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十几个小时的连续营业模式,因为实在没有必要,一来店里并不靠走流水薄利多销,二来让吴大娘祖孙俩过于劳累也不好。
于是,他与吴大娘商量之后,把每天的营业时间定为两段:上午十点半开门,中午一点半钟休息。下午五点开门,七点半钟打烊。并且张贴告示,向顾客们正式公布。
江逸晨自己这边,开始进入了实习阶段。经学校安排,将他和班上其他几名同学派到市里城北一家贸易公司实习。
本来他们对实习单位还有所期待,以为能学到一些东西。谁知上班后才知道,所谓的实习,其实就是在公司里打杂,整理资料、打字、收发信件、取报纸、搬东西、打扫卫生,什么都得干,基本被当成免费劳动力。和所学的电子商务专业几乎沾不上什么边。
不过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单位头头掌握着实习鉴定大权,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江逸晨和他的同学们只得打起jīng神,听从指示,每天都忙得团团转,还不敢迟到早退。
一周下来,兴许是部门经理觉得这几个小伙子干得还不错,也老实听话,于是除了免费的一顿午餐之外,还给他们每人补助了一百元的津贴。算是额外的收获吧。
因为实习和上班差不多,再加上每周还有三次魔术表演,所以江逸晨的空余时间不富余,去鼎香园的机会也就比较少了。
好在吴大娘很体贴他,说只要调料的供货不出问题,其它事情店里的三人完全能够办妥当,让他不用过于cāo心。
第五十八章 污染报道引发的联想
进入十一月初,鼎香园开业已经有十来天了,在这段时间里,生意持续火爆。
不过麻辣烫店每天只有两餐、共计七个小时的营业模式,也遭到部分顾客的质疑,因为这不方便他们随时zì yóu地就餐。建议店方本着顾客至上的原则,加以改善。
但店里在江逸晨的要求下,并不为所动,每天仍坚持执行作息制度。那些顾客埋怨抗议一番,也无可奈何。
其实人的适应力都是很强的,执行一段时间后,大家也就渐渐习惯了。每天一到中餐、晚餐的营业时间,店内店外总是顾客盈门,络绎不绝。
原有座位已经明显不足了,吴大娘就准备了一些折叠圆凳,放在店门外,让客人们坐在上面用餐。有时候连圆凳都不够用的时候,许多食客就端起盘子,在路边站着吃,这也成为合林路西部的一景。
吴大娘看人的眼光很准,新来的张凤兰确实是位不错的员工,手脚麻利,干活勤快不偷懒,对待客人也是非常的耐心周到。有了她的加入,吴大娘祖孙俩变得轻松多了。
这天实习单位来了个紧急任务,职员们全体加班,江逸晨和几位同学自然也不例外,帮着打下手和整理资料。
一直干到晚上八点钟,这才结束,至于加班费自然是分文没有,唯一的优惠是一顿免费的晚餐。
下班回到宿舍,已经是夜里九点多钟了。
宿舍里只有齐泽辉和马得韬。他们的实习单位和江逸晨没有分在一处。至于肚子圆和方旭,爹妈在本地,借着实习的功夫,晚上自然也就回家去了。
齐泽辉坐在电脑前,仍然在进行撸啊撸的伟大事业,神情专注,口中霍霍出声。
马得韬在另外一边上网聊企鹅,键盘打得噼里啪啦作响。
“晨子,这么晚啊。”马得韬听见开门声,扭头一瞧是江逸晨,不由问道。
“是啊,赶上单位加班。”江逸晨答道,将随身的提包放到自己的书桌面上。
“加班好啊,发加班费了吧,没准儿还要下一顿馆子。”马得韬将头转回去,一边打字一边说。
“靠,又被干掉了,真是猪一样的队友。哎,你们刚才说什么呢,P的加班费,咱们实习生就是免费劳动力,我没说错吧,晨子。”齐泽辉趁着等英雄复活的时间,插了一句嘴。
“猜对了,加十分。不过凡事儿得往好处想想,人家单位不是也是免费让你增加工作经验,这年头儿经验最值钱啊。所以就不要太计较了。”江逸晨说着,拿起暖瓶倒了杯水,往里面加了点儿冰块,坐到椅子上喝。
水质纯净通透,一口下肚,周身清爽舒坦,这比他过去尝过的所有饮料都好喝。
即便是在麻辣烫店,食物味道已经相当不错,但是却没有这种通透的感觉。当然,如果在汤锅里放点儿空间冰,无疑会更上一个档次,但是限于条件却不方便弄,也就不了了之了。
“说的也是,现在人才招聘会上,动不动就要求两、三年以上工作经验,唉,咱们毕业生可不好混啊。”马得韬叹了口气,继续打字。
“要是两年以上泡妞经验还差不多。”齐泽辉又接了一句。
“要求多塔、撸啊撸的经验那就更好了,要照这标准,你小子没准儿能混个部门经理干干。得了,都想开点儿吧,车到山前必有路,人家怎么过来的咱们也怎么过。”江逸晨安慰了一句,把目光停留在马得韬的电脑屏幕上,这家伙正在与一个挂着清纯小萝莉头像的人聊得火热,各种卖萌的表情符号乱飞。
“嘿,你这厮又在网上勾引MM呢,跟你说过,网上的MM大多都是假货,恐龙还好说,搞不好对方是个人妖呢。”江逸晨嗤笑道。
“人妖倒还好说,搞不好对方是个抠脚大汉。不过没准儿韬子就好这口儿也说不定。”齐泽辉在附和道。
“去,你们两个家伙,一唱一和的,就是嫉妒俺吧。”马得韬只觉得浑身直起鸡皮疙瘩,转头瞪眼怒斥道。
“好好,你就踏踏实实做个美梦吧。”江逸晨不再打扰马得韬,端着水杯来到肚子圆的书桌前坐下,打开了他的电脑。
系统启动,要求输入开机密码,江逸晨敲击键盘,输入DUZHIYUAN几个字母,随即正常进入。
等过些时候经济条件好些,从麻辣烫店拿到第一笔分红,自己也买台电脑吧,老用别人的确实不大方便。
江逸晨心里想着,点开浏览器,来到一个大型门户网站,开始看看新闻。
头版都是一些国家的大政方针内容,匆匆略过,下面印入眼帘的,是一个重头新闻,京城及周边地区持续的雾霾天气,环保部门号召单位及市民减少开车。以缓解废气污染。
然后是有关专家发表专栏文章,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各地环境污染的现状。
看着图片上那些戴着口罩在大街上行走的市民,江逸晨不由叹了口气。
这些年来,上面天天喊环境保护,可是大气、水质、食品、土地污染却愈演愈烈,rì趋严重。
尤其是水污染这一块儿,每天都有大量的工厂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进江河湖泊,许多小河是黑水滚滚、恶臭连连,连鱼虾都死个jīng光。
先不说地方环保部门是否尽职,就算那些认真监察的,也往往被黑心老板耍得团团转,来人查就关掉排污阀,人走了就继续开。长年打游击战,屡禁不止。
就拿粼江市所处的交东省来说,前些rì子媒体报道,有些地方因为查得严了,黑心企业主另辟蹊径,专门打排污井,用高压泵往地下排放工业污水,这些废水对土质及周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而且很难自然降解,被称为遗祸百年。
至于粼江市本地,做为旅游城市,在环保方面还算是做得不错的了,市zhèng fǔ每年下大力气整治监督。即便如此,前两年近海闹赤cháo,造成海边滩涂养殖的鱼虾、贝类、海参什么的都大批死亡,养殖户们血本无归,yù哭无泪。究其原因,也是因为大量含有各种含氮有机物的废污水排入海水中,促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cháo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
粼江的zhèng fǔ就算再重视,毕竟也管不了境内各路江河水上游的污染啊,自然也不可能在入海口加个过滤装置。
海水水质恶化,造成相关海产品品质也急剧下降,上次市里有位著名的陈姓美食家发表文章,说当前的海鲜产品,无论是捕捞的,还是人工养殖的,肉质都无法和以前相比,令他非常失望。
第五十九章 岛屿初步开发的新思路
江逸晨看着网页上关于海水、土质污染的报道,不觉连连摇头,这种事情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已经由来已久,到现在几乎是个无解的问题。至于造成的食品安全危机,大部分人的生活中都无可避免,又不是全能鉴定专家,所以基本上采取鸵鸟策略,眼不见为净。
继续往下看,这时,边角处的一篇小文章引起了他的注意。
文章中说,澄海边某地有个渔村,距离渔村两海里的海面上有几座小型岛屿,由于这些年来近海渔业资源rì渐枯竭,当地渔民便改弦更张,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登上小岛在上面放牛放羊放鸡鸭,有的还利用岛上的滩涂进行鲍鱼、海参养殖。
岛屿环境优于大陆,岛上泉水水质也不错,牛羊鸡鸭都是放养,以吃天然植物和虫子、螺蛳之类为主,不喂饲料和激素。
结果一段时间,在岛上长大的家禽、牲畜被宰杀后送进厨房,烹制成菜品摆上餐桌,人们品尝之后才发现,这些牲畜的肉质鲜美,滋味口感足,与陆地上的同类要强得多。鲍鱼、海参等水产品更是如此,究其原因,也主要是因为岛屿周边的海水相对大陆边上的要干净。
于是,相关的海岛养殖产品,在附近市场上受到欢迎,渐渐闯出了名头,凡是打上那个渔村标签的肉制品,价格飙升到了同类产品的三倍以上,即便如此,仍然供不应求。成为渔村的致富路。
到了近期,甚至还有不法商贩开始用普通的肉制品挂上渔村标签,以次充好,谋求暴利。遭到相关人士的揭露和抨击。
但是,文章作者最后以专家的身份提醒大家注意,海岛和陆地一样,都属于国家所有,任何集体和个人,上岛进行经营活动,都需要上报有关部门批准,否则属于违法行为。
江逸晨看到这里,双手枕头靠在椅背上,心中不由浮想联翩。
以前瞧过海岛承包的相关报道,各种手续完备之后,上岛建设,搞农场也好,搞旅游也好,自然是踏踏实实的,毋庸置疑。
但海岛承包一签就是五十年,和买地建房子的七十年也相差无几,所需费用可不是小数,另外在岛上搞基础建设,花费成本要比陆地上高好几倍。两样相加,随便都要上千万的资金,可不是一般人能拿得出来的。
所以地方zhèng fǔ开展这项业务至今,似乎并不大顺利,与城市及周边长盛不衰的房地产市场形成鲜明对比。只有部分条件优越的岛屿被富豪接手。比如离岸较近、岛上有淡水水源、植被丰富风景秀丽、有高等级的沙滩等等。
其他的岛屿至今荒芜,于是就出现了上述文章中被渔民无偿使用的现象。
那么云沙岛呢?根据后来查阅的相关资料,它距离最近的陆地七海里,距离粼江港十海里,属于比较远的了,更是人迹罕至。
上次听救他那艘渔船上的伙计说过,早年间附近的渔船在那一带捕捞作业,闲暇之余,渔民们有时候还上岛补充淡水,休整一下。后来因为当地海域的鱼类越来越少,渔船出海航行也越走越远,就很少再有人上去了。
既然如此,自己手中有空间冰的资源,何不也照样利用一下呢。尤其是在尚无力承包海岛的情况下。
养殖牛羊或者海产品,暂时还没有条件和jīng力,那么到上面种植点儿调料似乎还可以考虑。
当前,自己只是借用学校苗圃的一小块地方,种了大葱、小葱、生姜、小茴香、辣椒五种调料,其他的乔木类,比如花椒和大料,虽为调料中的重要组成成员,但限于条件却无法栽种。
如果上岛去,找地方先种上一些花椒树和大料树,等以后需要的时候就可以用上了。要知道这些东西的生长周期可是比较长的。
至于岛上土质环境适不适宜它们的生长,似乎问题不大,空间冰水的威力可不容小觑。当然,也正好验证一番。
思路还可以再放开点儿,等毕业后有了jīng力,先去岛上小打小闹地养殖点水产,比如在滩涂上弄个鱼塭,蓄上海水,里面再加入空间冰,那么养出来的鱼虾螃蟹什么的,品质会不会出类拔萃呢?想想真是令人期待。同时把调料种植转移上去,毕竟学校苗圃不大可能让自己长期使用。
这个工作光靠自己一个恐怕不行,到时候还得招几个人住在上面专门干这活儿。
如果仅凭目前种出的调料,让麻辣烫店一点点的发展,以此来筹备承包建设岛屿的庞大资金,步子太慢,那需要的时间周期可就很长了。
要是能够拥有高等级海鲜产品,那么还可以在粼江市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