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启高一-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这个录音棚花了十多万装起来的,平时主要就是给一些喜欢唱歌的人过来贴歌,歌手和乐队来得少,合淝没多少人玩音乐,有点可惜。”


第098章 主唱

  龙虾节的主题曲录制,比张谭想象中,简单又复杂。
  复杂之处在于,一首歌的录制,工序太繁琐了。
  首先需要创作者,对词曲进行创作,其中艺术性质的创作,作词、作曲的顺序可以颠倒;如果是定制歌曲,就要先写词了,写完了词再谱曲。很多歌手,尤其是那些“创作型”歌手,都是从别人手里买断歌词,然后找人谱曲,美其名曰原创。
  词曲的创作一般都是反复的,为了适合曲子不断修改词,为了词演唱完美也可能修改曲子。不过一般词要为曲“折腰”,因为汉语有四声和韵脚,灵活多变,比改曲子方便。
  其中作曲,一般还会出小样,在电脑上用midi(乐器数字接口)做出样曲,也就是简单的哼唱。这是让卖家听拍子、音的高低、过门、情绪等等,能够有一个比较明晰的认知,知道这首曲子的大致好坏。
  这个环节叫做打小样。
  小样通过了,就是真正的编曲了。
  很多词曲创作者,会谱曲,但是不会编曲,张谭无疑就是其中之一。他因为有上辈子的记忆,懂得一个大概的旋律,按照这个旋律谱下曲子。却不知道怎么去编曲。
  编曲最大的难度就是解决配器的问题,用什么样的乐器来表现这首歌,每种乐器用在什么地方,又充当什么声部等等。只有编曲人把曲谱编好,声部分配好,才能把每一个乐器都分轨导出来,交给录音师去录制。
  如果是请乐队来真乐器演奏,还得再给每位乐手都抄一份谱。
  有了谱,就可以请歌手和乐队来棚内录音了。一般情况下是先录制真乐器,每个乐手的的乐器都录制好后,再由混音师合成伴奏。因为很多歌手并不识谱,需要用伴奏来引导,否则唱着唱着就跑调了。
  总之,真乐器声、电子乐器声、歌手声音全都分轨录制好了,制作人等对各方面也都满意了,就可以让混音师将所有分轨进行混音,完成一首歌曲的录制。随后就是制作母带,并拷贝成盘,上架销售了。
  要制作高音质的精致歌曲,以上各方面,都得花费大量时间去一一修改校正。
  这是录制歌曲的复杂性。
  不过很显然,《麻辣小龙虾》没这么高要求。
  刘易成的工作室也没这么高条件,一项一项去打磨。各项工作都从简,而且也不用录制母带,直接录一个音频格式的文件就可以了。
  毕竟不是为张谭出唱片,只是录一首能拿来宣传播放的歌曲而已。
  精简过后的录歌过程,在张谭眼里,变得简单多了。
  刘易成自己就是音乐制作人,懂得编曲,第一项就是定了吉他作为主乐器,其中部分声部,会适当添加一些电子音。
  然后张谭可以先把曲子用吉他弹奏一遍,用midi做出一个分轨的声部,随后跟电子音合成伴奏。
  录音棚的混音师,是个瘦子,染着黄毛,动作却十分麻溜,没到中午就给做好了几份伴奏带子。
  这些带子分别是不同乐器的搭配,刘易成需要看搭配后的效果,才能具体定下来用哪一份伴奏带。
  忙碌了一个上午,到中午十二点半,才结束伴奏带的录制工作。
  其中主要部分都是用钢弦吉他伴奏,部分声部有大钢琴、合成贝司和中音萨克斯的伴奏。
  ……
  录完伴奏,让人带了几份盒饭上来,其他人接着录歌。
  张谭第一次录制歌曲。
  兴奋劲还没有过去,十分配合。
  或许是太兴奋了,录歌的时候,戴上了耳机,他就一直在跑调。一点没有拿着吉他即兴演唱时候的优秀表现,明明看得懂乐谱,也听得清楚耳机里的伴奏带,可就是跟不上唱歌的节奏。或者跟上了节奏,又没能带入感情。
  “你是第一次录音,紧张。”刘易成见怪不怪,“放轻松,我们今天下午就给你找感觉,不急着去录歌,知道吗。录歌其实很简单,平时怎么唱的,现在就怎么唱。你有这个天赋,会自己写曲,还怕唱不好吗。”
  经营音乐工作室这一块好些年了,刘易成见过太多的新人过来录歌,出这样那样的状况。自然有一套应对的方式,说是让张谭调整,果然一个下午就任由张谭找感觉。
  而张谭也没表现出什么主角光环,一学就会。
  整个下午都在不断的摸索。
  一直摸索到晚上,才慢慢的找到了感觉。
  “呼。”
  天已经黑透了,晚上十点半。
  张谭将耳机从头上摘下来,长舒一口气:“刘哥,怎么样,现在可以了吧?”
  “嗯,有进步,晚上调整调整状态,明天就可以正式开始录了。”
  得到肯定,张谭悬着的心情,也放松下来,招呼录音棚几个陪他一起奋战的员工说:“辛苦大家了,我请大家去吃宵夜。”
  于是一行四五个人,嘻嘻哈哈的去外面吃宵夜了。
  吃宵夜的时候,刘易成还拿了一份曲谱,对张谭说:“你找状态的时候,我把《合淝的石头》给重新编排了一下,还出了一个midi小样,越听越觉得有味道。怎么样张谭,这首歌卖给我如何?”
  张谭好奇的问:“刘哥也想唱歌?”
  “嘿嘿。”刘易成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旁边的录音师兼混音师、黄毛接口就说:“大刘没跟你说啊,我们之前组了一个乐队,只是因为一直没有灵感,写不出自己的歌,所以半死不活的。现在大刘开了工作室,我们也就混了幕后,其实都想上台去表演。”
  “刘哥现在还有乐队?”张谭看着已经三十大几,块奔四的刘易成,想不到这家伙竟然还有一颗玩音乐的心。
  刘易成点上一支烟,吞吐了一口,才说:“年轻的时候,特别喜欢玩音乐,学人摇滚!但混了好些年,一事无成,写的歌没人爱听,酒吧驻唱都被人嫌弃。但是喜欢就是喜欢,对吧……乐队一直都在,舍不得解散,队员是人来人往,这不,黄毛、阿成、小雨,都是年轻人,才进乐队没多久。”
  黄毛就是录音师黄毛,人如外号,就是染了一头黄毛。
  小雨是戴眼镜的瘦长条,在录音棚负责电子琴和机械维修。
  阿成是跑腿的,有点胖有点憨。
  张谭扫了几人一眼,实在看不出乐队的风采:“乐队叫什么名字?”
  黄毛抢着说:“以前叫路易,现在没名字。”
  刘易成随后解释:“路,是乐队以前的主唱,路小伟,现在去了深汌,音信全无。易就是我。现在人都走了,名字也改换了,只是还没一个作品推出来,改名字就暂时搁置了。”
  顿了顿,刘易成忽然说:“我在乐队打鼓,黄毛贝司,小雨电子琴,阿成是主音吉他。现在乐队还缺一个主唱,小张,不如你也来吧,主唱兼吉他手,你很合适啊。我们第一支作品就可以推出你的这首《合淝的石头》!”


第099章 祝我生日快乐

  “抱歉了刘哥,我对乐队没有太大的兴趣。”
  张谭没有太多犹豫,直接拒绝了刘易成的提议,玩乐队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这不是张谭想要的。
  因为玩音乐对他来说是个提升逼格的好办法,却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或者说大部分。他一个人自在惯了,想唱歌了就唱歌,不想唱就不唱,但是有了乐队就要合理安排各种练习的时间,太麻烦。
  张谭的拒绝,令刘易成感觉到很郁闷。
  不过随着几杯酒下肚,也就将这点小郁闷给抛开了,本来就是个临时起意的想法。
  “没事,反正乐队也就是个摆设,你不来正好,我也可以彻底将它搁置,安心做工作室了。”
  话虽如此,刘易成的神情远不如他说的这么轻松。有些人喜欢音乐,是附庸风雅,譬如张谭。有些人喜欢音乐,那是真的喜欢,刘易成显然就是如此。
  想了想,张谭又说:“虽然我对乐队没兴趣,但是有机会,我们可以一起推出《合淝的石头》。对了,龙虾节的的表演,刘哥可以跟组委会说说,让我们一起组个队,去表演《麻辣小龙虾》和《合淝的石头》,权当是乐队的告别演出了。”
  “哎这个好。”黄毛立刻接口,“在龙虾节上表演,就是一部作品,我们就是名副其实的乐队了!”
  阿成和小雨也同意,刘易成自然也没有反对的道理。
  随后大家就达成了一致意见。
  龙虾节组队上台。
  小雨敲着筷子提议:“既然出道了,把乐队的名字想一想吧?”
  黄毛附和说:“叫黄易怎么样?黄是我黄毛,易是刘哥,其他人配角。”
  噗!
  张谭差点没喷出来,起啥名字不好,非要叫黄易。
  好在大家也没鸟黄毛,继续想名字。小雨中意英文名的乐队,想叫jest乐队;阿成人憨憨胖胖的,却想了一个霸气的名字,威猛乐队;刘易成则用他自己的名字,组合了一下乐队的名字,叫一成不变。
  黄易,jset,威猛,一成不变。
  乐队四个人,各自坚持自己起的名字,相持不下。
  最后,刘易成向张谭讨主意:“小张你觉得我们这四个名字谁的最好!”
  张谭不可置否的说:“都可以,但都不那么有摇滚的感觉,你看我给你们起几个。beyond乐队,gala乐队,黑豹乐队,唐朝乐队……真不成也可以叫飘乐队。”
  “烂俗!”
  “无趣!”
  “一般般。”
  “没我起的好听。”
  四个人瞬间表达了鄙视的情绪。
  不过随后经过长达一个小时的争论,乐队的名字,定格在了——飘乐队。一个众人都不满意,但也勉强能接受的名字。当然这个乐队名字并没有太大的意义,龙虾节上两首歌结束,基本上就乐队就game-over了。
  ……
  第二天的录歌很顺利,下午的时候,《麻辣小龙虾》歌曲正式录制完毕,并送去组委会验收了。
  验收之后,张谭就能拿到钱,不多,主题曲征集的奖金五千元,以及演唱费用两千,一共七千块钱。
  而飘乐队组建后,也由刘易成跟组委会联系,确定了能在龙虾节上,表演两首歌曲。
  龙虾节是在5月18号开幕,所以留给他们合作训练的时间,还有不少。张谭便先回了学校一趟,露个面,再跟余娜请几天假。而到学校呆了一天之后,学校放假了,周末两天又能回家一趟。
  姐姐张燕也回家了。
  因为星期日是4月28号,农历三月十六,张谭的生日,十六周岁生日。
  这本该是个很平常的生日,这个年代小侠们还不流行过生日,顶多是妈妈给煮两个鸡蛋补一下。不过张谭这次过生日,谭明霞还是用心的准备了一桌好菜,把全家人,还有爷爷张贺农也叫上了。
  家里条件越来越好,张谭功不可没。
  做母亲的可能拉不下脸去感谢儿子,只能以过生日的方式,好好的犒劳一番张谭。张谭是她的骄傲,希望,和寄托。作为一个农村人,谭明霞纵使有野望,也没办法去挣脱不识字的枷锁,她对命运的奋进,都放在了一双儿女身上。
  如今女儿张燕考进了安医大,将来不用操心了。儿子张谭成了作家,小说都出版了,更不用操心了。家里虽然经历了下岗这个痛苦,但随着网吧开起来,越来越红火稳定,不缺吃不缺喝,现在连几亩田也准备借给别人家耕种。
  可以说,家里已经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奔小康了。
  这顿生日饭,既是犒劳张谭,也是庆祝美好的生活。
  碗筷摆好,五粮液拿上来,张谭给张贺农和张全顺各自倒满一杯,又给谭明霞倒了小半杯,最后还问了问张燕:“大姊你要不要来点?”
  “我不喝,我不喝。”
  张谭撺掇说:“喝点么。”
  谭明霞端着一锅老母鸡汤,走过来,瞪了一眼张谭:“行了,你大姊不喝,你就别倒了。”
  张贺农也和张谭一样,具备恶趣味:“老二家,给燕燕喝一点妨碍什么事,以后小侠们长大了,走进社会,场面上能不喝一点酒吗。”
  谭明霞坚持说:“爸,我们不希望她见什么场面,安安稳稳找份工作,结婚安家就行了。”
  张全顺也附和:“毕竟是小女孩,不需要她上场面。”
  见到父母夫唱妇随的重男轻女,张燕顿时不愿意了:“女生怎么就不能上场面了,张谭,给我倒一点,我要陪爷爷喝酒。”
  “好,巾帼不让须眉,我给你倒上。”张谭哈哈一笑,给张燕倒了小半杯。
  女生平常喝点酒,并不是什么坏事,以后的社会已经渐渐不存在什么重男轻女了。而且随着社会的开放,工作需要谁不得偶尔赶个饭局。练出一点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