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岛农场主-第1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是你们两家不用再费脑子了吧,这小算盘倒是打得滴溜溜儿转,把我们大家伙儿当傻小子耍着玩儿哪。岁数也不小了,积点儿德成不?”春兰路上的李老板闻言,顿时怒火中烧。头一个跳出来反对。
  他加入得最晚,直到现在每天的配额只有可怜的四十张饼子,每天看到别人七、八十甚至上百张的进货,哗哗地挣票子,心里就像猫抓一样难受。好不容易熬到口福多增产,正想指着这个翻身,不想那胡孙两位老板却表现得如此的贪得无厌,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是怎么说话哪,谁不积德了?”饶是胡老板涵养再高,此时也沉不住气了。
  “哎,要我说,咱们也别站在这儿瞎吵吵了,还影响张经理她们的工作。我提个建议,最简单的法子,就是这新出来的饼子,大伙儿平均分配,谁也别多吃多占,不就结了。”宏光大街一号棚亭的金老板出面打圆场,提出新的方案。
  这个办法显然比胡老板刚才的那个好得多,于是相当一部分人表示赞同。
  但分歧也不小,胡老板认为这是又回到了吃大锅饭的年代,打压劳动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开拓创新。
  而李老板则觉得这样分到自己手上也没有多少,贫富差距依旧巨大,完全不能满足。所以他坚持要优先照顾原先配额低的经销商,比如自己。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人,总不能肥的肥死,饿的饿死吧。要平均也行,那就连带着前面的配额一块儿平均,他举双手双脚拥护。
  结果又是一通儿吵闹,谁也无法说服全部的人。
  张凤兰蹙着眉头坐在办公室里,望着窗外的闹腾,心里实在犯了难。
  外面这些人都是原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出身,按说应该是同病相怜的,平时互相之间也都还表现得和和气气。没想到面临利益分配问题,竟然也闹得不可开交,还真是超出了事前的估计。
  虽说自己现在做出任何决定,迫于压力,也能强制执行下去。但这配额一旦定下来,就得长期实行,让部分人长时间心存怨气不平衡,总不是什么好事。
  那该怎么办呢?这一碗水还真不好端平啊。
  对了,能让所有人心平气和接受的,只有唯一的一个办法,那就是抓阄。大家各凭运气,各安天命,最多抱怨老天爷去,那总比抱怨自己要强得多。
  别说这里,就连政府分配保障房的时候,僧多粥少,为示公平,也往往采取抓阄摇号的方式。
  想到这里,她站起身推门而出。
  见到张经理出现了,院子中的人们立刻停止争吵,一双双眼睛都盯向她的脸。
  张凤兰随即公布解决方案,她把新增的七百张千层饼分成十几份儿,每份儿从三十张到六十张不等,大家靠手气抓阄决定。
  往后如果口福多再增产,也照此办理。
  这个方案一出,众人琢磨议论了一阵,觉得似乎也没有更好的法子,于是便纷纷同意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六章 口福多新品上市

  张凤兰提出抓阄的方案,见大家都表示赞同。于是回屋取纸笔,写了十几张纸条,然后揉成小团,搁在一只盘子中。
  再端着瓷盘返回院子,让经销商们依次抓阄。
  结果很快出来了,春兰路上的李老板今天福星高照,运气大好,拿到了最高等的六十张配额,当即乐得差点儿蹦起来。又连连夸奖口福多秉公办事,有信誉值得信赖。
  而胡老板则垮了脸,竟然被他抽到了下下签,三十张。气得他直拍打自己的手背。
  孙素珍也不咋地,抽到了四十张。比胡战友稍好一些。
  其他人的表情各不相同,喜忧参杂。但愿赌服输,既然出了结果,按照规矩全体都得遵守。
  张凤兰接着招呼大家,拿着各自的纸条去办公室登记。完事儿了就早点儿离开院子,人多聚集在这里很影响生产工作的。
  于是在她的张罗下,这场小风波就此过去。
  次日清晨,各路经销商便按照新的配额开始进货。
  这回新定制的千层饼包装纸袋上,也按照三种不同馅料口味分别做出了标记,以便于区别。
  新品种一经推出,立刻在顾客群中大受欢迎,一时间供不应求。
  如今,口福多的品牌在粼江南城地区早已深入人心,但一直以来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产量低且口味单一,在这方面与那些产品线齐全、花样品种繁多的大牌子连锁洋快餐完全没得比。
  不过这也难怪,那些洋快餐都是跨国集团公司。名列世界五百强企业之列,连锁店不计其数,像蜘蛛网般遍布全球。相比之下,口福多目前还只是一个私人小作坊而已,两者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
  尽管如此,这回口福多一下推出两个新品种的千层饼,口味迥异但品质同样卓越,令爱好者们欣喜不已。还有人在网上放风说要成立口福多爱好者协会,就像国外的什么某某汉堡协会、烤肉协会一样。
  这些爱好者们对前段时间市面上流传的口福多百年老字号的民间传说深信不疑,成立协会的目的旨在宣传口福多品牌。让更多的人知道。大力弘扬口福多悠久的传统历史文化。
  当然,等爱好者协会真正成立起来,已经是一年后的事情了,按下不表。
  当前。口福多千层饼的增产。让众位经销商们的腰包又鼓了一圈儿。个个心中乐开了花。
  几天后的一个早上,宏光大街中段,一溜儿五个早餐棚亭门前都排着不短的队伍。等待购买早点。
  这些顾客群中,已不光是上班族,还有许多附近住家的大爷大妈之类也参杂其中,或为自己抑或为孙子、孙女起大早排队。
  甚至家住得很远,慕名前来的也不乏其人。
  不多时,随着气喇叭的声音响起,支路上出现几辆电动三轮车,从侧面驶上人行道,分别来到各个棚亭的侧后方停下。车厢里都装着用白色厚棉被覆盖的大竹簸箩。
  “来了,来了。”顾客们早已见惯这种场景,明白货到了,于是纷纷将手中的报纸、手机之类收好,取出零钱准备购物。
  五号亭子的孙素珍,赶紧打开侧门。很快,他的老公端着一个堆得高高的大竹簸箩走进来,额头上还冒着汗。
  搁在台子上,又转身出门去端另一只竹簸箩。
  “赶紧切,把手套戴上。”孙素珍交代道,同时将一副橡胶手套递给他。
  老公答应一声,戴上手套揭开棉被,麻利地将三张热气腾腾的焦黄大饼子同时提起,啪地一下撂到案板上,随后抄起菜刀一分为四。只见刀路笔直且均匀,犹如拿尺子量过一般。
  “这是牛肉萝卜丝馅的。”他告诉老婆。
  孙素珍左手取过相对应的口福多包装纸袋,捏开口子,右手用食品夹飞快地将切好的饼子装进去。手法同样迅捷,不遑多让。
  “再切三张猪肉芹菜的。”她继续发出指令。
  千层饼的浓郁香气顿时充盈屋内,还顺着窗口溢出去。令外面的顾客们连连抽动鼻子,唾液分泌加速。
  “给我来俩牛肉的。”
  “猪肉芹菜的,三份儿。”
  孙素珍熟练地收钱找钱,交货,须臾又转身继续装袋。夫妻俩配合默契,如同生产流水线。
  一份份千层饼以惊人的速度被销售出去。
  “我要一份儿牛肉馅的。”
  “对不住,没有了。现在新口味儿的饼子做得少。”孙素珍连忙解释道。
  这两天一开张,总是新货先被卖完。也难怪,卖了这么久的白菜猪肉馅,人们想尝尝新鲜的也再正常不过。
  “哦,那就拿原来的吧。”顾客倒也好说话,并不很挑剔。
  一个半小时后,全部千层饼被销售一空。
  “没有了,没有了,各位到前面去瞧瞧吧。要不就中午再来。”孙素珍大声说道。
  “前面那儿也散摊子了。”
  “唉,算了,中午早点儿过来吧。”
  后面的顾客颇有些沮丧,摇摇脑袋各自散开。
  “哎,我这腰还真酸。”孙素珍一屁股坐到方凳上,皱起眉头用拳头捶后腰。
  从早上到现在,一直持续高强度的工作,中间连歇口气儿的功夫都没有。这也没辙,否则顾客们就该嚷嚷抗议了。
  老公摘下油腻腻的橡胶手套,也拉过另外一张方凳坐下。呼呼喘气。
  “要说咱们这儿也不错了,其实每天就忙早上、中午这两段儿,别的时候关门都无所谓了。”老公说罢,拿过桌上的保温口杯,灌上一口热茶水。
  自从去年搭上口福多这条船以来,千层饼就成了售货亭的主要利润来源。加上最近刚刚增加的四十张新货,当前每天的配额为两百张,毛利高达一千六百元,这样每月就是四万八千多,如此丰厚的回报,要搁在过去那可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而光临的顾客群也主要是冲着千层饼而来,其它的什么花卷、馒头、火烧、豆沙包、肉包什么的从早到晚也卖不出多少,基本上沦为添头的角色,鸡肋得很。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除了千层饼的冲击之外,宏光大街上其它小吃店也在做早点生意,人家坐着享用刚出锅、炸得香喷喷的油条油饼,再配上一碗热乎乎的豆浆、豆腐脑什么的,岂不比这亭子里的花卷、豆包之类来得更诱人?(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七章 孙素珍和老公

  宏光大街五号棚亭中,刚刚忙活完的两口子正在聊天。
  老公认为现在每天早上、中午卖掉千层饼之后就可以关门歇业了。
  “关门干啥?有闲功夫了,难不成憋着跟你二叔他们搓麻将去?告诉你,那可是败家的玩意儿,打老娘这儿就甭想。”孙素珍听了老公的话,不由瞪起了眼睛。
  “你想哪儿去了,我这不就是怕你累着嘛。再说,二叔他们打麻将才玩二、四、八块的,一晚上就是背到家也输不了几个大子儿。”老公见对方脸色不对,连忙辩解道。
  “二、四、八的也不成。那玩意儿容易上瘾,以后越玩儿越大,欠一屁股债,搞到最后说不准连老婆孩子都得输掉。你们男人最没有自制力,除了玩牌,再就是到外面烧包沾花惹草的。别以为我不明白。”孙素珍断然否决,同时给老公敲响警钟。
  社会上常说男人有钱就容易变坏,自己一定要牢牢把持住家里的财政大权,不给男人创造犯错误的机会。
  “咋越说越离谱儿了,咱是那种人吗?”老公尴尬地回应道。转头看看油腻腻的案板,随即起身收拾。
  “哦,对了。亮子这不该上初中了吗,我听他们老师说啊,现在一般都是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咱们那片儿就是归二十六中和马场口中学,琢磨一下去哪个吧。”片刻之后,老公想起儿子准备升初中的事情。
  “二十六中和马场口?那俩破三流学校有啥好上的。老师水平差,学生没心思念书,小小年纪就搞起了对象。校门口也不安生,整天有小流氓打架斗殴,抢手机、劫个钱啥的。这好孩子进去了也得学坏啊,亏你想得出来。”孙素珍听了连连摇头,校风不好的学校坚决不能进,纯粹误人子弟。
  “那咋办?”老公问。虽然觉得上述传闻有些过火,但仍很理智地选择不与老婆进行争辩。
  “咋办,这些事儿还能指望着你?我早就想好了。让亮子上二中去。”孙素珍果断地说道。
  “二中?那可是市重点。门槛高,想进去的都打破头了。再说也不归咱们那片儿啊。”老公闻言颇有些惊讶。
  “真是死脑筋,听说过择校没有?我早就托人打听清楚了,那儿今年的赞助费行情是六万。再说咱们亮子的成绩和学校考评还不错。应该没问题的。”孙素珍随之透露底子。
  现在的学校奉行教育产业化。虽说上面每年都发文件,明文规定不允许收费择校。但国情所致,向来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择校费不许有。那就改名叫赞助费,或者自愿捐资助学费等等,反正不交钱就别想进这个大门。
  而且好学校的入学名额那是抢破头,校长牛气冲天,走道儿俩眼珠子都往上翻,根本不愁没人买账。
  六万。老公嘬了嘬牙根,这还真是狮子大张口。
  “六万算个啥,咱们亮子打小就聪明,进了二中的大门,听说往后再想考它的高中部有优先照顾。你知道吗,二中去年应届生有七、八个考上北大、清华的,人家那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啧啧,那马场口啥的给人家提鞋子都不配。亮子好好念念书,一准儿差不了,将来考名牌大学,嗯,毕业后再出国留学去,念个洋硕士博士啥的。省得像你这么没出息。”
  孙素珍说到这里,两眼放光,仿佛已经看到儿子戴着博士帽站在主席台上,被大鼻子、蓝眼珠的老外校长授予学位证书的情景。
  对,就这么办,别说六万,十六万老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