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直播之工匠大师-第3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这种匣钵之后,成功率果然提升不少,也让更多的人有了信心。
  只是即使如此,时至今日,跟着一起做的人已经少了很多。
  毕竟日复一日的研究,却没有任何大的进展,对很多人来说,大量无意义的重复,本身就是一种酷刑。
  除了几位老师傅依然坚持外,年轻人里面,竟只剩寥寥几人仍在坚持。
  陆子安偶尔也会回应他们的疑问,对一些人遇到的难题也会尽心尽力地帮忙解决,但是更多的时候,他都是一个人默默地研究。
  就如此时此刻,有些人觉得累了,便自行坐一边休息了,准备等补充了体力再继续。
  出乎意料的是,这一次,陆子安竟然也跟着一起坐了下来,没有再继续。
  虽然平日里也看得多了,但一看到陆子安的罗汉杯,他们还是不禁有种被惊艳到的感觉。
  “陆大师,您技艺又有精进啊,这罗汉杯,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真不敢相信这样的……会是纯手工制作。”有人忍不住拦了托车,打开匣钵凑近前来细细观赏着。
  也有人看着陆子安的动作,有些奇怪:“陆大师,今天不做了吗?”
  “不做了。”陆子安笑了笑,平静地道:“后天准备装窑了。”
  有了重新设计制造炕房,今晚过后,所有瓷坯都能干燥好了。
  众人精神一震,欢喜地道:“那明天就是上釉了?”
  “嗯。”
  所有人都打了鸡血似的,纷纷扔下手中的活计,赶回工作台前:“那我也得加快速度,把手头这件做完。”
  没有做东西的,也颇具希冀地道:“我感觉这一批肯定能成!”
  陆子安刚洗完手,在躺椅上坐下,端起茶杯微微一笑:“借你吉言。”
  或许是冥冥中一种奇异的感应,他其实也有这种奇妙的预感。
  目光透过众人,他看向安静的窑炉。
  沉寂了几天的窑炉,后天将再次开启,此时的它如一只蛰伏的巨兽,冷冷地与他对视。
  成,败。
  这段时日以来,偶有所得,但最终都因为些许的瑕疵而化为尘土。
  而这几个月来的坚持,也终于到了考验成果的时刻。
  陆子安情不自禁微抬茶杯,目光未变,浅啜一口,咽下,满口余香。
  第二日,又是爆满。
  虽然陆子安已经烧制数次,但每次他上釉,人们还是忍不住赶过来。
  因为,看陆子安上釉,真的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
  不曾有幸见到陆子安作过画,但能亲眼看着他上釉,好像也没差太多。
  每一笔勾勒,都仿佛是在山水间肆意挥毫。
  经过特殊调制的釉料,比初时调配的略稀,却又比常时用的更稠。
  欲滴未滴,凝于笔尖,在素烧过的瓷坯上尽情涂抹。
  难得的是极为均匀,多一分嫌厚,少一丝露底。
  仅从这釉层的掌控度,亦可见陆子安的技艺,已到了炉火纯青的气候。
  从成型开始,陆子安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对于各工艺的严格,甚至已经超过了苛刻的程度。
  完全没有死角!
  无论从哪个方向观察,研究,它们都非常精美。
  趁着陆子安在创作,有人低声问道:“之前不是说也有成功的吗?怎么都没见到?”
  这话一出,周围不少人暗暗瞥了他一眼,见胸前挂着的工作牌上写的他是上面下来视察的领导,众人便回过了头。
  只站在他身侧的青年温和有礼地点了点头:“有啊,都在那里呢。”
  领导对上釉不大感兴趣,见有成品,便踱了过去。
  围墙边上,是一个巨大的缸,缸上以草书龙飞凤舞写就二字。
  他只略看了一眼,觉得很难辨认,便没过多留意,心里却在嘀咕着,好好的成品,怎么放缸里。
  结果探头一看,他感觉心都凉了半截。
  却见那深约一米的大缸里头,哪里有什么成品。
  堆了大半个缸身的,居然全部都是碎瓷。
  仅一眼,他便看到了一片流光溢彩,炫目得令人头皮发麻的瓷片。
  这!
  真正的美如画,它们简直是一首首无字的隽永含蓄的诗篇!
  这分明就是真正的钧瓷啊!
  他扑到缸边,探出手去,却什么也捞不着。
  凑得近了,他才发现,满满一缸,竟全部都是这般精美的瓷片。
  他们怎么敢!
  简直暴殄天物!
  他大惊之下,下意识退了一步。
  这时,他目光落在缸身,忽然整个人都震住了。
  血液如热潮在身体里呼啸、在奔涌,全身都僵硬,心里仿佛有一头巨龙在咆哮。
  他刚才怎么没留意?
  龙飞凤舞、深深凹进去,以釉料铺就的这两个字,分明就是——钧魂!


第626章 人无魂不立,钧无魂不珍
  看着这钧魂二字,他完全惊呆了。
  在他看来,这些钧瓷的碎片,有些真的达到了足可的地步。
  尤其是一片暗红色的瓷片,如雾霭乍破,如朝霞蓬勃,这种流冶的光泽,简直让他眼睛都看直了。
  从这瓷片上,他终于明白了曾经听说过的“家有黄金万两,不如钧瓷一片”的真义,可惜……
  可惜它到底是碎了。
  带着无限感慨,领导一边叹气,一边摇头,无限惋惜地走了回去。
  找着了车间负责人,直接好一通责备。
  既然有了进展,为什么报上去全是失败?
  如果他们早知道有了这等进步,早就可以……
  车间主任沉默地听着他说完,等领导察觉到不对,顿了顿,他才声音沉沉地道:“抱歉,领导,这是陆大师,也是我们所有人讨论一致的结果。”
  “……能问一下原因吗?”
  人们回头看了看钧魂,再看看正聚精会神上釉的陆子安,脑海中忽然浮现了那日陆子安挥笔写下“钧魂”二字时的气势如虹。
  笔锋略带凌厉,一笔挥就。
  墨迹略渗,却凝而不散,灼灼日光照耀着陆子安的侧脸。
  挺拔的五官,眉宇间透出自信和沉稳。
  负手而立的陆子安剑眉朗目,一身英气:“人无魂不立,钧无魂不珍!”
  钧魂二字,便由此而来。
  残次品一件不留!
  每一件作品都力求极致,窑火凝珍,便是陆子安一直坚持恪守的甄选标准。
  所以时至今日,依然没有一件成功的钧瓷。
  非是不能,只是不愿!
  了解了这些过后,领导看陆子安的眼神都变了。
  真的可以说是大开眼界啊,他万万没想到,原来还会有这种人存在。
  他也拎了把椅子过来,认真地盯着陆子安上釉。
  原来上釉有这么多的规矩,复填时有这么多的讲究。
  一勾一画皆为神韵,更不用说有些复杂的饰件,需要耗费的精力更多。
  等到陆子安全部上完釉,已经临近两点了。
  这时,陆子安才终于吁了口气,轻轻搁下了笔。
  “陆大师,这边的事情我们来就好,你赶紧吃饭吧!”与他共事久了,众人都挺心疼他。
  陆子安摇了摇头:“不急,我封完窑门再吃。”
  一水儿的匣钵全部打开,陆子安站在一侧,看着他们将各器物坯胎一一放入匣钵。
  全部是根据陆子安的排列顺序来的,这时候人们才发现,原来这匣钵的安置也有技巧。
  匣钵的大小,竟与器物的大小刚刚好相匹配!
  “陆大师,全部装好了。”
  陆子安接过递来的热毛巾,一边擦手,一边巡视一遍。
  确认无误之后,他慎重地点点头:“合钵吧。”
  各个匣钵的上半部分终于被盖上,严丝合缝。
  这是因为合钵必须要严,不留缝隙,否则易串烟,烧制的质量就会下降。
  确认完毕,陆子安慎重地点点头:“放火样。”
  火样是什么呢?
  就是一些小零摆件什么的,和这批次的瓷坯取于同样的工艺,只是都做得较小,属于碎了也不心疼的这种。
  它是专门用来了解窑内状况的,所以一般是放置在窑门处,以便于他们观察。
  一排儿的生肖小玩意儿摆在窑门口,不少人眼睛都望直了。
  喝!这手艺!
  这猴子活灵活现,这盘龙威武气派,一整套虽然都非常小,难得的是细节都做得非常精妙,这样的工艺品,只要烧制成功,怕是都得飙天价。
  这样的瓷胚,陆大师居然拿来做火样?
  人们瞅着这精巧的火样都心疼!抽痛!
  他们恨不能把自己刚才塞进去的瓷胚拿出来摆着做火样,如果能把陆大师的这些生肖给换进去的话。
  算了,不能这么没出息……
  众人捂着心口,各自退了一步。
  将装着瓷坯的匣钵依次装好之后,陆子安便开始用砖泥密封窑门。
  看着承载着所有人希望的窑炉逐渐被封上,众人的心情有些复杂。
  陆子安在窑门上方留了观火孔,再三确认能够看到火样的变化,却也不会过大之后,他才重新净手。
  “好了,点火。”
  先是烧小火,听着柴火噼啪,火光灼目,领导略带迟疑地道:“这,要烧多久?”
  “短则一夜,长则三五天。”陆子安擦干净手,顺着众人的意思终于在桌边落座。
  这也说不清是午餐还是晚餐了,反正都快四点钟了,他竟然也不是特别饿,大概是饿过头了。
  除了专门添柴的工匠外,其他人也纷纷开始吃饭。
  和之前每一次一样,所有人全都守在窑炉旁,等待着命运来临。
  以前他们还会感到紧张恐惧,如今都已经心如止水。
  虽然还是很期待,却也能在略带忐忑的情况下谈笑风生。
  时间过得很快,又很慢。
  夜,渐渐深了。
  很多人困倦不已,纷纷以各种奇葩的姿势昏昏睡下。
  陆子安坐在窑炉前仰看天空,浓云已经散去,天边挂着一轮圆月,清亮而温柔。
  就着这般月色,他坐在桌前,以清冶的行书写下了四个字:《钧瓷新解》。
  在瓷文化里,有一个著名陶瓷艺术家,很多人都不陌生,那就是被国外陶瓷收藏家称为“陶圣”的唐英。
  唐英自幼能文善画,在16岁的时候就被内务府选中,为康熙画制瓷器样稿。
  这是一位在于瓷艺上极富天分,近乎天才的匠师。
  他47岁才接触瓷器烧制,但是短短三年,他便已经熟悉了瓷器烧制的各个流程。
  他仿制古瓷。
  唐英仿制出的宋代四大名窑作品,如仿哥窑的金丝铁线纹、仿汝窑的冰裂纹,和原作摆在一起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他超越古瓷。
  唐英擅书画,他大胆地把书法、绘画和陶艺相结合,把字画意境融入到瓷器烧制中,最终把瓷器的艺术水准推高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他创烧新瓷。
  唐英不但研制出仿古瓷器的釉料配方,还在这个基础上研制出新的釉料配方。
  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唐英在器型上的大胆革新。
  转心瓶和交泰瓶,是唐英艺术生涯里的巅峰之作,时至今日,也没有人能将其完全复制出来。
  而唐英于瓷文化最大的贡献,却是他所编纂的《陶冶图说》。
  这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本用图文形式把陶瓷烧制的流程呈现出来,详细记载了陶瓷烧制的各个流程的书籍。
  这为后世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凭证,功在千秋。
  【奉敕奉敕编陶冶图,为图二十:
  曰采石制泥,曰淘炼泥土,曰炼灰配釉,曰制造匣钵。
  曰圆器修模,曰圆器拉坯,曰琢器做坯,曰采取青料。
  曰炼选青料,曰印坯乳料,曰圆器青花,曰制画琢器。
  曰蘸釉吹釉,曰镟坯挖足,曰成坯入窑,曰烧坯开窑。
  曰圆琢洋采,曰明炉暗炉,曰束草装桶,曰祀神酬原。
  各附详说,备著工作次第,后之治陶政者取法焉。
  英所造者,世称“唐窑”。】
  陆子安以《陶冶图说》为基准,重新编写了一部更直白、更详尽的书籍。
  他在其中加入了自己对瓷工艺的理解,事无巨细地剖析了自己的研究过程。
  图文并茂,言无不尽。
  最引人注目的,则是陆子安对转心瓶和交泰瓶的研究。
  转心瓶是一个形状看似平常的花瓶,它可以拆卸成两部分。
  外瓶中央镂空,造型是莲叶荷花,内芯则可转动。
  上有四名小童,下有亭台仙女,一旦转动,就如四名小童绕柱而行,仙女则驾舟穿越莲丛,匠心独具,巧夺天工。
  交泰瓶则是把瓶身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二者彼此独立,又相互勾连,可作细微活动,却又不可拆分。
  寓意上下一体、天地交泰,是我国古代制瓷史上设计最为精巧、工艺最为复杂的制品。
  时至今日,也无人能仿制出来。
  最贴近的一次,是有位工匠仿制出了其形,花纹相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