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古代考科举-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长庚坐到炕边,有些可怜他哥,又觉得好笑。

    “哥,你还真行啊,就是不知道刘家小姐怎么看上你的。”

    方启明白他一眼,随即目光看着房顶悬梁,叹出一口气:“弟,哥跟你说心里话,要是我娶不了兰儿,我也不会再娶别人的。”

    方长庚倒是觉得方启明未必配不上刘小姐,只是现在他四顾了一下家里这不甚明亮的泥瓦房,然后怜悯地看着他哥。

    “奶和娘说的未必没有道理,就看你能不能争取到时间证明自己。对了,上回你去东安,有没有什么收获?”

    方启明表情一松,带了几分笑意:“我算是去对了,总之明年的药材不愁没销路,这事儿哥还得谢你。”

    方长庚立刻撇清:“可别,这是你自己的本事,跟我没什么关系。”

    说完,他从怀里取出那个锦囊,在方启明眼前晃了晃:“看来刘小姐对你也算情深意重,希望等我下次回来我就有嫂子了。”

    方启明嘿嘿一笑,一把夺过那个锦囊,指尖来回抚摸,看得方长庚一阵肉麻。

    “那我先出去帮家里干活了。”方长庚夺步就走。

    留在家里干了两天农活,方长庚就回了府城。

    又上了一个月课以后,方长庚发现今年新进秀才的仪态风姿都有了显著的变化。

    这要归功于礼科中专门教导礼仪的闵夫子,他一贯强调“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以及“礼之用,和为贵”,主张每个人都应当心境平和地看待事物,尤其是在考场上,心态甚至能决定结果。

    方长庚在这一课上受益匪浅,眼界也开阔了不少。

短小() 
年前家里的饭馆开业;方长庚没有假可以回去;但方启明来了一趟;说开业当天县学来了很多秀才;其中沈赫赫然是领头人。另外他还出于礼节去请了许县令和几位书吏;没想到许县令竟还送了份礼;让老方家受宠若惊。而三位书吏都来了;不大的饭馆顿时蓬荜生辉。

    至于刘老爷那里,方启明还没有获得质的进展,但他还是命人送礼来了;说明未必将来撬不开他这个口子。

    无论如何,一个农家开的小饭馆能请来这么多县里了不起的人物,让县城不少人都津津乐道。

    方长庚原来还担心饭馆生意不好或是找来红眼病;现在看来至少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头;只要小李氏她们能把饭菜做好吃,就能留住客人。

    以他对小李氏厨艺的评价来看;这点根本不成问题。

    今年过年;何氏终于给方二山生了个小子;还让方长庚给小婴儿取名。

    这无非是从唐诗宋词、四书五经以及诸子百家中找。

    礼曰:“子生三月;父亲名之;既冠而字之父思善应而名字之,以表其德、观其志也。”名字还是让方二山自己取好一些。

    因此方长庚用毛笔写下几个候选的名字;分别是幼清、思睿、致尧以及济桓。

    想到方二山并不识字,他就将纸放到方二山面前;将四个名字都念了一遍;最后由方二山和何氏共同选定了幼清这个名字,老李氏和方万英也觉得朗朗上口,十分喜欢。

    而二丫的婚事也定了,是镇上一个普通富户的长子,叫林硕明。去年刚过了县试,今年就要准备府试,家中有一个香粉铺和一个杂货铺,还有田地一百二十亩。

    其实较真算起来,二丫嫁过去还有些委屈了,毕竟林家有三个儿子,将来总要分家产,落到每个儿子手里也不剩多少。

    但二丫觉得这样很好,至少她在林家不会受委屈,以后要是能有个香粉铺子经营也足够过上不愁衣食的日子,对她而言已经很满足了。

    何氏是满意的,如今两个女儿都嫁得不错,一个饭馆生意红火,自己又给老方家添了个男丁,实在是喜事不断。

    而方启明虽然还未抱得美人归,但心态不错,主要还是小李氏和老李氏把精力都放在了饭馆上,没空搭理他。

    在再次踏上回府学的路程前,方长庚指着院子里已经扦插活了的葡萄藤,对小李氏道:“娘,等七八月葡萄熟了,咱们酿些葡萄酒拿到饭馆卖,一定能卖出好价钱。”

    小李氏一拍手,近年来越发容光焕发的丰润脸庞露出惊喜的笑:“是啊,现在院子里种的葡萄越来越多,酿几坛酒也足够,就是娘没有经验,还得先试酿一坛才好。”

    方长庚点点头,他在前世见过果农酿葡萄酒,步骤十分简单。

    先将葡萄洗净,无需去皮全部捣碎,然后加大量白糖拌匀,放入酒坛密封几个月就好。

    虽然不是市面上酒庄出产的高级葡萄酒,但自家喝还是很爽口的。

    可惜他没有记住比例,似乎自家酿这种酒也不讲究这些。

    现在整个万兴县都没有卖葡萄酒的,甚至在永州府的酒楼里也没见过,因此哪怕做得不是很完美,也会有很多人觉得新奇,更何况这东西还确实挺好喝。

    既然自家开了饭馆,方长庚给小李氏写了好几张菜谱,都是在当地闻所未闻或是进行改良过的,虽然并没有详细的比例和做菜过程,但小李氏会琢磨,做出的菜让方长庚都觉得惊喜。

    所以现在饭馆生意很好,老李氏还打算攒下钱后把隔壁的铺子也买下来扩建成酒楼,看上去也气派些。

    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而方长庚也终于可以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地在府学念书。

    过了个年回来,不管是各科老师还是学子们,脸颊都饱满了一些,倒是方长庚反而瘦了,脸型略窄,皮肤紧绷,一双更像小李氏的眼睛冷静而幽深,已经是一个货真价实的俊美少年了。

    平时周其琛和方长庚缓步在街上,有时再加个徐闻止,那就是妥妥的f3,能吸引一大票驻足的目光。

    而刚结束第一个月的考核没过几天,徐闻止就上门来邀请方长庚去秋叶山庄了。

    “自从上回你说月末考核就没再去过山庄,今天我正好要去给我大爷爷送节礼,你就和我一起去吧。”

    方长庚一直挺好奇徐闻止的大爷爷——一个前朝官至礼部尚书的老人会是何等的风姿,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至于周其琛最近又开始忙,很少现身。

    爬山的时候他忍不住想,不知那个徐清猗每天都做些什么?偌大一个山庄就爷孙两人,听徐闻止说还几乎不下山,一切采买或是人际往来都由下人去办。

    他这时才想起来自己曾经疑惑的一件事:“对了,怎么你这个表妹也姓徐?”

    徐闻止还有些惊讶方长庚怎么突然提起徐清猗,不过还是马上回答了:“我早说过我这个表妹有主见得很,她本该姓顾,这点就连大爷爷都没反对过。没想到自表妹记事知道她娘亲的事后,非要改姓徐,虽说族谱上仍然是顾姓,但平时庄里还有我们这些亲眷都默认她就叫徐清猗。”

    方长庚忍不住轻笑道:“你这表妹确实不同凡响。”

    徐闻止哈哈大笑:“多相处几次,你就能自己体会了。”

    方长庚未置可否,自认为不可能常来山庄,丝毫未把徐闻止的话放在心上。

    这回两人径直去了徐老徐修所住的奎文阁。

徐修() 
奎文阁在花园后面;建筑雅致工丽;穿过红色木门廊;一个老仆在走廊上扫地;看见他们来了;先叫了声“表少爷好”;对方长庚称呼为“公子”;随即进门向徐修禀告有来客上访。

    趁这段时间,徐闻止低声对方长庚道:“我大爷爷寻常没什么脾气,但于学却十分苛刻严谨;你见了他不用紧张,照常说话就行。”

    方长庚点头,随即笑道:“你看我像紧张的样子吗?”

    徐闻止端详了他一眼;发现他神色如常;便有些无奈地低笑了几声:“你倒是不紧张,连我都还有些秫这个老头子呢。”

    方长庚笑着摇摇头;他最早见到本朝那些官员时并非完全没有畏惧;只是后来发现大多数时候他们和普通人并没有什么差别;尤其是于他这种读书人而言;只要不涉及党派之争;官员们见了都会和和气气,紧张倒是多余的。

    等老仆出来;两人才调整了姿态入内。

    然而看到坐在大堂之上两鬓斑白而气度雍容的徐修时,方长庚还是低了低头——这老头的目光和煦温和;却仿佛能直看入人的心底;让人心里不免咯噔了一下。

    “闻止拜见大爷爷!”“晚辈方长庚拜见徐老。”

    徐修微微颔首,笑道:“你们坐吧。”

    方长庚和徐闻止坐到右手边椅子上,就见徐闻止是一反常态的低姿态:“大爷爷,爷爷让我拿来一些药材和今年的新茶,对了,还有一坛珍禽泡的药酒,听说对您旧疾有奇效,您千万记得每晚喝一小杯。”

    徐修点头:“替我谢过你爷爷,上回你拿来的偏方很有用,最近身体无碍,让你爷爷放心。”

    徐闻止闻言笑了,指指方长庚:“说起这偏方,还是我这位朋友的功劳。他家中有一位哥哥是大夫,自己也对医术有所涉猎。那天一听我与表妹说起您的病症,立即就听出是哮喘之症,所以让我把这张偏方给您呢。”

    徐修不禁多看了方长庚一眼,有些惊讶:“那就多谢这位小朋友了。”

    方长庚有些不好意思,腼腆地笑道:“徐老太客气了,只是举手之劳而已。”

    徐修呵呵笑着,早已经把方长庚的外表仪态尽收眼底,再一对比自己从小被誉为神童风姿斐然的侄孙,发现也不落下风,便记住了这个名字。

    “你如今在哪里进学?”他随口问了一句。

    方长庚道:“正在府学学习。”

    徐修“哦”了一声:“你过了院试?”

    “去年过的院试,这才认识了闻止。”方长庚笑了笑。

    徐闻止在一旁立刻补充道:“长庚今年也不过十三,院试仅列于我之后,不得不引人注目。”

    方长庚忍不住看他一眼,这位兄弟夸其他来还真是眼都不眨,让他都不知道该在这位学究天人的前朝遗老面前怎么自处了。

    徐修“嗯”了一声,听不出什么意味,只是淡淡地赞许道:“不错。”

    方长庚说不清心里什么感觉,似乎有一丝丝的失落,看来让他风光了一阵的名头在名家大儒面前实在算不了什么。不过徐修瞧不上也不奇怪,考过院试也只是踏进了科举这道门,离当官还差得远了。

    这么一想,方长庚立刻就振作起来,而且心里起了一个有些夸张的念头——

    他想做徐修的弟子!

    整个永州府的进士屈指可数,最了不起的也不过知府李仁守,但徐修是前朝尚书,不论在学问还是官场之道上都是打着灯笼都找不着的好老师,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他心里有事,连徐修和徐闻止说话都没听见。

    “长庚?”徐闻止捅捅他。

    方长庚回过神,看到徐修也正看着他,见他回神就微笑道:“下回再和闻止来山庄做客。”

    方长庚笑着点头:“好,多谢徐老。”

    两人拜别徐修,沿着花园那条鹅卵石路走。

    “你别看他今天还算和气,真凶起来可吓人了,没几个人受得了,也就我表妹不怕他。”徐闻止明显松了口气,悠闲地摇了摇折扇。

    方长庚道:“年纪大了脾气大情有可原,今天看来你大爷爷也不是性格古怪的,在育人上严苛待人反倒是优点了。”

    徐闻止乜斜着眼看他:“我怎么觉得你话里有话呢?你想干什么?”

    方长庚先是苦笑了一阵,随即正色道:“闻止,我若说我想拜你大爷爷为老师,你觉得如何?”

    徐闻止张大嘴,一脸吞了苍蝇的神情:“你逗我呢?不怕这老头刁难你?”

    “我不怕刁难,只要能学到有用的东西,我天天给他端茶倒水都行。”

    徐闻止看他不像开玩笑的样子,也思索了一下:“你若说永州府里谁的学问最好,那无疑就是我大爷爷了,就是我徐氏族学里也不过一两个进士出身的,还都是三甲的。今天他应当也注意到你了,你要真有意,我就替你想想办法。”

    方长庚嘴角勾起来,稳稳道:“要是徐老能答应最好,若是不成,我也不至于消沉了,不过总得试上一试。”

    徐闻止揶揄地看向他:“我还以为你少私寡欲,没想到小看了你的上进心。”

    方长庚坦然道:“既然约定了一同中进士,上黄榜,我自然不能掉以轻心。如果不出意外,后年的乡试你定在正榜上,我却未必了,还是得给自己找一个能真正帮我的老师。”

    徐闻止也不再开他玩笑,点点头:“你这么想自然是好的,如果真能说服大爷爷,相信我,乡试你一定能过。”

    正说话间,小径尽头出现一道纤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