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后起居注-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芳只当没听见“野种”二字,道:“当年他受封太子,不过是万岁爷没有别的子嗣,实在是不得已!如今万岁爷有这么多皇嗣,哪一个不比他那个药罐子更好些?!莫说那些小皇子了,宸妃所出的三皇子也已经九岁了,转年就虚十岁了,生得聪慧机灵,身子骨又健壮,哪里不能担当重任呢?”
  提起宸妃邵氏,万贵妃便不自禁地想起当年自己最难熬的时候。若不是为了今日……她当初又何必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女人生下朱见深的儿女?若不是为了对付朱祐樘,她又何必苦苦忍耐了将近十年?强迫自己不得不接受朱见深的女人,也不得不接受那些从别的女人肚皮里生出来的种?
  可怜她的孩子,当初连一岁都没有活过去,就那么夭折了。偏偏这些女人生的孩子,却都活蹦乱跳的,一个比一个好养活……
  万贵妃沉默了半晌,忽地冷笑起来:“你莫不是收了邵氏塞给你的重礼罢?怎么一心给她的儿子说好话?要是她的儿子登基,她便是圣母皇太后,哪里还会有我的好处?”
  梁芳表情一僵,立刻反应过来:“老奴冤枉啊!贵妃娘娘明鉴,这也不过是权宜之计而已。毕竟三皇子年长,看着又聪明,更容易堵住外面那些朝臣的口!等过了几年,娘娘再寻个理由将他废了,抱养一个年幼的皇子封为太子,也易如反掌!!邵宸妃哪里能与娘娘相比,唯有娘娘才是未来的圣母皇太后啊!!”
  万贵妃抬了抬下颌,勾起了血红的唇:“你这老货,确实愚笨得很。”说罢,她轻轻地踹了梁芳一脚,梁芳顺势在地上滚了两圈,逗得她放声笑了起来。笑罢之后,她才意味深长地道:“若无当初我退后一步,哪有今日由得你在这里头头是道地说些废话?”
  梁芳转念一想,终于悟出了她的言下之意,不由得心中惊骇,忙叩首道:“娘娘高瞻远瞩,老奴怕是拍马也不及!!老奴只求一个为娘娘冲锋陷阵的机会,替娘娘出生入死、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使你的时候还多着呢。”万贵妃笑了笑——她等这一刻已经等得太久、太久了。
  ************
  数日后,因过年而布置得喜气洋洋的清宁宫里,迎来了前来给太子贺岁的老太监覃吉。这位满头银发的老太监不慌不忙地欣赏着张灯结彩的宫殿,满脸笑呵呵的,看起来与平常没有什么两样。
  不过,等他将自己身边的小太监以及李广和何鼎都打发出去后,再面对朱祐樘时,神情便已经全然变了,凝重得犹如乌云密布的天空:“千岁爷,大事不好了!老奴听怀恩隐晦地提起来,万贵妃已经开始谋划了!!”
  听了他飞速地说完最近的风云诡谲,朱祐樘一时未能回过神来,有些茫然地重复着最为关键的词语:“废太子?”
  “这一段时间,千岁爷不是病过一场么?前前后后用了好些天才痊愈,太后老娘娘与万岁爷都赐了药,还让千岁爷年前不必再去文华殿,好好地养一养身子骨。”覃吉满面怜惜地望着清瘦的少年,道,“听说万贵妃借口太子殿下身体不够健壮,又命李孜省和继晓装模作样地说太子恐是年寿不永之象,想劝万岁爷立皇三子为太子!!”
  朱祐樘定了定神,心中不由得苦笑起来:他不是早已经料到,必定有这么一天么?万贵妃绝不可能容他在东宫的位置上安安稳稳地坐下去,必定迟早会出手么?可是,为何当这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他仍是觉得如遭雷击,心底更是悲哀凄凉呢?
  覃吉越发不忍,忙宽慰道:“千岁爷放心,万岁爷其实并无废太子之意。不过是因为万贵妃巧言令色,又有李孜省与继晓在旁边折腾,才一时受了蒙骗而已。”
  “老伴不必安慰我。”朱祐樘摇了摇首,“我明白。”他比谁都明白,万贵妃就是父皇的软肋。一旦她下定决心必须将他废掉,父皇便是刚开始不同意,也必定耐不住她的哭诉与哀求,迟早都会动摇。
  年幼的时候,他也曾满腹委屈地想——为何父皇总是会选择万贵妃呢?难不成母亲不是他的妃子,他不是他的儿子?他们母子俩受了委屈,母亲突然“暴病而亡”,甚至连他也险些随母亲一同去了地下,他为何视如不见?反倒是对万贵妃越发宠爱?
  如今,他再也不会怀着什么天真的念头了。父皇会维护自己?父皇会保护自己?不,有了万贵妃,他便只是她的丈夫,不是他的父亲。他从来都不会妄想,父亲会护着他,会在万贵妃的哀哀哭泣里选择他。
  覃吉心里焦急万分,见朱祐樘温和平静的模样,越发觉得难熬:“千岁爷,便是万岁爷动摇了,还有太后老娘娘呢!还有朝中众臣呢!老奴若是将这个消息透出去,宫内宫外哪有不替千岁爷说话的?!便是万岁爷一言九鼎,也不能一意孤行,强行废太子啊!!”
  “老伴不可冒险。”朱祐樘并不赞同,“朝中眼看就要封印休沐了,不宜再生事端。还是让大家安安生生过个年罢。更何况,父皇尚未透出废太子之意,便有朝臣出来劝谏,显而易见是他身边的人透出的消息。若是惹得父皇起疑,认定了司礼监有人与我暗中勾连,我又与大臣结党,便无疑是雪上加霜了。”
  “是老奴考虑不周。”覃吉怔了怔,“那到底该如何是好?”
  “静观其变。”朱祐樘淡淡地道,白皙修长的手轻轻地按在了书案上,“就按我方才说的,先好好过个年罢。”
  作者有话要说:  万阿姨:要不是我仁慈,能让你们生下来?!
  太子殿下:呵呵
  皇三子:呵呵
  皇四子:呵呵
  皇五子:呵呵
  悼恭太子:_(:3∠)_
  ————————————————————————————————————————————
  入v倒计时,一天


第35章 初回兴济
  年节将至; 国朝的每一个角落里都笼罩着喜庆的气氛。
  当成化皇帝陛下被枕头风吹得有些飘飘然; 废立太子的决心正摇摆不定的时候;当太子朱祐樘静静地守在清宁宫里; 平静地迎来即将狂卷而至的暴风雪的时候;张家人已经辞别了京师,在冬日的萧萧寒风中回到了兴济县。
  如同一年前离去的时候那般,车队碾过路中的碎冰,顶着漫天大雪缓缓驶入张府。张峦刚从车上下来; 张岳与张忱便大笑着行来,拍着他的肩背引着他去拜见张缙。家眷的马车则直到内院月洞门前才停下; 出来相迎的是张岐之妻钱氏以及张忱之妻小钱氏。
  因天候寒冷; 只简单寒暄了几句; 众人便一同去了正院拜见何氏。金氏只顾着搂住张延龄往前走; 襁褓裹得紧紧的; 生怕他冻着了,将张清皎姊弟俩落在了后头。张鹤龄一脸艳羡地望着母亲怀里的婴孩,伸手紧紧地攥住了姐姐的袖角——母亲顾不上他又怎么样?将他忘在脑后又怎么样?他还有姐姐呢!
  张清皎感觉到袖角传来的力道; 低声吩咐了丫鬟仆妇们几句后,便笑着揉了揉小家伙带着绒帽的脑袋,牵着他跟在长辈们后头。一行人的身影被风雪淹没,不多时便转进了旁边的抄手游廊。
  尽管离开家乡已经整整一年,张清皎对张府的记忆却依旧无比清晰,仿佛她们一家人从未离开过似的。毕竟是走了十来年的路; 她甚至能在心里暗暗算出,眼下还需要走多少步,才能从抄手游廊转到何氏的正院里。再仔细看去; 游廊两旁种的花草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就连悬挂起来的红灯笼也在往年的位置。
  入得正房,丫鬟掀开厚厚的绸缎门帘,迎面就有一阵暖风扑来。仆婢们伺候着钱氏与金氏脱下大氅,丫鬟们也拥上前帮着小钱氏和张清皎解下昭君套。金氏小心翼翼地抬眼看了看在榻上端坐的满头银丝的何氏,声音细细地问候了几句,又将怀里的张延龄抱过去给她瞧。
  何氏虽然对她颇为看不上眼,但到底上了年纪,尤为喜爱孩子。瞧着张延龄生得白白胖胖,她心里难免欢喜,忙伸手接过来抱着,轻轻地逗了几句,小家伙丝毫不怕生,咿咿呀呀地挥着小爪子笑了起来,何氏亦笑得格外开怀。
  见何氏心情不错,钱氏与小钱氏以及张岳之妻李氏也上前凑趣,分别说了些以前育儿的经验之谈,言语之间也颇为感慨,没想到金氏竟然在这样的年纪还能生下幼子。金氏听了,不免透出一二得意之色,只是碍于何氏的威势不敢炫耀她又生了个大胖儿子的功劳罢了。
  因着无人提起,张清皎与张鹤龄竟然一时被长辈们遗忘了。张鹤龄噘着嘴,只觉得弟弟夺取了众人所有的注意力,令他非常不满。张清皎倒是很自在,牵着他主动来到何氏跟前行礼:“见过伯祖母。”
  何氏眉头轻轻挑了起来,打量着姐弟俩,笑道:“不过一年不见,便险些认不出来了。不仅长高了,连模样似乎都有些变化。皎姐儿越发秀丽,更像是大姑娘了。鹤哥儿瞧着也懂事不少,行礼亦是似模似样的。”
  她话音刚落下,张清皎便笑着让丫鬟拿来了一个精致的小箱笼。正要给金氏使眼色让她出面,谁能料到金氏只顾着抱过张延龄轻哄,根本没注意到她。无奈之下,她便只得自行从箱笼里头取出送给长辈们的礼物,亲自奉给何氏、钱氏等人:“这都是京中时兴的式样……临走前姑母特意带着我去了一趟银楼,给伯祖母、伯母叔母、大嫂嫂和姐妹们挑了些首饰。”
  “难为你有心了。”何氏瞧着手里的碧玉镯子,“水头不错,上头的纹路我也很喜欢。”玉料确实上乘,雕工亦很是难得,整个镯子上竟是雕满了不断的卍字纹,显而易见是为崇佛的人准备的。由此也可瞧出,挑礼物之人确实用了不少心思。
  张清皎笑着给她戴上:“瞧瞧,这镯子果然很衬伯祖母的肤色。”
  “我都是半截身子埋在黄土里的人了,还有什么衬不衬肤色的?”何氏失笑,拍了拍她的手,直率地道:“好孩子,你姑母教得很好。”不是她看不起金氏,小姑娘这一年来变得越发落落大方,还真不是金氏能教得出来的。
  钱氏、李氏等闻言都笑了起来,金氏掩住心底的不喜,好不容易才挤出一丝笑容——就算这一年她满心都想着肚子里这一胎,没怎么照顾女儿,张氏也确实时常来往——她听着这样的话,也觉得浑身都不舒服。但何氏积威多年,又是长辈,便是心里再不满,她又如何敢表露出来呢?
  张清皎有心替金氏转圜,便轻声接道:“姑母教得好,娘亲也教得好。”何氏但笑不语,体谅她的一片孝心,也便不再多说了。钱氏与李氏见状,自然不再笑话金氏,都跟着赞了几句自己收到的首饰。
  张清皎又拿了两个精致的小盒子,来到立在榻边的从姐张清瑜与从妹张清璧跟前,微笑着送上礼物:“这是我特意给瑜姐姐和璧妹妹挑的簪子。一支梅花簪,一支海棠簪,也不知你们究竟喜不喜欢。”
  她与两位从姐妹年纪相近,从小一起长大。但因彼此是隔了房的,父亲的功名地位差别甚大,又有亲疏远近之分,互相之间多少有些竞争之意。故而,仔细说起来,她们的关系也不过是平常罢了。当然,便是再寻常的姊妹,明面上还是须得礼仪周到才好。她们的纷争与矛盾,也很少在长辈跟前表露出来。
  张清瑜打量着似乎已经变得有些不同的从妹,隐约感觉到她并不是真的“变”了,只是渐渐地展露出了真实的模样而已。不知怎地,这样的发现令她心里略有些不舒适,于是勾唇笑了笑,随意挑了一件:“妹妹的眼光,我们自然是信得过的。更何况,还有堂姑母跟着掌眼呢?”
  她的态度说不上轻慢,亦说不上亲近,张清皎早已经习惯了,自是不怎么放在心上,只笑着接道:“是呢,就算信不过我,还能信不过姑母么?”旁边的张鹤龄模模糊糊觉得有些不对劲,姐姐像是受了欺负,瞬间眼神就变了。若不是比他大两岁的堂兄张伦缠着他问东问西,恐怕他早就暗自想着怎么给姐姐出头了。
  张清璧见自家姐姐已经拿了一样,这才脆声笑着取了另一样:“我倒要看看究竟是甚么样的花簪。京城里的式样与咱们平日所见的到底有甚么不同。”说着,她便打开了小盒子,目光顿时被里头栩栩如生的海棠簪吸引了过去。
  不多时,金氏便带着孩子们暂时告退,回院子里梳洗一番再过来陪何氏说话。李氏托辞送她们过去,也带着张伦离开了。
  张清瑜望着张清皎从容告退的模样,走路时轻盈的步态,眸底微微带了些复杂。张清璧不似她那般敏感,只顾着拿起她的梅花簪瞧了瞧,低声嘟囔道:“兴济府里的银楼哪有这样好看的式样?就这一支簪子,恐怕少说也得二三十两银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