水洗刷,尘埃落净,翠叶越发嫩绿。触目清脆,又添了几分凉意。
  盛夏时节,难得有这种天气。
  而今天,天空也有几朵云彩,减弱了骄阳的火热。
  顾瑾之没有请亲朋好友,仅仅是煮了碗长寿面,请了父母兄弟,和孩子们一起吃了。
  宋盼儿送了彦绍礼物。
  一对金锁,两对小金镯。
  顾延臻则送了些描红用的东西。
  煊哥儿和小十、小十一,则送了彦绍玩物。
  早上吃过了长寿面,顾瑾之又带着彦颖和彦绍,进宫给太后娘娘请安。
  这是大半年来,太后再一次见到孩子们。
  太后觉得,孩子们长得很快。
  特别是彦颖,已经长高了不少。
  而彦颖,从正月里蹒跚学步,到如今口齿清晰,也是变化颇大。
  太后眼底就有了水光,让彦绍和彦颖到跟前。看了又看,怎么也看不够似的。
  她还问了燕山。
  顾瑾之如实说了。
  太后有点担心,只是问:“林先生,可靠不可靠?”
  顾瑾之一再保证:“林先生非常可靠……”
  太后这才放下心来。
  彦绍有点念生,想往后躲。
  彦颖很对太后很熟悉。
  他对太后道:“皇祖母,我常想着您……”
  这话连顾瑾之都有点惊讶。
  她没有教过彦颖说的。
  彦颖是真的挺想念太后。他在宫里日子不长,太后对他甚好,血缘天性里带着的亲热,让彦颖很喜欢太后。
  后来不怎么进宫,是朱仲钧特意告诉过他的。说不方便进宫。他也没闹。
  他想念太后,是从心底而生的。
  太后的眼睛,就微微湿热了、
  “好孩子,好孩子……”太后搂着彦颖。连声道。她根本没有怀疑彦颖这话的真实性。而是非常感动。
  到了太后这个年纪。在儿孙身上,大概是不设防的吧?
  或者,太后对顾瑾之和朱仲钧夫妻。从未设防过……
  顾瑾之心里,隐约有了几分愧疚。
  她站在那里,没有出声。
  太后给彦绍生日礼物,又留他们在宫里住一夜。
  德妃也带着晋王来看他们。
  晋王很别扭,不怎么看彦颖,气鼓鼓的。
  他还惦记着上次的事。
  彦颖也不理晋王。
  小孩子也是会记仇的。
  太后就笑笑。
  德妃则有点尴尬。
  在太后这边坐了坐,顾瑾之把孩子留在仁寿宫,送德妃回景和宫,姊妹俩一路上闲聊。
  “王爷离京有些时日了吧?”德妃问顾瑾之。
  顾瑾之点点头。
  德妃又问她,外头有什么趣事。
  “。。。。。。近来不曾有什么趣事。京里谈论最多的,还是思柔郡主——现在应该称一声慧绵师太了。”顾瑾之道,“她的事,世人津津乐道,我经常听闻。”
  “我也听闻了些。”德妃低声对顾瑾之道,“她能顿悟红尘,也是功德一件……”
  德妃没有仔细往下说。
  姊妹俩心领神会。
  到了景和宫,德妃突然把服侍的人都遣了出去,只留了顾瑾之说话。
  她有私密话要和顾瑾之说。
  这让顾瑾之有点惶然。她现在怀着身子,只怕没有精力能帮德妃什么。
  顾瑾之在心里想了想,然后组织了一个委婉的拒绝词,不管德妃要求她什么。
  “……陛下去了西北。太子的意思,宫里之事,皆要照旧如常,否则世人猜测战事不利,人心惶惶。三公主已经满了十三岁,太子会着礼部,给她选驸马。这件事,你替我带话给大伯和大伯母,让他们留心待选之人。大公主就嫁得不好……”德妃提及这些话,忧心忡忡。
  在这个年代,律例规定,公主的婚姻,都选民间子弟中貌美者为婿,不许文武大臣子弟娶公主为妻。所以,公主出嫁,称为“下嫁”,就是恩赐之意。
  大公主的母妃是张淑妃。
  张家曾经因为图谋不轨,早已满门流放岭南。
  事情的导火线,就是顾瑾之被绑架。
  而后,张淑妃被关进了冷宫,没过两年香消玉殒。
  大公主小时候挺活泼的,自从张家倒了,张淑妃去了,宫里的势利眼们,待她越发不如从前,大公主也自卑,越发小心翼翼。
  太后觉得她不如小时候端庄温婉,一味的怯懦,也不怎么喜欢她。
  跟所有的公主一样,大公主的婚事,也是皇帝下旨,着礼部和司礼监共同选择。
  这个年代的律令,哪怕是公主,也多受歧视。
  大公主嫁给了一户姓蒋的人家,她过得并不如意。
  很多事,都瞒着太后,私下里的人却是知道的。
  除了太后和皇帝,其他人都听闻过,大公主不太好。
  二公主是苏嫔的女儿。
  苏嫔娘家,算是功勋贵胄,对二公主的婚事比较上心,所以二公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