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涧仁还是安静:“您说得非常对,我确实太年轻太天真,有很多工作都没有做好,漏洞百出,那么我现在非常真诚的希望得到您的指导,特别是就刚才您指出的这些工作上的失误跟问题,我一定会虚心接受,那么现在我把刚才您说总结一下,回头一定会逐条整理出来检讨自己的工作,第一条是没有遵守挂职人员的工作时间……”
杨玉国惊恐的发现,这个年轻人居然把刚才自己唾沫横飞的一大堆话,清晰无比的全部列成一条条摆出来!
原以为自己只是用领导的气势,体制内的惯例就可以让对方不知所措的局面,竟然全都真的听进去了,还准确的转换成文件格式表述出来,他丝毫不怀疑,回过头依旧能把这完全有些荒诞无比的批评全都整理成文件。
因为明明他的内心是清楚这个年轻人做的没有半点错,只是在挑战他这个平庸之辈的权威而已!
但更让他吃惊的是石涧仁好像在说别人的事情一样,不带半点感情色彩的讲述完这十多条“罪状”以后,居然还是回到那份专题方案上面去:“我提出这份方案的初衷,在最后三页说得很清楚,只是因为今年国家电视台有一个区县广播电视合作项目评比大赛,这就是我们跟旅游局合作的最好时机,无论能不能在这次大赛上获得奖项,起码今年的年终总结,不会跟去年几乎一模一样,也不会跟前年一模一样,同时对于青年员工的带动,我也是基于全国广播电视技术维护技能评比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其实上级部门对于基层广播电视部门做了非常多的指导跟期待,这些都在办公室文件中体现出来,我们只要按照这些文件精神去做,在今年年底的时候,区有线电视台就有可能获得江州市电视台通联工作先进集体的称号,我已经查阅过去年获得这些称号的区县电视台工作样本,也就是在类似这几个部分上面做出成绩就行,而所有这一切出成绩的时候,早就在半年以外,跟我无关了。”
刚才还吹胡子瞪眼睛的老台长,这会儿眼睛定定的看着年轻的副台长。
石涧仁的眼神依旧平静无辜,五六十岁经历了多年岁月的人一定能看出来其中的无欲无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大多数人都会动心。
只要能换取一点改变,送你一场富贵又如何?
第864章 何乐而不为
习惯于谨小慎微的人,很难会主动去探寻广阔世界。
相面不一定指的全都是看面相,听其言观其行也是重要项目,这也是为什么老话说言多必失的道理,话说得多了,自然就被人观察了个透彻,从而失去了主动在手。
杨玉国是个胆小的人,这点从他一贯以来的口头禅“不犯错”就可见一斑,但胆小绝对不是罪过,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谨小慎微也不是什么错,由此看轻别人才是心思狭隘,重点就在于区别出愚鲁贪婪,出言轻浮而不实际的胆小怕事,和有些胆小义大之辈。
有种人往往长得头圆额正,眼睛圆小,身材短粗,看东西的时候习惯眼睛朝上,做事缩手缩脚但是却细心细致,一丝不苟,能在有线电视台这样的技术行业做了二三十年的杨玉国,显然就是这种典型的技术官僚。
每天把上级交代下来的工作不犯错的完成,那就是万事大吉,虽然不会有什么闪光点,但几十年不出错也是块金字招牌了,多半最后还能多福而长寿呢。
但是人就会有点功利心。
细致翻阅区有线电视台各种文件资料就能发现,在整个江州四十个区县里,本区有线电视台从未获得过任何荣誉!
如果真有一项什么二十年零事故的奖项,可能这里没问题,但就是没有啊,有线电视布网才十二三年呢,各种专业技能评比和创新项目比赛,杨玉国麾下的有线电视台从来都是报名但不积极参与,因为他的主旨就是不犯错,不得罪区里面各种相关职能部门,所以作为媒体很重要的舆论监督职能几乎等于无,从未有过维权争论,从来没有会引起争议的节目,连区里面本地商业广告都是谨慎又谨慎,石涧仁不止一次看见杨玉国在广告审批文件上批复“恐怕不合适,慎重播出……”“太过露骨,不予播出……”等把广告拒之门外的做法。
反正有线电视台是靠上级行政拨款吃饭的,广告收入有没有也不会改变什么。
所以在有些地区电视台简直都是富得流油的纯商业化部门了,这家区有线电视台还是清水衙门。
由此可见,杨玉国不过是胆小,品行甚至说得上是端正而有点迂腐。
然后石涧仁在这几天里面有个有趣的发现,他在查阅各种文件的时候,发现杨台长曾经把去年全市行业评比汇总文件借过去看了好多天,这在办公室的文件管理上面都有清晰记录的。
最好笑的是,这份文件上杨玉国居然逐条批阅了那些个电视台的奖项,诸如:“哗众取宠”“假大空”“面子工程”这样的评语比比皆是,有些后面还有很情绪化的感叹号!
这样一份也许连办公室主任都只是公事公办的收发管理,从未去翻阅过的文件就那么混杂在整整一铁皮柜的红头文件里,偏偏石涧仁一目十行的挨着就翻阅到了。
这分明是很有些心有不甘嘛。
对这样的台长,石涧仁好气又好笑,无限风光在险峰,什么好处都得去争取才有啊。
所以他才会对症下药一般行事,你不是很希冀点奖项么,那就给你个台阶。
温润无方的副台长,确实很难让人对着他生气,杨玉国可能都有点惊讶自己刚才难得的失态,最后说把文件留下自己回头再仔细审查。
石涧仁第二天早上就在其他员工或明或暗的注视下,继续他的半小时义务劳动。
上班以后继续到各个部门做考察调研。
这让一片观望心态的电视台员工们很吃惊,从来都对新生事物说不的杨台长竟然妥协了?
所以偷偷摸摸的在早上又有七八名员工加入到劳动队伍来。
但接着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杨玉国居然通知新闻中心去拍一下这个义务劳动场面,说是留点素材,但没说干什么用。
员工们中间就有人猜测这要么是台长在给副台长将军,拍下这誓言旦旦的开始场面,如果副台长敢半途而废,那就真是响亮的回敬了一记耳光。
还有人猜测难道老大是要留下案底,等到副台长挂职走人以后,把这些敢跟着翻天的家伙秋后算账?
事业单位里成天无所事事的员工最喜欢讨论这些一举一动了,而且那口吻就好像朝中文武百官在讨论皇帝跟后宫佳丽、首辅大臣之间那些破事儿一样,颇有些挥斥方遒的味道。
所以接下来立刻又有三五个人悄悄的退出了劳动队伍。
投机者总是在不停的算计这其中得失。
石涧仁才不会在乎呢,挂职两周时间以后,他终于在周末回了一趟市里面,没别的事,除了看看丢丢,跟几位高管开会简单沟通一下相互工作状况,就找张明孝借了他那辆改装过的小越野车开过来上班。
这车除了不太适合长途驾驶,对于在田间地头转悠,上山下河是最方便的,而且整个车因为长期被张明孝拿来玩各种场地越野赛,外表到处都坑坑洼洼的不怎么讲究,不会让电视台员工说三道四产生不好的影响。
因为接下来石涧仁就开始跑工作站了。
作为一个下辖八个街道,二十一个镇的县级区,有线电视台其实也在其中四个较大的镇分别设有工作站,而且在每个镇跟街道都有业务点,哪怕这些业务点往往只有一两个人,工作站也只有四五名维修技术工,实际上的确是一个工作面深入到了每个角落的网络。
所以石涧仁又花了一周的时间,早出晚归的把所有工作站跟业务点走了一遍。
回来首先提交给杨玉国一份详尽的有线电视台外围工作站点状况调查报告,在这份调查报告里,石涧仁其实没有涉及自己最擅长的人员状况,哪怕他这么走一遭最大的目的也是这个,他只非常细致的用表格罗列了所有工作站以及业务点的工作环境、周边状况,哪些处在集镇中心区,哪些纯粹就是荒郊野岭的无人问津,那么在这些客观状况参差不齐的各种站点中,哪些是维护得比较好的,哪些在运行了十来年以后亟待修缮的,一一标注。
而且根据这两年上级颁布的村村通工程指示精神,要让电视节目走进每个村庄,实际上有线电视的线缆覆盖只能保证到镇一级,不少地处偏远的自然村根本就不太现实,所以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区电视台就可以参考其他类似情况电视台的做法,跟这些偏远村落协调用卫星接收器的方式,也就是俗称的小锅盖来达到目标,现在这玩意儿已经出现在某些乡镇集市上,但各业务点并没有把这一块给管理约束起来,因为从理论上来说,私自安装卫星接收器,收看不受管理的境外节目是违规违法的,作为电视台的业务点应该体现出广播电视行政管理的职责。
所以表格里,石涧仁也把这种卫星接收器安装多寡的大概状况标注出来了。
总而言之,石涧仁避开了各部分人员配备合不合理,明明一线做事的临时工又苦又累,办公室的却闲极无聊等事业单位常见弊端不谈,只是很脚踏实地的罗列现如今二十九个站点的调查状况,仅仅是详细标注的一份资料,甚至还带上了每个站点的照片,让好几年都没有到一线全面查看的杨玉国又吃惊又看得津津有味。
身为领导又怎么不喜欢这样言之有物的报告呢。
最主要是石涧仁这挂职的还不会影响到他的职务。
第865章 生活中的彩蛋
总体来说,石涧仁一直把自己的工作过程做了详细的汇总报告,每天都会把自己的工作安排跟结果以书面形式送一份到台长办公室,虽然杨玉国从未批复过,但显然默许了石涧仁的这一系列举动。
而石涧仁没有汇报的恐怕就只有自己对所有电视台在职员工的考察了。
不需要谈话交流,只需要看看这些各站点员工对“异人”副台长的态度,石涧仁就能从某些人的眼里看见那种称之为希望的东西。
他的所作所为,不过都是在告诉这些已经在僵化体制下一板一眼的员工,也许还有另外一种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
改变不一定都是翻天覆地你死我活的革命,潜移默化的从早上义务劳动,到看见那公开张贴在电视台宣传栏的《风景区旅游形象宣传片》方案人员征集,都是一种变化。
比较离奇的就是在这个对全台员工公开征集的拍摄计划中,特别注明,所有人员都是免费并且在业余时间来完成形象片工作的,除了拍摄制作过程中的补贴费用是副台长自己掏腰包外,没有任何酬劳。
所有人看了顿时有些哗然!
这年头谈什么都不如谈钱,每个月本来就只拿着点死工资的小电视台员工还要用业余时间来帮当官的搞政绩挣表现做嫁衣?
所以好多人根本就不看后面密密麻麻的旅游形象宣传片脚本,直接冷嘲热讽的鄙夷起来。
都特么亿万富翁了,还搞这种噱头来榨取技术劳动力?
到时候你捞到资本赚得钵满盆满的高升了,大家还不是继续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在眼前的生活里面折腾?
都是成年人了,拿这套来骗三岁小孩子么?
没人会上当的!
傻子才会干这种没头脑的事情!
诸如此类的言语简直都公开在宣传栏前面嚷嚷了,他们这么表达意义就是想所有人都跟他们一样。
杨玉国也去看过,背着手从头到尾扫视一遍,确认跟自己拿到的那份申请没什么区别,才不发一言的走了,另外几位副台长、中心主任找他询问这件事,杨台长都不置可否。
不表态,不参与,不阻拦。
好些人都兴致勃勃的在探讨老板的心思。
这些人也许究其一生也只能过这种生活,就好像他们津津乐道于给台长取些老大之类的约定俗成称呼一样,每天茶余饭后都只会讨论张家长李家短,哪个部门又有什么搞头,悄悄抱怨自己的生活,却不敢骂领导跟体制,所以他们的着眼点只会在这些细枝末节上。
他们格局就是指甲盖那么一丢丢。
石涧仁依旧平静如常的义务劳动,自费油钱汽车的考察论证,要不就是坐在办公室专心致志的看文件,准时下班以后却给自己找了个新的去处……图书馆。
这是石涧仁在部门考察中很偶然才发现的,电视台的业务主管部门全称叫做文化广播电视局,这个听起来很不起眼的政府部门,其实分管辖区内所有文化产业,其中就包括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之类的事业单位!
现在有着电视台副台长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