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湖东村这里,何耀宗直接强硬的把事情交给了宋玉安。
“大队长就是你大舅子,那是你的地盘,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必须支持这个新政策。”
宋玉安脸上假装为难,心里都快乐开花了!不容易啊不容易,等了这么多年,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娃都会打酱油了。
湖东村,叶保国开了一个会议,宋玉安给大家讲了大包干的好处。
“以前呢,大家伙儿一起干活,有的人多干有的人少干,你辛辛苦苦水都舍不得喝干一天是十个公分,别人磨洋工出工不出力的干一天也是十个公分。大家拿一样的粮食,分一样的钱。
可大包干以后就不一样了,你干得多,除草啥的勤快点,那庄稼长好了,多出来的收获就是你自己的。
而且以前农忙起来,不管天阴下雨,不管你家里有事没事,都得下地干活。种什么怎么种全是队里说了算,可是大包干以后,地就是你自己的,你想种玉米就种玉米,想种蚕豆就种蚕豆,你哪怕叫它荒在那里,或者不想种了直接承包给别人,只要你能按时交税粮,那就没人管你。”
何耀宗说了半天的支持国家政策没人听,宋玉安这揉碎了用通俗易懂的话说出来,大家就懂了,那就是以后这包产地,就跟自留地似的,你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整个湖东村没有一个反对的。
最主要还是大家分了宋玉安买地的那笔钱,今年宋玉安又要盖学校,他们给宋玉安打一天工抵一个星期公分了,谁还愿意跟着队里干。
分地以后,男人收种的时候忙上几天,其余除草啥的,女人就能搞定,男人可以去给宋玉安盖房子挣钱,多好啊。
更有一些,羡慕城市里的生活,听说沿海地区打工能挣钱,就拖家带口的想过去,队里分地,正好合了他们的心意。
而其他村子,何耀宗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的,夏县不比其它地方,玉安一号在这里摆着呢!种子肯定不够整个县的人来分,那就支持新政策的村寨先得。
政府免费发放种子,安排人员指导,签订回收合同,回收价比普通玉米要高。只一点,除了留下自己下一年的种子外,不准私藏。
这个通知一出,响应的村子一下子多了起来,湖东村的那一百亩宝贝玉米可是有不少人去看过稀奇的,亲眼见到的东西大家深信不疑。这正等着呢,如果分不到,村里人还不得炸翻天。
湖西村首先就跳出来支持,紧接着,三里镇的其他村子也全部表示要跟着领导政策走,形式一片大好。
看看那玉米的产量,只要分到,怎么也不会饿肚子。
大包干就大包干!支持!怎么不支持!
村民同意了,生产队的干部就带着村民们一块块的划分土地,不管大人小孩,只要出生上户口了,就分一样的地,他们也人性,一家人的土地基本都是连着的。
然后一个氏族的又连在一起,只有偶尔不够的,会补一些边角地。
地是划分清楚了,叶保国又在宋玉安的提醒下说了分山的事情。
每个村的山都是划分好的,这主要涉及到砍柴,还有盖房子的时候砍伐木头。
“以前山是公用的,谁家砍多砍少了都有人闲话,现在既然分了地。如果山还像以前一样公用,那有那贪心的,说不得三两年就把柴给砍没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那除了坟山之外,就一起把山按人头分了,当然,这分山和分地是不一样的,山得出钱,到时候林业局的领导会给大家山林证。这钱也不到我手里,大家反对也没用啊。
还有村里的核桃园,板栗园,一人一棵也分不过来,我们商量的意思呢,是在村里拍卖,卖了的钱和石茬子地一样平分了。目前就这些,有意见的提出来,然后大家举手表决。”
虽然村民们质疑为什么自己村里的山还要花钱买,但居然钱到不了生产队手里,那他们闹也没用。左右也花不了多少钱,买就买吧。
板栗呢,在村民眼里就是个零嘴,核桃好一些,能榨油。要花钱去买,没几个人愿意,但卖是所有人都同意卖的。
“既然都同意了,那我明天就通知林业局的同志下来。现在咱们卖果园,竞价啊,先从板栗园开始,东边那一片,占地两亩六分,大大小小一共六十五棵板栗树,三千起价。”
叶保国喊了半天,一个叫价的都没有。
“不是,你们都不买啊?谁家想要的,快点举手。”
“谁买那个啊,三千块钱,疯了吧。”
村民热热闹闹的议论,半小时了还在吵吵嚷嚷,就是没人买。兰花婶子忽然叫了一句。
“宋知青不是挺有钱的么,还喜欢这东西,你们看他家院子外头还自个儿种了一排呢。要不宋知青做做好事,把这核桃园板栗园一起买了呗!”
人都是自私的,他们不想买,但是都想分钱。她这话一出,附和的人还不少。
宋玉安其实很讨厌兰花婶这样的人,占便宜占惯了,还仇富。一次次依着她,那就是得寸进尺!
但这次的果园是他想要的,如果可以,湖东村所有的地他都想要,所以宋玉安也不想和她多掰扯。
“没人要就拍下一块,最后哪些没人要的,底价我全买了。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是,这可是你们不要逼着我买的。以后要是核桃板栗不值钱也就算了,我自认倒霉。万一这要是以后核桃板栗涨价了,你们别后悔。”
“宋知青放心,指定不后悔。”
核桃这东西榨油比油菜麻烦多了,以后不用按规定种地,大家小春可以少种些小麦,多种些油菜,怎么可能会涨价呢。这小知青做事就是不靠谱。不过谁让人家有钱呢!
最后宋玉安一个人买了百分之九十的果树,为了防止以后有人拿叶保国当队长来说事,宋玉安还叫刘大海写了一份同意买卖书,村里每户人都签了名。
分地以后,宋玉安一边忙活着盖学校,一边呢把育出来可以移栽的果树苗移栽到了宋家分配到的包产地里。
”不是,安子,你是打算全部种果树?不种粮食了?”
村里来帮工的不解的问。
“差不多吧,田里不适合种树苗,到时候种点水稻自己吃就够了,地里我打算全部种果树。你们要是种不过来的地,可以包给我啊。我都种果树,按年给你们钱,不过年份短了我可不签。”
“哈哈,你这是想做地主啊,可千万小心了,斗地主过去没几年呢!”
“去去去,怎么说话的,我这是支持国家政策,努力发展经济。”
“说不过你,读书人说话一套一套儿的。”
宋玉安的计划是,常年都要有水果出来。一年熟的先不理会,把樱桃,桃子,李子,梨树,苹果这些要三年挂过的先种下去。
第54章
这些苗得趁着清明节以前赶紧种下去,成活率才高。
地里种的最多是桃树,一来桃树苗好育,他前世培育得最多的也就是桃树,一共有九个品种都是他自己培育出来的,早桃晚桃,从阳春三月到九月,一直都有桃子卖。还能酿些桃花酒,他空间里有好几个方子呢。
至于梨树,这边有一种叫棠梨的植物,随处可见,宋玉安不打算浪费地去种植,就在他买下来的板栗园边上就有许多棠梨,他打算过两天就折了枝去嫁接。
那些都是老棠梨树,根深树壮,一旦嫁接活了,那长起来可不是新树能比的,说不准嫁接后今年就能挂果。
再就是葡萄,这也是目前成本最高的,因为这是短藤葡萄,所以葡萄地里要立水泥柱,拉铁丝网。
苗种下去以后,还得去批水泥和铁丝的条子,买回来做柱子。两个月之内得立起来把铁丝网拉好,不然葡萄藤可就满地乱爬了。
葡萄卖不完可以酿酒,所以宋玉安种的也不少。
剩下的樱桃杨梅苹果什么的,数量就不多了,一个是苗少,另一个呢,目前也没有那么多地。
他还得拿出一部分地来育苗呢。独木难以成林,宋玉安包地又能包多少,想要发展成为种植大县,最后还是需要群众的力量。
可农民们饿肚子饿怕了,你就算和他说的天花乱坠,他也不会同意把地拿出来种果树。
只有种出成果以后,他们看到了切切实实的利益,才会相信,这件事真的可行。
宋玉安这一片地,说到底还是和那几百亩玉米一样,是拿出来做展览的。
但也不少了,宋玉安看了一眼在地里忙活的叶家众人,他果然是有福气好,找到了一个这么好的岳丈。
别看叶家人天天都来帮忙,但其实除了叶红军叶宝珠,其他人心里没几个支持宋玉安的,都觉得他是在瞎胡闹。
但家里一直是叶卫军在做主,而且叶保国这两年也习惯了听宋玉安的话,所以叶家二房的地都拿了出来跟着宋玉安种果树。田则留着种植水稻。
康彩萍身体不好,三婶和三叔已经决定,等宝珠回来以后,他们会继续留在京城帮三哥照顾孩子。宋玉安直接把京大附近的小院子过户到了三叔名下。
三叔就把他们一家分到的包产地和山头都给了宋玉安,老爷子怕以后万一出个不孝儿孙,还主动签了五十年的合约。
至于叶家大房,大伯和大伯母这种情况哪里是能种地的,宋玉安答应每个月按月给钱以后,大伯母就爽快的答应把家里的地拿出来。
分地的时候都是按本家宗族来划分大片的,也就是说,宋玉安的这些地是连在一起的,这样也省了他许多力气。
第一批育出来的果苗都种下去了,起码要长一年,才能锯了嫁接,这是长久的投入,但以后的利润是可观的。生活渐渐富裕以后,人们都喜欢吃点水果零食。
而这个时候国家交通不方面,南北的水果流通不多,几乎都是水果罐头。这是九十年代最受欢迎的年节礼,宋玉安打算两年之内,在夏县建一个罐头厂。
上次日本人的事情提醒了他,地方官员想要搞政绩,夏县就不可能不设厂,以如让外面的人来弄些乱七八糟会污染的厂子,不如自己来发展。
他在夏县找了个跑腿的,专门帮他打听哪里有地卖,合适的他都买了下来攒着,留着以后开厂开店。为了买这些,他收集的黄金都出手了一部分。
果树种下去以后,宋玉安开始找关系找人来打井,这是海拔高的旱地,一般的水井肯定不行,旱灾的时候扛不住。到那时候再去找,人地质队的忙着政府抗旱救灾,怕都没有时间理你。
前世他就知道一个浙江老板,去云省包了上千亩地种葡萄,一开始就是抱着侥幸心理,想着上游有水库,舍不得花钱打井。
头一年还好,风调雨顺,结果第二年六七个月滴雨未下。水库里的水要紧着村民生活用水,连田里的水稻都顾不上了,哪里还有水给他灌溉葡萄。
政府宣传抗旱救灾以后,地质队的同志们都去村寨里打井了,这种要命的时候花钱都没用。
最后那一批葡萄全部旱死在地里,因为苗是宋玉安新研究的品种,就是他现在种的这种,所以这事他有印象。
宋玉安是一个喜欢未雨绸缪的人,断不会把自己逼到那个份上去。
好在他一打就是十几口,活儿不算太小,夏县这边的地质队也接了,只是这种深井用的都是抽水机,电暂时是通不过来的,烧油的油量大。
宋玉安干脆又请村民挖了几个大蓄水池,蓄水池抽满了水以后,半密封起来,平时就请工人来浇水,等池子干了,再从井里抽水出来,等真到了干旱年,才是这些水井发挥作用的时候。
“安子啊,咱这摊子会不会太大了些。”
买地,买山,买果园,盖学校,打井,地里的工人钱,见钱一笔一笔的花出去,连叶卫军都有些担心了。
“别担心爸,学校那边的钱是我一早就存好的。至于地里,现在花钱最多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我这也不是没进项,前几天何耀宗还和我说,玉安1号的奖金快申请下来了。
还有咱们的养殖场,这个四哥知道,这些都已经开始有收益,而且接下来,我和杨教授准备研究点其他东西。”
“对对,爸,您别看这只是养鸡养鸭的,我现在才知道,兔子这东西真tnnd挣钱,几个月一批,能卖肉还能卖毛。安子给的那个烟熏兔的方子是真不错,就没有卖不掉的。”
叶建国前两年过的挺苦逼的,没孩子,兄弟们当兵的当兵,上大学的上大学,连二哥都在村里做官,整个老叶家,好像就只剩他一个不成器的。
当然他自个儿是没这个觉悟的,他自小就喜欢无拘无束的生活,一直觉得现在的日子除了没个孩子以外,也挺舒坦的。而孩子这事他虽然着急,但是医生说了两人身体都没问题,他能有啥办法。
只是村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