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里,江逸晨不禁哑然失笑。自己的想法有点儿像过去某些文艺作品中所讽刺的乡下土老财。看到几个鸡蛋就能联想到将来的锦衣玉食、雕梁画栋。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鸡群的繁衍是要受到各方面因素限制的。数量太大的话很可能对岛上的生态平衡造成破坏。别的不说,满地的鸡粪也会严重污染自然环境。
所以对于族群的总量,必须得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中。该进厨房为人类做贡献的,一只也躲不掉。
前两天还从云沙岛运过来几箱鸡蛋,这东西今后的供应量可比鸡肉大得多。当时吴大娘和褚连贵见了,一口判定是养鸡场饲料鸡下的蛋,柴鸡蛋决不会这么大的个头儿。
直到江逸晨打开一个,倒入碗中。这才令他们服气。
为了让大家体验一下云沙岛鸡蛋的原味儿,中午特意随后让厨房做了一份儿没有加葱花的摊鸡蛋。当时几位管理人员尝过之后,大为折服,都说这是自己这辈子吃过的蛋香味儿最纯净最浓郁的鸡蛋。
不过当江逸晨让他们集思广益,探讨这种柴鸡蛋的商业用途时,在座几位却起了争执。
晴晴和苏晓佳认为用来制作蛋糕、冰激凌最合适,尤其是那些年轻恋人相对而坐,脉脉含情,再点上一份儿漂亮的甜点,那情景肯定是又浪漫又温馨。另外小朋友们也会很喜欢的。
吴大娘认为应该做成茶叶蛋,方法简单又好吃,受众广,就冲这品质,在鼎香园大厅卖五块一个肯定没问题。
褚连贵则表示做成蛋炒饭利润更高,加上米饭、葱花、火腿、豌豆一块儿炒,肯定大受欢迎,一份儿可以定价二十块。
刘敏秀的想法比较特别,说西红柿鸡蛋打卤面的味道一定很不错,加上这么一项,鼎香园的食物品种就更为丰富了。
于是各说各有理,搞得江逸晨头大。
其实也难怪,谁让鸡蛋的应用面太广,号称食物中的“百搭”呢。要说以上的方案都挺不错,令人难以取舍。但也不能全上,那样非得把鼎香园搞成大杂烩不可。
按照江逸晨的想法,鼎香园是以麻辣烫打造的金字招牌,将来也必须以麻辣烫为主,这是特sè也是原则,不会改变的。至于其他的东西,只能是做为陪衬存在,花样不宜过多,更不能喧宾夺主。
众人争论一番,谁也没有说服谁,这件事情就只好暂且搁置。江逸晨让大家回去再好好想想,从材料消耗到烹制工艺,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详。然后另外找时间再开会商议,最后总结出xìng价比最高的成熟方案。
他正想着事情,办公室房门外传来轻轻的敲击声。
“请进。”江逸晨回应道。同时双手交叉,胳膊肘支撑在座椅扶手上。
门被推开,穿了件鹅黄sè厚毛衣的苏晓佳走了进来,手上还拿着一摞白纸。
她带上门,转身径直走到办公桌前,冲江逸晨点点头,将手中的纸张放到桌面上。
“喔,竹楼的方案出来了。来来,坐下再说。”江逸晨指了指对面的椅子,让苏晓佳坐下。
同时伸手将那摞纸张拿到自己面前,饶有兴致地观瞧起来。
上面是用黑sè中xìng笔画的图,类似于写生的风格。笔法自然流畅,轮廓表达清晰,看来小丫头还真有几分美术的功底。
第二百八十四章 竹楼设计方案出炉
江逸晨饶有兴致地观赏苏晓佳最新出炉的设计作品。
只见图中的竹楼临水而立,依山而筑,分为上下两层,是那种传统的半干栏式建筑,也称吊脚楼。
其特点是上层的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下方靠柱子支撑。
整体建筑呈南北向分布,屋顶是人字形,上面覆盖茅草,朝外的有绕楼的曲廊,南侧的晒台连接着上下楼梯。除了梁、柱之外,墙壁、曲廊护栏、楼梯扶手都用竹子材料,图上特意画出了竹节的特征。
也许是考虑到人手和工艺的问题,竹楼的造型古朴简洁,没有更多的花式。但正因为如此,再加上竹子天然的材质,下层柱体附近种植的青竹和芭蕉,整体建筑与山势配合,看上去浑然一体,显得非常协调。
“画得不错嘛,我早就说过,这没什么难的。晓佳妹子这么聪明,只要稍微用点儿心,一定可以轻松搞定。”江逸晨微笑着夸奖道。
苏晓佳听了,脸sè微微泛红,心情很是愉快。
但要说轻松那可未必,这些天来为了设计竹楼的方案,她在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从竹楼的历史、民俗到结构、材料选择与处理等等,都翻了个遍。
说实话,竹楼瞧上去简单,但真正要动笔进行设计,也tǐng不容易的。
前几rì岛上的石锁儿和喜子,在选址处用手机拍摄了一些补充地形照片,又用皮尺量了坡度、距离等参数,一同发到她的邮箱里。
她根据网络资料上学到的东西,再结合具体数据,花了两天时间才画出了这些方案图,期间改了又改,废掉了不少。
江逸晨接着又继续看下面的平面布置图,上面标注了大致上的尺寸以及文字说明。
竹楼的一层不设围墙和房间,只做为放置杂物或者饲养牲畜所用。人们主要在二层活动与居住。
二层大体上分为zhōng yāng的堂屋和两侧的厢房,堂屋相当于公寓房的客厅,是会客和集体活动、用餐的地方,
南北的厢房被隔成几间小屋,分别用做卧室、储藏室、厨房以及淋浴室和卫生间。
前面的倒是很平常,就是后面三项实现起来有些难度,关键是上下水的问题。这个还得与石锁儿他们一块儿好好琢磨一下。
还有厨卫的位置,似乎放到一层去更为合理,这样楼上居住的环境比较卫生和干燥,而且可以腾出地方多设立两间小屋。
他将自己的意见告知苏晓佳,后者想了一下,点点头表示赞同。
苏晓佳坐在办公桌对面,拿起一只笔,连比划带书写,向江逸晨详细解释她的设计思路以及一些细节。
两人对平面方案图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把一些不妥当的地方做了修改。
苏晓佳特意说明,竹楼整体方案比较简朴,尽量不设置一些纯装饰xìng的东西。唯一的例外,是她参考南方苗家的吊脚楼,打算在堂屋外的悬空走廊栏杆处,安装一段独特的S形曲栏靠椅,民间有一美称叫做“美人靠”,这是因为苗家姑娘们常在此挑花刺绣,向外展示风姿而得名。感觉上非常有情趣。
当然靠椅主要还是用作居民劳累过后休闲小憩、纳凉观景,饮水聊天等等。
就是这种设计要多费不少人工,所以要看江逸晨的意思。
“tǐng好,这么有情调的东西当然要保留。费事儿就费点儿,值得。”江逸晨爽快地拍板定案。
他以前曾经在反映南方少数民族生活题材的影视剧中见过不少这种情景。竹楼上打扮得漂漂亮亮、身着盛装的年轻姑娘,坐在前廊靠椅上,展示曼妙的身材,搔首弄姿摆丝,装模作样地绣个花、做点儿针线活什么的。
而楼下芭蕉树旁站着一位毛头小伙子,一脸傻笑做脉脉含情状,随后拿起笙或者笛子吹上一段儿,完了再亮开嗓子倾诉心曲。
于是楼上楼下你来我往,阿哥阿妹地一通儿对唱,越唱越热乎,眼神儿也对来照去,眉目传情。用不了一阵子俩人就海誓山盟、海枯石烂了,效率非常之高。
那情形确实浪漫得紧,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繁忙世界中的城市居民可享受不到。与之相比,城里青年男女的约会活动,比如逛大街、逛商场、看电影、咖啡馆之类,就显得俗气多了。
苏晓佳闻言很高兴,连忙又在纸上画出了曲栏靠椅的形式,座面用竹子排列拼合,栏杆也用竹子烤弯制作。
江逸晨又打电话把晴晴叫过来,一块儿参谋参谋。
晴晴看到依山临水的竹楼设计,眼睛睁大,很是兴奋。连连嚷嚷到时候自己一定要过去住几天。
“光惦记着享受可不成。建设的时候也得干点活儿,完工了才有居住的资格。”江逸晨揶揄道。
“好啊,没问题。盖竹楼是要砍葫芦洼边上的竹子,这活儿我能干,有把斧子就行了。”晴晴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正好想上岛去瞧瞧小鹅威威呢,就是不知道那个小家伙还认不认得自己。
“你这丫头,要是敢动那儿的竹子,我罚你一年不许上岛。”江逸晨吓了一跳,连忙jǐng告道。葫芦洼可是云沙岛上的核心景观,可不能让小丫头胡来。
苏晓佳在一旁抿嘴直笑。
“什么嘛,我还以为要就地取材呢。不让砍就算了呗。咦,这走廊上还设计了靠椅啊,tǐng好玩儿的。”晴晴撅起小嘴,不满地回应。随后又看到方案图上的曲廊靠椅,不禁大感兴趣。
赶上炎炎夏rì,拿个靠垫搁在走廊上的竹靠椅上,身子半躺着,吹吹风,看看海景,真是非常惬意,令人向往。
江逸晨又对她介绍了曲廊靠椅的来历典故,让她长点儿知识。
“哇,好浪漫啊。”晴晴听了更是喜欢,电视剧中这种情景不少,她自然不会陌生。
三人一块儿又商议了一番,对一些细节进行探讨。
方案大体上定下来了,江逸晨让苏晓佳画出一张正式的图样,回头儿让后勤部沈主管到码头上取货的时候交给岛上的人。
至于这后面的建筑结构设计、施工方案、材料清单等等,那就都属于石总工程师的工作范围了。RS!。
第二百八十五章 口福多千层饼新配额的争夺
秀水巷九号院,借着元宵节过后大批务工人员返城的机会,经理张凤兰马上进行员工招聘工作。
与鼎香园那边一样,员工薪金待遇比市场同行业平均水平高出两成左右,这种条件很容易就吸引了多人上门面试,张凤兰从中挑选出两男一女三名新员工,即刻上岗,先干打下手的工作。
这样一来,口福多项目这块儿就一共拥有十名员工了。
院子中的两间新增活动房早已建好,烹饪设备购置齐全,而新产品的配料及口味也于春节前就已经定型,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如今人手既然到位,按照前期的安排,口福多正式开始推出牛肉萝卜丝和猪肉芹菜两种新口味千层饼。
两种新品的单日产量暂定为各三百五十张,批发零售价格不变。这样口福多千层饼的总产量就提高到了单日两千五百张。
消息传出,对此期盼已久的各路经销商们纷至沓来,不出意料地又展开了一场配额争夺大战。
口福多的零售经销商一直保持着十几家的规模,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圈子。后面还有想加入的也被这些人想法设法给撵了出去。
宏光大街上的孙、胡两位老板,本想以创业元老的身份多争取一切配额,尤其是胡老板,更是派出侄儿强子出马,游说九号院副经理顾子芬。
顾子芬耳朵软,经不住软磨硬泡。为此还真的找到张凤兰为胡老板说情。
话说这俩人认识了这么长时间,貌似还真有点儿那个意思。
没等张凤兰做出表示,胡老板的劣行就被消息灵通人士在圈子内捅开,顿时引起公愤。竟然背着大家玩儿起了美男计,走裙带路线,人品实在不堪,怪不得长了副獐头鼠目的模样呢,老天爷就是公平。
一帮人也不管不顾了,这天下午集合起来,跑到九号院里大吵大闹。要张凤兰给大家一个公道。
胡老板和孙老板也到达现场。再次结成同一阵线。同时把去年那套什么创业元老、承担市场风险、先来后到、大锅饭时代早已远去的理论搬出来,企图压住其他人。
谁知当前这套儿东东却不管用了,入行已久,谁还不知道谁是怎么回事儿。
何况众人早就对胡、孙两位老板的高配额不满。如今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竟然还要在新品种分配上玩猫腻。实在令人无法忍受。
十几位经销商划成了泾渭分明的新、老两派,双方吵吵嚷嚷,争执不下。
孙素珍和胡老板这边的老派仅有他们两人。立时显得势单力孤。而强子因为美男计事件的嫌疑,也不方便在这个场合出现。
“大伙儿心平气和一点儿,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样吧,咱们还按照原先配额的比例进行新产品的分配。这是最公平的,大伙儿说咋样儿?”胡老板眼珠儿一转,提出一个貌似说得过去的方案。
“老胡的这个法子好,我觉得挺公平的,大伙儿也不用再费脑子了。”孙素珍立即表示拥护。
按照原先的比例,那当然还是他们两家拿得最多,完全可以接受。
“那是你们两家不用再费脑子了吧,这小算盘倒是打得滴溜溜儿转,把我们大家伙儿当傻小子耍着玩儿哪。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