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南南给她塞了一块奶糖。她含在嘴里,腮帮子鼓鼓的。“明年我就能和四丫姐一起去学校了。”
许南南一边帮着洗盆子,一边笑道,“那小玲可要好好念书,要是念的好,我就给你买和小满那样的文具。”她倒是没想到这次许建生能对许玲这么下心思,都知道要送孩子上学了。她还以为许建生真的是要一条道走到黑,不管自己亲闺女了。不管咋样,小玲能读书就好。
“我肯定能念好,我现在都认识好几个字呢。”许玲脆生生道。
“好,咱小玲就是聪明。”许南南又从口袋里掏出一粒糖放她的手里。将洗好的饭盆放到桌上。旁边的大婶子道,“南南,都忙的差不多了,你回去休息吧,待会晚点过来帮着炒菜就行,这里不用你忙了。”
许南南笑着道,“婶子,那我就先回去了,下午我早点来。”
一边正在刷盆的蒋丽丽看到许南南就这么走了,不满道,“凭啥她能先走,我还是正式工呢。”
大婶子斜眼看了她一眼,“你要是手脚能像南南那样麻溜儿,一中午能刷八个盆,你走了也没人说啥。可你看看你才刷几个盆?实在不行,能给咱食堂拿个奖状也行啊。大伙儿说对不对?”
“对,蒋丽丽,你拿奖状回来,提前走也行。”有人笑着附和。
其他人听了,都笑了起来。
蒋丽丽恨恨的咬唇。不就是拿了个奖状回来吗,有啥了不起的,等那丫头给食堂里闯祸了,看你们还护着不。
心里恨恨的想着,手里的大盆子也刷的哐哐响,发出刺耳的声音。
许南南带着许玲离开食堂,就给了许玲一把糖,让她去找小伙伴玩。自己回了宿舍里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这才出了矿上。
自从上次想到了买房的事情之后,她就开始琢磨着多存点钱,好买个合适的房子了。
至于钱的来源问题怎么解释……等有钱再说,现在担心了也是白担心。
县城的人大多都是有单位的,吃完午饭之后,街上人也不多。就是一些老人和小孩子们在街上走动。孩子们三五成群的蹲在一个地方玩游戏。也不用人看着。
路上也不像后来那样很多小车,连自行车都难看到一辆。
这时候还真是穷啊。她都想弄一辆自行车出来了。淘宝店里啥子自行车都有。等买了房子,她就买一辆自行车,买凤凰牌的。
还是熟门熟路的到了上次的那对老夫妻的家里。
老爷爷于东来见她来了,浑浊的眼睛亮了一下,“小姑娘,你可好久没来了。”
“家里一直没好东西,这次从外面带回来了,我就立马过来了。”许南南笑道。
“又有好东西啦,这次是什么?”于东来惊喜道,又想到什么,赶紧让许南南进屋,“瞧我这脑袋,快进来说。”
许南南背着包进了门。
进门去没看到老太太。“于爷爷,没看到于奶奶啊。”
“在房间呢。”于东来脸上又恢复了之前的颓然。“最近老毛病又犯了,总吃不下东西。去医院,大夫也没辙,说是心病。”
他看向墙上儿子的照片。
自从儿子走了之后,老伴这身体就越来越不好了。
许南南随着她的视线看着墙上的照片。照片上穿着军装的男人很年轻。
她心情也有些受到影响,也不知道说什么。这世上丧子之痛是最痛的。她将背包里的奶粉拿出来,“这是专门给年纪大的人吃的,和之前的不一样。”
于东来拿过来看着,看着手里的玻璃瓶子,心情也好了一些。不管怎么样,让老伴吃好一点也行。这也是他现在唯一能做的了。
于东来要去拿钱,许南南拦着他,有些局促道,“于爷爷,这个不急着给,我其实是想请您帮个忙。”
“什么事情,你说,我要是能办,肯定帮你。”于东来爽快道,这孩子给他帮的忙可也不小呢。要不然老伴的营养品可没着落。他也不是没想过这孩子怎么会有这些好东西,不过这不是他管的事情。现在家里就他和老伴了,管那么多干什么。有吃的就行。
许南南也是考虑到于东来家里人口简单,所以才决定找于东来帮忙,“于爷爷,是这样的,我认识一个在上海那边的人,可以长期找他帮忙拿东西回来,啥子稀奇的东西都能拿到。就是想看看县城这边有没有人要。于爷爷你在城里住的时间长,看有没有像您这样,需要这些营养品的。能不能帮我介绍一下。”
于东来满脸惊讶,“孩子,你这是要做……”倒爷啊。后面两个字,他愣是没敢说出来。
这东西一买一卖的,那不就和过去资本家一样吗。就他和许南南这样单独的买卖,都要偷偷摸摸的呢。
“小姑娘,你要那么多钱干什么?”于东来有些不同意。他倒不是担心自己受影响,反正一把年纪了,两人也没啥活头了,可是这孩子还小呢。要真是出事了,他觉得有些可惜。
“我想买房。”许南南实诚道。她知道,今天要是不说清楚,于东来估摸着就不会帮这个忙了。
“于爷爷,其实我之前是骗你的,这些东西不是我爸从外面带回来的,是我帮着别人卖的。”
她将自己和许小满的遭遇说了一些,也不用添油加醋,就让于东来听不下去了。不过她倒是没说自己住哪儿,在哪儿上班,心里还是有点儿提防。
“我得离开那儿。于爷爷,您要是不方便,不用您出面也行,就告诉我哪些人可靠点,我自己上门去问。”也不是没想过还像之前遇到于东来的时候那样去自己去找。可经过了许老太和李静的这件事情之后,她对这个时代认识更深刻了,也更谨慎了。
于东来没说话,直接进屋里拿钱出来,将刚刚的奶粉钱给了她,“这事情我得想想,下次你来的时候,咱们再说吧。”
他这样,许南南都有些摸不准这事情到底是成不成。
许南南刚离开,于东来就关上门进了房间里。
老太太正躺在床上看着窗外,“叶子都掉光了,儿子啥时候回来啊。”
于东来坐在床边上,“儿子忙呢,部队里到处走,他哪有时间回来。”
“哦。”老太太又流泪了。
老两口经常这样,明知道儿子走了,也好当做儿子还在的时候一样。总觉得他还在,只要他们坚定儿子还活着,还在部队里,也许有一天就能回来。
于东来拉着她的手道,“上次那个孩子来了,给咱们拿了奶粉过来。专门给老年人喝的,补身子的。待会我就给你冲一杯。”
“又乱花钱,”老太太道。
“够咱们吃的,你就放心吧。那孩子也挺不容易的。”于东来将许南南的遭遇也和老太太说了一番。
老太太听了,倒是转移了注意力,没再流泪,而是有些生气。“哪有这样做爷奶,做爹妈的。孩子多珍贵的,怎么就不知道珍惜。”
这要是她儿子能留下孩子,她一定当做眼珠子一样的疼。
于东来商量道,“我琢磨着以后咱给小海留着的那房子一直空着,要不就让她们住着。以后你吃补品也不用花钱了,咱就用这个钱来抵。”
一直在县城过日子,两人也是有房产的,除了现在单位给安排的房子,两人还留了个房子,当初一直准备留着儿子退伍回来后,给他结婚住的。
这些年一直空着,于东来有时候也会去收拾一下。几十年了,倒是还能住人。
这次考虑拿出来给许南南住,于东来还存了个心思。自己儿子是没留后的,如果这两个孩子好,能不能以后就算是儿子的后。
这样以后他们不在了,每年清明节,也能有人给儿子和他们上柱香。
一只脚踏进棺材的人了,总会想的多一点。
老太太倒是有些舍不得,毕竟那是儿子留下的最后一点念想了。
于东来和她说了自己的考虑之后,她沉默了片刻,才开口道,“下次让我再好好的看看那孩子。”
于东来这边没给许南南准信,许南南心里也觉得有些悬乎,所以决定做两手准备。
离开于东来家里之后,她就从淘宝里买了一些面粉和鸡蛋出来,拿着往黑市走。
这个时候县城除了供销社,还有黑市。
黑市就是私下里交易的市场。政府当然是不允许这东西的存在的,不过这东西也没法禁止。城市老百姓的供应量有限,家里粮食不够吃的,总不能真的饿肚子。就得找个地方另外买粮食贴补一下。
而农村也经常有些人家舍不得□□细的粮食,自己在家里吃野菜糊糊,把粮食省下拿城里来换点现钱。
许南南之前也是想来黑市卖东西的,不过黑市这边卖的东西都不是什么贵的东西。她来这边卖贵重物品,有没有市场不说,还容易被人抓。要不然也不会对于东来开那个口。
不过现在于东来没准信,她也不能等着,索性来卖点精细粮,积少成多。蚊子再小也是肉啊。
第40章()
许南南到了黑市的时候;卖东西的人已经不多了。好些人都是从乡下过来的;早早打过来卖完了;当天还能赶回去。
许南南提着两个麻布袋子来的时候;有几个人都盯着她的袋子看;想知道立马是什么东西。
许南南将袋口打开;露出里面的面粉和鸡蛋。
面粉雪白雪白的;刺的人眼睛都亮了。
几乎是同一时间,好几个人都往许南南这个摊位走。
“同志,你这面粉咋卖的?”说话的是个老阿姨;面容消瘦,眼睛却直溜溜的看着面粉。
“鸡蛋呢,鸡蛋怎么卖。”一个年轻女人道。
“面粉多少钱;要是合适;我全都要了。”戴眼镜的中年男人语气激动道。
面粉和鸡蛋,可不止是粮食;还是精细的粮食;营养价值高啊。
家里的孩子们可好久没吃上一顿精细粮了;他们从食堂打回来一份饭;孩子们都能吃的狼吞虎咽的。
可食堂的的饭菜也是定量的;他们又不像南江铁矿那样的单位,县城只要来了粮食;首先就供应给铁矿了。
大人吃点玉米面红薯干也就对付过去了,孩子们可不能这样。从前两年闹荒开始;现在孩子身上还肿着呢。都是营养不良给弄的。
听到中年男人全要;其他人不乐意了,“不行,就这单,你全要了,其他人咋办。你咋能这么自私的。”老阿姨反对道。
许南南也没想到精细粮这么走俏,她刚还担心人家都情愿多买点便宜的粗粮吃呢。
看来还是市场行情了解不够。不管怎么样,生意来了可不能往外推啊。
“你们不要争,这粮食还有,我就先来试试,你们要是还要,明天我还要过来的。我老乡那边有粮食。”
老阿姨这才不着急了,问道,“小同志,你这面粉怎么卖的,还有别的吗,挂面有不?”她嘴里问着,眼睛已经开始盯着许南南这边的面粉,琢磨着称点回去,自己擀面条吃。小孙子可嚷嚷好久了。
“面粉7毛钱一斤。鸡蛋2毛钱一个。”许南南道,又加了一句,“面粉给五两粮票就够了。鸡蛋不要粮票。”
这价钱许南南还是了解过的,供销社里面3毛钱一斤,黑市的价格普遍要比供销社贵几倍。
许南南也没想太坑人。这个价格刚合适。
果然,这价格一开,几个人眼睛都亮了,看着面粉的眼神更热切了。连原本只准备卖买鸡蛋的人都后悔没能多带点粮票和钱在身上了。干脆道,“鸡蛋给我来十个,另外加上五斤面粉。你明天什么时候过来,我还来找你。”
“这我要一半,你给我称了,我立马就给你钱和粮票。”中年男人说着。
老阿姨也不客气,直接掏钱,“给我先来十斤面粉。”
三人才说完,又有人围了过来。
知道了价格之后,要买的人立马多了起来。
许南南赶紧手忙脚乱的称。
没一小会儿,东西都卖的精光,连两个麻布袋都被人买走了。
她一共弄了五十个鸡蛋,全卖光了,赚了十块钱。另外面粉也只有六十斤,卖了三十五块钱。
这一趟就赚了四十五块钱,相当于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
许南南将钱揣怀里,立马赶回矿上去上班。担心有人跟着,她还刻意拐了个路。
晚上忙完之后,许南南也去夜校上课了。
许小满也有朱芳帮忙看着。朱芳听说许南南报了夜校学会计,觉得她很上进,很支持。
这时候的会计和后来的还是很不一样的,课本就有很大的区别,好在万变不理其中。她上辈子考会计师的时候,学的还比较扎实,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