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未来光脑系统-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陕的农民经常在自家地里挖出墓里的陪葬品,再一听故事讲得要多惨有多惨,买家对其抱以同情,又信了二分,最后在鉴定的时候失去主观的判断,从而让骗子得惩。
  陈东拿起盘子一看,青花盘做工不错,画工很活,用料很讲究,不管从胎体、画工、纹饰、器形来看,都符合明代景泰青花盘的特征。
  “怎么样,是个好东西吧。”老汉对陈东说道,眼神里露出一丝狡黠。
  “我看不准。”陈东说道,将青花盘放在地上。
  ‘看不准’这三个字在古玩圈是一套万金油似的说辞,水平不够,鉴定不出古玩的真假可以说看不准,水平够了,鉴定出器物是赝品也可以说看不准,给卖家留点面子,日后好相见。
  这个青花盘有两个很明显的破绽,其一,老汉的故事不真,从青花盘的落款上来看,是一件明代的瓷器,跟老汉山陕安西地里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人家汉唐王公贵族陪葬的汉唐以及汉唐以前的器物,莫非明代瓷器也玩穿越了。
  其二,最重要的落款错了,‘大明景泰年制’,玩过瓷器的藏友大多知道景泰青花的款识不落在器心而是移到器底,落款除福字外,还有“太平年造”、“太平”、“大明年造”等。景泰青花未见任何带年款的官窑器。
  老汉这才知道碰上行家了,一开始看对方像个大学生,鉴定知识想来有限,社会阅历不够,好骗,但现在一看,对方拿起东西只看一眼就鉴定出真伪,得,碰上行家,即然对方给自己留了面子,再说下去,那就是自讨没趣了,拿起青花盘二话没说转身就走。
  陈东也感到很扫兴,今天一来啥东西没看就碰到这种事。
  有的时候看人不单看外表,这人看起来纯朴的农村老汉但骗起人一套一套,一不小心就上套。
  不过陈东也不并是没有收获,他发现光脑可以鉴定古玩的真伪,在刚才拿起青花盘的时候,忽然手腕上的手表轻轻震动,提示是否对青花盘鉴定,需要消耗一点积分。
  陈东选择了否,这个青花盘一眼就能鉴定真伪,不值得浪费1点积分。
  接下来,陈东逛了一个上午没什么收获,眼看中午了,肚子有点饿了,出了古玩街随便找了个饭馆填饱肚子。菜是红烧鲤鱼,再加一碗紫菜蛋汤,红烧鲤鱼味道还真不错,难怪到中午这么多人在这家饭馆吃饭。
  吃完饭,忽然经过门口的时候看到饭馆角落不知不觉中已经围满了人,这引起陈东的好奇心,走了过去只看了一眼,顿时眼睛都被吸引住了,只见一个大约25、6岁,脸色苍白的年轻人坐在一张桌子前,在他面前放着一件瓷炉,吸引起陈东眼球不是别的,正是年轻人面前瓷器。
  


 第十八节 哥窑瓷

  大名鼎鼎的宋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玩过瓷器的人都知道他的大名了,许多瓷器在烧制过程中,为了追求工艺一般都不允许有太多的釉面的开裂纹片,但哥窑却将“开片”的美发挥到了极致,产生了“金丝铁线”这一哥窑的典型特征。
  关于金丝铁线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宋代龙泉县,有一位很出名的制瓷艺人,姓章,名村根,他便是传说中的章生一、章生二的父亲。章村根的擅长制青瓷而闻名遐迩,生一、生二兄弟俩自小随父学艺,老大章生一厚道、肯学、吃苦,深得其父真传,章生二亦有绝技在身。章村根去世后,兄弟分家,各开窑厂。
  老大章生一所开的窑厂即为哥窑,老二章生二所开的窑厂即为弟窑。兄弟俩都烧造青瓷,都各有成就。但老大技高一筹,烧出“紫口铁足”的青瓷,一时名满天下,其声名传至皇帝,龙颜大悦,钦定指名要章生一为其烧造青瓷。
  老二心眼小,心生妒意,趁其兄不注意,把粘土扔进了章生一的釉缸中,老大用掺了粘土的釉施在坯上,烧成后一开窑,他惊呆了,满窑的瓷器的表面的釉面全都开裂了,裂纹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曲有直,且形状各异,有的像鱼子,有的像柳叶,有的像蟹爪。
  他欲哭无泪,痛定思痛之后,他重新振作精神,他泡了一杯茶,把浓浓的茶水涂在瓷器上,裂纹马上变成茶色线条,又把墨汁涂上去,裂纹立即变成黑色线条,这样,不经意中形成“金丝铁线”。
  哥窑的这种缺陷,被文人赋予一种美的追求,叫缺陷美,审美的最高层次,就是通常所说病态的美。缺陷美被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哥窑就在这样一个地位中诞生了。
  “造孽啊。”站在陈东旁边一位中年男子开口说道。
  陈东忙向中年男子打听道,“大叔,这是怎么回事。”
  中年人似乎对这个卖哥窑瓷器的年轻人很熟悉,对陈东说道,“还不是王家那小子,自从他父母去世后,没有了管束,从此染上了好赌的毛病,赌博这东西,十赌九输,最后把自家的房子都卖掉了。”
  陈东问道,“他就在这里卖,能卖得掉吗?为什么不发点钱找人鉴定,假的就算了,真的话,卖了得的钱一辈子都够花了。”
  中年人呵呵一笑,说道,“鉴定费可不低,他哪有钱,就算有钱也全拿去赌了,不过我想他自已也不相信这个真东西,你想啊,定、汝、哥、官、钧五大名窑瓷器,流传到至今的全世界也没有多少件,大多都在博物馆放着呢,王家小子那能有那么好运恰好就有一件。”
  “说的也是。”陈东点了点头,说道。
  据陈东知道,五大名窑传世精品主要保存于世界各大博物馆,以燕京、台北故宫为主,能够流通于收藏市场上的五大名窑便是凤毛麟角,每每出现,必会惊起顶级收藏家的一番‘厮杀’。
  陈东又向中年男子问道,“为什么不去古玩街摆摊卖呢。”
  “租一个摊位也要钱。”
  陈东这下明白了,原来还是钱的问题。
  “釉面发贼光,我看这件瓷器是假的。”这时,一名围观的年轻人开口发表自己的见解。
  他的‘见解’居然得到很多围观的人的点头赞同。
  陈东一听,差点就笑出来了,不懂你就不要乱说,这估计从那里学来的半知半懂的古玩术语硬往这件瓷器套。
  所谓贼光,就是浮在瓷器表面,很刺眼的那种光,与之相对应的是‘包浆’,何谓‘包浆’,就是古玩上那层柔和温润的光芒,只要历经岁月,其表面,都会有一层包浆,而新东西是不可能有的。
  造假者又想仿得更真一些,便会采用各种土办法洋办法拙办法巧办法,然无论如何,结果不但让其仍无包浆,反而多上一层贼光,生硬、轻佻、看起来不舒服。
  “我看也是,肯定是假吧,要是真的要上百万啊。”
  得,又是个不懂装懂的行外人,要是这件是真的,一百万的基础上至少还要翻几十倍。
  陈东这下明白了,感情围着的人全是行外人,纯是看热闹的,还非要装得很懂行似的,没看人家卖主正铁青着脸吗?
  陈东笑了笑,走了过去,向王姓年轻人问道,“可以上手吗?”
  王家成正烦着呢,因为赌博欠了一屁股债,刚把唯一的房子卖掉还了一部分,在清理家具的时候翻出这个炉子来,刚翻出来的时候,炉身布满灰尘,里面还装着香灰,香灰上面还插着几根烧完的香,为了好看点,他又用水清洗了下,才拿出来或许能卖点钱,听周围的人个个都说这个炉子是假的,他自己也变得没信心了,正好陈东来问他,连忙说道,“可以,可以!”
  “这瓶子那来的。”
  “祖传的。”其实是他自己也不知道是那来的,反正发现这个炉子之前是插香烛的。
  陈东一笑,也不接话,小心地拿起炉子仔细观察,包浆浓厚,釉面散发犹如‘酥油’般的光泽,色调呈粉青色,看起来很养眼,说釉面发贼光的年轻人实是太不靠谱了。
  坯体呈紫黑色,器皿口部口边缘釉薄处由于隐纹露出胎色而呈黄褐色,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这就是所谓的‘紫口铁足’,跟哥窑的特征完全符合。
  再看器物釉面,有细密小开片,古玩行里俗称‘百圾碎’或‘龟子纹’,纹路交错,釉层很厚,最厚外与胎的厚度相等,釉内含有气泡,如珠隐现,犹如‘聚沫攒珠’般的美韵。
  ‘紫口铁足’,‘聚沫攒珠’,‘金丝铁丝’从这三个特征,陈东可以断定手上的器物确实是哥窑瓷,当然也不排除是现代仿品,但能仿得这真实很少。
  再说特征可以仿,但瓷炉历经上千年形成的古韵利用现代工艺很难模仿得出来。
  


 第十九节 哥窑青釉鱼耳炉

  为了保险起见,陈东发了1点积分使用光脑对瓷炉扫描了一遍,经过C同位素测定得知,瓷炉成形于五代,大约距今有一千多年。
  现在陈东可以确定这个瓷炉是一件难得的真品哥窑瓷器,接下来要看怎么在1W块的价钱内拿下他,要是被别的路过的行家抢了先,陈东肠子都要悔青了。
  陈东把瓷炉放回到桌上,对王姓年轻人问道,“这个瓷炉你打算卖多少钱。”
  闻言,王姓年轻人脸上一喜,拇指下拉,张开四指。
  “400块吗?”陈东说道,“行,成交。”
  “我说的是4W块,少一分都不行。”王姓年轻人急声说道。
  其实他也不知道他手里的东西值多少钱,本来想开价40W,把对方当成一个有钱的凯子,这个价位是根据刚才有人说这个瓷炉要是真那啥子‘哥窑’,可以卖到百万,听到买家说出400,与自己开出的价相差太大,好不容易来了问价的,怕开了40W把买家吓跑了,连忙改口减到4W,有4W块足够还清自己的欠债,还有几万块钱剩余。
  稀世珍宝哥窑瓷器被你当大白菜卖,没文化真可怕,要是自已身上有4W块钱,二话不说买下来,可是口袋里只有刚取出来的1W块钱,这价还得压下来。
  于是陈东开口对王姓年青人说道,“知道这个东西是什么吗?”
  王姓年轻人说道,“哥窑瓷炉。”
  陈东笑了笑,说道,“说得对,釉色呈粉青色,两边两个把柄像两条鱼,这个瓷炉名称叫哥窑青釉鱼耳炉,要是真的哥窑,那绝对算是传世珍品,流传至今的哥窑瓷全世界也没几件,大多数在国内外博物馆里放着,还有少数在顶级的收藏家收藏着,流传在民间五个指头数得清。因哥窑瓷的残缺美,被古代文人极为推崇,被当作审美的最高层次,所以历朝历代仿哥窑瓷的无以计数。”
  陈东没有一个字说这件哥窑是仿的,只是说出了一个事实,哥窑瓷流传至今的真品屈指可数,在历朝历代仿得很多,至于怎么理解就靠王姓年轻人去思量了。
  “就算是历朝历代仿的哥窑,也值点钱啊。”听完陈东一番话,王姓年轻人急声说道。
  王姓年青人果然没有往真品上去想,也对,真品极少,流落到民间的真品屈指可数,反而仿的数量之多,从宋**始到现代,历朝历代仿的大概有几万件,十几万件。
  陈东说道,“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东西多了就不值钱,古玩也一样,就比如古钱币也是古玩啊,道光通宝、光绪通宝几毛钱一个。”
  “那你能出多少。”听陈东这么一声,王姓年轻人这下心里没底了。
  陈东对王姓年轻人问道,“听说你还欠了别人的赌债,欠了多少钱。”
  “7500。”王姓年轻人故意多说了2000块。
  这种人典型的小事精明,大事糊涂。
  陈东说道,“我出8000块钱买你这个瓷炉,成就交易,不成就算了。”
  还好没超过1W块钱,其实7500块就可以拿下这件哥窑瓷,最后还是加了500块钱。
  闻言,王姓年轻人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成交。”
  陈东找个家打印店,打印了两份古玩交易合同,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交给王姓年轻人,王姓年轻人接过陈东递过的75张百元大钞,签上自己的名字,至此,这笔交易算是完成了。
  对于这笔交易,双方都感到满意,陈东花了很少的钱得到了一件稀世珍宝,而王姓年轻人自认为也赚到了,拿着一件装香烛的瓷炉就卖了8000块钱,还了5500块的赌债,还有2500块钱剩余去翻本。
  王姓年轻人揣着8千块钱离开了饭馆,而看热闹的食客见没热闹可看,各自散开了,有的人说陈东脑袋锈豆了,拿8000钱买了一件装香烛的瓷炉,被骗了还不知道。有的人说陈东赚到了,一转手就可以卖到几万块钱。
  在二楼靠窗吃饭的一个女孩把这一幕看在眼底,最后还用手机拍下了陈东将瓷器抱在怀里的这一幕,发送给她爷爷帮忙鉴定,她也想知道这个瓷器买得值不值。
  很快,一个电话打了过来,电话里一个老人急声对女孩说道,“小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