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之前从吴府逃出来时,确实遇上了追兵,确实看以活生生的人死在自己眼前,确实闻到了死亡的气息,确实看到了太皇太后一直放在吴府外的眼线。
不过好在一切都过去了,现在还是好好的,终于逃出来了,一切都会过去的。吴夫人按计划应这间四合院里生活,扮成寻常的祖孙三人。只要等风头过去。就可以借机出城了。
现在至少比在吴府内安全,也不必受制于太皇太后。想到进宫吴夫人就后怕,每次看到太皇太后,吴夫人就觉得自己像看到恶鬼似的。有些人活着就是吸旁人血,吃旁人肉,所以这种人必需死。
吴大人接到京城的信时,感激不已,没想到自己只是提了提,莫离就直接办成了。
虽然现在妻孙们还在京城内,可是至少能保证她们的安全。而且吴大人相信。用不了多久,一家人定能团圆的。
现在最重要的是,自己的丙个儿子,太皇太后知道夫人逃跑之后。必定会为难两个儿子。吴大人立马就提笔修书,希望两个儿子马上躲起来,不要让太皇太后找到了。
吴大人写完信送出去后,眼眶就红了,这一家子妻离子散也就罢了,还要东躲西藏的。这像什么话,像什么样子呀!
吴大人只能说,自己识人不清,怎么会想着帮太皇太后说服莫离呢?虽然最初也许自己真有这想法,最后慢慢消失了,可是有这种想法都是不应该的。
比起太皇太后的恶毒,莫离确实重情重义,又爱民如子。从边城和月国的百姓就可以看出,莫离对两边的百姓一样的关心,一样的关注。
这一点从月国百姓的生活就可以看出来,对于月国的百姓,莫离没有赶尽杀绝。反而尽可能把他们带向文明,教妇人织布,教男人种地,教孩子们识字读书。
也许现在的进程还很慢,可是有一条,那就是每个人脸上的表情不再是狠厉,不再是想一味的靠抢夺旁人的物品来生话,更多的月国男人卖力的打猎。
当然也许现在只是进步了一小步,可是将来月国一定会慢慢与中原融合,慢慢进步,慢慢像中原一样,注重礼义廉耻,不再一味的嗜杀,一味的动武。
吴大人决定,好好同孔大人聊聊,这孔大人虽然不是什么好人,也不是什么恶人。
如果他肯放明白些,老老实实的埀着莫离攻下山海关,或者说能帮助莫离做些什么,也许还能给他一些好处。
可是若他继续写信,继续通风报信,吴大人可不敢保证,莫离能一直好脾气。
重要的是,眼下莫离攻打山海关,不过是时间的问题,早晚莫离会与太皇太后对上。到时候太皇太后的使臣,这身份可就尴尬了。是活是死,可由不得孔大人自个说了算,全得听天由命了。
吴大人也不想同孔大人打马虎眼了,既然家人安全了,也不必再受制太皇太后。倒不如直接投诚,做莫离手下的谋士,也许帮不上大忙,可是小事情还是帮的上。
孔大人一脸的吃惊,可是见吴大人这幅完全不在意的样子,孔大人心里明白,自己说再多也无用了。
孔大人还是不敢相信,不敢相信京城的太皇太后真的失势了,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自己盘算了这么久,在这鸡不下蛋,鸟不拉屎的地方苦撑着。不就是盼着有一天,太皇太后能给自己体面和荣耀吗?没想到,最后结果会是这般。
太皇太后真的要败了吗?连吴大人都已经归顺了,那么放眼边城,唯一还在坚守的,也就自己了。孔大人心里没底,如果自己一直不归顺,会不会激怒莫主帅,到最后会不会被暗害呢?
☆、第九百二十四章 胆大包天
孔大人一脸的尴尬的犹豫,想了想还是巴结的朝吴大人道:“吴大人,您说下官不归顺莫主帅,会不会被、、、、”
吴大人挑眉,一脸不屑:“孔大人还是少拿太皇太后那套用到旁人身上,要知道这世上不是人人都像是小人。
莫主帅的为人孔大人多少也看出来一些,若莫主帅真要为难于你,何必等到今时今日呢?
早在你进入边城界地之前,就把你弄死在半道上了。这样岂不是更省事,孔大人您说呢?”
孔大人尴尬一笑,老脸一阵发虚,“吴大人教训是,这下下官也能安心呆着了。只是吴大人可以法子助下官回京,下官的一家老小可都在京城呀!”
孔大这会真想念家中妻小了,眼下的形势对自己很不利,留在边城也是听天由命。
倒不如回京城带着一家老小离京,至少能保一家安康。如今吴大人都投诚了,自己继续呆在边城就算自己再表忠心,太皇太后也必定不信。
到时候一家老小,怕是都没命了吧!孔大人可不想自己成为罪人,连累一家老小。孔大人知道吴大人与莫主帅有亲,想到自己虽然背后做些手脚不地道,可是也没伤天害理。
突然孔大人就给吴大人跪下了,一脸的恳切:“还请吴大人帮下官一把,助下官离开边城。
下官不为自己,也得为家中老小。下官就怕边城之事传到京城,到时候太皇太后不能拿咱们出气,却怪到在下妻儿头上。
到时候在下就是一家子的罪人了,还请吴大人成全,帮下官在莫主帅面前美言几句,下官必定感激不尽。”
吴大人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孔大人,一把年纪了,确实不容易。虽然有些贪,有些虚,可是并不是多坏的人。
眼下自己一家子明面上安全了。难保太皇太后不会为难孔大人一家老小。孔大人的担心确实不为过。
吴大人有些为难,这事自己真帮不上什么忙呀!吴大人扶起孔大人,一脸为难:“孔大人,本官知道你的难处。可是眼下的形势,并不乐观。
而且孔大人觉得你回到京城后,太皇太后会放过你,会放过你的家人吗?太皇太后什么性情,想必你比我更清楚。”
虽然实话有些伤人。可是事实就是如此。孔大人面如土灰,虽然孔大人极力不想承认,不想面对这个事实。可是现在让吴大人说出来,孔大人知道,逃避不能解决问题不现实。
孔大人突然无力的坐到椅子上,只觉得浑身无力,身上凉透了。想到亲人,想到孙儿。
孔大人的脸就更白了,失去亲人之后,在这世上就只剩下自己一人了。“吴大人。您觉得下官该如何呢?”
吴大人无奈的摇头:“孔大人,本官也没有法子。不过如果我你孔大人,也会选择回京,哪怕死也要一家人死在一块吧!”
孔大人第一次知道绝望,是自己一人独自苟且偷生呢?还是真的像吴大人说的那样,回去同家人一起赴死呢?孔大人心里并未多想,脸上的表情更是坚定,
“自然是回京,就像吴大人所言。一家人死也要死在一起,不然下官活着也是行尸走肉罢了。下官还要多谢吴大人一直的关照。不然下官也能一直安安稳稳的呆在边城。”
吴大人见孔大人难得的换掉那幅小人的嘴脸,一脸的英勇,心里倒有些说不上来是何感觉。
也许此时的孔大人,面目不再可憎。不再让人厌恶了吧!
吴大人起身,走了几步,想了想还是道:“孔大人,本官念在与你同僚一场的份上,还是决定帮你一把。不过我能帮的很不,只能帮孔大人进入商队。随同商人一起回京。孔大人觉得如何?”
孔大人自然是感激不已,孔大人现在倒看开了,什么高官厚禄,都比不上一家子平平安安的。都是自己非要争一争,才落到这幅田地,
如果自己肯老老实实太太平平的度日,也许就不会落到今日这幅田地了。孔大人郑重的朝吴大人拱拱手,“下官谢过吴大人!”
吴大人摆摆手,“不必了,能帮的只有这么多,倒是孔大人自己可想清楚了,有句话说的好,好死不如赖活呀!”
孔大人脸上的表情难得的淡然,不再是小人的嘴脸,“不必了,这般正好。”
吴大人没再多言,每个人都有做决定的权利,对于孔大人来说,难得这般洒脱的活一次,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也许这是孔大人做的最正确的选择呢?
看来这世上就没有完全没血性,冷血无情之人。不对那个恶妇就冷血之人,对亲儿亲孙动手就罢了,如今还要对这天下百姓动手。想想那些难民,想想夫人信中所说的局面,吴大人又一次叹息。
孔大人如愿的跟承商队一同前往京城了,孔大人扮成商人,商队只到京城周边,却并不进城。如今城内严防。不轻易放人进城,也不轻易放人出城。
商队不想惹麻烦,所以只在京城周边做生意,并不进入京城之内。孔大人就会在京城周边落脚,然后想法子混进城去,接着再回府救自己的家人。
孔大人现在也不管是死是活了,只要自己能见到家人就行,哪怕是最后一面。
太皇太后那张万年阴沉的脸,让人看着就厌恶致极,“什么,你们这么多人守着,居然让吴夫人从你们眼皮子底下溜走了,好,果然是好。”
底下跪着的侍卫头子,一头的冷汗,这都入冬了,可是看到太皇太后那张脸,却生生的吓出一身冷汗来。
谁都不想死,可是惹怒太皇太后的下场,就是必定会死。“太皇太后恕罪,属下正在全力的追查,还请太皇太后给下官一下机会。”
太皇太后只是阴沉的笑,笑的让人毛骨悚然:“是吗?你让哀家给你机会,那谁给哀家机会。哀家就是太仁慈了,这才会让你们胆大包天,居然放走这些犯人。”
就知道结果会是如此,太皇太后必会大怒。“求太皇太后再给属下一次机会,一次就行,属下就是翻了这京城的地,也会把吴夫人找到。”
太皇太后眼角上扬,“是吗?”
☆、第九百二十五章 泼屎事件
进出京城的盘查,开始越来越严峻了。吴夫人正因为看的明白,所以根本没打算现在离京,先避过这阵风头之后,再谋出路吧!
太皇太后下旨登基的消息,就像鸟儿的翅膀一样,传遍了全因各地。老百姓们都无法接受,这天下居然由一个老妇掌着。虽说前朝也有女皇,可是这也是前朝祸乱的根本。
历朝历代的老百姓就不接受女人当政,男人不希望女人压着自己一头,女人又认为一介妇人,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
你当这里买菜吗?讨价还价磨嘴皮子的事情,这可是治理国家,管理男人的大事儿。
女人怎么能做好呢?就算是太皇太后也不行,太皇太后与人私通之事,虽然只是在民间传,可是这谣言传多之后,自然就成事实了。老百姓们自然愿意相信,
太皇太后之所以如此变态,如此不要脸,全是因为她本来就是一个淫妇。不然怎么会害亲生儿子,又害亲生孙子。
再加上各地的难民,太皇太后简直就是人人得而诛之,如今她又闹出要登基,试想一下,老百姓们听到这样的消息,会是何等的愤怒,何等的恼怒。
之前有人到皇宫外泼屎水,到现在皇宫外凑气熏天,老百姓不能发泄自己的怒火,只能半夜三更在皇城外泼屎水了。本来之前是一个两个人,并不太多。
如今突然之间,大家全都往皇宫的城墙上泼屎水,立马让整个皇城全变臭了。
臭的人人做呕,可是那些官员们,却不得不忍受这样的臭味,继续进宫朝见。
可以说,现在皇宫成了全京城,最脏最臭,最恶地的方。太皇太后怒又如何,守城的士兵根本抓不到人。就算想找个人来杀鸡警猴,也没有鸡可杀呀!
最后没办法,侍卫们只能从天牢里的,拉出一些本就是死囚的犯人。拉到菜市口去杀。希望这样可以让百姓们知难而退,让百姓们看到在皇城泼屎水的后果。可是呢?
根本没用,因为根本没有老百姓去围观。让天下老百姓接受一个不守妇道的妇人做皇帝,这简直就是莫大的耻辱,也是天大的笑话。试想一下老百姓怎么可能受呢?
像太皇太后这样不守妇道的女人。一定会死的很惨,而且是人人叫好。可是就因为她是太皇太后,所以她不劲没死,还要做皇帝。
这样的名声,这样的统治基础。老百姓们宁愿让莫家军做皇帝,也不想让一个这样的恶妇做皇帝。
若由这样的妇人做了皇帝,那么这天下的男人还要活吗?这不是明摆着支持女人去乱来吗?
妇人就该老老这实呆在后宅里面,养儿育女,孝敬公婆。若所有女子皆像太皇太后这般,这天下怕是得大乱了。
所以为了男人的尊严。为了不让世风日下,老百姓们也是一千个,一万个不可能支持太皇太后登基的。可是老百们不能明着来,这唯一的方式,不管多危险,怕是也不会停止吧!
守城的侍卫们无奈极了,成天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