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领导又将这事儿向上汇报给更大的领导,最后这事儿迅速从市里愣是上报到了省里。还是一位有魄力的大领导拍板,外宾咋啦,外宾在我们国家犯了法,一样管!
他做出批示,按普通的经济合同判决!
这事儿又迅速一级级的反馈回来,市中院的领导一看就明白了,对下属指示,老毛子自己都答应了,咱们也别多事,反正最后要老毛子亲笔签字按手印。嗯,判决书还要弄一份俄语的,免得他将来翻供。
法院的好几个办事员都偷偷的打量冯宇,这么年轻,就敢跟老毛子打官司,小伙子很有胆色,也不知道他背后那位是谁。
在冯宇塞了一个小红包后,工作人员效率明显加快,一个小时不到,判决书就搞定了。拿到这份判决书之后,这八十辆嘎斯汽车,也正式归属到了风雨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旗下。
第114章 风雨物流
风雨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是冯宇新注册的公司,而这个物流公司,却并不属于他,而是属于李世强的。
李家人知道,他们能有现在的生活,全是靠着冯宇。但哪儿有姐夫一直给小舅子干活的,好说也不好听啊。李世强早就有个想法,年终把泰华公司的分红拿到手,然后自己做点什么。
这次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冯宇说要组建物流公司,车队已经联系到了,李世强就顺势提了一句,想要这个物流公司,泰华公司的股份就不要了。
冯宇也很痛快的答应了,但告诉李世强,风雨物流他已经注册好了,可以将风雨牌形成一个品牌联盟,增加未来的竞争力,为此他可以补偿给李世强一些钱。
李世强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公司什么名字不重要,但补偿钱就不用了。冯宇将公司的法人更换成了李世强,然后还是给了李世强一百多万的分红,泰华贸易公司的股份,则变更到了冯宇名下,他也可以名正言顺的将自己的名片换成泰华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他终于满十六岁了,有了身份证,办事儿方便多了。
车管所都是老关系,给领导塞了一个红包,很简单就把手续都办了,车牌手续等一个星期就能全部拿到手。
车门上都喷了新的标志,就连车斗上都喷上风雨牌的标志。李世强招聘了一批转业汽车兵,在单位上班一个月才多少钱,在风雨物流上班,工资高百分之五十不说,还有奖金!
很快就招到了上百个司机,李世强又按照冯宇说的,给这些人进行了一次考试。不但考驾驶技术,还考安全意识,尤其是责任心。
按照冯宇说的,这风雨物流,未来最少要占据东北三省,甚至远到京城附近。出门在外,要是有司机开着装满货的车跑了怎么办?
这不是吓唬人,这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冯宇前世在网络上看到的新闻,等抓住这几个人的时候,已经是好多年之后了。
但李世强比冯宇想象中做的更好,他不但考了冯宇说的这些,还考了这些人对道路的熟悉程度,筛选去不合格的,剩余的录取了八十名司机,还有十几名业务员。
李世强在泰华公司,深知业务员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业务员联系业务,光靠等业务上门,这公司一两年就得黄了。
而冯宇也给他支了两招,告诉他广告的重要性。冯宇在日报跟省电视台都有广告合同,特意为了风雨物流专门做了一些广告,让更多的人知道,哈尔滨现在有这么一个物流公司,有八十辆苏联嘎斯卡车,运输能力非常强。
风雨物流,风雨无阻!
这句广告词,在短短三天时间内,就让很多人都记住了。
风雨物流,也进入了哈尔滨人的视线。本来泰华公司的办公室就是在仓库区租的,这一片的很多公司,李世强都熟悉。
李世强挨个上门去联系,得知李世强开了一家物流公司,卡车有八十多辆,可以承接哈尔滨到吉城、沈城的运输工作,很多公司直接跟李世强签订了合作协议,以后他们的运输工作,就交给风雨物流了。
冯宇也帮忙,在电机厂和机械公司,拿到了一些运输订单,再加上泰华公司的一些运输订单,风雨物流在未来肯定不会赔钱了。
可这满车去,空车回怎么行,这样虽然不会赔钱,但也赚不到什么钱。冯宇提醒李世强,一定要在吉城跟沈城也开分公司,让车跑起来,最好现在就形成口碑,争取到更多的客户,这样才能在未来占据主动。
开分公司,李世强有些发憷。一个公司就够他忙活的了,还要开分公司?按照冯宇的意思,暂时是吉城和沈城,接下里就要在全省的各市开设分公司,然后蔓延到整个东北三省各地区,甚至京津地区,形成一个完整的物流网络。
虽然未必能做到垄断,但凭借完整的物流网络,生意肯定会越来越好。现在东北三省的私营公司也越来越多了,不说别的,就说这些山货、农产品等的运输订单,就绝对不会少了。
李世强一听这些,就更蒙了,那要开多少个分公司啊,公司的业务员岂不是还要招上百人?一辆车养两三个人,那还能赚到钱吗?
冯宇耐心的给李世强分析利弊,现在的情况,属于开拓阶段,就算是赔点钱也无所谓。此时对运输的需求量在增大,订单多,你还觉不出什么。等过两年,别人运输公司也开了,你再想抢占市场就难了。而且等公司形成物流网络之后,别人想要用车,第一个想到就是风雨物流,那才是赚钱的时候,并且保证可以赚大钱,每一天车都不会闲着。
李世强还是在犹豫,他虽然觉得冯宇说的有道理,但还是认为此时投入那么多不划算,不如等两年再说。冯宇可能对电器、贸易之类的很熟悉,但运输跟那些不同啊,还什么将来物流公司要开到县城去,这不是开玩笑么,一个县城能有什么运输生意,都被本地那些三轮车抢走了。
冯宇叹了口气,转而对李世强说,不开分公司,可以找加盟店。所谓加盟店,就是让对方用风雨物流的名义揽订单,然后风雨物流负责运输,支付给对方一定的佣金,也就是好处费。
这样就能有效的解决空车回城的问题,而且不但不用出钱,甚至过两年还能收加盟费。至于现在,你要收加盟费,那没有几个人肯做加盟店。
这么一解释,李世强就明白了,这个主意好啊,能省很多业务员呢,那就能省很多的钱!
李世强兴致勃勃的安排业务员去联系了,他自己则带着人继续发传单广告,甚至贴在电线杆子上,这也是冯宇给他支的招,现在这种小广告,可没有人会管,只要不贴别人家墙上就行。
冯宇看着李世强干劲十足的样子,觉得这才是他原本认识的姐夫,那个记忆中的姐夫。
李世强开心了,但冯宇又有些发愁了,李世强去做物流公司,那泰华贸易公司,就需要重新确定一个负责人,他还是要上学的啊……
第115章 能在猪圈吃饭的男人
公司定负责人的事儿,年后再说就来得及,还有几天就过年了,冯宇返回农场,还要帮着泰华厂和养猪场把好年前最后一道关,以后这两个厂子,也一定要弄两个合格的负责人,老爸管理,冯宇真心是不放心啊。
最让冯宇开心的是,他从市里请了几次的养猪专家苏教授终于来了,养猪场的现代化设施构想,还要经过他的论证才行。
专家来了,冯宇不好不出面。专家都很傲气,如果觉得被怠慢了,说不定转身就走,再想请可就难了,甚至其他专家也请不到,他们这些专家相互之间也都认识,甚至好多都有过相同的经历。
冯宇到养猪场的时候,发现好几个员工脸色都很不好看。这是咋了,难道专家为难他们了?如果是这样,那用完了这个专家,就再也不联系了,专家咋啦,专家就能欺负我们天蓬猪场的人?
“李叔,我爸呢?”
“冯场长在里面呢,陪着那个专家。小宇,你还是先别进去了,我怕你晚上吃不下饭。”李叔的表情很怪,似乎是见到了什么恐怖、恶心的事情。
“咋啦,里面难道在杀猪?我不是说了么,猪弄到市里的屠宰厂去,我们不用管么。”冯宇有些无奈,以为又是老爸舍不得给屠宰厂钱呢。
“不是杀猪,是那个专家。”
“专家咋啦?”冯宇大惊,难道真是专家做出了什么事儿?
“他在吃饭呢。”
冯宇笑了笑,开玩笑说道:“这个点吃饭很正常啊,难道他吃饭有什么另类,我看了就吃不下饭?”
嘁,猪大肠我都吃,还怕啥?
“你见过在猪圈吃饭的吗?面前就是猪,还有猪屎,一股屎尿味儿,端着一碗盖着菜的饭,还能吃的喷喷香。呕~~不说了,我反正今天是只喝茶水了。”李叔说着还干呕了两下。
冯宇瞪大了眼睛,这是什么人啊,在猪圈里面吃饭?冯宇想了想也有些恶心,往地下吐了两口吐沫,但他还有些事儿要当面比划给专家,只能硬着头皮走进去。
一进猪圈,就看到好几个人围在一起,只有一个人端着碗,其他人都在拼命的抽烟,为了压制恶心的感觉。
冯宇强忍着恶心的感觉靠近,猪圈里空气虽然不算是太差,但还是有一股猪屎味儿,还真有人能吃得下去!
“苏教授,您来了。”
“小冯,这就是你家的猪场没错吧?我看搞得还可以啊,卫生比想象的好,分栏做的也不错,投喂的还是颗粒饲料,这可不多见啊。”说完,苏教授往嘴里扒了一口饭。
冯宇当时就感觉舌根发粘,想要呕吐。他掐了自己大腿一下,用疼痛止住了恶心的感觉,转头悄悄往地上吐了一口吐沫。
“苏教授,您怎么在这儿吃饭啊,去我家,或者猪场也有食堂。”
“没时间,我一会儿就要走,还有几个农场的养猪场都要看看,年前整理一下,年后工作会省很多事。”苏教授说着,三两下把碗里的饭吃光,一点没有恶心的感觉。
总算是吃完了,所有人都松了口气。对于苏教授这种敬业精神,他们是非常钦佩的,但他们完全无法接受。您忙,可以在路上坐在车里吃啊。您倒是习惯了这个气味儿,我们不行啊!
反正自此以后,冯宇每次吃饭都绝对不用大碗,一看到大碗,就会想到今天的场景,然后就没食欲了。
“苏教授,那您看了我们的养猪场,觉得还有什么要改进地方吗?我们那份规划图,您看着可行吗?”冯宇急问道。
“你们这个养猪场现在就不错,还可以多养上百头猪。那份规划图我也看了,按照那个建造不行,那样空气不流通,采光也不好,不利于猪的成长。回头我给你改一下,你们按照那个建造就可以。自动喂食和喂水的系统也不错,国外尤其是老美,他们已经有了类似的养猪场,你们这个设想,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啊。”
苏教授为什么来,因为他正在研究类似的课题,要弄一个现代化的养猪场。可是学校怎么有钱给他建造,更没有大老板会给他投资弄一个养猪场。
恰好冯宇去找养猪方面的专家,找到了他,两人聊了一次,苏教授就记在了心里。但他觉得冯宇吹嘘成分居多,一个小农场的人,家里怎么可能有钱建造这么现代化的养猪场。
还说什么要引进苏联的香肠生产线,生产火腿肠。又要弄什么肉类品牌连锁,让市民每天都能买到新鲜的猪肉。这怎么可能,现在市场上想买到新鲜猪肉多难啊。
但他来了之后,发现这个养猪场比学校给他找的那个更好,不但更加干净,而且几个养猪的人都很有经验,一些土方法,甚至他都不知道。
甚至这个农场的一位副场长也来了,说养猪场已经跟农场签了合同,保证未来两年内,会投资数百万,建造一个现代化的养猪场,年出栏生猪三万头以上。
苏教授这才真正开始重视这个养猪场,问了许多问题,行程也推迟了一下,这才在天蓬养猪场吃午饭,不过那个副场长看到他吃饭转身就走了,让他多少有些不快。
他可是农大教授,正的,工资待遇相当于副市长,一个农场的副场长,不过是副处,牛什么牛!
文德光不是不想陪,可陪着在猪圈里吃饭,有谁能做到?他没当场吐出来,已经算是好的了。
但现在苏教授高兴多了,冯宇刚才那话的意思,就是确定要弄现代化的养猪场了,如果能在他的指导下完成,他就能在相关的报纸杂志上发表论文,甚至成为国内养猪行业的第一人,进而让职级再次提高,甚至当让副院长!
冯宇果然说出了苏教授最想听的话:“苏教授,那过了年,还得麻烦您再过来指导一下,还有建造猪舍,安装喂食、清理设备的时候,您也一定要来啊。”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