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古代考科举-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世道女子要自立自强太难,他自己是万万看不上只知道依附男人,没有主见的女子的,想必这世上但凡真正有本事的男人也如他这么想。

    小宝是全家的宝贝苗子,他不能让她长歪了。

    见方小宝还有些懵懂地点头,他半颗心落了下来,相信小李氏能让方小宝学好这门本事。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老李氏和方万英终于回来了。

    大人们都去了堂屋听结果,方长庚他们被小李氏勒令待在屋里,不要跑出去瞎掺合,方长庚却透过开合的那扇门看到大丫她们的屋子黑漆漆一片,已经熄了灯了。

    方启明自认为自己已经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觉得这事需要他瞎掺合,偷偷跑出去偷听,方长庚就在屋里稳稳地等方启明的消息。

    反正以方启明的大嘴巴,肯定会事无巨细地跟他复述一遍。

    后来才知道村长方大树一家一来碍着他们家是方氏主脉,祖上有威望,方万英还有个嫡亲的秀才老弟,不好明着赶人,二来老李氏人精明,带着几个村里相熟的老人一同上门游说,只好答这事再拖一拖,等他们家方松有了功名再说。

    人家都这么说了,老李氏和方万英还能说什么?总不能强逼人家娶自家孙女,他们也丢不起这个脸。

    小李氏一针见血:“现在都看不上咱,要是真考了功名那尾巴还不更要翘到天上去?”其实她一点都不看好这门亲事,以后大丫真嫁过去了,方大树家又有哪个是好相处的?

    老李氏却想着大丫实在喜欢人家,方松那小子看起来也是个老实人,而且村里女孩儿男孩儿一块长大生了感情的不少,正好把规矩都改改,也算造福其他人家。明年长庚要考童生,要是过了那也是前途无量,总能让方大树他们改变想法。

    第二天方启明就回了药房,方长庚则等明天去镇上,后天一早正好到方思成那儿正式上学。

    离开那天,小李氏准备了拜师的束脩,方大山则拖了辆板车,把锯好的木板带到药房给方长庚打了一张简易的单人床,还给袁大夫捎了不少特产,见两个儿子都安置得好好的,才满意地回了家。

    方长庚送方大山走了很远,到后来方大山死活不要方长庚再送,他才停下脚步看着方大山的背影从那条石板路上渐渐隐去,心里忽然有些沉重。

    *

    因为方长庚已经不算开蒙,省去了点红痣的过程,交了束脩就算拜师入门。

    一进学堂,方沐君和方沅君就暗暗朝他打了个招呼,方长庚上前介绍了自己一番,余光看到那个周其琛也在,还是坐在老位置。

    记得方启明说周其琛考试那年得了一场大病,一直没有好透,怪不得看上去面色苍白,病怏怏的样子。

    方思成指了指周其琛旁边的空位:“长庚,你以后坐这里。”

    方长庚说了声“是”,安静地在周其琛旁边坐下,也不在乎周其琛冷漠的态度,一门心思投入到了书本中。

大昭律() 
现在私塾课程的安排是这样:上午背书默写,下午上半段描红练字,下半段则由方思成一个一个叫过去根据进度讲解经义,算学则每隔三天上一次课,天黑便放学生们回家。

    学习过程无疑十分枯燥,但方长庚很喜欢练字,加上做算数,算是他唯二放松的时候。即便是神情单蠢的稚嫩小儿,一练字也多了几分沉静的气质,可见中华文化的奇妙之处。

    方思成虽屡屡落第,人也古板,但他教书的态度十分认真,只是学生们对此却多有抱怨。

    “什么时候下课啊?我肚子好饿”后座的学生痛苦地小声,光听这有气无力的声音就知道他有多不情愿继续背书。

    方思成下课的时间可谓随缘,兴致一来就没完没了,讲到口干舌燥了喝口水还能继续,在他手下就没几个学生不叫苦的。

    方长庚沉得住气,县试和府试考的本就是背的内容,他穿越的时候老天没赏脸给个金手指,除了踏踏实实背书没有其他捷径。

    倒是方思成十分喜欢方长庚的稳重好学,言语间时常表示对他寄予了厚望。

    一个月下来,整个私塾十几号学生的水平一目了然,方长庚和周其琛成绩最突出,其他人都默认了他们两人明年都能考上童生。

    方万明时不时晚上给方长庚开个小灶,和方沅君方沐君他们一起在方万明书房接受教诲。方长庚也没有再惦记跟着方万明去王家一起上课的事,觉得现在这样也挺好。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你们做吧。”

    方万明站在案前踱步,抛出了一题。

    这是一道墨义题,此句出自论语里孔子夸赞尧的一句话,意思大致是尧这个人非常伟大,功绩卓越,百姓都想不到什么语言来赞扬他云云。答题套路类似于现代所有的简答题,先夸赞尧一番,然后列举尧做了哪些事,用了哪些人才,然后向本朝君主拍个马屁,说说他有多么英明神武,最后总结升华,表述自己也要像尧那样辅佐当代君王的决心和毅力,完。

    再举个例子,“水、火、金、木、土、谷惟修”,这是尚书里的一句话,根据孔子嫡孙孔颖达的注释,答出“水能灌溉,火能烹饪,金能断割,木能兴作,土能生殖,谷能养育”,圣人如果能把这些处理好,造福百姓,就叫“惟修”,再添加几句“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之类的四书五经里的句子,那么这题就算是做好了。

    归根结底,要对四书五经非常熟悉,每词每句都能信手拈来,且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再加上做题的套路,那么不管出什么题都难不倒咱们莘莘学子。

    但谁能做得到呢?

    方万明毕竟也只是个老秀才,虽然对四书五经的见解足以让他们达到考秀才的水平,但始终没有总结出答题的模板和套路,而且本朝读书人好于闭门造车,不喜欢互相交流经验,这也导致很少有人能总结出一套适用每个人的方法,就算总结出来了,一旦出题者换个套路又不知道怎么解了。

    方长庚只觉路漫漫其修远兮,还不如开间教育机构专门研究做题攻略大赚一笔,想想都觉得爽快。

    方长庚答完题,眼看方沅君和方沐君两人低着头冥思苦想,便出去上个茅厕。

    走了几步却看见赵绣云从不远处背对着经过,他皱了皱眉,决定还是忍忍,转身就要推门时,却听到里头方沐君的声音。

    “爷爷,长庚比我们学得快多了,以后你别叫他来了,我和沅君多没面子啊。”

    屋子里安静了一瞬,方沅君有些愠怒的嗓音响起:“你说什么呢?自己学得烂还不准人家学得好了,你觉得没面子,我可不觉得。”

    方沐君噎了一下,小声嘀咕:“你是忘了被娘教训的时候了?老被别人拿来比,谁受的了啊?”

    方沅君似乎还想说什么,被方万明喝住,似乎怒气极盛:“小人之心!我就是这么教你的?少听你娘这无知妇人的挑拨,自己刻苦才是正道!”

    方沐君彻底噤了声,方万明这回却像是真的气狠了,从门外几乎能听到他的喘气声。

    方长庚其实有些意外,方沐君性格外向,方沅君则安静一些,所以他和方沐君的关系更为亲近,但没想到方沐君竟是这样的心思。

    他反省了一下,觉得自己有些得意忘形了,以后还要低调点才是。

    在门口挨了一会儿,他才敲了敲门入内。

    方沅君和方沐君的表情都有些不自在,尤其是方沐君眼神躲闪,耳根子都红了一片。

    还是个心智不成熟的孩子罢了,不过既然有了芥蒂,以后再想真心以待却难了。

    方长庚不经意地抬头,发现方万明看他的眼神有些复杂,他心里咯噔了一下,难道他知道自己听到了他们的对话?还是他也认可了方沐君所说的?

    方长庚心里想了很多,面上还是一如既往的平静。

    三人讨论题目时,方长庚毫不吝啬地把自己做题的模板和技巧告诉他们,没看他们是什么表情,过了一会儿就整理书包恭恭敬敬告辞了。

    回到方启明那里,方长庚也不打算再看书了,跟着他一起称药、裹药包、打扫药房。

    袁大夫家住在三条巷子外,现在已经回去了。本来药房还有一个小二,前几天回家奔丧,方长庚就帮着干活,觉得这样的日子十分充实满足。

    关了药房大门,方长庚和方启明回后面的屋子睡觉。

    “弟,爹去问了里正,说可以开山,但要是引发了山火,县太爷要问罪的,还要赔银子,怕是不大好办。”

    所谓民不与官斗,平头百姓都不愿与官兵扯上关系,总觉得是天大的祸事,这也难怪。

    “那这事再等等吧。”现在他们一家都是平民,要扯上官司只有吃亏的份。想到这个,方长庚恍然意识到自己忘了一个关节点。

    昭武帝重典治国,十分重视律法对人们行为的约束,有违大昭律等刑法者要受极为严厉的惩罚。正因如此,不论官员或是百姓,对大昭律法都有极强的敬畏心。本朝对官员通晓律令的要求很高,会试也要考律科,但业务精通者却为少数。

    方长庚前世所学的专业正是刑法,虽然对本朝律法并无了解,但对古代法律总体的发展脉络曾经有过研究,对法理更是精通,若是能再自学大昭律、问刑条例以及大诰,那就是本朝的精英人才,去哪里都不愁没饭吃,以后若遇到社会不公也能让自己免处于被动的状态,从长远来看有利无害。

    他一时心中激荡,恨不得此刻就能立即拿到书,只恨这个时代没有互联网,否则哪里需要这样浪费时间?

县试() 
第二天下了课方长庚就去了书店,问相熟的掌柜,却被告知大昭律等书仅有一套,且不外借,更别说买了。

    方长庚懵了懵,这是什么道理?难道这书还特别珍贵不成?

    掌柜见方长庚呆立在原地,心中也有些不忍,想了想说:“借你也无妨,但十日内需得归还,否则若是损坏了,我们老板可要怪罪于我的。”

    十日如何来得及?更何况他还要仔细研读。

    可这地方条件本就简陋,他也没什么好挑的,道了谢便拿着书去了方万明处。

    像往常一般上完课,方万明把方长庚留了下来,一脸慈祥地问:“长庚,王家老爷说正想找个刻苦老实的孩子陪小少爷一块儿念书,明天你就跟我去王家上课吧,正好王家小少爷明年也要考县试,正好你们一起做个伴。”

    方长庚面露犹豫之色,支支吾吾地说:“二爷爷,我还是不去了,我和沅君他们一块儿学挺好的而且哥哥那里缺人,我想晚上回去帮忙,以后二爷爷不用那么辛苦教我了,我要是有什么问题再来问二爷爷吧。”

    倒不是因为那天方沐君的话,他还不至于拿他的前途做赌气的牺牲品。而是他想趁晚上的时间把那三本书抄下来,这样以后才可以时刻带在身边看,而且晚上补课时方万明要照顾两个孙子,有些东西他本来就会,还不如遇到不懂的总结起来再问效率高。至于王家,他现在只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不知道王家小少爷是个什么样的人,还是踏踏实实跟着方思成吧。

    方万明却露出有些意味不明的目光:“长庚是不是因为沐君的原因才这么说的?”

    他那天确实透过未关紧的门缝看到方长庚一抹衣角,然而见他进来后神情平静,后来还大方地告知沅君沐君解题的技巧,心中暗叹他以德报怨之余,也有一丝怀疑,暗想这孩子的心思是不是太深沉了?因此才想试探试探他。

    方长庚瞪大了眼,神情有些激动,连连摆手:“二爷爷,我不是故意偷听的,只是忽然不想小解,所以提前回来了我不怪沐君,我和哥能上学多亏二爷爷的帮助,我只有感激,以后一定会好好报答二爷爷,怎么会有任何怪怨呢。”

    他有些心累,对方万明感激是真,可这么做戏却实在有些脸红了。

    方万明心里一松,见他一问就露馅,言语间又十分诚恳,最后一丝怀疑也消失了,反倒觉得这孩子小小年纪喜怒能不形于色,是个可造之材

    他摸摸方长庚的头,柔声道:“二爷爷知道长庚是个乖孩子,你回去吧,以后你想来就来,不要有什么顾虑,二爷爷书房的门始终为你开着。”

    方长庚也松了口气,结束了实为两个成年人暗暗的较量,默默地出了门。

    *

    方启明自从上回进山以后特意又回了趟家,带着方大山在后山寻找时令的草药,拿回来给袁大夫看过以后觉得可用,于是每隔一段时间方大山就会带一背篓草药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