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您的录音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恭维您了。我在录音界干了有小20年,您刚才的录音,能排进我见过的最棒的干声录音的前三名!”
震惊的看向了平时从不夸人的徐艳,张鹏飞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老狐狸竟然这么赞美林在山!看来她真是被林在山的巅峰级录音给震到了!
“您说笑了。”
林在山不在棚内多浪费时间,这都是要计时花费的。他让张鹏飞给他刻好了小样,拿着小样回家做简单的编曲了。
徐艳和张鹏飞一直给林在山送出了立人的大门口。
看着林在山沧桑远去的背影,徐艳这才再次问张鹏飞:“这前辈到底是谁啊?”
刚刚当着林在山的面,她不好意思问对方是谁。有哪个大牌的前辈,会喜欢对方认不出他们?
“我也不知道他是谁。”
张鹏飞故意吊起了徐艳的胃口,谁让她总这么讨厌的。
“他不是你朋友吗?”
“我只知道他叫林大叔。”
张鹏飞贱兮兮卖起了关子:“他会在11月11号东方台首播的《最强唱作人》上面参赛。你要想知道他是谁,就看电视吧。”
第57章下马威
10月4号。
周四。
上午九点。
东方卫视大楼3层,音乐部的会议室。
由马晓东领衔的《最强唱作人》音乐组15位核心成员,正在开会研究第一期《最强唱作人》10位参赛者的作品。
作为马晓东的助理,刘萌萌也与会了。但她不算音乐组的核心成员。
廖波以音乐监制的身份,很幸运的进入了这个核心音乐组。
与会的其他成员,有编曲的大拿,音乐编导,乐团的指挥,顶尖的乐手,以及第一流的词作家等等,都是比廖波资深很多的前辈。
27岁的廖波,算这屋里第二年轻的后辈晚生。
刘萌萌和廖波同岁,但比廖波还大几个月。
这屋里最年轻的,是个带着黑框眼镜,长得像只胖青蛙的小胖子,名叫罗博宁。他还没满23岁,去年刚从皇家音乐学院的作曲系毕业。
这小子是罗本雄的亲侄子。
马晓东和罗本雄的私人关系极好,自然要提点一下这个从科班出身的具有很强的音乐硬实力的小胖子。
今天会议一开始,马晓东第一个拎出来的,就是第一期节目A档选手林在山的参赛作品。
简单的翻了一下资料,马晓东的胖脸沉下来了,问廖波:“林在山就交上来一首作品吗?”
“就一份。”
坐在长条会议桌左边第二个位子的廖波,负责收集这次比赛的参赛作品和资料。他是在座这些人中唯一一个提前听过了所有参赛者作品的人。其他人,包括马晓东,都是今天与会才拿到这第一手资料的。
廖波之前听了林在山的《山丘》了,这歌写的绝了!
只这一首歌,就足够了,林在山确实没必要再交别的作品。
但此刻,感觉到马晓东头顶上的冷空气在蔓延,廖波可不敢说这些。
他甚至都不敢让音乐部的同仁知道他和林在山是朋友。
和廖波一样,会议室里的其他组员,也都知道马晓东和林在山有点不对付,所以谁都不愿意瞎搭这个茬儿。
大家都在职业的翻阅着林在山提交上来的歌曲创作背景,歌词,乐谱,以及分乐器编曲乐谱等等,足有8页文件纸的详细资料。
马晓东翻了两下就不看了,他很不爽。
音乐部之前交代下去了,让参赛者多提交上来两首作品,好由他们来选择哪首作品更适合在当天的现场体育馆里演唱。
现在林在山只交一首歌,分明就是不给他们音乐部选择的机会!
他这也太自大了!
“把小样放一下。”
马晓东运着气,让廖波放小样。
“会议室的音响有条线烧了,小郑正在换,估计再有十分钟就可以听了。”
“搞什么!知道9点开会,不提前把音响调试好了!”
廖波苦笑着哼唧了两声,别开了目光,不做解释。这事又不是他负责的,凶他干什么呀!
会议室的气氛骤然间就变得压抑了。
刘萌萌感觉到了马晓东身上的强烈低气压,心里郁闷至极。她真心祈祷马晓东不要找林在山的麻烦,但看这意思,林在山可能一上来就要被马晓东刁难了。
既然没小样听,就只能先看资料了。
《山丘》——这首歌的名字,倒是没惹到马晓东,但看了创作背景,马晓东就又不爽了。
林在山写的创作背景很简单,就寥寥几个字:这首歌是我的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马晓东在心中冷笑。
带着自大的心态来批判林在山的这首歌,他心忖这老炮儿还以为现在是20年前吗?他还以为自己站在山丘上呢?
没兴趣往下看所谓的“人生感悟”歌词了,草草的往后翻了翻乐谱,看到林在山在附件中附上了好几页的编曲乐谱,马晓东眼皮极不爽的眨了一下。
这次比赛的编曲工作,是由音乐组负责,音乐组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来帮参赛者做出最合适的编曲。从而在电视上,包括在现场,让参赛者最完美的呈现出他们的作品。
音乐组常年做电视节目,他们要比大部分圈里人更了解综艺性音乐节目的编曲性质。
这次的参赛者中有大半都是圈内人,都很懂规矩,没有人像林在山这样,把极其详细,详细到哪个小节哪一拍该插入什么乐器,乐器要以什么风格和旋律来演奏,和声部要怎么做……等等等等的所有编曲资料全都给提交上来了。
这完全就是“炒掉”音乐组的节奏!
音乐组不用干别的了,就练乐器演奏一下就行了。
林在山在上一世有过不少参加综艺节目的经验,也有参加这种原创类音乐节目的经验,他很清楚,现场编曲工作应该是交由音乐组来做,没有说他去指挥音乐组该干什么该干什么的,要那样,他就别想在节目上获得好的音乐支持了。
但现在情况特殊,他不想让马晓东为领导的音乐部太干涉他的作品。
尤其是这首《山丘》,如果编曲被改了,歌曲的味道将大打折扣。
马晓东和他不对付,要由马晓东帮忙做编曲,出来的东西肯定不对味。
和马晓东有过接触了,这个胖子,实在无法让林在山完全放心的去相信他的职业操守。
所以在权衡之后,林在山才不得已的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将所有的编曲工作都做好了。
他希望音乐部能按照他这个编曲来排练。
为了显得不那么自大,他在编曲乐谱的最后一页上,附上了这首歌的编曲心得,并用放低姿态的口气,恳请音乐组能采纳他的编曲意见。
如果他的编曲哪里有不妥当的地方,他希望音乐组的人和他多交流商量。
马晓东要看见最后这页纸了,心情或许会变得好点。
但好死不死的,廖波给大家准备的这份资料中,少了林在山写编曲心得的这最后一页文件!
呈现在马晓东他们面前的,就是一份完整的编曲乐谱资料。
在音乐组中,主要负责帮选手编曲的,就是马晓东本人,以及另外一个编曲大拿邓竹青,(男,40岁)。
邓竹青看到林在山提交了如此详细的编曲乐谱,笑着说:“这林在山有点意思啊,把编曲做的这么细,咱们什么都不用干了,排排乐队就行了,真省事。”
“省什么事啊,他这编曲能用吗?”马晓东没好气的说了一嘴。
邓竹青抱着能懒则懒的心态,讲说:“我觉得还行,他这编曲排场挺大的,蛮有想法的。”
“他这编曲适合录歌时用,现场演奏合适吗?你再好好想想。”
邓竹青无奈一笑,他再好好想想,也觉得这编曲不错,索性,就不和马晓东抬杠了。马晓东明显是和人家杠上了。他怎么说,马晓东也不会认同的。
大家伙一听马晓东这批判的口气,就明白了,他们绝对不能说林在山这首作品的好话,以免马晓东跟他们抬杠,瞎浪费时间。
“小波,这歌你已经听了是吧,你先说说你的意见。”马晓东问向了廖波。
当然不敢说这首歌棒极了,廖波把早就想好的一个缺点给讲出来了:“这首歌有一个比较大的毛病,时间太长了,要六分多钟。按照艺能组那边给咱们提的建议,参赛者的纯演唱时间应该限制在4分钟以内。”
刘萌萌似是无心的插了一嘴:“A档选手可以放宽演唱时间,6分钟应该没问题。这不算毛病。”
组里的老幺罗博宁,研究了半天《山丘》的乐谱,突然讲话了:“这歌的问题不是时间太长了,而是结构写的太累赘了。一般的歌都是ABC三段式的,这歌尾部多加了一个小高潮,成了四段式。我个人觉得,这有点画蛇添足了,导致歌曲的结构过于松散,不成体系。这不是标准的创作体。我建议抽掉这首歌最后一段,再把前面的旋律变得紧凑一些,这样更富于流行性。在现场演唱时,也会更有内在的冲击力。”
马晓东又问:“还有别的明显毛病没?”
罗博宁继续道:“结构上没有太大的毛病了。这旋律主线,我觉得太平淡了——开篇平淡,到高潮还是很平淡,就是传统的抒情式,没什么亮点可言。开篇的几句,节尾处如果用下滑音的方式来表现,你们觉得会不会更有味道?还有‘喋喋不休’那句,用三连音打乱节奏,然后下一句再用强有力的音节把节奏给找回来,这样能形成更强的Bridge张力,这样再往上拉高潮,会不会更有冲击性?”
马晓东讲:“你提的意见很好,他这歌就是写的太平淡了,但这是人家的参赛作品,咱们不好修改,咱们只能从编曲的角度出发,来帮他把这首歌中所蕴含的情感,最大化的呈现出来。”
年纪还没到那份儿上,根本看不出《山丘》的味道,见马晓东赞同他的观点,罗博宁立刻炫耀般讲说:“他的编曲我也看了,形式太老套了,前面抑,后面扬,气场是出来了,但他的声音驾驭得了吗?就算他的声音能驾驭,这首歌的旋律也驾驭不了这么大的编曲啊。我建议,不要做这么大的编曲,本来这首歌的旋律就平淡,到最后,还要被编曲给吞掉,这首歌就全毁了。”
邓竹青无奈的耸耸肩,罗博宁这是给他找事呢!
马晓东肯定不会帮林在山改编曲,如果要改编曲,这任务肯定落在他身上。
他往好了改不是,往坏了改也不是。
这活儿实在太糟心。
最好就是不用改。
林在山愿意要什么样的编曲就用什么样的。
现在罗博宁这么一说,马晓东很可能让改编曲啊!
邓竹青郁闷的问罗博宁:“你建议这首歌用什么样的编曲啊?”
“我建议用小清新的编曲,有钢琴,有吉他就足够了,连鼓和贝斯都不用,更不用弦乐团和打击乐团了。小清新的编曲能凸显出这首歌的主旋律。编曲要是做的太大了,这首歌的主旋律肯定要被吃掉的。”
邓竹青立刻向马晓东建议:“萝卜对这首歌的编曲很有心得,要不让萝卜给林在山重新改一下编曲?”
“你行吗?萝卜。”马晓东问罗博宁。
“行啊!我最擅长小清新的编曲了!”
“那好,这首歌的编曲你负责修改,给你两天时间,把这首歌的编曲做好。”
“没问题!”
没想到能拿到独自编曲的机会,罗博宁兴奋极了,跃跃欲试的问说:“用不用我再帮他改一下这首歌冗长的结构?我能给他这首歌削到四分钟以内。”
“这个就不用了,人家是A档选手,歌长点就长点吧,你只要给他的编曲改好就行了。”马晓东说着话,心中却是在冷笑。
在罗博宁评价《山丘》的时候,马晓东已经草草的将这首《山丘》的词曲都看了。
这首歌是首先抑后扬的大歌,就像翻山一样,越翻越高。如果用小清新的编曲,这首歌基本上就算废了。
马晓东就是想让罗博宁给这首歌糟蹋掉,看林在山以后还敢不敢嚣张!
这时候,会议室的音响线路修好了。
音响师小郑将林在山的《山丘》小样给放出来了。
一曲唱罢。
会议室变得完全沉默了,谁都不敢发言了。
这样的歌,不管是从创作上去鉴赏,还是从林在山的演唱上去欣赏,都牛逼到让这些圈内有资历的音乐人在心里暗竖大拇指。
要是别人的歌,他们听完一定会大上溢美之词,好好的夸一夸。
但见马晓东的脸色变得越发的阴沉了,他们谁都不敢多说话。
罗博宁听完直接被惊艳了!他没想到林在山唱的会这么好!
这首歌,看词谱,看不出什么来,平淡至极,由林在山沧桑的声音演唱出来,简直绝了!
这歌要给他改成小清新的编曲,就瞎了!
犹豫了一下,罗博宁红着脸,自抽嘴巴的对马晓东讲:“马总监,这首歌还是用林在山原来的编曲吧。这是一首大歌,我刚才提出的所有建议我都收回。”
“你提的建议挺好,不用收回。这首歌的编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