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岛农场主-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哎,我说,是谁那么手欠,谁那么缺德带冒烟的啊?还把我的通知给撕了。你们有气儿,有能耐找城管撒去啊,找贪官污吏撒去啊。欺负我一个老婆子算什么本事啊?我带着一个没爹没妈的哑巴孙女,过rì子容易吗?这谁撕的啊,良心让狗给吃了吧?”
  “谁撕了我的通知,谁生儿子没X眼儿啊。。。。”
  吴大娘叉着腰、面朝小吃街,拉长声音骂开了街,嗓门大得出奇。
  没想到平时和善可亲的吴大娘居然还有这么泼辣的一面,江逸晨暗暗感到好笑。
  怪不得说同行是冤家啊,这句话真是一点儿没错。
  他顺势望向不远处的那些摊贩,一个个面露尴尬,都低头干活儿,根本没有人应声,更谈不上站出来了。
  吴大娘骂累了,收住声,转而又从自行车后架子的袋子里拿出两张新的通知告示,刷上浆糊,重新贴在大杨树树干上。
  并嚷嚷谁再撕,她就天天到这里来骂,让大家都不安生。
  江逸晨安慰她了几句,两人这才分开,各回各处。
  晚上五点半钟,鼎香园麻辣烫店继续开门营业。
  下午准备了充足的食材,菜架上一层层堆得满满当当的。为图省时间,原料都没有外出采购,而是吴大娘打电话让以前熟识的菜贩子送货上门的。
  江逸晨站在店外,举目观察四周情况,新店开张,人生地不熟的,只能有样学样,跟随别人的步子走,这样也比较安全。
  这时看到马路东边的一些饭馆已经开始陆陆续续将店内的餐桌椅搬出,摆放在门口的人行道上。并派伙计吆喝招揽生意,路边顿时热闹起来。
  这是中午所没有的情景,说明当前这个时间段应该没人检查。
  江逸晨放心了,回屋招呼苏晓佳,把备用的桌椅板凳抬出来,在店门前摆上四桌。
  这样就餐座位就从八桌增加到了十二桌,有效营业面积也随之马上提高了百分之五十,可谓立竿见影。


第五十六章 老顾客上门

  傍晚时分,鼎香园的麻辣烫汤锅依旧架在门口附近,让香气飘散。
  不多时,陆陆续续的开始有顾客上门了,就坐点菜,鲜香的麻辣烫串子,让他们吃得赞不绝口。
  这幅情景也吸引了更多的客人,于是屋里屋外,随意就坐。
  店里的三个人也随之忙碌起来。
  没过多久,从路西走来五位民工模样的人,一路上东张西望。
  “哎,鼎香园,就是这儿噻。”
  “对头,就是那个老婆婆和那个女娃儿。我认得的。”
  “好多天了,总算找到喽。”
  “走啰,坐到里面去。”
  五人cāo一口南方口音,往店里面走。
  吴大娘一抬头,原来是老顾客找过来了,不由一阵惊喜,连忙招呼张罗。
  客人点完菜,和吴大娘闲聊了几句。
  最近这些天都没有看到吴大娘的麻辣烫摊子,嘴里馋得很,尝别家的怎么都不对味儿。后来就干脆窝在工地上吃食堂。
  直到今天下午,才在小吃街那儿看到了通知告示,随后按图索骥找到这里。
  吴大娘笑容可掬地谢谢他们捧场,然后介绍今天全部是八折优惠。几位民工听了也非常高兴,说今晚要敞开肚皮吃个安逸,好好打打牙祭。
  片刻之后,苏晓佳端着烫好的头一批串串上桌。
  几位民工立刻停止闲聊,一人一个调料盘,捋下肉丸、菜块大吃起来。
  “哎,啷个比原先的味道还好些了哩?”其中一位发出疑问。
  “是噻,我晓得喽,海椒嘛,这里面放的海椒硬是要得。”
  “嗯,这海椒味道好。就是放得不够。”
  “老板,恁个好的海椒,多放点儿嘛,不过瘾噻。”
  平时还都能将就,但今天难得尝到如此美味的辣椒,民工们按耐不住,纷纷提出要求。这也得到了其他部分客人的附和,要求汤锅里添加辣椒。
  但是也有另外一些顾客说辣味刚刚好,不要再加了,否则受不了。
  辣椒这东西,南北方人的口味差异很大,起初是南方人的专利,后来传到北方,北方人也开始能吃点儿了,但食用量普遍不大。
  所以很多像拉面馆之类的餐馆,在桌子上放着辣椒面调料,随客人取用,以适应不同口味儿。
  但麻辣烫却不大适宜采用这种形式,因为辣椒面直接撒到串串上不容易调开,造成味道不均匀,所以通常都是统一下锅的。
  更何况特种辣椒的数量有限,而且辣度极高,也不可能做成辣椒面随便放到餐桌上。
  顾客是上帝,既然提出了要求,也不能不予理睬。吴大娘立即与江逸晨商量,然后向就餐的客人们咨询了一下,大致统计出能吃辣的比例。
  最后决定将两口汤锅分开,一口微辣,一口重辣。
  江逸晨随即往重辣的汤锅中增加投放了两个特种红尖椒,并告知苏晓佳,注意区分,千万别搞错了。
  重新上桌的加辣串串,立刻受到了重口味顾客们的欢迎。
  尤其是那五位南方民工,解开上衣扣子招呼,个个吃得是酣畅淋漓,连赞巴适、安逸。
  吴大娘上前介绍店里刚刚进了粼江啤酒,要不要来点儿。
  得到同意后,五瓶啤酒上桌,倒入杯中,白sè的泡沫,黄澄澄的酒液,更是催人食yù大开。
  餐桌上,辣味儿菜与啤酒往往是天作地合的一对伴侣。
  其他客人见状,也招手点要啤酒。
  在美食的诱惑下,屋里屋外的人们无论男女,都不再顾忌形象,纷纷大口吃菜、举杯痛饮。
  这幅热烈的场景吸引了更多的行人加入,桌子不够用了,吴大娘又从楼上搬出几把折叠圆凳,让他们靠边坐着就餐。
  江逸晨瞧着,心里不由产生了一点儿担忧,由于辣椒的加入,顾客们的吃相明显超过了以往在小吃街上出摊的时候。另外三种调料还无所谓,但这特种辣椒似乎具备一定的致瘾xìng,包括苗圃的廖老头儿,现在也几乎是顿顿离不开。
  不过转念一想,这世界上带致瘾xìng的食物饮料可不少,除了违禁品以外,常见的香烟、可乐、咖啡、槟榔、浓茶等等都会使人上瘾,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尤其是后面四种,不仅合法,似乎也并没多少人对之进行抨击。
  算了,以后看看情况再说吧。
  暂时也没功夫细琢磨,因为此时那边又有顾客招手叫人。
  点单、取料、下锅、结账收钱,店里的三人都忙得团团转。夜sè渐渐降临,一直到八点多钟,全部食材销售一空,麻辣烫店随之宣布关门。
  将外面的桌椅搬进屋,吴大娘和苏晓佳坐在椅子上,不住喘着气。今天晚上这段儿真是累坏了,几个小时就没有停过。
  江逸晨的状态还行,没有感觉过于疲乏。
  他想了一下,建议吴大娘去招个店员来帮忙,瞧这架势,今后的生意肯定是一片火红。
  至于人员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老实勤快,身体健康就行。工资可以适当给高一些。
  吴大娘也同意了,要是天天如此,自己这把老骨头还真受不了。
  随后粗粗一算账,今天两餐,共计卖出荤串一千一百串,素串两千五百串。啤酒一百余瓶。
  按素串成本三毛,荤串成本七毛来算,不算啤酒,光这两样就赚了两千二百多元的毛利,这还是在首rì开张打八折的基础上产生的业绩。
  吴大娘手持计算器,乐得合不拢嘴。开个小吃店的利润竟然如此丰厚,真是始料未及啊,真是比那个野摊子强太多了。她心中暗暗庆幸自己有眼光,当初舍得下本钱与小江合作。
  江逸晨一抬头,看见了挂在墙面上的石英钟,突然想起今天是周六,晚上还有魔术表演任务。
  “大娘,晓佳妹子,我还有点儿急事儿,得马上走了。屋里就得你们收拾,辛苦了。还有,晚上关好店门,注意安全。明天上午就去把多余的钱存银行,店里留下基本的花销就行了。”他赶紧交代几句,然后站起身向门外走去。
  “知道了,小江,你有事儿就忙去吧,这里有我们,就不用cāo心了。”吴大娘应承道。
  苏晓佳的脸上汗津津、红扑扑的,她见江逸晨要出门,也对着他挥了挥手告别。


第五十七章 麻辣烫店增添人手

  鼎香园顺利开张后,接下来的rì子,生意越发红火起来。
  靠着口口相传,大批的回头客在较短的时间内诞生,成为消费主力。
  合林路上顾客的消费能力明显超过了管理学院北门外的小吃街,其中社会人士居多,学生模样的很少。大多数人进店就坐之后,熟练地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尽情点单,敞开吃个痛快,并不是很计较钱包的问题。
  每桌客人结账离开时,桌面上往往都剩下一大堆的竹签子,以及空空如也的瓷盘待收拾,让人不得不感叹消费者的胃口之旺盛。
  价格打八折的优惠活动也就仅仅维持了一天,开张第二rì即恢复原价。对此,一些已经光临多次,与吴大娘较为熟悉的老客人提出建议,说现在的餐饮行业都流行会员制、VIP卡什么的,持卡者能够享受订座、就餐优先权与价格优惠,希望鼎香园也能够参照一下,当然,对他们这些老顾客应该优先办理。
  吴大娘把这个意见告知江逸晨,江逸晨琢磨了一阵子,还是摇头否决了。
  会员制、VIP金卡等模式,主要是饭馆用来拉拢、留住顾客的手段,似乎已经成为行业内通行的做法,也没什么新意。但自己这边的麻辣烫食品目前销售火爆,供不应求,完全没有必要搞这套东西,让利更是毫无意义之举。另外在营业面积紧张的情况下,把顾客分成三六九等,不公平对待,搞不好还容易引起矛盾纠纷。
  所以这一套还是算了,最多在结账的时候去掉个零头就足矣。
  吴大娘听了他的分析之后,觉得也很有道理,现在是店方强势,那么由店方来制定自己的规矩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随后她便婉言回绝了那几位老顾客。
  饭馆的食材原料供货方面,仍是由以前吴大娘认识的两位菜贩子提供。
  当前饭馆每天消耗的食材数量很大,尤其是青菜、藕片、豆腐这些素食,更为可观,所以菜贩子送货上门的积极xìng也随之大涨。
  吴大娘本着一客不烦二主的原则,开出食材清单,让菜贩子照单准备,自己没有的就去外购,一同送来。这样省了不少的麻烦。
  同时采用两位菜贩子轮流供货的模式,保持一定的竞争xìng,以杜绝诸如价格不透明、食材不新鲜、送货不及时等问题的出现。
  另外,既然店里的生意如此红火,有些地方的开销就不必太节省了,除了菜贩子直接送货上门以外,煤气罐的换气、以及米面粮油的采购等等,大都照此办理。虽然比自己人亲自前往花费要高一些,但却节省下不少时间和jīng力,显然是值得的。
  吴大娘一人身兼数职,现在可比不得当初的野摊子,方方面面事情头绪众多,后勤采购、账目管理、接待客人、制作食物以及清洁卫生等等,什么都得张罗,也渐渐感到力不从心,实在忙不过来了。
  于是,她听从江逸晨添加人手的建议,去原先住的地下室出租屋那儿,找熟人打听,看看有没有条件合适的愿意来麻辣烫店里工作。
  找来找去,遇到了一家邻居,这家人原先与吴大娘原先认识,见面说过话。
  这是一个标准的三口之家,夫妻俩带一个上小学的男孩。两口子都是外地人,前来粼江市打工已经有三年多了。女的三十多岁,名叫张凤兰,圆脸短发,大眉大眼的,瞧上去显得很jīng干。她原先在一个私人玩具厂当线上工人,后来还提了个组长,她的老公则在一家汽修厂工作。
  谁知近年赶上国际金融危机,玩具厂主要的出口业务受到极大影响,被迫压缩产能,裁掉了一批员工。张凤兰也不幸被划定在这批人当中。
  光靠男人不高的工资,一家人生活得紧紧巴巴。张凤兰休息了一段时间过后,也待不住了,打算出门再去找个工作补贴家用,却正好碰上了吴大娘。
  吴大娘很喜欢这个踏实贤惠的女人,于是加紧招揽。张凤兰听说工作地点离住处不远,倒是也还满意,因为这样方便她回家照顾孩子。
  谈了一阵,双方顺利达成了协议。张凤兰到店里工作,试用期一个月,工资一千八百元,管两餐,试用期过后提到两千伍佰元,效益好的话还有奖金、过节费之类福利。
  这样,麻辣烫店添了一名主力人手,总算没有那么紧张了。
  关于麻辣烫店的营业时间,江逸晨也制定了与众不同的安排。尽管店员增加,但他并不打算搞多数餐饮业同行通行的每天十几个小时的连续营业模式,因为实在没有必要,一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